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考核报告.pdf
批准立项年份 2011 年 通过验收年份 2016 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7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 实验室名称: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谭晓风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符泽华,0731-85623406 E-mail 地址:757936900@qq.com 依托单位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张玫,0731-85623959 2018 年 3 月 25 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年度报告的表格 ..行数可 ...据实 ..调整 ..,不设附件,请做好相 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 3 月 31 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 ...由实验室人员 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 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 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 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 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 1;若排名最 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 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 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 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 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 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 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 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 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 2 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 后研究人员等。 2.“40 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 40 周岁。 3.“科技人才”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 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 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 (如:ITER、CERN 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 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名称 研究方向 实验室 主任 实验室 副主任 学术 委员会主 任 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 研究方向 2 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产品品质形成 研究方向 3 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姓名 谭晓风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56.12.02 职称 姓名 魏美才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66.06. 职称 姓名 周国英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66.06 职称 姓名 李红军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73.02 职称 姓名 袁德义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67.10.28 职称 姓名 尹伟伦 研究方向 出生日期 1945.09.18 职称 院士 任职时间 发表论文 SCI 21 篇 EI 4篇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1部 国外出版 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项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项 一等奖 1项 二等奖 1项 纵向经费 1421.7 万 元 横向经费 论文与专 著 研究水平 与贡献 研究方向 1 奖励 项目到账 总经费 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奖 省、部级科技奖 励 1601.7 万元 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 教授 任职时间 2011.07 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教授 任职时间 2011.07 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教授 任职时间 2011.07 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副教授 任职时间 2011.07 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 产品品质形成 教授 任职时间 2011.07 森林培育与植物生理 2011.07 180 万元 发明专利 与 成果转化 标准与规 范 发明专利 申请数 6项 授权数 成果转化 转化数 4项 转化总经费 15000 万元 项 行业/地方标 准 3项 国家标准 实验室固定人员 54 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11 人 院士 0人 千人计划 长期 0 人 短期 0 人 长江学者 特聘 0 人 讲座 0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0人 青年长江 0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0人 青年千人计划 0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 群体 0个 科技人才 研究队伍 建设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1人 0个 职务 谭晓风 访问学者 国内 人 国外 人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人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人 依托学科 学科 1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期刊) 经济林 学科 2 研究生培 在读博士生 养 与人才培 承担本科课 养 程 大专院校教 材 承办学术会 国际 议 运行管理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 团队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学科发展 开放与 6项 32 人 2075 学时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 投入 学科 3 在读硕士生 108 人 承担研究生课程 3023.7 学时 7部 1次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实验室面积 森林保护 副主编 国内 (含港澳台) 2次 1项 实验室网 http://nwf.csuft.edu.cn/ 址 (直属高校不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 50 万元 填)万元 投入 3710 M2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 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 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 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第一研究方向: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 2017 年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方向全年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26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7 篇,A 类期刊论文 5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4 篇;取得国家授 权发明专利 2 件;向湖南省政府提交“加快实施转型升级,规划打造湖南千亿元 油茶产业”等建议案 5 项。本实验室主持单位还组织召开了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 大会油桐分会场(深圳)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召开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 2017 年学术年会(哈尔滨)。 本研究方向 2017 年主要研究进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面完成了油桐基因组的解析研究工作。在上年度油桐基因组测序组 装和基因注释的基础上,2017 年全面完成了油桐基因组的解析研究工作,并完 成油桐基因组科技论文的写作(待发表)。该基因组解析是本实验室主持完成的 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油桐基因组研究项目,美国南方农业研究所和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参与了部分工作。 (2)建立了油桐可视化基因表达网站。利用油桐基因组和多样本的转录组 测序数据,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通过手绘、作图等方法,建立了全世界第 一个油桐全基因组水平的可视化基因表达的网站。进入该网站,可以查询到油桐 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色度差可以直观显示重要功能基因在 17 个组 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差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油桐基因表达网站。 (3)完成了油桐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与解析研究。应用第三代单分子实时 测序平台对油桐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解析了其基因组结构,确定油桐叶绿 体基因组全长为161,528 bp,编码114个基因,包含81个蛋白编码基因、29个tRNAs 和4个rRNAs基因,其中16个基因含有内含子,21个基因位于IR区。油桐叶绿体 基因组对今后物种进化及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阐明油桐在 大戟科的进化位置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4)油茶耐铝解毒机制取得较大进展。南方酸性土壤条件下,可溶性的铝 对大多数植物都会产生毒害,铝毒也被认为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重 要因素。本实验室研究发现,油茶在低浓度铝条件下,启动耐铝基因系统,促使 根系分泌较多的苹果酸和柠檬酸,以螯合根际周围的活性铝,降低铝毒害;刺激 油茶根系生理产生一定的调节适应机制,增强其根系活力和根系游离脯氨酸的积 累,有效清除代谢产生的活性氧物质,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油茶通过 将铝富集在叶片的细胞壁中,阻止了 Al3+进入原生质体细胞内,降低了铝对细胞 结构的破坏,油茶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和较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形成,也有助 于维持细胞的膨压,保护细胞不受到铝毒害,从而有效提高油茶对铝的耐受性, 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该研究发现并克隆了 2 个油茶耐铝基因,分别命名为 CoALMT4 和 CoMATE5。 (5)枣花和枣果的转录组测序与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针对枣 成花和果实品质形成,开展了枣花和枣果的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研究。从枣花、枣 吊和枣果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 2 098 231 条 contig 序列、34 587 条 unigene 序列, 并从中筛选鉴定了 FT、FLC、AGL6、SOC1 和 SVP 等 58 个枣成花重要基因以 及 DHAR、MDHAR4、MDHAR6、SS 和 SPS 等 101 个枣果实品质重要基因。成 花基因中,包括 FT 基因、AGL6、VIP1 基因、VIN3、LHY1 基因、COL2、COL4 基因、ELF4 基因、PHYA、PHYC 基因、PHYB、FLC、PFT1、GAI1 基因、CAB、 CAB13、ERF 和 ERF12 基因、SVP、AGL20 基因。果实品质形成基因中,包括 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谢有关的 SS6、α-MAN、PNI1、UGDHL1、UGDH、SPS2、 HXK1 等基因;与 VC 合成和代谢有关的 DHAR、MDHAR4、APX、GPIL 和 MDHAR6 等基因;与果实香气合成有关的 CAD1、O-MT、ADHL6、ADHL7、 MTs、SAMT、ω-6FAD、LOX 等基因;与果实软化相关基因 SHP、SIP 、POD3、 PE、PG 和 EXP 等基因。 本研究方向 2017 年还对普通油茶 4 个品种、2 个山茶物种开展油茶基因组 测序的前期工作,掌握了上述山茶属植物材料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状态等基本数 据,为进一步开展油茶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解析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研究方向: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产品品质形成 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产品品质形成方向 2017 年全年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 36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8 篇,EI 收录论文 1 篇,A 类期刊论文 8 篇,中文核心 期刊论文 19 篇;出版专著《中国经济林》1 部;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进步二等 奖 1 项;编制地方标准 2 项;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2 件;5 人继续选派为科技 特派员,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 9 次,培训农民 500 多人次,指导建立油茶、锥栗、 枣等经济林优质丰产基地 5 万余亩,为南方丘陵山区精准扶贫和“木本粮油”产业 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本研究方向 2017 年主要研究进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成了油茶自交败育机制研究。研究组成员针对油茶生产中存在的“花 而不实、座果率低”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油茶自交败育机制进行了基础研究。发 现油茶存在自交败育机制,解析了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中绝大多数胚珠死亡的命 运,证实了自交中极少数胚珠能够发生双受精最终形成弱小果实的结果,阐明了 油茶自交败育的生物学基础。明确了油茶授粉受精期子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同 时促进自交花粉管有效生长,对提高受精结实极为重要。基于此问题,发明了国 家发明专利产品“油茶保果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花粉 管生长、促进受精,通过人为措施有效调控油茶坐果,大幅提高产量。该成果获 2017 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板栗锥栗花芽分化与调控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明确了板栗雌花分 化的进程,提出了化学喷施 0.3%尿素+3%过磷酸钙+4%蔗糖的技术措施有利于花 芽分化;锥栗花芽分化及生理生化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及 高水平的 C/N 有利于锥栗完全混合花芽的分化;发现了锥栗矿质营养元素也存 在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明确了板栗自交不亲和类型,发现了板栗子房自交不亲 和可能与高水平的 Ca、Mg、Zn 以及 ABA 含量有关;筛选出与板栗子房自交不 亲和信号转导相关的候选基因。 (3)板栗、锥栗芽苗砧接嫁接技术体系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开展了栗主栽 品种砧木筛选研究,筛选出适宜锥栗主栽品种‘华栗 4 号’的砧木为云南茅栗,筛 选出大板红和紫晶可作为抗旱板栗砧木品种在迁西地区广泛种植;提出了芽苗胚 轴增粗的方式为河沙覆盖与矮壮素溶液浸种组合处理;建立了锥栗和板栗芽苗砧 嫁接育苗技术体系,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 93.33%。 (4)锥栗叶片和土壤养分年周期变化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了锥栗叶片和土 壤养分年周期变化规律,提出了科学施肥的时期和施肥适宜深度 20~40cm。开展 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锥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了花期喷 0.30%硼叶面肥,果期 配施 N1.2kg、P0.81kg、K0.34kg 的优化施肥方案,并建立了产量与施肥之间的 模型。研究结果为锥栗园标准化管理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指导。以上研究为 制定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部分理论研究。 (5)油茶土壤养分和施肥研究取得一定进展。营养代谢方面,开展了油茶 富硒生物有机肥与富硒茶油品质、功能特性研究。研制了一种油茶富硒有机生物 专用肥,采用二价态的有机硒酶,突破了生物价键配位的瓶颈问题,使植物富拮 抗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它既能高效富硒,克服无机硒肥的缺点,还能激活土壤微 生物,改善林地土壤质量,大幅度提高土壤基础地力与肥料的利用率,茶油中硒 的含量已达到 0.15mg/Kg,达到了富硒水平,并进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质与功能特 性。 第三研究方向: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2017 年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方向全年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28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6 篇,EI 论文 8 篇,A 类期刊论文 7 篇,中文核心期刊 论文 7 篇;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 件;制定颁布标准 2 项。 (1)森林微生物资源利用取得重大进展。以名贵真菌灵芝等为研究对象, 开展其关键产物的生物合成代谢、以及干预和调控产物合成代谢(发酵)的策略、 方法和技术研究。研究了外源诱导子薏苡仁油对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三萜合成的 影响,发现适宜浓度的薏苡仁油可显著促进灵芝菌丝体生长和灵芝三萜的合成 量,且诱导子在菌丝体细胞指数生长末期到稳定期早期加入表现最为敏感,这种 作用可在较长时间内诱导灵芝菌丝体细胞产次级代谢产物。在技术层面构建了在 补加薏苡仁油后灵芝三萜的两阶段 pH 控制技术和发酵动力学模型,获得了胞内 灵芝三萜高效发酵的工艺技术。在理论层面从信号转导的角度发现 NO 可以作为 PAL 活化和 CYP450 产生的上游信号分子起作用,它是薏苡仁油诱导灵芝菌丝体 细胞中 PAL 活化和 CYP450 产生信号转导、灵芝三萜合成积累途径中必定产生、 但不是唯一的信号分子。NO 和 H2O2 均参与了薏苡仁油诱导的灵芝三萜合成的 信号转导过程,且 NO 和 H2O2 作为信号分子在介导薏苡仁油的诱导过程中具有 协同作用。“灵芝等森林真菌关键成分的合成调控与复杂机制消解基础研究”成 果获得 2017 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明确了我国油茶炭疽病病原种类,阐明了油茶主要致病菌 C. fructicola MAPK 信号通路中 CfPMK1 基因功能,构建了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体系。对 湖南、江西、海南、湖北、重庆、云南、贵州、江苏等油茶产区的炭疽病病原菌 进行鉴定,最终确定引起全国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至少有 7 种,分别是果生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 C. siamense、胶孢炭疽菌 C. gloeosporioides、 山茶炭疽菌 C. camelliae、哈锐炭疽菌 C. horii、卡斯特炭疽菌 C. karstii 和 C. henanense,其中 C. fructicola 分布范围最广,分离率最高,为主要致病菌。在油 茶病菌 C. fructicola 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在线预测,研究了一个潜在的 致病基因 CfPMK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并对突变体进行回 补。研究结果发现,CfPMKl 基因敲除导致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下降、产孢量减 少,分生孢子及菌丝不能形成附着胞等侵染结构,对细胞壁抑制剂敏感以及不能 正常进行有性生殖,突变体丧失对油茶叶片的侵染能力。说明 CfPMK1 基因参与 调控油茶主要致病菌 C. fructicola 生长、发育、有性生殖和致病性。这为开发新 型杀菌剂提供了潜在靶标位点。进一步,通过研究油茶品种的适宜性选择、土壤 健康菌肥调控等,构建了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体系。本成果荣获湖南省科学 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研制了防治珍贵树种药剂、生物复合肥及相关防治技术。研究开发生 物源农药 3 种,其中降香黄檀(香红木)苗木保健剂 1 种,降香黄檀炭疽病菌植 物源药剂 1 种,檀香(白檀)炭疽病的微生物菌剂 1 种;研发了一种母生害虫短 梳角野螟的天敌螟蛉绒茧蜂生物防治技术;筛选了环境友好型农药防治降香黄 檀、土沉香(白木香)、檀香、格木(赤叶木)、柚木、母生主要病虫,提出了建 立了乡土树种降香黄檀、土沉香、檀香、格木等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建 立了降香黄檀-檀香人工林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技术体系,研制其专用生物复合 肥 1 种,提出了其林间施肥技术;构建了降香黄檀、土沉香人工林林下植被种植 生态模式 2 种,建立其人工林地力维护技术。试验示范林主要病虫害危害率控制 在 8.6%以内,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提高 22%以上。 (4)扁蜂科昆虫分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脊颜三节叶蜂属 Sterictiphora 等 6 个类群的分类学研究和厘定,建立了一新属,描述新种 23 种; 提出了一个新地位种,即刘氏方颜叶蜂;重新描述了 3 个物种的形态学特征,首 次报道了 Sterictiphora tanoi 的雌性和 Megaxyela parki 的雄性;Megaxyela fulvago 在湖南和 Megaxyela pulchra 在西藏的纪录使 Megaxyela 属在旧大陆的已知分布分 别比以前的纪录向南延伸了 600 公里和向西延伸了 2500 公里以上;编制了相关 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第一研究方向: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 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方向 2017 年新增各类科研项目 14 项,新增研究经 费 1033.7 万元。2017 年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其中重点自然科 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面上项目 1 项,青年项目 1 项,经费 353 万元;获批“十 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项,其中课题 1 项,子课题 1 项,新增研究经费 524.7 万元。获批省部级项目 4 项,新增研究经费 130 万元。获批其他项目 5 项, 研究经费 26 万元。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油茶自交不亲和分子机 制解析的获得是我国经济林学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第一个重点项目。 本研究方向 2017 年年度没有重要项目进行验收,原来延续下来的各研究项 目及 2017 年新增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均按原计划进度执行。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虽然研究期间是 2018 年开始,但一半的研究经费 2017 年就到 位,项目组 2017 年 9 月就提前开始了正式研究,开展了大量的自交和杂交试验, 采集了大量的研究试材,并开展了相关的试验、测试研究。 第二研究方向: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产品品质形成 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产品品质形成方向 2017 年新增各类科研项目 7 项,新 增研究经费 438 万元。重点对南方油茶、锥栗、南方鲜食枣的优质高效栽培理论 开展研究,取得良好进展,完成了本年度任务,为丰富经济林栽培理论和完善栽 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 年为经济林“十二五”与“十三五”科研过渡年,延续 的研究项目均按原计划进行,经济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经过大量准备工作正准备 启动;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南方板栗和锥栗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 科技支撑专题--南方区鲜食枣和干制枣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研究项 目均顺利通过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项目验收。“油茶自交败育机制研究” 成果获 2017 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第三研究方向: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方向 2017 年度申请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经费 60 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 项,经费 98 万元;省级科技计 划项目 1 项,新增经费总额约 240 余万元。昆虫方向重点开展东北亚扁蜂科昆虫 系统分类研究,油茶高效传粉昆虫人工扩繁增效技术体系研究。经济树种病虫害 绿色防控方向重点对油茶炭疽病扩散流行生态适应性及分子基础、降香黄檀主要 病虫害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在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病原 菌致病机理及微生物防治机理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 项目/课题名 号 称 油茶自交不亲和 1 分子机制解析 基于全基因组测 2 序的油桐性别分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 (万 元) 类别 国家自然科 31730016 谭晓风 2018-2022 265 学基金重点 项目 31770720 张 琳 2018-2021 61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 化机制研究 项目 9,10-环甲基十 七烷酸对灵芝三 3 萜合成的诱导机 国家自然科 31772374 刘高强 2018-2021 60 学基金面上 项目 制 油桐 FATB 基因 油脂合成期促进 4 α-桐酸高效积 国家自然科 31700600 陈 昊 2018-2020 27 累的分子机制研 学基金青年 项目 究 油桐集约高效培 5 育与高值化加工 “十三五”国 2017YFD0600703 张 琳 2017.7-2020.12 450 技术研究 计划课题 油茶炭疽病扩散 “十三五”科 6 流行的生态适应 2017YFD0600103 刘君昂 2017.07-2020.12 98 桉树高效可持续 经营技术 “十三五”科 2016YFD0600505 吴立潮 2017-2020 85 “十三五”科 2017YFD0600701 王义强 2017.07-2020.12 75 研究 密度调控高效栽 培技术集成与示 “十三五”国 2017YFD060130404 曾艳玲 2017-2020 74.7 漆油漆蜡精细产 品开发技术研究 家重点研发 计划子课题 范 10 技研发计划 子课题 油桐品种配置与 9 技研发计划 子课题 外种皮用银杏高 8 效优质栽培技术 技研发计划 子课题 性与分子基础 7 家重点研发 “十三五”国 2017YFD0600705-4 王 森 2017.07-2020.12 55 家重点研发 计划子课题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 、“863”计划(863)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 、国家科技 (攻关) 、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 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 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1 经济树种遗传性状与改良 谭晓风 主要骨干 李建安、张党权、王义 强、张琳 钟海雁、吴立潮、张日 2 经济树种栽培生理与产品品质形成 袁德义 清、黎继烈、孙汉洲、 李安平、王森 3 经济林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 魏美才 周国英、徐建平、刘君 昂、刘高强、黄建华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年龄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 谭晓风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61 2011.07- 2 李建安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4 2011.07- 3 张党权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42 2011.07- 4 王义强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4 2011.07- 5 张 琳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40 2011.07- 6 袁德义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1 2011.07- 7 钟海雁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5 2011.07- 8 吴立潮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5 2011.07- 9 张日清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9 2011.07- 10 黎继烈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9 2011.07- 11 孙汉洲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2 2011.07- 12 李安平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1 2011.07- 13 王 森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46 2011.07- 14 龚吉军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46 2011.07- 15 魏美才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2 2011.07- 16 周国英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教授 52 2011.07-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年龄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7 徐建平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5 2011.07- 18 刘君昂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55 2011.07- 19 刘高强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44 2011.07- 20 黄建华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教授 48 2011.07- 21 曾艳玲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教授 38 2011.07- 22 周 波1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38 2011.07- 23 袁 军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35 2011.07- 24 毛绍名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36 2011.07- 25 庄红卫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教授 57 2011.07- 26 张 江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41 2011.07- 27 谷战英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教授 40 2011.07- 28 周 波2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40 2011.07- 29 周尽花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教授 45 2011.07- 30 邹 锋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35 2014.09- 31 李春华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48 2011.07- 32 谢练武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46 2011.07- 33 周德明 研究人员 男 学士 副教授 54 2011.07- 34 姜吉刚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50 2017.01- 35 李红军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副教授 45 2011.07- 36 牛耕耘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副教授 34 2011.07- 37 蒋 瑶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讲师 35 2011.07- 38 陈 昊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6 2011.07- 39 龙洪旭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4 2011.07-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年龄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40 彭 宽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43 2011.07- 41 何含杰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9 2011.07- 42 陈丽莉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讲师 36 2011.07- 43 李 泽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0 2017.09- 44 贾剑波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0 2011.07- 45 肖诗鑫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2 2014.09- 46 范晓明 研究人员 女 博士 讲师 33 2016.09- 47 李 河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9 2011.07- 48 王慧敏 研究人员 女 硕士 讲师 38 2011.07- 49 何苑皞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35 2015.07- 50 游 牧 研究人员 男 博士 讲师 44 2011.07- 51 晏毓晨 研究人员 女 博士在读 讲师 42 2011.07- 52 董文统 技术人员 男 硕士 助教 31 2015.07- 53 李树战 管理人员 男 硕士 讲师 37 2016.03- 54 符泽华 管理人员 男 硕士 实验师 36 2015.11- 注: (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 用的聘期 2 年以上的全职人员。 (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姓名 类型 性 年龄 职称 国别 别 1 嘎 其他 女 40 2 李小龙 博士后 男 41 3 谢 鹏 博士后 女 34 4 王进英 博士生 女 29 序号 多 中 级 讲 师 副教 授 无 中国 工作单位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错那县林业局 在实验室工作期 限 2017.09-2018.06 中国 湖南工业大学 2014.09-2017.09 中国 湖南文理学院 2015.10-2017.09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9-2017.09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 年龄 职称 国别 别 5 王然然 其他 女 24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4-2017.06 6 杨 壮 其他 女 24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4-2017.09 7 胡淑蓉 其他 女 25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4-2017.09 8 刘懿瑶 其他 女 22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9-2017.12 9 吴小波 其他 女 25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9-2017.11 10 王 婧 其他 女 29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10-2018.03 11 刘 菲 其他 女 23 无 中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10-2018.03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 限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 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 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第一研究方向和第二研究方向:经济林学科 第一研究方向和第二研究方向为经济林学科。经济林学科 2017 年被中南林 业科技大学确定为 ESI 建设学科(农业科学)的重点方向,学校每年将给予较大 的经费支持和人才引进支持,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经济林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本学科经致力于在经济林育种、栽培和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全产业链的技术创 新,加快引进新技术,进一步嫁接改造经济林学科,推动经济林学科与生命科学 等前沿学科的交叉,特别是要推动经济林学科与生物信息学的交叉,加快并引领 我国经济林学科的快速发展。 2017 年引进博士 1 名(李泽博士) ,引进校特聘教授 1 名(美国农业部南方 农业研究所曹和平研究员)。2018 年将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林 学科的实力。 第三研究方向:森林保护学科 第三研究方向主要为森林保护学科。在学科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学科 在森林微生物资源利用、油茶炭疽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关森林昆虫类群的系 统学、热带珍贵树种人工林健康经营研究方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通过引领本领域的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在叶蜂系统学研究方面继续保持国际 领先态势;在热带珍贵乡土树种害虫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等处于国内领先地 位;在油茶等经济林病原菌种类鉴定、病原菌入侵机理以及生物防治、重要微生 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逐渐走向国内领先水平,从而有力带动了森林保护学科整 体水平的持续健康发展。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 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 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第一研究方向和第二研究方向:经济林学科 目前经济林学科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有: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经济林栽培 学(各论) 、经济林产品利用与分析、经济林研究法、园艺植物研究法、林业生 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营养学等课程;承担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高级经 济林栽培技术、现代果树生物学、经济林生态经营、经济林无公害栽培等;博士 研究生的课程有:经济林栽培学高级讲座、分子与细胞育种、植物生殖生物学专 题等。 1998 年经济林专业合并到林学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学科的教师 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一直在林学专业设置并招收培养经济林方向的本科生。2017 年向教育部申请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恢复增设经济林专业,目前还没有结果。 2016 年国家林业局院校教材建设办公室引发了《关于成立国家林业局院校 林科教育教材建设委员会高等教育分委员会林学类经济林组的通知》的文件 (2017 年 1 号),本实验室主任谭晓风教授担任经济林组的组长。并将《经济林 栽培学总论》 、 《经济林栽培学各论》、 《经济林育种学》、 《经济林病理学》、 《经济 林昆虫学》、 《经济林研究法》 、 《经济林产品利用与分析》共7本经济林本科专业 教材列入国家林业局的“十三五”规划教材,现各本教材正在编写中,《经济林栽 培学总论》已经编写完毕,正在修改,将于 2018 年正式出版。 本学科教师不断坚持教学改革,对讲授的课程内容、任课教师组织安排、教 学实习都内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将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之 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经济林栽培学总论》分别安排了 5 位老师分别 讲授相应章节, 《经济林栽培学各论》分别安排了 8 位老师分别讲授相应章节,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研究方向:森林保护学科 森林保护学科本年度承担森林保护专业、林学专业和园艺专业本科生的课程 有:森林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资 源昆虫学、生物防治、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森林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等十 余门本科课程;承担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保护生物学、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应用微生物学、支序系统学、动物分类原理和方法、植物检疫学、动物地理学、 分子昆虫学、分子病理学、害虫监测和预测预报、植病研究法等十余门课程;承 担的博士生课程有:菌物生态学、昆虫与植物的协同演化、膜翅目系统学、森林 昆虫学研究进展、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森林保护系统工 程、高级分子昆虫学等课程。 本年度森林保护学科教师周国英教授承担了一门本科教材森林病理学的编 写工作。 森林保护学科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并获得了较好 的成绩,其中李河老师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人学者”科研先进个人;9 名本 科生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挑战杯”中获三等奖;2 名研究生获湖南省微生物学 年会青年科技论坛二等奖,1 名研究生获湖南省微生物学年会青年科技论坛优胜 奖。 结合实验室科研工作,本年度继续开展森林保护学专业的本科生提前进入实 验室项目,共有 15 名 2014 级本科生、8 名 2015 级本科生进入森林保护各方向 的实验室参加相关研究工作,本科生动手能力、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 都有较大的提升。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 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第一研究方向和第二研究方向:经济林学科 经济林学科 2017 年派出青年教师曾艳玲(副教授)以教育部青年骨干教 师身份赴浙江大学进修一年,到 2018 年进修期满。 2017 年,经济林学科还邀请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MASABNI JOSEPH GEBRAN 教授和钮根花教授、康尼迪克大学李毅教授、美国南方农业研究所 曹和平研究员等来学校作学术报告,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交流,经济林学 科还经常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员、中国林业科 学研究院卢孟柱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尹佟明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实验 室讲学指导,以提升实验室人员和研究的学术水平。 第三研究方向:森林保护学科 森林保护学研究方向本年度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合作培养研究生等 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昆虫方向:本年度昆虫系统和进化生物学研究课题组与韩国岭南大学的合 作进一步加强,由魏美才教授与韩国岭南大学李钟郁教授合作指导的博士研究 生 Park Bia 研究工作顺利,已发表 SCI 源期刊论文 1 篇,投稿 SCI 源刊论文 1 篇。与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高凯文、姬婷婷正在开 展天目山叶蜂区系和蝴蝶多样性研究项目。 病理方向:本年度森林保护学学科刘君昂教授等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波 士顿大学、东伊利诺斯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和机构进行学术了交流活动,并对 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探讨。本年度实验室还邀请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外 著名专家学者来实验室指导,以提升实验室人员的科研学术水平,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 3 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 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李河博士,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明专利 2 项;在《Plant Disease 》 (中科院 JCR 1 区)等 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3 篇,在《林业科学》、 《植物病理学报》 、 《植 物保护学报》等 EI 或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 6 篇;在 2016 年湘鄂两省微生物学 基础与应用学术研讨会青年科技论坛中荣获“一等奖”;获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 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微生物学会“十佳青年科 技奖”各 1 项。主要学术成果:①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油茶炭疽病可由多种刺盘 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引起,其中主要致病菌为 C. fructicola。②对油茶 主要致病菌 C. fructicola 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大小为 59Mb,编码约 1.5 万个 基 因 。 ③ 研 究 发 现 Pmk1-MAPK 信 号 通 路 参 与 调 控 油 茶 主 要 致 病 菌 C. fructicola 生长、发育、有性生殖和致病性。④筛选获得 1 株可以拮抗油茶炭 疽病多种病原菌的内生芽孢杆菌,制备生防菌剂可无公害防控油茶炭疽病的发 生。⑤研究发现我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发生严重,其抗性机制主要是 β微管蛋白基因密码子第 198 位或第 200 位发生突变。 2、刘洁博士,其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国内 A 类期刊及《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 《applied soil ecology 》等国际 S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共 7 篇;其 中还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的 SCI 论文 3 篇,1 区 1 篇,2 区 2 篇。 博士阶段主要对不同立地油茶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油茶富硒试验研 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油茶林种植中应优先选择板岩发育的土壤,其土壤质量指 数高于砂岩和第四纪红壤。三种母岩发育的油茶林土壤都应注意提高土壤中有 效 P 的含量,种植在板岩上的油茶林应注重提高有效 B 的含量,砂岩上的油 茶林土壤应增施 K 肥,而第四纪红土上的油茶林土壤应注重有机肥和 N 肥的 补充。油茶的施硒试验表明施硒能显著改善茶油的品质,降低过氧化值和酸值, 提高茶油中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并使茶油中硒含量达到 0.05mg/kg 的富硒茶 油标准。 3、黄丽媛博士,在其博士研究生期间在《Hortscience》 、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等国际 SCI、E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 3 篇,在国 内 A 类期刊发表论文 1 篇;2015 年 12 月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5 年 10 月在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学术年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 年 11 月在湖南省植物学会学术年会上做报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 博士阶段 主要研究油茶对铝的吸收积累及其耐性机理,通过研究发现油茶在铝浓度≤2 mmol•L-1 处理下,可以诱导耐铝基因(柠檬酸通道蛋白基因 CoMATE5、苹果 酸通道蛋白基因 CoALMT4)的表达,刺激油茶根系生理响应机制的启动,增 强其根系活力和根系游离脯氨酸的积累,有效清除代谢产生的活性氧物质, 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油茶通过将铝富集在叶片的细胞壁中,阻止 了 Al3+进入原生质体细胞内,降低了铝对油茶细胞结构的破坏。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 5 项以内)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学生姓名 硕士/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其他 刘美兰 博士 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谭晓风 2 其他 吴玲利 博士 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李建安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 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2017 年,实验室根据研究的需要设置了 5 个开放课题,主要针对本单位青年教 师。 序 号 课题名称 经费额 度 承担人 职称 1 山苍子果实发育及其 精油组分动态变化规 律研究 10 万 谷战英 10 万 李河 承担人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副教授 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 2017-2018 讲师 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 2017-2018 油茶炭疽病菌 C.fructicola 全基 因组测序(精细图) 2 及 MAPK 信号通路网 络中致病关键基因功 能研究 油桐 FATB 基因在α3 桐酸形成通路中的定 5万 陈昊 讲师 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 2017-2018 5万 肖诗鑫 讲师 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 2017-2018 5万 蒋瑶 讲师 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 2017-2018 位与功能研究 油茶小孢子培养培育 4 单倍体育种材料 油茶种仁油脂合成限 速酶 ACCase 中 BCCP 5 亚基的转录调控机理 研究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 1 油桐分会场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 2 2017 年学术年会 中国林学会 经济林分会 会议主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席 谭晓风 谭晓风 2017-07-23 至 07-29 2017-08-24 至 08-27 类别 54 全球性 398 全国性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 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 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 国内合作 (1)本实验室为中国林学会经济林挂靠单位,与国内相关的经济林学科单 位和学科人员建立了密切联系,每年组织至少 1 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2017 年 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了 2017 年经济林学术年会和换届选举会议,本实验室主任谭 晓风教授新当选为中国林学会不经济林分会理事长,李建安教授当选为副理事长 兼秘书长,袁德义教授当选为副秘书长,张日清、张琳等当修按为常务了事,本 实验室承担联络全国经济林学界和组织全国性经济林学术活动的任务。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经济林卷》第一主编单位, 本实验室 2017 年牵头组织了全国相关经济林专家召开了 3 次《中国林业百科全 书·经济林卷》条目工作会议。 (3)本实验室 2017 年牵头组织召开了 2 次《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编写和审 稿工作会议。 2 国际合作 (1)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一个油桐全基因组水 平 的 可 视 化 基 因 表 达 的 网 站 Tung tree eFP browser , 网 站 地 址 (http://bar.utoronto.ca/~asher/efp_tung_tree/cgi-bin/efpWeb.cgi)。 (2)继续与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油茶、油桐栗等方 面的研究,并于 2017 年共同举办一次油桐国际学术会议。 (3)继续与德州农工大学合作,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来 实验室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 (4)与芬兰的东芬兰大学 Tommi Nyman 博士合作申请获得一项芬兰国家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Resolving deep divergences and rapid radiations in the Hymenoptera: the next generation. 获批经费 616634 欧元。项目执行时间为 2016.9.1-2020.8.31。 (5)继续与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的 D. R. Smith 博士合作进行南美和东南亚 叶蜂系统学研究工作。 (6)2017 年 7 月,刘君昂教授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波士顿大学、东伊利 诺斯大学等地进行学术了交流活动。 (7)2017 年 7 月,周国英教授、董文统助教赴美国孟山都企业、佛罗里达 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就加强双方合作进行了探讨。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1、本实验室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经济林标本室,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普基地, 2016 年开始正在进一步扩建该标本室,争取 2018 年全面建成,并力争成为全国 的青少年科普基地。 2、本实验室于 2017 年继续完善我国第一个经济林学科展厅,2017 年有国 内许多学者和领导参观。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年龄 所在单位 是否外 籍 1 尹伟伦 男 院士/教授 71 北京林业大学 否 2 曹福亮 男 院士/教授 59 南京林业大学 否 3 张守攻 男 院长/研究员 5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否 4 杨传平 男 校长/教授 58 东北林业大学 否 5 刘惠民 男 校长/教授 59 西南林业大学 否 6 骆有庆 男 副校长/教授 56 北京林业大学 否 7 卢向阳 男 副校长/教授 55 湖南农业大学 否 8 曹福祥 男 副校长/教授 55 湖南农业大学 否 9 谭晓风 男 教授 6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否 10 魏美才 男 教授 5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否 11 周国英 女 教授 5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否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 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时间:2017 年 12 月 26 日 地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楼 B627 出席人员:尹伟伦、曹福亮、张守攻、杨传平、刘惠民、卢向阳、曹福祥、 谭晓风、魏美才、周国英 缺席人员:骆有庆 主要议题:2017 年工作总结及 2018 年工作安排 会议纪要: 一、2017 年工作总结 1、会议肯定了实验室今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所做的努力。 真正做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迎接评估检查工作,实验室面貌有了 较大改观,应继续保持。 2、科研项目立项取得较大进步。谭晓风教授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项目。 3、科技成果奖励取得较好成绩。实验室成员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 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 1 项。 4、发表科技论文取得预期成绩。全年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学 术论文 90 篇,其中 SCI 收录 21 篇,EI 收录 4 篇,A 类期刊论文 25 篇,核心期 刊 40 篇。 5、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湖南日报、今日中国对实验室团队成员进行了报 道。张琳教授获得第十四届林业青年科技奖和第十六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 周 波副教授荣获“湖南林业师德模范“称号;王森教授荣获“湖南省最美志愿者” 称号。 二、2018 年工作重点 1、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2、力争在高质量论文上取得新突破。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 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 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1、湖南省教育厅通过省协同创新中心、省重点学科和省科技创新团队 3 年 对本实验室投入经费近 2000 万元。 2、依托单位中南林业大学 2017 年投入运行经费 50 万元,投入基本建设经 费 300 余万元;为引进百人计划学者、引进博士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实验室提供 了 3710 平方米的实验室用房;在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面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 和帮助。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 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本实验室现有各种仪器设备 3200 余万元,2017 年度新增设备 150 多万元, 主要包括热脱附-气质联用仪、电泳系统等。实验室仪器设备已全部投入使用, 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制度;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已对外共享,来自全国多个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研究人员通过共享机制来本室进行了科学实验。 六、审核意见 1、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符泽华 实验室主任:谭晓风 (单位公章) 年 月 2、依托高校意见 日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学校同意通过年度考核。学校将继续加大实验室的“百人计划学者”、学科 方向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对实验室基本建设的支持,切实保障 实验室运行经费,在研究生招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确保实验室有序运行。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