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政字〔2019〕86号 关于印发《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定稿).pdf
邹政字〔2019〕86 号 邹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实施。 邹城市人民政府 2019 年 12 月 30 日 - 1 - 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山东省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 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鲁医改办字〔2019〕1 号)文件精 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 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 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 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满足县域居 民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提升县域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 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协作机制、运 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邹 城”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 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 2 - 2.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完善发展体制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 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3.坚持市镇融合、镇村一体。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 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 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4.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 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 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 能力。 (三)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医共体试点建设,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 用效率,使紧密型医共体成为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的共同体, 县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 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以 上,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 5 个百分点,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群 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县域整合型服务新体系,实现架构共同体 1.推行医共体内部资源整合。一是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 3 - 由 3 家市直医院分别牵头和 2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 3 个紧 密型医共体。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按照医共体“十统一”的建 设路径,内部设立医疗业务、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 信息、后勤等管理部门,落实紧密型医共体重点任务清单,促进 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二是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 协作为组带,组建妇儿科、康复、中医等特色专科联盟,促进基 层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提升薄弱专科发展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 众医疗服务需求。三是发展远程医疗协作。持续提升区域医学“六 大中心”(远程医学中心、临床病理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心电 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质量和效果,充 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 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 效率。 2.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各医共体内牵头单位要发挥自身优 势,根据医共体内各基层医疗机构特点制定具体帮扶措施,成立 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选派挂职副院长,同时选派 医疗、护理人员,进行“组团式”驻点支援。实行市直医院卫生 技术人员晋职晋级前下基层服务制度,严格控制基层医疗人员向 市直单位调动。 3.推进市镇村一体化。将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 医共体统筹建设和管理,加强乡医队伍建设,提高乡医服务质量, - 4 - 各医共体要加强对乡医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乡医服务能力。允许 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 4.构建大健康服务圈。邹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邹城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市妇幼保健计 划生育服务中心、邹城市大束镇卫生院(邹城市精神病防治院、 邹城市大束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要将公共卫生资源下沉 到医共体,医共体牵头单位要组建健康管理服务部门,为老年人、 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市卫生健康局牵 头,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大健康服务模式。 (二)创新医共体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共同体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 副市长任副主任,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市场监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实施对医共体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统筹 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制度安排和考核 监管等重大事项。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局, 具体落实医共体管委会决定,负责改革方案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强化行业规划、规范标准制定和评价监督职责,发挥指导、推动、 协调和保障作用。市卫生健康局要充分发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牵头推进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及牵头医疗机构、医共体成员单 位建立部门间配合协调机制。 - 5 - 2.明晰权责任务清单。组建医共体后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 变、支持力度不减;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各医疗卫生机构原 有行政建制、医院性质、人员身份不变,人事(劳动)关系不变; 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变,发展中医药和妇 幼保健事业力度不弱化。医共体管委要制定各相关部门与医共 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管理的权责清单,明确各自权责。 3.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各医共体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 长负责制,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 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医共体成员单位负责 人由医共体提名、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任命。牵头医院拥有医共体 内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推荐权或提名权。医共 体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医共体绩效评价,医共体牵头单位负责对 成员单位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及个人绩效有机结 合,实行绩效监督问责。加强医共体党的领导,医共体成员单位 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党组织要推 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负责拟订健全完善医共体章程,建立 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并报医共体管理委员 会审议。建立权责清晰、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 医院管理制度。 4.落实内部管理自主权。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和用 人管理、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 - 6 - 收入分配、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主权。全面落实人员招聘自 主权,牵头医院有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自主权;紧缺、急需高层 次人才可按规定采取考察方式予以招聘。到 2020 年底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空编率不超过 5%。医共体内人员由医共体统一培训、 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优先保障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评 聘和职业发展等,优先向基层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每五 年进行一次不少于半年的脱产进修培训,加强乡村医生日常培训 管理。 5.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 (允许医疗卫 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 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提高 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耗材和检查等 收入挂钩。探索实施医共体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年薪制,根 据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考核情况予以兑现。市级医院副主任医师以 上职称人员在成员单位排班,薪酬由各成员单位分别核算。对市 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人员给予补贴。 (三)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利益共同体 1.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医共体内事业单位性质的市直医疗 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编制总量控制,由医共体在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统筹使 用。医共体内人员按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依照按需设岗、按岗聘 - 7 - 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建立医共体内人员双向流动机 制。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按规定优化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2.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加快推行 总额预算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助推医共体建设。医保 资金总额预付给医共体,牵头单位自主确定成员单位的具体分配 数额。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 政策。进一步拉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市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逐 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使用占比达到 30%;推广按病种 付费,层级差异化支付。对医共体内转诊的患者起付线连续计算, 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开展 11 类病种住院患者“下转”试点工作, “下转”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 金报销部分不占用医保基金总控指标。 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 材费用等方式,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 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 化验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比例。政府定价的医疗服务价格依据 上级政策及时调整,价格调整与医疗控费、薪酬制度、医保支付、 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群众整体负担 不增加、医保基金可承受。 (四)促进资源协同利用,实现服务共同体 - 8 - 1.统筹集约配置资源。医共体内部行政、业务、后勤、物 流配送等常设部门统一设置、运行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建立 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用耗材与药品的流转体系和溯源体系。医共体 内部借助我市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检验、消毒 供应、远程会诊等市域医学中心平台,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 筹使用。 2.畅通双向转诊路径。明确上下级医疗机构疾病诊疗目录, 制定医共体内外转诊管理办法。开展上级医院制定药物治疗方 案,在基层实施治疗,处方自由流动,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临床 用药协同联动。引导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 病患者到基层就诊,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 2 个 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医共体上级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分 时坐诊,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 业机构备案手续。 3.促进医防整体融合。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 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做实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妇幼保健、 免疫规划等工作,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实重大公 共卫生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共体由“治已病” 为重点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转变。要加强对医共体公 - 9 - 共卫生服务的指导与管理,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4.提升信息化水平。依托省远程服务体系及济宁市分级诊 疗远程服务体平台,建设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医共体牵头单 位的分级诊疗远程服务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跨机构、跨区域的分级诊疗、远程服务等服 务项目,有效促进医共体建设,有效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提高全市健康医疗 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承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包括健康平台、便民服务、电子健康卡应用、智慧基层、医养结 合、检验检测互认、健康扶贫、物资管理、统计分析等业务系统, 实现区域卫生健康数据的协同应用、监管分析,打通医共体各单 位之间的信息孤岛,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五)统筹核心要素资源,实现发展共同体 1.加强医共体能力建设。市卫生健康局要加强牵头医院重 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医共体牵头单位要强化医共体内各机构 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帮扶加快推 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 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 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2.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在保障 基本人员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 - 10 - 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性亏损、信息化建设等经费投入基础上,进 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科学调整财政投入方式。继续按照公立 医院投入政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要求,按原渠道 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财政投入资金,并将资金统一拨付 医共体,由医共体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由各医共体采 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历史债务。对卫生室加强 绩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承 担不少于 40%的任务量。 3.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 中核算,各成员单位财务单独设账。牵头医院要落实总会计师制 度,加强医共体经济运营管理。加强医共体内审建设,自觉接受 审计监督。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允许医共体统筹调配医疗设 备设施。 (六)落实监督监管职责,实现责任共同体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控管理体系,组建质控 机构,承担成员单位医疗质控,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 训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基层 机构的医疗技术操作,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民事 责任协议化。 2.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依托县域平台,调查了解基线水平, - 11 - 完善运行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市域就诊率、基层诊疗占比、 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以及医保基金市域内支付率、医保基金县域 内基层医疗机构支出率等数据,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调整工 作措施。市卫生健康局要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突出职责履 行、医疗质量、费用控制、运行绩效、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 加大对基层服务能力、健康扶贫等公益性指标权重。加强行业作 风建设,构建成员单位责任共同体。 三、时间安排 (一)方案制定(2019 年 11 月)。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 习借鉴先进经验,起草制定我市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 案。 (二)动员部署(2019 年 12 月)。召开医共体建设动员大 会,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政策制订、培训与宣传工作。 (三)组织实施(2020 年 1 月至 11 月) 。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启动医共体运行工作,并及时对医共体运行情况进行督 导评估,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有关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 (四)总结评估(2020 年 12 月)。对医共体建设推进情况 与成效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完善深化运行、长效运行机制。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是推进分级诊疗、优化整合医 疗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核心是落实市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 - 12 - 位,推动医疗机构间协作联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市域整合型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纳 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 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导考核,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实施多方联动。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财政、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出 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市卫 生健康局负责医共体建设组织实施,发挥牵头作用,明确医共体 建设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 办法,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根据医疗资源结构分布和群众健康 服务需求,科学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 发展。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医药价格监督检查。市财政局负责按照 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市医疗保障局在医保支付方式上给予医 共体有力保障。 (三)强化督查评估。以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等内容为重点,建立医共体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整体评 估。逐步将评估结果作为人事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与医 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 强化工作导向作用。加强督导推进,及时发现医共体建设问题困 - 13 - 难。 (四)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对开展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 施等相关内容的宣传。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 员的政策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要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典型做法,不断提升医共 体建设整体成效。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提高社会认知 度和各方面支持认可度,为推动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 附件: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 14 - 附件 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 成员名单 主 任:杜庆节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主任:田成柱 市委常委、副市长 成 吴 婧 副市长 员:杨 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训诗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 郑龙弟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伟 田慎华 市财政局局长 刘守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梁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 超 张爱国 市审计局局长 王振兵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王 市医保局局长 兴 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 生健康局,梁超兼任办公室主任,张风雷任办公室副主任。 - 15 -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 市检察院,市人武部,中央、省、济宁市驻邹各单位。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 年 12 月 30 日印发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