9-上海海关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pdf
上海海关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2021 年 11 月 目 录 一、“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总结 ..................................................... 1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二、机遇与挑战 .................................................................................................. 9 (一)国家进入发展新阶段,学校建设迎来新机遇 ..............................................9 (二)科技产业呈现新变革,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 10 (三)海关建设开启新征程,精准服务树立新目标 ........................................... 11 (四)高教改革提出新要求,学校改革需要新突破 ........................................... 12 三、“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 12 (一)指导思想 ................................................................................................................ 12 (二)主要原则 ................................................................................................................ 13 (三)主要目标 ................................................................................................................ 14 四、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 15 (一)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发展 ......................... 16 (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流海关特色教育体系 ......................... 18 (三)服务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各类队伍能力水平 ..................... 22 (四)对接国家战略和海关需求,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 .................................. 24 (五)优化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 26 (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打造国际化育人阵地 ........................................... 28 (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激发办学创新活力 ........................................... 29 (八)有序建设和谐校园,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 31 (九)强化海关精神引领,打造一流海关院校文化 ........................................... 34 (十)关注绩效与公平,深化资源配置与分配改革 ........................................... 35 五、全方位保障 ................................................................................................ 37 (一)组织及系统保障 ................................................................................................. 37 (二)制度及机制保障 ................................................................................................. 37 (三)财力及资源保障 ................................................................................................. 38 上海海关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海关学院按一流海关大学标准提高办 学水平、按高质量服务海关要求提升综合能力,持续推进建 设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 等学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海关总署、教育部、上海市 教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为增强学校事业发展 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特制定上海海关学院“十四五” 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总结 (一) 取得的主要成绩 1.坚持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意识不断强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深入开 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师生“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 善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完善《党委会议事规 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聚焦纪律作风建设, 1 推动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持之以恒地正风肃纪,不断深 化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结合学校“三 定”工作,对部分党(总)支部设置进行调整,推动全面从 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明确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实现历史跨越 “十三五”期间,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 关于高等教育的各项部署,深刻反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 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分 析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凝练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始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海关总署的领导和上海市教委的指 导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融入海关,服 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人才强校、关校融合、 国际化”三大战略,以需求、目标、问题、效果为导向,坚 持继承、稳定、改革和发展,立地顶天,依特做特,以特促 强,走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以一流为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实现了学校 发展的历史性突破。2018 年 5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上 海海关学院获得硕士授予单位授权,同时获得税务硕士和公 共管理硕士两个学位授权点,改变了学校多年来既不是硕士 授予单位也没有硕士点的现状,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 越,为学校实现一流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平台。2019 年 4 月, 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和时任上海市市长应勇签署署市合作 2 备忘录,海关总署与上海市决定共建上海海关学院,为学校 发展和服务上海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3.完善治理体系,院系布局结构全面调整 “十三五”期间,学校制定《上海海关学院章程》,以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推进内部治理改革,完善内部治 理体系。修订《上海海关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探索完善 学术委员会制度下的学术治理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对 照学校章程,不断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为学校深化改革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19 年,学校结合“三定”工作,在对海关职能和需求 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并优化院系布局,以此为契机, 下移管理重心,增强院系的自主权,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学 校将海关管理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基 础部(思想政治理论部)5 个教学系(部)调整为海关与公 共管理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海关法律系、海关外语系、公共教学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 院,聚焦立德树人持续努力;成立检验检疫技术交流部,为 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深化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 4.对接海关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认真落实“三全育人”,助推 学生成长成才。思政教育方面,集合学校师资、海关系统先 进模范、领导干部及业务专家,联合打造《国门中国》系列 品牌课程,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3 完善课程思政教材体系建设,编写《冰山国门:红其拉甫海 关艰苦奋斗精神读本》等特色教材。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建设 工作,实现学校各专业全覆盖。贴近学生实际,开展线上线 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立足海关特色推进易班网络思 政教育,重点扶持打造“海思宣讲团”和“青马社”等有影响力 的学生理论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功展演原创话剧《关 魂》,传承和发扬海关文化,在海关系统内外获得高度好评。 学校还主动对接海关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对 人才培养的需要,瞄准人才培养和海关需求的结合点,推进 与海关的融合,构建海关特色人才培养共同体,完善协同育 人机制,将海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入学校,努力培养符合海 关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 素质人才。2019 年,学校增加行政管理专业和经济统计学两 个本科专业,2020 年申报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专业。“十三 五”期间,海关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税收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获批上海市 一流本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每年支持 500 万的建设经费;获 批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上海市每年支持 300 万的建设经费。 5. 改革人事制度,师资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优秀青年博士, 以提升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持续优化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积极调整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的比例,以符 4 合学校开展高质量育人的需要。学校还通过“激活存量,优 选增量”,在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多举措激发教 师教学和科研活力,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海 关行业专家作用,实现海关专家进校进课堂授课。加大中青 年教师赴行业产学研践习的力度,强化青年教师到海关的实 践能力。学校构建符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的教师专业发 展机制,鼓励每一位教师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 “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选聘了一批 年轻干部。实施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基于成果导 向的科研绩效奖励和基于教学质量内涵提升的教学绩效奖 励,学校“重质量、奖绩效”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6.强化政策激励,科研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学校强化科研机制改革,聚焦服务海关和上海经济社会 建设,为海关建设和上海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以高 质量研究成果为目标,强化科研机制改革,优化科研管理,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实施全新的科研考核评价体 系,力促科研发展体系改革,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不断提 升学校科研和智库绩效。学校成立海关与国家安全研究中 心、海关与经贸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 究,聚焦海关改革发展难点问题集中攻关。 7.推进国际合作,开放办学范围稳步扩大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设置国 际交流部,负责具体落实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宜,推动国际化 5 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紧密融合。2018 年 4 月,世界 海关组织正式批准学校海关管理本科专业通过 PICARD 认 证,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涉外型”人才 的培养,扩大了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学校依托 WCO 亚太培 训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国家海关能力建设基地。同时, 为俄罗斯、蒙古、波兰、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哈萨 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3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 关关员举办高层次培训项目,促进了我国海关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交流。持续拓宽学生赴外交流的渠道,开拓与俄 罗斯西北管理学院、荷兰方提斯应用科技大学、德国明斯特 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乌克兰海关与财经大学的交换生项目, 来华留学生数量及学分互认高校数量逐年增加,并体现海关 专业特色。 8.改善办学条件,民生服务保障日益完善 “十三五”期间,学校完成扩建三期项目建设。积极改 善民生,教职工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启动创建智 慧校园,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进行宽带扩容,提升师生员 工上网体验,便利教工移动办公。实现餐饮供给质量的优化 升级,改造学苑餐厅,引进云餐厅等。响应垃圾分类政策, 逐步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完成田 径场跑道及健身步道更新、篮球馆地板改造、计算机机房更 新等项目,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优化图书馆电子资源结构, 提高资源使用绩效;延长开馆时间、增加服务区域;改造阅 6 览空间,营造书香阅读氛围。加强阅读推广,创设“关海书 香”校园阅读品牌。开展海关信息资料的二次开发,对馆藏 海关史料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加强资源宣传,提高海 关服务效能。服务边关,主动推送电子资源,积极为漠河海 关、红其拉甫海关、大铲海关、拉萨海关等边关开通电子资 源信息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育人特色不够鲜明,对标海关需求尚有差距 学校对海关系统育人资源利用不足,人才培养特色不够 鲜明,特别是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实验 实训条件薄弱。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新 的更高的要求,学校亟需聚焦海关改革和发展的业务链、创 新链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塑和 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和水平。 2.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匮乏 学校专任教师整体规模偏小,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高 水平师资比较匮乏,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省部级 及以上教学名师尚未实现零的突破,教学科研团队的数量和 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的比例、结 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同时,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 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能力不强、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 3.制度执行力待加强,治理效能需进一步提升 7 学校制度建设的创新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制 度建设的执行力有待加强。学校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级院系的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 激发;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治理 体系中的信息化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科研实力仍有差距,科研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学校科研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距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 建设、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学校标志 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匮乏,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多,决策 咨询研究成果数量较少、质量有待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有待 提升,聚焦海关改革和发展开展理论研究的水平还不高。科 研组织模式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协 同创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科研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优 化。 5.学科建设意识不足,学科布局结构缺乏规划 学校学科意识初步形成,“重专业轻学科”的思想依然 存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意识不足,学科特色发展的思路和具 体建设路径尚不够清晰;“海关学”学科论证工作尚未取得 实质性突破。学校获批硕士授予单位的时间较短,专业型学 位硕士授权点有待进一步布局,学术型学位硕士授权点尚未 取得突破。学校亟需在学科特色凝练和建设思路的指引下, 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布局,加强硕士学位点建设并优化布 局。 8 6.国际交流项目不多,国际合作内涵亟待深化 学校国际化战略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国际化视野推动学 校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的意识有待加强。对标国际一流 海关院校的意识还不够;与国际合作院校更深层次的合作有 待进一步推进。学校在专业建设国际化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突 破;国(境)外学分互认高校的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质量 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中有海外留学及研究经历的教师 队伍数量偏少;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还不多。学生国际化 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新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海关工作面临新任务,我国高等教育改 革和发展开启新征程,为学校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 挑战。 (一)国家进入发展新阶段,学校建设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 略判断,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 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发展方式从规 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育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教育 9 改革发展任务,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 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 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 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概言之,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离 不开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离不开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在 此背景下,作为海关特色的高等院校,迫切需要提升高质量 服务国家战略和精准服务海关的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 新,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科技产业呈现新变革,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 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正 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高等教育 与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 结合日趋紧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高 校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变化催生学科组织方式、 专业组织方式的变化;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催生科研 方式的改变;数字化革命使得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形 态发生变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日益深 入人心,高等教育教学的模式、形态以及学习方式也正在变 革。在此背景下,作为海关特色的高等院校,必须从相对封 10 闭的传统圈子里跳出,抓住数字化转型引发大学治理、学科 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科研组织方式变革的“机会窗口”, 关注海关发展、产业变革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 的新要求,抢抓发展机遇、准确识变求变,提前谋篇布局, 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海关建设开启新征程,精准服务树立新目标 “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承担着新使 命。首先,海关在维护国门安全方面的责任更重。当今世界 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面临深刻调整,世界进 入动荡变革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冲击给海关 履职带来了新的压力,国门安全治理的边界已不局限于口岸 的物理界限,国门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复杂,海关的职责 也由税收为轴心的监管转向为安全与税收并重的监管。其 次,海关推动高水平开放面临更高的要求。面对国家提出的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海关作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新载体,是“双 循环”的结合点,将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 何以科技创新、治理创新提高开放监管的能力,更好地推动 高水平开放,是海关面临的新挑战。再次,关检融合要求海 关的职能有所转型和拓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赋予海关新使 命,海关监管职能更多,监管范围更广,监管链条更长。海 关亟需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对职能进行转型和重组。 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的新需要,学校要深入细 11 致地分析海关在人才队伍、智力支持等方面的需求,系统推 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与海关深度 融合、资源共享,在内涵建设上实现质的飞跃,在服务国家 战略和海关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高教改革提出新要求,学校改革需要新突破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的《统 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 出要“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 差别化发展,努力形成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 学科体系”。“双一流”建设突出了面向需求、强化特色、 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一流人才的要求,为学校聚焦海关服 务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海关需求,争创一流提供了难得 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 化阶段,对高校而言,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明确定位、凝 练特色,通过质量建设、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 社会需求尤为重要。要着眼于将海关的优势转换成海关院校 的办学优势,将海关特色转换为海关院校的办学特色,在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等方面开新路,才能更好地服务 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 三、“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 12 央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 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的战略高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 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海关总署对学校提出 的“建成海关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急需人才的 主平台,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发展规律的主战 场”的要求,根据教育部、上海市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部 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海关和国家战略以及上海经 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使命,紧密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 的新需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以一流 海关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快建设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 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的进程,开启建设海关 大学新征程。 (二)主要原则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海关是政治机关,学校作为海 关总署直属的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要成为政治上的明白 人,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强化师生的政治判 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培养政治意识作为人才 培养的首要要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 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13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密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海 关建设的需求,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课 程体系建设,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全面谋划硕士学位点建设, 完善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服务海关为责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社会主义 现代化海关建设需求以及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 作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寻求更大的 突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上海海关学院章程》为总 纲,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着眼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眼于制约学校长远发展的瓶颈问 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优化制度体系和运 行机制,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以创建特色为重点。依托海关,逐步打造学校的育 人特色、文化特色和治理特色,以特色促发展,形成追求高 质量的文化,培养造就符合海关事业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人才、高层次人才和 卓越人才。 ——以开放融合为支撑。通过与海关的深度融合、与企 业的深度合作、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以及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有 效协同,以开放促协同,以协同促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高质量精准服务海关,全面实 14 施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政治引 领,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师资队伍结构 显著改善,海关特色专业群、学科布局初步完成,形成若干 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校园布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明显 改善,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得到广泛认 可。到 2025 年,建成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到 2035 年,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明显,服务海关能力显著增强, 海关特色更加鲜明,建成具有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和重要国际 影响力的中国一流海关大学。 “十四五”期间,学校争取实现的具体目标是: 一是适度扩大各个层次的学生规模; 二是逐步建成海关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是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四是构建服务海关的产学研共同体; 五是初步形成海关特色的学科体系; 六是全面提升国际合作和交流水平; 七是系统打造智能高效的数字校园; 八是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四、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学校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世界一流 海关高等学府,突出抓好“一个中心”,即聚焦立德树人, 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 15 需要的一流特色人才。始终铭记“两个提高”,即提高学校 以升格大学为目标的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精准服务社会主义 现代化海关的能力。深入推动“三个协同”,即加强学校与 海关之间的协同,加强学校与上海城市建设、长三角地区高 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加强学校与国际海关院校之间的 协同。扎实推进“四个升级”,即升级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升级人才队伍能力素养,升级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升级智慧 校园建设。 (一)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 发展 1.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政治水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 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 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引导各级干部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正确的政 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的全过程,扎 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学校党委全面把好学科发展、师资建设、课堂 教学、教材编写、新闻宣传等工作的政治方向,加强课堂、 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各类阵地管理,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 任,健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与经济社 16 会发展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 2.强化政治标准,有效提升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素质 加强干部工作的顶层设计,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把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健全体现高校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机 制,优化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干部队伍结构合理、 科学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干部选任渠道,改 进选拔方式,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完善干部考核评 价机制,重视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将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和全 面从严管理监督统一起来。开展党务工作者培训,加强党务 工作者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上海市高校党务工作者双线晋升 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 作者队伍。继续做好海关总署党校建设。一方面,发挥高校 优势,大力促进党校内涵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校引 领作用,助力学校立德树人和高质量发展,努力适应新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需要。 3.加强基层党建,持续创建党建品牌激发支部活力 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服务功 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深入学习海关系统支部党建品牌创建 经验和特色做法,完善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探 17 索基层党支部特色品牌建设。实施“支部党建创新项目培育 计划”,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激励基层党支部不断凝练特 色和创新工作。完善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 计划,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目标。全面 实施党员“先锋”行动,推动教师、学生党员承诺践诺,亮 身份、作表率、走前头。 4.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细化从严治党“四 责协同”机制,完善体现学校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风 廉政责任制。着力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 性、专业性和精细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构建 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聚焦选人 用人、考试招录、经费和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基建修缮、 因公出国(境)等廉政风险领域,构建完善系统的廉政风险 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强化 审计结果运用。 (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流海关特色教育 体系 5.坚持立德树人,强化铸造关魂为核心的思政教育 聚焦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体 系,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学 管理与学生工作高效联动的体制机制,构建“三圈三全十育 18 人”新格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 义学院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功能。推进“思政教育矩阵体系构 建计划”,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线,以铸造“关魂”为核 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思政、通识教育课程、 综合素养课、实践课程等同向同行,全面强化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改革,以开发和建设“国门中国” 系列课程为抓手,建设“国门中国”系列品牌思政课程。 实施“国门卫士晨曦计划”,围绕人文艺术素养和海关 精神元素,持续打造具有海关特色的原创话剧、微故事、微 视频、微电影、案例教材和文创作品,通过“关校”协同育 人,弘扬和传播中国海关精神,助力国门卫士成长。创建大 学生艺术中心,培育特色社团,探索“思政+艺术”的“德 美一体化”教育模式。探索搭建准军事化院校联盟平台,通 过以联促建,以联促改,不断完善和深化准军事化管理的内 涵。构建由外聘专家、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以及专业教 师共同介入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平台,探索心理危机 分级分类的主动干预模式。 6.加强专业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聚焦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海关特色本科教育。为对接社 会主义现代化海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以一流海关专业 集群建设为目标,聚焦海关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完善与海 关协同育人的机制。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以海关治理现代 化为核心的海关监管专业群、以国门安全为核心的海关检验 19 检疫专业群和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海关风险防 控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 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构建“海关基础课共享、学科基础课分 立、专业方向课互选”的共享型一体化海关特色课程体系为 核心,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支撑,以强化优化海关实习实 践教学体系和学校实验教学体系为重点,建设一批本科优质 课程、品牌课程,努力建设若干门省部级以上一流课程,打 造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到 海关特色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分 类型、分层次、进阶式”的学生能力提升体系。以智慧教学 平台建设为契机,以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其他 高校优质通识课程资源引入为补充,以海关专家参与课程资 源建设为辅助,建立优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聚焦社会主义 现代化海关发展战略及重点难点问题、以服务人才需求和海 关理论及实际重大问题解决为核心,探索高水平特色实验室 建设,推动教学、研究、实践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强化创新 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将探索实施“专业招生、 特色分流、分段培养”的海关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 在新模式下,海关类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学生在大学一年级 学习公共课和部分海关类基础课;到大二末期按照不同专业 方向进行“特色分流”,进入相关院系、专业进行特色培养; 20 三、四年级根据不同海关业务的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进行海 关特色专业课程培养和专业实践训练。 以学业精准化指导为主线,搭建学情调研、绩点分析、 学习状况调查等数据分析平台,细化分层分类指导,促进优 良学风建设。加强就业引导,提升就业工作精准化引导、管 理和服务。 7.优化学位点合理布局,打造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 着眼于升格大学的内涵建设,系统规划研究生学位点布 局。在加强公共管理(MPA)和税务(MT)两个专业硕士 学位授权点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和申报国际商务、翻译、 法律、审计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时 启动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学、中国史或世 界史(海关史)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筹备与申报工作。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积极筹备国家安全学、海关风险控制等 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点建设申报工作。 以为海关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目标,健全研究生招生宣传 机制,完善人才选拔标准体系,有效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积极探索以海关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 判断能力培养为重点,产学研结合、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培 养质量。强化特色品牌意识,加大省部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 果奖、省部级教改项目、研究生实践基地、海关特色的研究 生教材、研究生教育教学案例库建设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 21 度,有效扩大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学生就业竞争 力。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改革力度,完善研究生导师遴 选、考核机制和制度,有效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和水平。 探索实施研究生副导师制,为优秀青年博士提供发展平台。 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适应专业 学位特点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服务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各类队伍能 力水平 8.优化岗位设置,合理调控各类人才队伍规模结构 根据学校以升格大学为目标的内涵发展要求,突出战略 导向,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合理调整人员规模结构,确保教 师岗位人员比例有较大幅度增长。以提高管理绩效为核心, 加强系统性的培训,建设一支精干高效、业务精湛的管理队 伍,全面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优化 岗位结构,使工勤岗位与管理岗位保持合理比例。通过完善 轮岗、校内外交流机制和制度,加快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 技术支撑人员队伍和服务人员队伍。 9.加强引进力度,不断带动师资队伍质量整体提高 实施“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一批能够高质 量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需要、带动学校学科建设和 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实施“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聚焦 学校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重点引进具有学术发展潜力和持 续创新能力的青年优秀人才。加强制度创新,探索“柔性引 22 进”的新形式和新机制,以双聘教授、专家顾问、海外教授 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引进高水平人才,助力学校学科专业跨 越式发展。完善引进海关专家的聘任和管理办法,依托关校 融合平台,推动各类海关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积极谋划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 10.加大培养力度,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成长成才环境 实施“青年学者成长计划”,以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资 助 5 名左右潜心学术、勇于创新、在海关研究方面有一定积 累的优秀青年学者。实施“海关特色教学名师成长计划”, 以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评选出 5 名左右对接海关改革和发展实 践进行教学改革,热爱教学、钻研教学并具有良好教学效果 的中青年教师,按照教学名师进行培养。以聚焦社会主义现 代化海关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完善相应的 考核和管理机制,实施“青年博士卓越成才计划”,对青年 博士在学术方向、教育教学、融入海关等多方面给予引导支 持,鼓励青年博士聚焦海关重点领域以科研创新团队方式快 速成长。实施“青年教学新星”计划,培育一批积极上进、 热爱教学的青年教师个人、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 团队。 11.强化思政育人,全面构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体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建设和专业师资建设,打造一 支思想理论素质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加 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 23 工作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全辅 导员培养体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 (四)对接国家战略和海关需求,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 12.服务国家战略,对接海关需求积极谋划海关学创建 瞄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机遇,积极谋划 海关学进入国家学科目录。以“海关学”创建为核心,布局 学校学科发展新格局。推动“海关学”学科论证与创建工作, 按照“学科+特色”的基本原则,以“海关学”学科创建为 主线,做好基础学科、支撑学科、新兴学科的规划与布局工 作,推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国家安全学、检验 检疫类相关学科的合理布局与交叉融合,为海关改革和发展 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和学理支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 建设的需要,深入推进与海关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重点建 设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优势学科及其重点领域,在学科建设 方面逐步产出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具有海关特色的学科 建设成果。以高质量精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为导 向,以优势学科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突破口,以科 研平台、特色科研团队、标志性科研成果为抓手,调整和完 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竞争力。 13.培育学科优势,打造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管理学科 根据“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学校进一步加强公 共管理、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的海关特色建设。其中,公 24 共管理一级学科重点建设海关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与 风险管理、国门安全与口岸管理 4 个学科方向。工商管理一 级学科重点建设国际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海关稽查 3 个学科方向。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统筹学校、海关系 统等优势资源,凝聚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逐步推进育人 质量提升,重点针对海关领域相关理论和应用实践开展基础 和应用研究,通过对海关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 的综合研究以及跨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创新海关特色相 关学科基本理论、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14.强化特色创建,加强相关学科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 建设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下设海关税 收征管、海关统计应用、国际贸易 3 个学科方向。建设具有 鲜明海关特色的法学学科,聚焦海关法、国门安全法、知识 产权保护、国际关贸合规等方面开展持续性研究,逐步形成 学科特色。以海关检验检疫安全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与海关 及相关高校合作共建海关检验检疫类相关学科。建设具有鲜 明海关特色的外国语言学学科,下设翻译学、专门用途外语 2 个学科方向,重点关注国际商务领域和国际海关法规与文 献的研究与翻译。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思政 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进课程、进教学,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建 设专项计划”,围绕学校特色和海关实际,持续开展重要理 论、实践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力争产出一批富有特色 25 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五)优化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创新和服务 能力 15.加强制度引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坚持学校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 设、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建设。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 契机,加强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科研评价办法、 科研激励办法等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引领作 用,激励高质量服务海关的科研成果产出。整合科研力量, 加强学校层面在科研规范管理、科研布局以及前瞻性、基础 性研究方面的能力。强化海关与经贸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引 领和孵化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的培育和组织管 理创新。完善科研保障体系,针对性、系统化地组织开展高 水平、高质量科研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对 承接高层次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提供全过程、精细化的 跟踪管理及服务。全面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智 能化,不断提升科研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6.支持理论研究,产出一流原创学术成果 充分发挥学校在国别海关制度研究、海关史研究、海关 监管研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学术积累,有计划地开展海关 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支持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培育和产出,鼓 励海关基础研究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持续性投入。加强对于 高质量海关基础理论研究著作的出版支持力度,通过组织、 26 遴选一批优秀原创海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在优秀出版社系 列出版,扩大成果的学术效应和社会效应,提高学校科研在 海关系统内外的影响力。实施“海关翻译出版支持计划”, 重点支持学校教师翻译跨境贸易便利化等国外海关理论类 研究成果,在翻译著作的遴选、翻译质量、发行价值等多方 面严格把关,推动学校学术的国际交流和互学互鉴。加强《海 关与经贸研究》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 争取推动刊物进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17.改革组织模式,构建特色科研创新团队 改革原有的“小”“散”的科研创新团队组织模式,聚 焦学科特色发展方向,瞄准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及上海 经济社会重大发展需求,从学校层面组织学校、海关、其他 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特色科研攻关团 队,围绕国家战略和海关需求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开展持续 性、长期性的原创性研究,特别要聚焦“一带一路”与贸易 便利化、人工智能与海关大数据、口岸贸易便利化管理体系、 海关技术类贸易措施与国际规则等重大课题进行项目攻关, 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海关总署决策和海关改革服 务。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有所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布局高水 平科研平台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学校科研综合实力和服务 海关的能力。 18.整合内外资源,打造服务海关高端智库 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 27 海关建设及外经贸领域发展重大问题,以海关与经贸研究院 为核心平台,以署市共建、关校融合以及长三角高水平行业 特色大学联盟建设为契机,通过校校合作、关校合作、校地 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端智库,为总署提供高 质量咨询成果,逐步培养若干名能够服务海关总署决策、在 海关系统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打造国际化育人阵地 19.构建合作网络,提升教学科研协同水平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涉外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内涵和 细化指标,逐步构建海关国际化教育体系,推动国际交流与 学校育人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加 强顶层设计,做好国际化办学规划及方案设计,精心布局全 球合作院校网络。加强与 WCO 及相关国家海关院校的合作 交流,系统梳理分析国外海关院校、国外一流特色高校的优 势与特色。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国外院校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竞 争,遴选 1-2 所国外一流特色高校进行对标建设。加强制度 建设,优化国际交流部与院系深入合作的机制,充分发挥院 系及师生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 20.实现优势互补,打造海关国际化教育体系 进一步推动海关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参考世界海关 组织 PICARD 海关关员能力培养专业标准,探索专业建设的 国际化,不断提升海关管理专业的内涵建设。探索其他专业 28 进行国际评估、认证的可能性。积极推进与国(境)外高校 的学分互认。引入海外优质教学资源,开设具有海关特色的 国际课程。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使得全英文课程的数量和 质量,取得显著突破。大力推动学生国际化,留学生和出国 留学经历的人数有明显增长。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培训项 目、跟班作业项目和交流项目。 21.优化管理机制,保障国际化办学质量 提高国际化办学管理水平,把国际化战略任务细化落地 于二级院系、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制定学校中层干部国 际化交流培训基本制度,与国外同类院校建立密切业务联 系,实现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加强 学术国际合作,以国际学术论坛、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扩大学校在国际影响力。 (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激发办学创新活力 2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 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领导班子集体 学习研讨制度。优化党委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坚 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术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学术 组织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校发展和治理中的重要 作用。完善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审查机制,强化学术道德建设, 加强学术规范,加大查处力度,杜绝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29 构建重大问题决策的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学术、咨询等各类 组织的作用,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充分听取专家的咨询论证意 见;学校的重大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决策举措等, 广泛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完善决策实施的评估机制,对重大 事项的决策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师生员工有所反 馈,不断提高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探索建立学校发 展战略顾问委员会,健全海关总署、教育部、上海市、海关 和社会支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形式,深化校 友会工作,加大学校外联工作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工会、妇 委会、共青团的作用。 2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树科学教育发展观念 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 方案》,围绕关键主体,明确任务清单和改革时限,从领导 机制、学生发展、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科研考核等方面转 变评价观念、科学制订评价方案、完善考核标准,探索建立 科学的学校教育评价综合体系,促使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突 破,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落 细落地。 24.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有效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以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方式,以若干院系试点单位为 基础,以院系自我改革方案为依据,进一步探索管理重心向 院系下移,形成管理机制、实施办法、责任清单、制度保障, 切实赋予院系自主权,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积极性。逐步扩大 30 院系财务管理权、资源配置权、教学管理权和学术管理权, 有效激发院系办学活力和自我输血、自我发展能力,推动院 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规范运行、快速发展。坚持和完善 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协 调运转的工作机制。 25.优化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宏观管理、部门协调配合、院系自主 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提升职能部门政策研究、谋划运 作、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能力,形成校院(系) 两级互联互动、合力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学校管理重心 下移、扩大院系自主权的同时,完善各类监督和考核体系。 根据学校改革的实际需要,按照“大管理”“大教学”“大 服务”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职能部门“大部制”的运作 机制,在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的沟通 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职能部门职责和人员配置,优 化部门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管理效能。 (八)有序建设和谐校园,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6.科学规划校区,持续优化校园基本建设 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合理规划学校本部、苏州分校、临 港国际校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 升级和改造,为学生“学有所得”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为 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 31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办学规模需要,筹建学生宿舍和教工宿 舍,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筹建现代化海关教学与实训大楼,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实施学校扩 建三期项目预留地建设项目、田径场北侧绿化改建运动场馆 等 5 个新建项目。 27.建设文化校园,丰富校园文明健康内涵 按照“十四五”期间的办学规模及内涵建设要求,有序 推进各类用房的功能调整,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加强本 科教学实验室、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等建设, 为实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场所。优化图书馆的 空间布局,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助于学习交流、创新创 意和互动合作的空间布局。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利用现有楼 宇、道路、水系、绿地等布局,整合并发掘人文资源,形成 分布于校园全域的五大主题型文化环境区域,分别为历史文 化区(荣阶园)、国际交流文化区(赫园)、毕业生文化区 (菁园)、自然文化区(青莲园)、生活文化区(夙兴园), 形成具有关院特色的文化校园。 28.建设智慧校园,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 以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全面升级智慧校园建设。加强顶 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打通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梳理数 据体系,融合以人为本的规划要素,打造信息化时代的高效 业务流程,建立智慧校园服务协同新机制,形成全面感知、 数据融合、服务创新的智能化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 32 建设,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和学中的运用,推动信息 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智慧教室建设和教学楼智能管 理系统建设。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移动报销管理、 预算费控、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推动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 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 化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到智能办公的转变,建立高效便捷、 师生满意度高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 29.建设平安校园,全面升级校园安全管理 推进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和升级,提升智能化水 平。完善技防布局,力争完成各楼宇消防设施设备的更新改 造。针对学校现有的消防系统,加强火警智能监测和报警功 能,加强物联网采集设备,实时监测消防设施状态,预警预 测风险,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技防、人防、消防的 有机结合。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实 验室安全巡查制度,规范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消防安全 和用电安全。修订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各项安全 稳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30.建设低碳校园,健全节约资源管理体系 健全节能组织管理体系,系统实施设备的节能改造,扎 实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校园的绿地质量,形成良好的 绿色生态环境。强化节能节约的宣传工作,开展“校园绿色 低碳生活”主题活动,营造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入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合理回收有效的资源。 33 (九)强化海关精神引领,打造一流海关院校文化 31.传承海关精神,持续发扬关院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爱国明志、开放博学”的学校精神,践行“致 知、力行、慎独、忠诚”的校训,以“国魂、关魂、校魂” 三魂合一的精神为统领,深化爱党、爱国、爱关及爱校的教 育,全面提升关院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校风、 师风、学风建设,营造既富有历史传承又具有社会主义现代 化海关特征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海关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体系。继续提炼和挖掘关院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特征,并 做好关院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工作。资助一批具有海关特 色的话剧演出、校史文化的出版专著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关 院文化符号在视觉传播上的设计和管理。推动学校与海关、 其他高校的文化交流,扩大和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完善校 史馆的特色凝练和文化服务建设;推进校史编研和校史专题 研究,做好文化传承功能。 32.深化内涵学军,加强海关职业文化教育 贯彻落实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的各项要求,实施 “准军事化内涵建设提升计划”,开展准军事化内涵建设提 升研究,将准军事化建设与育人模式改革紧密结合,拓展准 军事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外树形象”和“内强 素质”的有机统一,不断打造学校学生独特的形象气质和职 业素养;建立和完善以“纪律教育为核心、规范统一为基础、 提高能力为标准、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准军事化建设长效机 34 制;努力把准军事化的要求贯彻与教育、管理、服务的各方 面,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学军文化传统。 33.创建精神文明,全员参与关院文化建设 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与具有海关特色的学校文化的深度 融合。完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与关 院文化建设同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和文 化建设自觉意识,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以及对外交流中, 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关院文化符号、文化内涵有机融合。引导 和鼓励各具特色的院系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同步 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 关院融媒体平台和融媒体传播体系,建立健全学校与新闻媒 体的沟通协同机制,加强学校的形象传播,及时宣传学校重 大改革举措和育人成果,展示关院文化形象。 (十)关注绩效与公平,深化资源配置与分配改革 34.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预算编制管理,以支出目标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库 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 全收支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强收支执行管理,提高经费使 用效率。理顺优化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严控开支标准, 实施负面清单,杜绝违规报销。 35.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产全过程科学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运行,通过资产的统一 管理、归口管理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根据 35 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向教学一线倾斜,切实保障 资产的优化配置。坚持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健 全以目标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结合院系、使用性质等情 况建立资产定额使用和配置的标准,强化成本核算,减少不 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36.推进综保改革,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勤综合化改革方案,分步骤稳步推进 后勤综合化改革。逐步开放校园后勤市场,推进社会服务购 买,引入优质社会服务,健全准入退出机制,逐步降低自办 后勤的规模,提升社会化的程度。切实提高后勤管理能力和 服务质量,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师生需求,提供更多优质 服务的选择空间,提高服务育人的文化品位。 37.持续改善民生,实现学校发展成果共享 坚持与全体教职员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激发全体教职 员工干实事、谋发展的动力,使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同步 增长,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高度重视教职员工的根本 利益和现实需求,努力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不断强化民生 保障。关注教职员工身心健康,加强健康预防保健。做好老 干部、退休教职员工的关心和慰问工作。做好教职员工福利 保障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改善,为学生全面发 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学校咖啡吧、健 步道、体育馆等师生配套生活设施建设。 36 五、全方位保障 (一)组织及系统保障 成立学校层面的“十四五”规划工作编制及实施领导小 组,主要负责领导“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推进落地以及评 估监督工作,确保做到决策部署以规划为依据,工作目标以 规划为指南,考核工作以规划任务为主要标准。同时根据形 势变化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 善。 领导小组的工作包括:把握“十四五”规划战略发展方 向;研究审定“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核心指标及重点任 务等关键内容;定期组织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检查;协调解决 “十四五”规划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系统评估分析“十 四五”规划推进的成效;加强对“十四五”规划执行过程的 全方位宣传,使规划执行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 谋发展的过程,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达成。 发展规划处负责学校“十四五”总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 专项(题)规划、院系规划的日常协调工作。行政职能部门 负责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落地,院(系)的院长(系主任)负 责牵头制定院系规划和推进落实。 (二)制度及机制保障 建立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度及保障机制,注重规划编制 与规划实施相结合,既重视规划的宏观思路和顶层设计,又 重视规划的实施和落地。 37 建立总规划、专项(题)规划、院系规划相互衔接的有 机体系,确保规划体系之间相互支撑、有机衔接,形成全校 规划“一盘棋”的规划体系。 构建学校“十四五”规划与行政工作要点、部门绩效考 核三者之间有效联动和协同的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和任务分 解,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及“十四五”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等,确定学校年度行政工作要点,分解明确院系及行政职能 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使得全校上下更加清晰地理解学校发 展目标、建设任务与院系、部门工作目标及任务的关系。 建立科学的规划实施效果反馈系统。定期对规划实施过 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跟踪检查。将评估结果纳入规 划修订程序,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目标、任务及举措,提升 规划的执行力和时效性。 (三)财力及资源保障 积极筹措资金,拓宽办学经费筹集渠道与来源,向海关 总署、上海市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开源节流,提升资源的配 置使用效率。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挖 掘学校存量资源,积极争取增量资源,以满足学校各项事业 发展需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充分激发资源保障 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对学校发展有标志性影响的学 科、平台、团队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 推动规划实施与资源配置联动,实现规划与预算经费、 空间、硬件等资源投入强相关,务实推动规划落地。按照有 38 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开放、竞争、 择优的资源配置体系,坚持以规划目标和绩效考核为导向, 统筹学校各类经费,突出建设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 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财力物力保障。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