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Ponnenult□旧时光92 页 7.667 MB下载文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9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民生工程,是人才强国之本,更是高校人才培养 的重要环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持“服务国家战略 需求,服务学生发展成才,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理念,坚持“学 校主管,学院主抓,学生主动,全员参与”的机制,不断强化全员、全方位、全 过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与招生、人才 培养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 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曾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普通 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 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教 学厅函〔2013〕25 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7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11 号)的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中南 林业科技大学 2017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就业基本情况、就业相关分析、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毕业生 对母校的评价与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与反馈、就业趋势分析、 总结与反馈等七部分。分析指标主要涵盖了就业率、就业去向及流向分布、毕业 生收入水平、专业对口度、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满意度等多个 方面。报告全面系统的反映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 的反馈,并以此作为招生计划编制、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 参考,使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更匹配,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 转换能力。 I 目 录 前言 ................................................................................................................................I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简介 ................................................................................................ i 研究说明 ......................................................................................................................iii 一、研究对象.......................................................................................................... iii 二、数据来源.......................................................................................................... iii 三、调查数据规模与样本结构.............................................................................. iii (一)调查规模 ................................................................................................ iii (二)样本结构 ................................................................................................ iii (三)数据说明 .................................................................................................iv 第一部分 就业基本情况 ............................................................................................. 1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及就业率................................................................................ 1 (一)总体规模及就业率 .................................................................................. 1 (二)毕业生学院分布及就业率 ...................................................................... 1 (三)毕业生专业分布及就业率 ...................................................................... 3 (四)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及就业率 .................................................................. 8 (五)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 11 二、毕业生就业特点.............................................................................................. 12 (一)就业类别分布 ........................................................................................ 12 (二)就业行业分布 ........................................................................................ 13 (三)就业职位类别分布 ................................................................................ 14 (四)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 15 (五)就业地域分布 ........................................................................................ 17 三、升学、出国(境)情况.................................................................................. 20 (一)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 ........................................................ 20 (二)各学院毕业生国内升学率 .................................................................... 21 (三)各专业毕业生国内升学去向 ................................................................ 21 (四)出国(境)情况 .................................................................................... 27 四、自主创业情况.................................................................................................. 30 (一)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 30 (二)各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 31 第二部分 就业相关分析 ........................................................................................... 33 一、求职过程分析.................................................................................................. 33 (一)求职基本情况 ........................................................................................ 33 (二)就业保障 ................................................................................................ 33 (三)求职影响因素 ........................................................................................ 34 二、就业质量分析.................................................................................................. 34 (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 34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分析 ............................................ 35 (三)毕业生薪资水平状况分析 .................................................................... 37 (四)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分析 ................................................ 39 (五)福利与社会保障 .................................................................................... 41 (六)毕业生工作变动情况 ............................................................................ 42 三、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43 (一)毕业生自主创业动机分析 .................................................................... 43 (二)毕业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 44 (三)毕业生自主创业反馈 ............................................................................ 45 四、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情况分析.............................................................. 45 (一)毕业生国内升学深造情况分析 ............................................................ 45 (二)毕业生出国(境)原因分析 ................................................................ 46 五、校园招聘情况分析.......................................................................................... 47 (一)校园招聘情况 ........................................................................................ 47 (二)来校招聘单位分析 ................................................................................ 48 (三)校园招聘工作对就业市场建设的影响 ................................................ 50 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 ............................................................................... 51 一、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条件保障到位.................................................................. 51 (一)确保组织保障到位 ................................................................................ 51 (二)确保制度保障到位 ................................................................................ 51 (三)确保经费保障到位 ................................................................................ 52 (四)确保场地保障到位 ................................................................................ 52 二、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市场.............................................................. 52 (一)把握精准原则,构建“校院”两级就业市场建设机制 .................... 52 (二)遵循定位原则,分层次建设就业市场 ................................................ 52 三、打造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53 (一)利用“一系统两平台”,搭建精准就业服务载体 .............................. 53 (二)创新服务内容,构建 “四三二”工程 ................................................. 53 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 54 五、完善“学校政府社会”多元化就业帮扶体系.............................................. 54 第四部分 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与反馈 ................................................................... 55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评价.............................................................................. 55 (一)满意度及推荐度 .................................................................................... 55 (二)影响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 55 二、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56 三、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创业服务的评价.............................................................. 57 四、毕业生对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馈.............................................................. 57 第五部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与反馈 ............................................... 59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59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需求分析...................................................... 60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61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 61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 62 四、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建议与反馈...................................................................... 63 (一)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 ........................................................ 63 (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建议 ........................................................ 63 (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 ........................................................ 64 第六部分 就业趋势分析 ........................................................................................... 65 一、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65 二、升学和出国(境)人数稳步增加.................................................................. 65 三、自主创业人数总体偏少.................................................................................. 66 四、就业行业分布相对稳定.................................................................................. 67 五、就业单位类型以企业为主.............................................................................. 69 六、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 70 第七部分 总结与反馈 ............................................................................................... 73 一、报告总结.......................................................................................................... 73 二、建议与反馈...................................................................................................... 75 (一)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 75 (二)就业对招生计划的反馈 ........................................................................ 75 (三)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建议 .................................................................... 76 (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 7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成立于 1958 年,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 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高校。2012 年入选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 工程。 办学 60 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砥砺前行,积累 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以“生态、林业和绿色产业技术”为优势特色的多科 性大学,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 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已培养了 20 万名高级专门人 才。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 24 个教学单位。拥有 5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个一 级学科博士点、16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 2 个国家 特色重点学科、3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 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 11 个湖南省重点一级学科;设有 76 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管理专业 7 个、国 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4 个、湖南省特色专业 12 个和省部 级优势专业 15 个。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 3 万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2.6 万人、博 士研究生 330 余人、硕士研究生 2500 余人。现有专任教师 1581 人,其中,教授 248 人,副教授 668 人;博士生导师 82 人,硕士生导师 535 人。有“长江学者 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国家“千人计划”1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 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 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 人、入选全国农业 科研杰出人才 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 人、“全国五一劳动奖 章”获得者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0 人;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8 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 22 人、湖南省“芙蓉学者” 特聘/讲座教授 7 人、湖南省“百人计划”7 人,湖南省“新世纪 121 人才工程” 3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 人、“全国优秀教师”4 人、中国 青年科技奖 2 人、“霍英东教育基金奖”3 人;国家创新研究团队 1 个。 学校拥有 1 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 个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5 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及观 i 测研究站、1 个国家林业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3 个湖南省 2011 协同 创新中心、3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 个省级重点(工程、高校)实 验室、5 个省级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 个 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 个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4 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基地(中心)、3 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设有 63 个校级科研机构。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4200 余项,年均科研经费 达 1 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238 项,省部级项目 1154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全国创新争先奖 1 项,省部级科研成果 奖 67 项,其中一等奖 10 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 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 成果三等奖 2 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13 项,省教育 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3 项、三等奖 1 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共计 150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 46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8000 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220 余部。学校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经 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学报》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经济林研究》影响因子排名全 国园艺类、林学类期刊第一。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挪 威、奥地利等 22 个国家和地区的 86 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 年,获批设立了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的湖南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教育国际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 来校学习外国留学生近 300 人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 1388 亩,拥有一个占地面积达 7.96 万亩的国家级森林公 园。校舍建筑总面积 70.3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18.7 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 值 3.94 亿元,图书馆藏书 303 万册。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首批建筑 节能示范高校,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学校绿化覆盖率达 60%以上,拥有植 物 1100 多种,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单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科 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坚守“生态、林业和绿色产业技术” 特色,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 学而努力奋斗! ii 一、研究对象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和 2017 届毕业研究生 二、数据来源 1.毕业生就业基本数据来自湖南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包 括 2017 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生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 等就业信息。统计截止日期为 8 月 31 日。 2.调研数据由第三方北京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受学校委托, 北京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我校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 研,调研形式采用线上实名制做答调查问卷。调研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质量问卷 调查、母校满意度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母校满意度 调查于 5 月中旬至 8 月进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于 6 月底至 9 月上旬进行。 3.2015 届、2016 届毕业生数据分别来源于 2015、2016 届《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年 度报告》。 4.校园招聘活动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业信息网和研究生工 作部、研究生院网站。 三、调查数据规模与样本结构 (一)调查规模 北京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 6342 名 2017 届毕业生发送了就业质 量调查问卷和母校满意度调查问卷。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回收 5902 份,回收率 93.06%,经清洗后有效问卷 5789 份,问卷合格率 98.09%;母校满意度调查问卷 回收 6137 份,回收率 96.77%,经清洗后有效问卷 6068 份,问卷合格率 98.88%。 向重点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 252 份,清洗后有效问卷 207 份,问卷合格率 82.14%。 (二)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实名制进行答题,调查具有真实性;通过 IP 地址定位、答题时间判断、缺失值与重复值剔除等方法,保证数据清洗质量; iii 通过对部分偏差比较大的数据经过抽样修正,确保研究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总体结构与样本结构对比数据见下表。 样本结构 单位:(%) 学历 样本分布 总体分布 本科毕业生 94.01 93.00 毕业研究生 5.99 7.00 (三)数据说明 1.就业率=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就业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数+其 他录用形式就业人数+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人数+升学人数+出国(境)人数+自主 创业人数+国家基层项目人数+应征义务兵人数+地方基层项目人数+自由职业人 数。 2.报告中所有数据均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相加可能不等于 100%。 iv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及就业率 (一)总体规模及就业率 2017 年,学校共培养毕业生(指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下同) 6877 人,截止 2017 年 8 月 31 日,就业人数 6532 人,总体就业率为 94.98%。其 中,毕业研究生 444 人(博士生 27 人、硕士生 417 人),就业率 94.37%(博士 生 96.30%,硕士生 94.24%);普通本科毕业生 5898 人,就业率 94.73%;专科 毕业生人数 535 人,就业人数 526 人,就业率 98.32%。详见图 1-1。 毕业人数 总体 就业人数 6532 本科毕业生 94.98%, 6877 5587 毕业研究生 419 94.37%, 444 专科毕业生 526 94.73%, 5898 就业率 98.32%, 535 图 1-1 2017 届毕业生总体规模与就业情况 (二)毕业生学院分布及就业率 1.本科毕业生学院分布及就业率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20 个学院。从规模看,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 位的分别是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就业率看,本科 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旅游学院(98.90%)、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98.06%)、外国语学院(96.80%)。详见表 1-1。 1 表 1-1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学院分布及就业率 规模 学院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商学院 732 12.41 96.58 土木工程学院 580 9.83 95.34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512 8.68 91.99 机电工程学院 453 7.68 95.81 经济学院 421 7.14 96.2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96 6.71 94.70 国际学院 390 6.61 90.51 风景园林学院 323 5.48 92.88 物流与交通学院 319 5.41 94.98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309 5.24 ②98.06 林学院 281 4.76 95.02 外国语学院 250 4.24 ③96.8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 3.39 91.00 旅游学院 181 3.07 ①98.9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74 2.95 94.25 理学院 124 2.10 96.77 政法学院 109 1.85 85.3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72 1.22 94.44 音乐学院 44 0.75 95.45 体育学院 28 0.47 92.86 注:本表按学院毕业生人数排序。 2.毕业研究生学院分布及就业率 2017 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 16 个学院。从规模看,毕业研究生人数排名前三 位学院的为分别是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学院;从就业率看,,土木 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 程学院和物流与交通学院等 6 个学院的就业率达到 100%。详见表 1-2。 2 表 1-2 2017 届毕业研究生学院分布及就业率 规模 学院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林学院 78 17.57 92.3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69 15.54 98.55 商学院 44 9.91 97.73 土木工程学院 44 9.91 100.00 风景园林学院 38 8.56 100.00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36 8.11 100.0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5 5.63 84.00 政法学院 22 4.95 95.4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3.60 100.00 机电工程学院 15 3.38 100.00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4 3.15 71.43 旅游学院 14 3.15 85.7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2.25 70.00 经济学院 7 1.58 85.71 物流与交通学院 7 1.58 100.00 理学院 5 1.13 80.00 注:本表按学院毕业生人数排序。 (三)毕业生专业分布及就业率 1.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及就业率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68 个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分别是会计学、土木 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教育实验班)等 3 个专业;就业率达到 100%的专 业分别是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粮食 工程、俄语、朝鲜语等 8 个专业。详见表 1-3。 3 表 1-3 2017 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及就业率 规模 就业率 专业 人数(人) 比例(%) (%) 会计学 358 6.07 95.53 土木工程 305 5.17 94.75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教育实验班) 272 4.61 87.87 金融学 260 4.41 95.7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82 3.09 96.15 林学 146 2.48 97.95 市场营销 143 2.42 100.00 环境设计 142 2.41 97.18 物流管理 138 2.34 96.38 能源与动力工程 133 2.26 96.99 旅游管理 123 2.09 98.37 木材科学与工程 120 2.03 97.50 英语 118 2.00 97.46 风景园林 117 1.98 88.89 通信工程 114 1.93 90.35 建筑学 110 1.87 96.36 自动化 110 1.87 91.82 食品科学与工程 106 1.80 91.51 物流工程 106 1.80 95.28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4 1.76 98.08 产品设计 103 1.75 100.00 工程管理 98 1.66 95.92 农林经济管理 90 1.53 96.67 国际商务 87 1.48 93.10 森林工程 85 1.44 90.59 电子信息工程 85 1.44 91.76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4 1.42 95.24 4 续表 1-3 规模 就业率 专业 人数(人) 比例(%) (%) 软件工程 78 1.32 92.31 交通运输 75 1.27 9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9 1.17 92.75 测绘工程 68 1.15 98.53 土地资源管理 67 1.14 89.55 视觉传达设计 64 1.09 96.88 生物工程 64 1.09 93.75 物流管理(国际教育实验班) 63 1.07 100.00 法学 63 1.07 82.54 园林 62 1.05 98.39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61 1.03 98.36 食品质量与安全 60 1.02 85.00 酒店管理 58 0.98 100.00 生物技术 58 0.98 93.10 保险学 57 0.97 94.74 电子科学与技术 56 0.95 94.64 材料化学 55 0.93 96.36 环境科学(国际教育实验班) 55 0.93 92.73 汽车服务工程 54 0.92 92.59 人力资源管理 54 0.92 100.00 生态学 52 0.88 96.1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1 0.86 96.08 信息与计算科学 50 0.85 94.00 林产化工 49 0.83 91.84 工程力学 48 0.81 89.58 行政管理 46 0.78 89.13 环境工程 44 0.75 95.45 音乐表演 44 0.75 95.45 5 续表 1-3 规模 就业率 专业 人数(人) 比例(%) (%) 地理信息科学 37 0.63 100.00 应用物理学 37 0.63 97.30 日语 37 0.63 97.30 化学工程与工艺 36 0.61 94.44 法语 35 0.59 88.57 城市规划 34 0.58 85.29 森林保护 34 0.58 94.12 园艺 34 0.58 94.12 粮食工程 34 0.58 100.00 俄语 32 0.54 100.00 环境科学 28 0.47 92.86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8 0.47 92.86 朝鲜语 28 0.47 100.00 注:本表按专业毕业生人数排序。 2.毕业研究生专业分布及就业率 2017 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 47 个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分别是土木工程专 业、工商管理专业、设计学等 3 个专业;有 33 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100.00%。详见表 1-4。 表 1-4 2017 届毕业研究生专业分布及就业率 规模 专业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土木工程 42 9.46 100.00 工商管理 34 7.66 91.18 设计学 31 6.98 100.00 生态学 31 6.98 100.00 风景园林学 27 6.08 100.00 法学 22 4.95 95.45 6 续表 1-4 规模 专业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森林经理学 21 4.73 95.24 林业生态经济与管理 19 4.28 100.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 4.28 84.21 经济林 16 3.60 93.75 森林培育 16 3.60 81.25 机械工程 14 3.15 100.00 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 13 2.93 92.31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11 2.48 10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 2.25 70.0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0 2.25 90.0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9 2.03 88.89 计算机应用技术 8 1.80 75.00 木材科学与技术 8 1.80 100.00 森林保护学 6 1.35 100.00 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 6 1.35 83.3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5 1.13 100.00 生物资源学 5 1.13 100.00 动物学 4 0.90 100.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4 0.90 100.00 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 4 0.90 100.00 林业信息工程 4 0.90 70.00 生物物理学 4 0.90 75.00 微生物学 4 0.90 100.00 发酵工程 3 0.68 100.00 果树学 3 0.68 100.00 林木遗传育种 3 0.68 100.00 森林工程 3 0.68 100.00 遗传学 3 0.68 100.00 7 续表 1-4 规模 专业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植物学 3 0.68 100.00 林区道路与结构工程 2 0.45 100.00 林业经济管理 2 0.45 100.00 农村与区域发展 2 0.45 100.00 农业信息化 2 0.45 100.00 生物工程 2 0.45 100.00 生物学 2 0.45 100.00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2 0.45 100.00 工业设计工程 1 0.23 100.00 林业 1 0.23 100.00 农业资源利用 1 0.23 100.00 生理学 1 0.23 100.00 细胞生物学 1 0.23 100.00 注:本表按专业毕业生人数排序。 (四)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及就业率 1.本科生生源地分布及就业率 2017 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于全国 29 个省(市、区)。从规模来看,湖南 省生源 1630 人,占比为 27.64%,湖南省外生源 4268 人,占比为 72.36%。其中, 湖南省生源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长沙市、常德市和衡阳市;湖南省外生 源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北省、河南省和湖北省。从就业率来看,湖南省外 生源毕业生就业率(94.85%)比湖南省生源毕业生就业率(94.42%)高出 0.43 个 百分点。湖南省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张家界市、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和娄底市;湖南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陕 西省、江苏省和四川省。详见表 1-5。 8 表 1-5 2017 届本科生源地分布及就业率 类别 地区 人数(人) 比例(%) 就业率(%) 非湖南 4268 72.36 94.85 湖南省 1630 27.64 94.42 湖南省长沙市 276 16.93 95.29 湖南省常德市 223 13.68 92.83 湖南省衡阳市 185 11.35 95.14 湖南省岳阳市 143 8.77 94.41 湖南省邵阳市 135 8.28 94.07 湖南省株洲市 121 7.42 93.39 湖南省娄底市 117 7.18 95.73 湖南省益阳市 109 6.69 95.41 湖南省永州市 103 6.32 92.23 湖南省怀化市 70 4.29 94.29 湖南省湘潭市 62 3.80 95.16 湖南省郴州市 48 2.94 91.67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 1.17 100.00 湖南省张家界市 19 1.17 100.00 河北省 371 8.69 94.88 河南省 358 8.39 96.65 湖北省 296 6.94 95.27 安徽省 275 6.44 96.00 福建省 260 6.09 9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8 5.11 97.71 浙江省 180 4.22 96.67 江苏省 165 3.87 98.18 甘肃省 148 3.47 93.24 山西省 145 3.40 93.10 四川省 143 3.35 97.90 贵州省 142 3.33 91.55 江西省 142 3.33 95.77 生源 湖南省生源 湖南省外生源 9 续表 1-5 类别 湖南省外生源 地区 人数(人) 比例(%) 就业率(%) 辽宁省 134 3.14 94.03 山东省 133 3.12 93.98 海南省 129 3.02 95.35 内蒙古自治区 123 2.88 87.80 云南省 120 2.81 90.00 重庆市 113 2.65 97.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4 2.44 90.38 黑龙江省 99 2.32 96.97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2.23 90.53 陕西省 87 2.04 98.85 广东省 83 1.94 95.18 青海省 70 1.64 87.14 吉林省 61 1.43 95.08 天津市 48 1.12 95.83 北京市 26 0.61 88.46 2.毕业研究生生源地分布及就业率 2017 届毕业研究生生源分布于全国 25 个省(市、区)。从规模来看,湖南 省生源毕业生 287 人,占比为 64.63%;湖南省外生源 157 人,占比为 35.36%。 湖南省外生源人数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省、湖北省和河北省。从就业率 来看,湖南省生源毕业生就业率(94.77%)比湖南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率 (93.63%)高出 1.14 个百分点;湖南省外生源就业率达到 100%的省份有 17 个。 详见表 1-6。 表 1-6 2017 届毕业研究生生源地分布及就业率 规模 类别 省份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湖南省 287 64.64 94.77 湖南省外 157 35.36 93.63 生源 10 续表 1-6 规模 类别 湖南省外生源 省份 就业率(%) 人数(人) 比例(%) 河南省 38 8.56 94.74 湖北省 15 3.38 86.67 河北省 14 3.15 100.00 山东省 11 2.48 1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0 2.25 90.00 山西省 9 2.03 77.78 安徽省 8 1.80 100.00 江西省 8 1.80 100.00 江苏省 6 1.35 83.33 四川省 5 1.13 100.00 重庆市 5 1.13 100.00 甘肃省 4 0.90 75.00 贵州省 4 0.90 75.00 内蒙古自治区 4 0.90 100.00 广东省 3 0.68 100.00 青海省 3 0.68 100.00 福建省 2 0.45 100.00 浙江省 2 0.45 100.00 北京市 1 0.23 100.00 吉林省 1 0.23 100.00 辽宁省 1 0.23 1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0.23 100.00 陕西省 1 0.23 1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0.23 100.00 (五)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从性别来看,2017 届女性本科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低于男性。 本科毕业生男女规模比例为 1:1.10,男性就业率(95.06%)比女性就业率(94.43%) 11 高出 0.63 个百分点,研究生男女规模比例为 1:1.17,男性就业率(96.10%)比女 性就业率(92.89%)高出 3.21 个百分点;从民族来看,毕业生主要以汉族为主, 本科毕业的汉族学生就业率为 94.68%, 研究生毕业的汉族学生就业率为 94.76%, 相差不大;从困难生类别来看,本科非困难毕业生占比为 84.66%,就业率为 94.83%,规模和就业率均高于困难生。毕业研究生的情况类似,毕业生研究生中 非困难生占比为 59.46%,就业率为 93.94%。详见表 1-7。 表 1-7 2017 届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规模及就业率 本科 项目 研究生 类别 比例(%) 就业率(%) 比例(%) 就业率(%) 男 47.66 95.06 46.17 96.10 女 52.34 94.43 53.83 92.89 汉族 93.35 94.68 94.59 94.76 少数民族 6.65 95.41 5.41 87.50 非困难生 84.66 94.83 59.46 93.94 困难生 15.34 94.14 40.54 95.00 100.00 94.73 100.00 94.37 性别 民族 困难生类别 总体 注:表中困难生是指纯农户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就业、家庭困难和残疾;就业困 难和家庭困难;就业期望过高;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重灾区等九类。 二、毕业生就业特点 本部分中就业行业分布、就业职位类别分布、就业单位类型分布、就业地域 分布仅分析单位就业的 4913 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 4518 人,研究生 395 人。 (一)就业类别分布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类别可分为两大类:单位就业 4518 人,占比 76.60%; 专项就业 1069 人,占比 18.12%。单位就业中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人数最多, 达 2858 人,占比为 48.46%;专项就业中升学的人数最多,770 人,占比为 13.06%。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22 人,占比为 0.37%,主要有新疆组织部计划、新疆中组部 计划、西藏组织部计划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四种形式。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 业类别中,占比从高到低的就业类别依次是其他录用形式就业(207 人,占比为 46.62%)、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42 人,占比为 31.98%)、签劳动合同形式就 12 业(46 人,占比为 10.36%)、升学(21 人,占比为 4.73%)和自主创业(3 人, 占比为 0.68%)。详见表 1-8。 表 1-8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类别分布 本科 项目 研究生 类别 人数(人) 比例(%)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858 48.46 142 31.98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1048 17.77 207 46.62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612 10.38 46 10.36 汇总 4518 76.60 395 88.96 升学 770 13.06 21 4.73 出国、出境 244 4.14 - - 自主创业 24 0.41 3 0.68 国家基层项目 22 0.37 - - 应征义务兵 6 0.10 - - 地方基层项目 2 0.03 - - 自由职业 1 0.02 - - 汇总 1069 18.12 24 5.41 — 5587 94.73 419 94.37 单位就业 专项就业 总计 人数(人) 比例(%) (二)就业行业分布 2017 届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20 个行业,毕业研究生分布在 17 个 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制造业”、“建筑业”、“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和“金融业”;毕业研究 生就业行业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 (16.71%)、 “农、林、牧、渔业” (13.16%) 和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90%)。详见表 1-9。 13 表 1-9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本科 行业 研究生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制造业 949 21.00 24 6.08 建筑业 714 15.80 29 7.3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96 15.41 47 11.90 批发和零售业 340 7.53 20 5.06 金融业 297 6.57 18 4.5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3 4.71 9 2.2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5 3.65 4 1.0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0 3.54 6 1.5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41 3.12 25 6.33 教育 138 3.05 66 16.7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6 2.79 23 5.8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9 2.41 22 5.5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03 2.28 32 8.10 农、林、牧、渔业 81 1.79 52 13.16 房地产业 79 1.75 7 1.77 住宿和餐饮业 77 1.70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6 1.46 4 1.01 卫生和社会工作 56 1.24 7 1.77 采矿业 4 0.09 - - 军队 4 0.09 - - (三)就业职位类别分布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别分布较广,其中人数最多的职位为“工程 技术人员”,占单位总就业人数的 41.63%,其次为“其他人员”(17.99%),排 名第三为“经济业务人员”(13.17%);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职业为“其 他人员”,占单位总就业人数的 40.00%,其次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0.76%)。 排名第三为“工程技术人员”(13.16%)。详见图 1-2。 14 本科毕业生 0.00% 10.00% 毕业研究生 20.00% 30.00% 40.00% 50.00% 41.63% 工程技术人员 17.99% 其他人员 13.17% 经济业务人员 9.12%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5.56%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金融业务人员 3.98%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3.59% 教学人员 1.81% 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1.08% 科学研究人员 0.86% 其他人员 40.00%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0.76% 工程技术人员 13.16% 教学人员 11.90% 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4.30% 科学研究人员 2.78%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1.77% 公务员 1.77% 金融业务人员 1.77%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0.76% 图 1-2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职位前 10 名统计 (四)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1.总体单位类型分布 2017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类型为“企业单位”,占总单位就业人数 的 73.95%。此外,4.01%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就业,1.85%的毕业生在机关就业。 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类型为“企业单位”,毕业研究生“事业单位” 和“机关”就业的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详见图 1-3。 总体 企业 事业单位 93.95% 本科毕业生 95.79% 毕业研究生 机关 其他 72.91% 4.01% 1.85% 0.18% 2.24%1.77% 0.20% 24.30% 图 1-3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注:其他用人单位类型包含部队、机关、城镇社区、农村建制村等。 15 2.78% 0.00% 2017 届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其他企业占比最高(78.55%),其后依次是国 有企业(17.48%)和三资企业(3.96%);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其他事业 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44.16%),其后依次是其他教学单位(17.77%)、高等学 校(24.87%)、科研设计单位(12.18%)和医疗卫生单位(1.02%);其他单位 就业的毕业生中,部队和城镇社区的比例相同(44.44%),其次是农村建制村 (11.11 %)。详见图 1-4。 0.00% 20.00% 40.00% 60.00% 企业 其他企业 3626人, 78.55% 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807人, 17.48% 183人, 3.96% 其他事业单位 87人, 44.16% 事业单位 其他教学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 35人, 17.77% 高等学校 科研设计单位 49人, 24.87% 24人, 12.18% 2人, 1.02% 部队 4人, 44.44% 城镇社区 4人, 44.44% 农村建制村 80.00% 1人, 11.11% 图 1-4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情况 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以外的企业。 2.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 (77.96%),其后依次是国有企业(17.88%)和三资企业(4.16%);事业单位 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63.37%),其后依次为其 他教学单位(20.79%)、高等学校(10.89%)、科研设计单位(2.97%)和医疗 卫生单位(1.98%)。 16 企业就业的毕业研究生中,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87.50%),其后依次 是国有企业(11.46%)和三资企业(1.04%);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研究生中, 高等学校就业的比例最高(39.58%),其后依次为其他事业单位(23.96%)、 科研设计单位(21.88%)和其他教学单位(14.58%)。详见图 1-5。 本科毕业生企业单位分布 本科毕业生事业单位分布 4.16% 1.98% 10.89% 其他事业单位 其他企业 17.88% 其他教学单位 国有企业 高等学校 20.79% 77.96% 三资企业 2.97% 63.37%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毕业研究生企业单位分布 本科毕业生事业单位分布 1.04% 11.46% 21.88% 其他事业单位 其他企业 23.96% 其他教学单位 14.58% 国有企业 高等学校 87.50% 三资企业 39.58% 科研设计单位 图 1-5 2017 届毕业生各学历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五)就业地域分布 1.湖南省就业的地区分布 在湖南省就业的 2017 届毕业生有 1684 人,占比为 34.28%。其中,在长沙 市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湖南省就业人数的 81.83%,其次是株洲市,占湖南省就 业人数的 3.86%。详见表 1-10。 表 1-10 2017 届毕业生湖南省就业地区分布 类别 地区 人数(人) 比例(%) 湖南省 1684 34.28 省外 3229 65.72 湖南省长沙市 1378 81.83 湖南省株洲市 65 3.86 省内外就业 省内就业 17 续表 1-10 类别 地区 人数(人) 比例(%) 湖南省湘潭市 44 2.61 湖南省衡阳市 40 2.38 湖南省岳阳市 25 1.48 湖南省常德市 23 1.37 湖南省邵阳市 22 1.31 湖南省益阳市 21 1.25 湖南省郴州市 16 0.95 湖南省娄底市 16 0.95 湖南省永州市 16 0.95 湖南省怀化市 12 0.71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 0.18 湖南省张家界市 3 0.18 省内就业 2.湖南省外就业的地区分布 2017 届毕业生在湖南省外就业人数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浙江 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江苏省。详见表 1-11。 表 1-11 2017 届毕业生湖南省外就业地区分布 省份 人数 比例 省份 人数(人) 比例(%) 广东省 1140 35.31 安徽省 47 1.46 浙江省 317 9.82 重庆市 41 1.27 上海市 223 6.91 云南省 36 1.11 北京市 203 6.29 陕西省 33 1.02 江苏省 163 5.05 天津市 31 0.96 四川省 125 3.87 辽宁省 29 0.90 福建省 116 3.59 山西省 28 0.87 湖北省 111 3.4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8 0.87 河北省 88 2.73 青海省 27 0.84 贵州省 67 2.07 甘肃省 22 0.68 18 续表 1-11 省份 人数 比例 省份 人数(人) 比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 64 1.98 内蒙古自治区 22 0.68 河南省 59 1.83 宁夏回族自治区 22 0.68 海南省 56 1.73 黑龙江省 14 0.43 江西省 56 1.73 吉林省 13 0.40 山东省 48 1.49 总计 3229 100.00 3.就业经济地域分布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经济地域分布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在长江中游综合经济 区(38.63%)、南部沿海经济区(26.70%)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14.31%)。 具体分布见图 1-6。 45.00% 40.00% 38.63% 35.00% 30.00% 26.70% 25.00% 20.00% 14.31% 15.00% 7.53% 10.00% 6.78% 2.89% 5.00% 2.02% 1.14% 0.00%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 南部沿海经济区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东北综合经济区 图 1-6 2017 届毕业生就业经济地域分布 注:为便于统计分析,参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把全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划分为以下 8 个就业经济地域: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 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19 4.就业地域级别分布 调研数据显示,2017 届毕业生在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最高(49.28%),其后 依次是地级市(22.41%)、计划单列市(12.95%)、直辖市(10.03%)和县级市 及以下(5.33%)。具体分布见图 1-7。 60.00% 50.00% 2421人, 49.28% 40.00% 30.00% 1101人, 22.41% 20.00% 636人, 12.95% 493人, 10.03% 262人, 5.33% 10.00% 0.00% 省会城市 地级市 计划单列市 直辖市 县级市及以下 图 1-7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级别分布 三、升学、出国(境)情况 根据学校统计的毕业生去向情况, 2017 届本科毕业生有 770 人选择升学继 续深造, 升学率为 13.06%;毕业研究生 21 人选择升学继续深造,升学率为 4.73%。 本科毕业生出国(境)人数为 244 人,占比为 4.14%。 (一)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 本科毕业生中,女性毕业生升学率(14.38%)比男性(11.60%)高 2.78 个 百分点;毕业研究生中,男性毕业生升学率(6.83%)比女性(2.93%)高 3.9 个 百分点。详见图 1-8。 女 男 444人, 14.38% 326人, 11.60%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 14人, 6.83% 7人, 2.93% 图 1-8 2017 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升学情况 20 (二)各学院毕业生国内升学率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林学院、生命科学与 技术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研究生升学比例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是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物流与交通学院。各学院国内升学率详见表 1-12。 表 1-12 2017 届各学院毕业生国内升学率 学历 院系 升学率(%) 林学院 33.10 外国语学院 10.4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9.89 经济学院 10.2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7.78 理学院 9.68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50 音乐学院 9.09 政法学院 19.27 旅游学院 8.84 风景园林学院 17.03 商学院 8.2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92 物流与交通学院 7.84 机电工程学院 15.67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6.80 土木工程学院 11.72 国际学院 4.62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94 体育学院 3.57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0.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25 理学院 40.00 林学院 5.13 物流与交通学院 14.29 商学院 4.5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8.70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00 本科 研究生 院系 升学率(%) (三)各专业毕业生国内升学去向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林学(58 人)、会计 学(34 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4 人)、金融学(31 人)和风景园林 (27 人);升入 985、211 大学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有 363 人,占比为 47.14%;升 入本校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有 209 人,占比为 27.14%。毕业研究生升学人数最多 的专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4 人),其次是动物学(2 人)和经济林(2 人)。具 体去向详见表 1-13。 21 表 1-13 2017 届毕业生各专业毕业生国内升学去向 单位:人数(人) 学历 专业 升学院校及人数 湖南大学(5)、上海大学(3)、南开大学(2)、中南大学 (2)、西南政法大学(2)、山西财经大学(1)、天津财经 大学(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贵州财经大学(1)、 金融学 广东财经大学(1)、东北财经大学(1)、广东工业大学(1)、 西北农林大学(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浙江工商大学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福建农林大学(1)、湖南 师范大学(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兰州大学(1)、 北京工商大学(1)、辽宁大学(1) 保险学 湖南大学(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 湖南大学(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暨南大学(2)、 国际经济与贸易 西南林业大学(1)、福州大学(1)、中南大学(1)、安徽 大学(1)、湖南师范大学(1)、上海师范大学(1) 法学 本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华东政法大学(3)、暨南大学(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上海政法学院(1)、厦门大学(1) 湖南师范大学(1) 科 中南大学(2)、外交学院(2)、天津工业大学(1)、广东 毕 外语外贸大学(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湖南大学(1)、 业 英语 天津市财经大学(1)、湖南师范大学(1)、武汉体育学院 (1)、华南理工大学(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南 生 开大学(1)、北京师范大学(1)、上海外国语大学(1) 俄语 湖南师范大学(2)、四川大学(1)、东北师范大学(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 法语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暨南大学(1) 日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 朝鲜语 音乐表演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河北师范大学(1)、武汉音乐学院 (1) 中南大学(1)、福州师范大学(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湖南师范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同济大学(2)、湖南大学(2)、 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南京农业大学(1)、 上海师范大学(1)、中山大学(1)、上海交通大学(1)、 宁夏大学(1)、北京林业大学(1)、厦门大学(1) 22 续表 1-13 学历 专业 升学院校及人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郑州大学(1)、福州大学(1)、 地理信息科学 华南农业大学(1)、中南大学(1)、首都师范大学(1)、 武汉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中南大学 (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中国科学院 生态学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生(1)、南京农业大学(1)、中国林业 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生(1)、河北大学(1)、江苏省中国科 学院植物研究所(1)、福建农林大学(1)、中国科学院华南 植物园(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湘潭大学(1)、南京工业大学(1)、 材料化学 北京科技大学(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深 圳大学(1)、海南大学(1)、广西大学(1)、郑州大学(1)、 湖南大学(1)、湖南师范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7)、中南大学(2)、华南理工大学(2)、 环境科学 桂林理工大学(1)、北京化工大学(1)、华东理工大学(1)、 上海大学(1)、燕山大学(1) 本 工程力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中国科学院(1)、中南大学(1)、 暨南大学(1)、湖南大学(1)、长沙理工大学(1) 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中南大学(4)、上海理工大学(3)、 毕 广东工业大学(3)、广西大学(2)、北京科技大学(2)、 业 深圳大学(1)、合肥工业大学(1)、武汉理工大学(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生 华南农业大学(1)、湖南农业大学(1)、吉林大学(1)、 四川大学(1)、重庆大学(1)、中国矿业大学(1)、南京 农业大学(1)、湖南大学(1)、上海海事大学(1)、福建 农林大学(1)、江西农业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武汉理工大学(3)、中南大学(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1)、华侨大学(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南京理工大学(1)、华南理工 大学(1)、东华大学(1)、郑州大学(1) 汽车服务工程 长安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华南师范大学(2)、中南大学(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东华大学(1)、安徽大学(1)、 宁夏大学(1)、 湖南大学(3)、江苏大学(3)、大连理工大学(2)、武汉 理工大学(1)、长安大学(1)、广东工业大学(1)、上海 能源与动力工程 理工大学(1)、华中科技大学(1)、湘潭大学(1)、中国 海洋大学工程学院(1)、哈尔滨工程大学(1)、中南大学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 上海大学(1) 23 续表 1-13 学历 专业 升学院校及人数 中南大学(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电子科技大学(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华南师范大学(1)、中山大学(1)、昆明理工大学(1)、 西北民族大学(1)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3)、中国科学院大学(1) 中南大学(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华中科技大学(1)、福州大学(1)、吉林大学(1) 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2)、中国矿业大学(1)、西南交通大 电子信息工程 学(1)、北京交通大学(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湖 南大学(1)、郑州大学(1)、华南理工大学(1)、中南大 学(1)、南京理工大学(1)、山东大学(1) 北京邮电大学(4)、中南大学(3)、南京邮电大学(1)、 通信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河北工业大学 (1) 湖南大学(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长沙理工大学(2)、 自动化 中南大学(1)、重庆大学(1)、华中科技大学(1)、哈尔 滨工业大学(1)、太原理工大学(1)、中国海洋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9)、中南大学(3)、湖南大学(3)、 本 科 土木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2)、广西大学(2)、重庆大学(1)、中南 大学(2)、广州大学(1)、西安交通大学(1)、广东工业 毕 大学(1)、燕山大学(1) 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长沙理工大学(1)、福建工程学院 生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中南大学(1)、河北工业 大学(1)、昆明理工大学(1) 湘潭大学(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福州大学(2)、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河海大学(1)、桂 测绘工程 林理工大学(1)、深圳大学(1)、大连海事大学(1)、中 国地质大学(北京)(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北京 大学(1)、湖南科技大学(1)、中南大学(1)、华中科技 大学(1)、南京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中南大学(2)、中国民航大学(1)、 物流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1)、海南大学(1)、南昌大学(1)、东华 大学(1)、深圳大学(1) 湖南大学(2)、北京工商大学(1)、华南农业大学(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华南理工大学(1)、福州大学(1)、太原理工大学(1)、 中国科学院大学(1)、中南大学(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 院(1)、湖南师范大学(1) 广西大学(2)、中国农业科学院(2)、江南大学(2)、中 食品质量与安全 南林业科技大学(1)、福州大学(1)、北京工商大学(1)、 南昌大学(1) 24 续表 1-13 学历 专业 升学院校及人数 江苏大学(2)、扬州大学(1)、中南大学(1)、浙江工业 交通运输 大学(1)、厦门大学(1)、兰州交通大学(1)、中南林业 科技大学(1)、武汉理工大学(1) 森林工程 福州大学(2)、广东工业大学(2)、中南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8)、北京林业大学(3)、中南大学(2)、 木材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2)、哈尔滨工程大学(1)、东北林业大学 (1)、华南理工大学(1)、南京农业大学(1)、深圳大学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厦门大学(1)、北京林业大学(1)、 林产化工 广西大学(1)、武汉理工大学(1)、湖南大学(1)、华南 师范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8)、南开大学(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 环境工程 生院(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浙江工业大学(1)、 湖南大学(1)、华南理工大学(1)、 华南理工大学(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南京农业大学 本 科 (2)、华南农业大学(2)、哈尔滨工业大学(1)、宁波大 食品科学与工程 毕 业大学(1)、石河子大学(1)、浙江师范大学(1)、中国 农业科学院(1)、北京电影学院(1)、暨南大学(1)、南 业 生 学(1)、华东理工大学(1)、山西农业大学(1)、广东工 昌大学(1) 粮食工程 建筑学 城市规划 华中农业大学(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深圳大学(1)、 江南大学(1)、江苏大学(1) 湖南大学(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华南理工大学(2)、 吉林建筑大学(1) 华中科技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9)、北京林业大学(3)、北京建筑大 风景园林 学(1)、山西农业大学(1)、重庆大学(1)、海南大学(1)、 青海大学(1)、 深圳大学(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中山大学 (2)、北京师范大学(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华南 生物工程 理工大学(1)、兰州大学(1)、厦门大学(1)、中国农业 大学(1)、湖南大学(1)、华南农业大学(1)、西南大学 (1)、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传媒大学 园艺 (1)、福建农林大学(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 华南农业大学(1)、东北林业大学(1)、华中农业大学(1) 25 续表 1-13 学历 专业 升学院校及人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7)、北京林业大学(7)、中国科学院 华南植物园(1)、东南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1)、中国林 业科学研究院(1)、湖北大学(1)、海南大学(1)、华中 林学 农业大学(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上 海财经大学(1)、中国林业学研究院(1)、上海师范大学 (1)、中山大学(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1)、浙江农林 大学(1)、西南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8)、四川农业大学(2)、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 (2)、宁夏大学(1)、浙江理工大学(1)、东北农业大学 (1)、北京建筑大学(1)、华南农业大学(1) 北京林业大学(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浙江大学(1)、 森林保护 上海师范大学(1)、华中农业大学(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长沙理工大学(1)、北京航空航天 工程管理 大学(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中国矿业大学(1)、 上海理工大学(1)、西南大学(1)、 本 湖南师范大学(2)、上海海事大学(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市场营销 (1)、深圳大学(1)、云南大学(1)、华南理工大学(1)、 科 湖南大学(1)、暨南大学(1) 毕 中南大学(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4)、湖南大学(3)、 福州大学(2)、天津财经大学(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1)、 业 生 浙江工业大学(1)、西北大学(1)、苏州大学(1)、河北 会计学 经贸大学(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武汉大学(1)、 天津商业大学(1)、华北电力大学(1)、西安理工大学(1)、 华侨大学(1)、浙江财经大学(1)、江苏大学(1)、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1)、北京林业大学(1)、北京工商大学(1)、 上海大学(1)、石家庄铁道大学(1)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酒店管理 浙江工业大学(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湖南师范大学 (1)、华中科技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2)、云南大学(1)、湖南师范大学(1)、 上海师范大学(1) 中南大学(4)、重庆交通大学(1)、中山大学(1)、长沙 理工大学(1)、西南财经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华中师范大学(2)、广西师范大学(1)、西南交通大学(1)、 行政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1)、湖南大学(1)、云南大学(1)、中央 民族大学(1)、福建农林大学(1)、四川大学(1) 土地资源管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0)、中南大学(1)、青海大学(1)、 中国农业大学(1)、 26 续表 1-13 学历 专业 升学院校及人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本 (1)、浙江师范大学(1)、湖南大学(1)、兰州大学(1)、 西南财经大学(1) 科 国际商务 毕 视觉传达设计 业 环境设计 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8)、河北科技大学(1)、湖南大学(1)、 吉首大学(1) 产品设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7)、南京林业大学(2) 动物学 南京农业大学(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遗传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 生物物理学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1) 生态学 生物资源学 林业生态经济与管理 毕 北京林业大学(1)、华中科技大学(1)、东北财经大学(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香港城市大学(1) 西南大学(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1)、湖南农业大学(1)、中南大学(2) 化学工程与技术 湖南师范大学(1) 业 研 发酵工程 北京大学(1) 究 生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1) 经济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森林培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 森林经理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 工商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1) 林业经济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1) 注:本表按专业代码排序。 (四)出国(境)情况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244 人,分布在世界 15 个国家和地区,人数 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分别是英国(40.57%)、澳大利亚(17.21%)和美国(9.84%)。 详见图 1-9。 27 德国, 3 新西兰, 3 香港, 9 荷兰, 2 加拿大, 2 瑞士, 2 西班 牙, 1 俄罗斯, 7 斯里兰卡, 1 法国, 15 英国, 99 日本, 16 韩国, 18 美国, 24 澳大利亚, 42 图 1-9 毕业生出国(境)国家(地区)分布 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就读于 108 所高校。其中进入 QS 世界大学排名 前 100 名就读的有 111 人,占比为 45.49%;QS 世界大学排名 101-200 名的有 35 人,占比为 14.34%;QS 世界大学排名 201-300 名的有 21 人,占比为 8.61%(注 QS 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教育组织 Quacquarelli Symonds 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 IREG 的承 认)。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就读学校分布详见表 1-14。 表 1-14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就读学校分布 学校 人数(人) 学校 人数(人) 南安普顿大学 14 戴顿大学 1 格拉斯哥大学 12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1 伯明翰大学 8 东京大学 1 华威大学 8 东京外国语学院 1 莫纳什大学 8 釜山大学 1 昆士兰大学 7 釜山外国语大学 1 新南威尔士大学 7 高丽大学 1 喀山联邦大学 6 哥伦比亚大学 1 蒙哥马利奥本大学 6 格罗宁根大学 1 诺丁汉大学 6 霍夫斯特拉大学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5 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1 28 续表 1-14 学校 人数(人) 学校 人数(人) 成均馆大学 5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1 卡迪夫大学 5 建国大学 1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5 凯斯西储大学 1 悉尼大学 5 堪培拉大学 1 兰斯大学 4 考文垂大学 1 利物浦大学 4 克拉克大学 1 谢菲尔德大学 4 昆士兰科技大学 1 爱丁堡大学 3 雷恩高等商学院 1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3 里昂商学院 1 东英吉利大学 3 利兹大学 1 富山大学 3 岭南大学 1 曼切斯特大学 3 伦敦城市大学 1 庆熙大学 3 马格德堡大学 1 萨里大学 3 蒙彼利埃第三大学 1 香港城市大学 3 墨尔本大学 1 香港中文大学 3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1 亚细亚友之会外语学院 3 南卡罗来纳大学 1 JCL 外国语学院 2 尼斯大学 1 SKEMA 商学院 2 纽伦堡大学 1 埃克塞特大学 2 纽约州立大学 1 东北大学 2 欧道明大学 1 汉阳大学 2 培材大学 1 皇家霍洛威学院 2 佩珀代因大学 1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2 千叶大学 1 琉球大学 2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1 伦敦大学 2 首尔大学 1 麦考瑞大学 2 顺天乡大学 1 曼彻斯特大学 2 思克莱德大学 1 纽卡斯尔大学 2 斯特林大学 1 29 续表 1-14 学校 人数(人) 学校 人数(人) 普利茅斯大学 2 斯望西大学 1 瑞士酒店管理大学 2 图卢兹商学院 1 西澳大学 2 瓦赫宁根大学 1 约克大学 2 瓦伦西亚 AIP 语言学院 1 ICL 商学院 1 悉尼科技大学 1 ISI 语言学校 1 香港浸会大学 1 OLJ 语言学校 1 香港理工大学 1 阿伯丁大学 1 修曼日本语学校 1 奥本大学 1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1 奥克兰大学 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 奥克兰理工大学 1 忠北大学 1 北方高等商学院 1 注:按照毕业生录取人数排序。 四、自主创业情况 (一)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2017 届本科毕业生有 24 人创业,总体创业率为 0.41%,其中本科男性毕业 生创业率比女性高。毕业研究生有 3 人创业,均为男性,总体创业率为 1.46%。 详见图 1-9。 0.00% 毕业研究生 本科毕业生 总体 0.40% 总体 1.20% 1.60% 24人, 0.41% 男 女 0.80% 18人, 0.64% 6人, 0.19% 3人, 0.68% 男 3人, 1.46% 图 1- 9 2017 届毕业生不同类别自主创业情况 30 (二)各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2017 届本科毕业生 24 人创业,其中林学院人数最多,创业行业以“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和“批发和零售业”为主;毕业研究生 3 人创业,分别来自于风 景园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详见表 1-15。 表 1-15 2017 届各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布 学历 学院 人数 (人) 行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 农、林、牧、渔业 1 批发和零售业 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 批发和零售业 2 批发和零售业 1 制造业 1 建筑业 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土木工程学院(2 人) 批发和零售业 2 机电工程学院(1 人) 住宿和餐饮业 1 建筑业 1 理学院(1 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商学院(1 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教育 1 风景园林学院 批发和零售业 1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批发和零售业 1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林学院(6 人) 国际学院(3 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人) 本 科 风景园林学院(2 人) 毕 业 生 经济学院(2 人)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 人)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1 人) 外国语学院(1 人) 毕业 研究生 31 3 本章节涉及的数据均基于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调查的部分问卷 数据。北京乐易考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 6342 名 2017 届毕业生发送了就业质 量调查问卷和母校满意度调查问卷。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回收 5902 份,回收率 93.06%,经清洗后有效问卷 5789 份,问卷合格率 98.09%;母校满意度调查问卷 回收 6137 份,回收率 96.77%,经清洗后有效问卷 6068 份,问卷合格率 98.88%。 向重点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 252 份,清洗后有效问卷 207 份,问卷合格率 82.14%。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实名制进行答题,调查具有真实性; 通过 IP 地址定位、答题时间判断、缺失值与重复值剔除等方法,保证数据清洗 质量;通过对部分偏差比较大的数据经过抽样修正,确保研究样本的均匀性和代 表性。 一、求职过程分析 (一)求职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2017 届毕业生的求职途径主要为母校推荐和自己直接联系 应聘;从求职支出看,75%以上的毕业生求职支出在 2000 元以下。详见图 2-1。 求职途径 0.00% 40.00% 母校推荐 80.00% 求职支出 100.00% 77.90% 57.54% 自己直接联系应聘 29.94% 亲友推荐 6.06% 社会中介推荐 4.53% 其他 1.93% 50.00% 12.31% 5.42% 1.50% 0.50% 2.36% 0.00% 图 2-1 2017 届毕业生求职基本情况 (二)就业保障 调研数据显示,近 70%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不同程度的保障协议。其 中,签 5 年以下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的占比为 31.85%;签 5 年及以上有固定期 33 限的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的占比为 6.92%;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占比为 30.45%。详见图 2-2。 30.78% 31.85% 30.45% 6.92% 没有签 签了,5年以下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 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包括有编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签了,5年及以上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 图 2-2 2017 届毕业生求职工作保障 (三)求职影响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对自己就业帮助最大的三大因素分别为个人素质 (20.65%)、学历(19.23%)和实践/工作经验(15.06%)。详见图 2-3。 0.00% 5.00% 10.00% 15.00% 20.00% 个人素质 25.00% 20.65% 学历 19.23% 实践/工作经验 15.06% 专业背景 11.55% 学业成绩 8.39% 母校声誉 6.62% 职业资格证书 4.41% 职业认知 3.57% 社会关系 3.53% 担任学生干部 3.36% 参加竞赛获奖经历 2.03% 其他 1.59% 图 2-3 2017 届毕业生求职反馈 二、就业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的满意度为 91.48%。本科毕业生的就业 满意度(91.50%)比毕业研究生(91.08%)高出 0.42 个百分点;女性毕业生的 就业满意度(92.18%)比男性毕业生(90.88%)高出 1.3 个百分点。详见图 2-4。 34 92.50% 92.18% 92.00% 91.48% 91.50% 91.50% 91.08% 90.88% 91.00% 90.50% 90.00% 本科毕业生 总体 毕业研究生 男 学历 女 性别 图 2-4 2017 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注:就业满意度是被调查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 太满意” 、 “很不满意”五大类,满意度即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的总和。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分析 1.毕业生总体的就业岗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调研数据显示,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为 78.40%。从学历来 看,毕业研究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89.17%)比本科毕业生(77.81%)高出 11.36 个百分点;从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81.38%)比 女性毕业生(74.96%)高出 6.42 个百分点。毕业生总体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情况 总体 详见图 2-5。 78.40% 学历 本科毕业生 77.81% 毕业研究生 89.17% 性别 男 81.38% 女 74.96% 图 2-5 毕业生总体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注: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包括“非常相关” 、 “相关” 、 “比较相关” 、 “相关度比较小” 、 “很 不相关”五大类,相关度即非常相关、相关、比较相关的比例。 35 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本专业相关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 符”和“本专业相关工作就业机会少”。 毕业生总体就业岗位与专业不相关的 主要影响因素情况详见图 2-6。 本专业相关工作与自己的兴趣不符 44.22% 本专业相关工作就业机会少 17.87% 本专业相关工作收入待遇较低 10.17% 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过高 7.40% 本专业相关工作环境不好 7.24% 其他 13.1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图 2-6 2017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岗位与专业不相关的影响因素 2.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 调研数据显示,31 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高于 2017 届毕业 生总体专业相关度(78.40%),其中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建筑学、工程力学、软件工程、生态学和会计学等 9 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 专业相关度高于 90.00%。详见表 2-1。 表 2-1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比较 专业 相关度(%) 专业 相关度(%) 土地资源管理 71.43 通信工程 65.52 林学 60.52 工程管理 95.83 生态学 90.48 土木工程 93.75 生物技术 89.66 工程力学 91.30 生物工程 83.33 测绘工程 87.88 木材科学与工程 87.93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87.18 化学工程与工艺 83.33 食品质量与安全 69.5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7.86 食品科学与工程 60.06 材料化学 60.62 粮食工程 60.67 36 续表 2-1 专业 相关度(%) 专业 相关度(%) 林产化工 60.63 环境工程 95.24 机械工程 93.33 环境科学 80.00 汽车服务工程 82.14 地理信息科学 63.6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81.03 信息与计算科学 60.06 森林工程 78.33 应用物理学 60.38 能源与动力工程 77.11 会计学 90.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0.73 市场营销 82.76 物流管理 78.46 人力资源管理 78.57 物流工程 77.03 国际商务 69.77 交通运输 65.96 农林经济管理 60.51 建筑学 92.45 保险学 82.50 园林 82.35 金融学 80.00 城市规划 8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68.61 风景园林 79.41 英语 81.25 环境设计 89.39 法语 66.67 产品设计 85.45 日语 66.67 视觉传达设计 79.17 俄语 60.00 软件工程 90.91 酒店管理 75.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78.38 旅游管理 66.67 电子信息工程 78.00 法学 85.71 自动化 77.94 行政管理 73.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5.00 音乐表演 60.55 总体 78.40 注:取样标准:已落实就业问卷回收≥10 专业。 (三)毕业生薪资水平状况分析 1.毕业生总体薪资水平及其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2017 届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平均月薪 4235 元,毕业生 对自己当前的薪资满意度为 75.64%。从学历来看,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比 37 本科毕业生高出 659 元。从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资比女性毕业生高 出 314 元。详见图 2-7。 薪资(元) 5000 薪资满意度 77.00% 4860 75.95% 75.64% 4800 76.00% 75.85% 75.39% 4600 4400 75.00% 74.00% 4381 4235 73.00% 72.00% 4201 4200 4067 70.06% 4000 71.00% 70.00% 69.00% 3800 68.00% 3600 67.00% 本科毕业生 总体 毕业研究生 学历 男 女 性别 图 2-7 2017 届毕业生总体薪资水平及其满意度 2.本科各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及其满意度 学校共有 25 个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于 2017 届总体已就业毕业生 的平均月薪(4235 元),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最高,为 6057 元。 从薪资满意度来看,有 30 个专业毕业生对自己当前薪资的满意度高于 2017 届总 体已就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满意度(75.64%)。详见表 2-2。 表 2-2 2017 届各专业本科毕业生薪资水平及其满意度 平均 月薪资 (元) 薪资满意 度(%) 农林经济管理 4104 73.58 90.00 保险学 4100 87.50 5700 60.00 能源与动力工程 4066 73.49 地理信息科学 5591 72.73 视觉传达设计 4063 70.83 电子科学与技术 5514 81.0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036 64.29 法语 5467 93.33 建筑学 3991 71.70 自动化 5338 86.76 食品科学与工程 3990 61.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288 67.50 木材科学与工程 3983 77.59 应用物理学 4976 95.24 市场营销 3977 74.71 通信工程 4810 74.14 土木工程 3974 70.19 平均月薪资 (元) 薪资满意 度(%) 软件工程 6057 70.45 电子信息工程 5730 机械工程 专业 38 专业 续表 2-2 平均 月薪资 (元) 薪资满意 度(%) 会计学 3965 83.50 62.96 工程管理 3958 80.56 4585 80.49 生物工程 3944 94.44 国际商务 4465 83.72 人力资源管理 3929 80.95 食品质量与安全 4435 95.65 生态学 3929 95.24 材料化学 4431 75.86 工程力学 3913 56.52 俄语 4417 91.67 产品设计 3827 65.45 森林工程 4350 81.67 环境工程 3786 85.7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4333 84.62 土地资源管理 3786 71.4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302 73.28 林学 3742 75.76 音乐表演 4273 81.82 旅游管理 3742 66.67 法学 4262 85.71 环境设计 3735 74.24 粮食工程 4250 75.00 行政管理 3700 80.00 英语 4240 81.25 测绘工程 3682 66.67 物流工程 4236 66.22 园林 3676 76.47 汽车服务工程 4232 75.00 风景园林 3647 64.71 日语 4222 72.22 化学工程与工艺 3500 83.33 交通运输 4191 57.45 城市规划 3450 30.00 物流管理 4188 73.85 环境科学 3200 85.00 金融学 4148 82.61 生物技术 3190 89.66 国际经济与贸易 4117 75.18 酒店管理 3188 62.50 4235 75.64 平均月薪资 (元) 薪资满意 度(%) 信息与计算科学 4726 74.19 林产化工 461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 总体 专业 取样标准:已落实就业问卷回收≥10 专业。 (四)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总体分析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一致性为 81.50%。从学历看,毕业研究生就 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89.17%)比本科毕业生(81.07%)高出 8.10 个百分点; 39 从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82.74%)比女性毕业生 (80.06%)高出 2.68 个百分点。详见图 2-8。 89.17% 90.00% 81.50% 81.07% 总体 本科毕业生 82.74% 80.06% 80.00% 70.00% 60.00% 毕业研究生 男 女 图 2-8 2017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比较 2.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 整体而言,学校各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均较高。学校有 31 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高于 2017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岗 位与理想的一致性(81.50%)。详见表 2-3。 表 2-3 2017 届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与理想的一致性 专业 一致性(%) 专业 一致性(%) 环境科学 100.00 城市规划 80.00 园林 100.00 行政管理 80.00 环境工程 95.24 机械工程 80.00 生物工程 94.44 能源与动力工程 79.5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2.68 土地资源管理 78.57 电子信息工程 92.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78.38 自动化 91.18 市场营销 78.16 软件工程 90.91 通信工程 77.59 建筑学 90.57 食品科学与工程 77.55 法学 90.48 农林经济管理 77.36 生物技术 89.6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6.72 会计学 89.50 生态学 76.19 40 续表 2-3 专业 一致性(%) 专业 一致性(%) 产品设计 89.09 材料化学 75.86 测绘工程 87.88 酒店管理 75.00 环境设计 87.88 森林工程 75.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7.50 交通运输 74.47 英语 87.50 食品质量与安全 73.91 法语 86.67 物流管理 73.08 工程管理 86.11 地理信息科学 72.73 人力资源管理 85.71 日语 72.22 木材科学与工程 84.48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71.79 国际商务 83.72 物流工程 71.62 金融学 83.48 信息与计算科学 70.97 俄语 83.3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7.86 视觉传达设计 83.33 风景园林 67.65 土木工程 82.69 化学工程与工艺 66.67 保险学 82.50 粮食工程 66.67 国际经济与贸易 82.48 旅游管理 66.67 汽车服务工程 82.14 林产化工 62.96 音乐表演 81.82 工程力学 60.87 应用物理学 80.95 林学 57.58 总体 81.50 (五)福利与社会保障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 福利与社会保障,其中为毕业生提供五险一金的用人单位占比为 46.46%,提供 除五险一金和其他保障、补贴的用人单位占比为 28.85%,提供基本保障的用人 单位占比为 22.36%。详见图 2-9。 41 2.33% 提供了五险一金 提供五险一金外,还提 供了其他保障和补贴 22.36% 46.46% 提供了基本保障 没有提供任何福利保障 28.85% 图 2-9 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福利与社会保障情况 注:基本保障是指工伤、失业、医疗、养老、生育共五险,部分地区试点生育与医疗合并统称“四险” ,五 险一金中的一金指住房公积金。 (六)毕业生工作变动情况 1.毕业生工作变动的整体情况 工作变动是指毕业生离校后三个月内调换工作情况。调查数据显示, 2017 届毕业生中有超过 20%的毕业生变动工作。其中,毕业研究生工作变动比例高于 本科毕业生;男性毕业生工作变动比例高于女性毕业生。详见图 2-10。 27.00% 26.11% 26.00% 25.00% 24.00% 24.33% 23.56% 23.42% 22.67% 23.00% 22.00% 21.00% 20.00% 总体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 男 女 图 2-10 2017 届毕业生工作变动比例分析 2.毕业生工作变动原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工作变动的主要原因有“发展空间不大”(30.93%)、 “工作地域问题”(17.66%)和“薪资福利差”(15.96%)。在薪资福利方面, 42 工作环境和家庭原因是毕业生关注的重点。此外,工作压力大也是毕业生工作变 动的一个较重要的原因。详见图 2-11。 10.31% 15.96% 9.75% 5.79% 17.66% 9.18% 0.42% 30.93% 发展空间不大 工作地域问题 薪资福利差 其他 工作压力大 工作环境不好 家庭原因 与领导/同事关系不好 图 2-11 2017 届毕业生工作变动原因 三、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自主创业动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2017 届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动机是实现个人理想及 价值(57.97%),其次是有好的创业项目(26.09%),具体自主创业动机见图 212。毕业生选择的创业方式主要有个人创业和与合伙人创业;创业的主要形式为 企业创业、非企业创业以及网络创业,具体创业方式与形式见下表。近 40%毕业 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父母资助,此外还有部分来源于大学生创业贷款和创业扶持 基金,具体资金来源见图 2-13。 0.00% 50.00% 实现个人理想及价值 34.78% 38.41% 12.32% 7.25% 有好的创业项目 7.25% 受他人邀请创业 父母资助 其它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扶持基金 100.00% 57.97% 26.09% 12.32% 其他 2.17% 未找到合适的工作 1.45% 风险投资 图 2-12 2017 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动机 图 2-13 2017 届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 43 表 2-4 2017 届毕业生创业方式与形式 创业方式 比例(%) 创业形式 比例(%) 个人创业 36.96 从事企业创业 47.83 与人合伙创业 36.23 从事非企业创业 26.09 带领团队创业 24.64 从事网络创业 18.12 其他 2.17 在创业载体创业 7.97 注:从事非企业创业是指在民政部门新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合伙人中的创业 者;从事企业创业是指在工商部门新注册登记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合伙企业合伙人、个 人独资企业投资者、个体工商经营者中的创业者;从事网络创业是指依法新设立的其他经营实体举办人或 者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网络创业者中的创业者;在创业载体创业是指在各类依法设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 园等创业载体内从事创业活动且不属于上列三类人员的创业者。 (二)毕业生自主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筹备 (20.29%),其次是社会关系缺乏(15.22%),第三大原因是创业团队组建 (14.01%)。具体创业困难原因详见下图 2-14。 25.00% 20.29% 20.00% 15.22% 15.00% 14.01% 12.32% 10.39% 10.00% 8.70% 8.70% 6.04% 5.00% 0.00% 图 2-14 2017 届毕业生创业困难原因分析 44 4.35% (三)毕业生自主创业反馈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 70%的自主创业毕业生在创业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到社会中历练”、“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向成功创业者学习” 等方面;超过 60%的人认为在创业过程需要具备“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 力”、“持续学习能力”和“管理领导能力”。详见表 2-5。 表 2-5 2017 届毕业生创业反馈 比例 比例 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创业需求的能力 (%) (%) 到社会中历练 30.43 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 24.64 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 23.91 持续学习能力 21.74 向成功创业者学习 22.46 管理领导能力 15.94 学习创业课程 7.25 把握机会能力 9.42 研读创业书籍 7.25 专业基础知识 7.97 其他 4.35 承受与规避风险能力 7.25 上网浏览信息,寻找创业机会 4.35 获取资源的能力 6.52 熟悉创业政策与环境 5.07 其他 1.45 四、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情况分析 2017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与出国(境)的总人数为 1014 人,占比为 17.19%。其中,国内继续深造 770 人,出国(境)继续深造 240 人,出国(境) 工作 4 人。 (一)毕业生国内升学深造情况分析 1.毕业生国内升学深造原因分析 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学历层次”(26.57%),其次是“对 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25.69%),第三个原因是“提升综合能力”(23.43%)。 此外还有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延缓面对择业困难等原因。详见图 215。 45 0.00% 10.00% 20.00% 30.00% 提升学历层次 26.57% 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 25.69% 提升综合能力 23.43% 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 22.43% 延缓面对择业的困难 1.25% 其他 0.63% 图 2-15 2017 届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的原因 2.毕业生升学专业一致性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升学前后的专业一致性为 80.58%。毕业研究生升学 前后的专业一致性达到(100.00%)比本科毕业生(80.20%)高出 19.8 个百分点。 详见图 2-16。 100.00% 100.00% 95.00% 90.00% 85.00% 80.58% 80.20% 总体 本科毕业生 80.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毕业研究生 图 2-16 2017 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一致性情况比较 (二)毕业生出国(境)原因分析 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和就业的首要原因是“提升综合竞争力”(32.20%), 其次是“增长见识,了解他国习俗与文化”(25.38%),第三大原因是“教学、 科研水平先进”(19.32%)。此外,“教育条件及教育方式”、“获得国外发展 46 的机会”、“父母或家人安排”、“熟悉环境,为移民准备”等也是毕业生选择 出国留学的原因。详见图 2-17。 19.32% 14.77% 4.55% 1.52% 0.76% 25.38% 1.52% 32.20% 提升综合竞争力 增长见识,了解他国习俗与文化 教学、科研水平先进 教育条件及教育方式好 获得国外发展的机会 父母或家人安排 其他 熟悉环境,为移民准备 图 2-17 2017 届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和就业的原因 五、校园招聘情况分析 (一)校园招聘情况 学校面向 2017 届毕业生举办的校园招聘活动较为丰富,坚持专场招聘会与 大中小型双选会相结合,以地方性、行业性双选会为主,满足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全年来校单位 1049 家,其中 495 家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 25000 多个;同时针对学校行业性突出特点,创新双选会的形式,在 2016 年 10 月-2017 年 4 月共组织各类型双选会 14 场,参会企业 554 家,提供就业岗位 12000 多个,双选会供需情况分析见表 2-6。来校招聘单位中上市公司 86 家,500 强企 业 68 家,行业龙头企业 210 家。详见表 2-6。 表 2-6 双选会供需具体情况 双选会主题 “就业去哪儿”2016 大型校园招聘 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站 参会企业 提供岗位 平均需求 (家) (个) 数(个) 2016 年 10 月 12 日 25 606 24 2016 年 10 月 21 日 63 1594 25 2016 年 11 月 26 日 127 615 5 招聘时间 2016 年长沙市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 活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场招 聘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科 类 2017 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47 续表 2-6 参会企业 提供岗位 平均需求 (家) (个) 数(个) 2016 年 12 月 9 日 33 366 11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小型双选会 2016 年 10 月 29 日 5 112 22 音乐学院小型双选会 2016 年 11 月 17 日 5 95 19 2017 年 3 月 8 日 7 50 7 2017 年 3 月 24 日 62 3505 57 2017 年 3 月 28 日 11 220 20 2017 年 4 月 12 日 112 3612 32 2017 年 4 月 20 日 23 247 11 2017 年 4 月 20 日 17 269 16 2017 年 4 月 21 日 16 102 6 2017 年 4 月 26 日 48 1349 28 554 12742 23 双选会主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届毕业生 校园专场招聘会 招聘时间 2017 年“名企名校行” 全国知名企 业湖南、湖北“985”、“211”本科院 校巡回招聘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年春季校 园招聘会 2017 年春季教育专场招聘会 “就业去哪儿” 第二季大型校园招聘 公益活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年春季校 园招聘系列活动-语言类专业专场 招聘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年春季校 园招聘系列活动——食品行业专场 招聘会 2017 年“名企名校行”第二场全国 知名企业湖南“985”、“211”本科院 校巡回招聘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年春季校 园招聘系列活动——文科类专业专 场供需见面会 2016 年 10 月-2017 总计 年4月 (二)来校招聘单位分析 1.来校招聘单位性质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按单位性质划分,来校专场招聘的其他企业最多,其后依次 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详见图 2-18。 48 国有企业 3 57 其他企业 三资企业 9 872 1 6 机关 其他事业单位 8 科研设计单位 97 高等学校 4 医疗卫生单位 图 2-18 来校招聘单位性质分析(数量) 2.来校招聘单位行业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按单位行业划分,来校招聘的制造业单位最多,其次是信息 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第三是批发和零售业,第四是建筑业。详见图 219。 制造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建筑业 教育 金融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农、林、牧、渔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房地产业 住宿和餐饮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卫生和社会工作 采矿业 307 159 124 75 53 44 43 40 40 32 30 30 20 16 12 11 9 3 1 0 50 100 150 图 2-19 来校招聘单位行业分析 49 200 250 300 350 (三)校园招聘工作对就业市场建设的影响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坚持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精准对接课 堂教育和产业需求,坚持点线面结合开拓就业市场,围绕“一带一路”等重大发 展战略,向国家重点行业、重大工程输送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同时,学校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 业就业。近年来,进校招聘单位和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仅在数量上有大幅度增加, 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校园招聘已成为我校毕业生择业的主渠道。通过做 好校园招聘的组织工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断扩大,有效地拓宽了就业渠 道。近三年进校招聘单位数量和提供就业岗位数量统计见下图 2-20。 1200 40000 37000 1049 35000 1000 30000 25000 565 600 20000 454 15000 13500 400 11000 210 200 31 26 69 43 86 30 岗位个数 企业数量 800 86 68 0 10000 5000 0 2015届 进校企业数量 2016届 上市公司 500强企业 2017届 行业龙头企业 图 2-20 近三年进校招聘单位数量和提供就业岗位数量比较 50 提供岗位个数 35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秉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学生发展成才,实现毕业 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理念,按照“坚持四个到位、强化三个体系”的工 作思路,坚持“学校主管,学院主抓,学生主动,全员参与”的机制,不断强化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实现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障毕业 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一、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条件保障到位 (一)确保组织保障到位 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 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了“学校主管,学院主抓,学生主动,全员参与”的就 业工作机制。整合学校资源,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切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二)确保制度保障到位 2017 年,学校全面修订和完善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业工作管理规定》等 8 个管理文件,严格落实五项制度。其一是目标责任制度。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创 业工作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中心工作,学校与学院党政“一把手” 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形成了“任务分解、责任到位、层层落实、包干负责” 的责任体系,把就业“一把手”工程落实到实处。其二是就业市场调研制度。学 校将每年 5 月份定为“就业市场调研月”,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点工作,以 走访、座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就业情况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需 求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其三是动态监控制度。学校坚持实行 10 天一次的 就业状况动态统计制度,不仅统计毕业生已就业信息,还分类汇总未就业毕业生 的未就业原因,做到有掌握、有比较、有衡量。其四是就业质量分析制度。学校 继续坚持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全面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用人单 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反馈。其五是专项考评制度。学校完善 51 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及奖惩办法》,坚持对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项 考评,将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列入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一级指标。 (三)确保经费保障到位 学校将就业创业工作经费支出明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其中就业经费不低于 当年学生学费总收入的1%。 (四)确保场地保障到位 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基础配置建设,现有校级就业创业工作用房 26间,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过渡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900余平方米;招聘洽 谈面试室、大型招聘会场地充足,面积达2000余平米。同时,各学院还设有就业 咨询室和招聘面试室。 二、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市场 (一)把握精准原则,构建“校院”两级就业市场建设机制 学校通过统筹全校就业市场建设,开拓校级核心就业市场,从区域分布和高 端用人单位占比提升就业市场质量。学院通过统筹校友、学科资源,开发专业对 口度高的用人单位,以此协调各专业的市场均衡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 相衔接。 (二)遵循定位原则,分层次建设就业市场 1. 根据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专业在行业的优势地位占据核心型市场 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产学结合,占据行业核心市场。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物流与交通学院、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让 毕业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首选。 2. 充分发挥专业认证作用打造优势型市场 土木工程专业通过行业认证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本专业在行业领域 的影响力,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交、中国建筑等一批中字企业连年来校 招聘,并把我校作为重点的人才引进单位。这不仅确保了我校土木类专业毕业生 的就业;同时,带动了机械、森林工程、会计、测绘、外语、行政管理等专业毕 业生的就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的工程专业认证,在行业内扩大了 52 影响力,江苏雨润集团、唐人神集团等一批食品龙头企业因此与我校建立了就业 基地,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逐渐显现。 3.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契机,拓宽拓展型市场 学校围绕国家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 发展战略,主动向重点地区输送毕业生。同时,结合“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 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就业。2017 届毕业生有 21%就业于“制造业”、15.8%就业于“建筑业”和 15.4%就业于“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三、打造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利用“一系统两平台”,搭建精准就业服务载体 所谓“一系统”,是指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两平台”是指就业信息网和就 业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信息数据库,集毕业生资格 审查、毕业生就业派遣、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等功能于一体,并与就业信息网和就 业微信公众号对接;升级就业信息网,该网站集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指导、信息 查询,问卷调查、网络招聘于一体,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 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平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业服务微平台”,让企业、学校、 学生在各自的终端能快速智能匹配、有效沟通,以实现学校招聘组织、数据分析 和服务管理的扁平化。 (二)创新服务内容,构建 “四三二”工程 “四三二”工程指四个指导,三个咨询和二个服务。“四个指导”是指毕业 生的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学校将每年的6月份作为“就 业指导服务月”,着力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个人就业能力测试、简历大赛、 分专业分类型就业动员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公职类助考讲座、就业政策和求 职礼仪及技巧讲座等活动,帮助毕业生做好求职准备。“三个咨询”是指职业规 划咨询、就业政策咨询和心理咨询。招生就业处和各学院均设有就业咨询室,并 安排专人对来咨询的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政策咨询。通过电话、短信、 微信、网上留言互动等信息媒介,搭建线上线下全方位指导体系。定期邀请人才 服务机构为学生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活动。“二个服务”是指就业信息服务和供需 平台服务。学校及时更新就业信息网及就业服务微信平台的就业政策、招聘信息、 53 指导活动等就业信息,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及互联网线上与企业HR互动等形式, 搭建“学校-企业-毕业生”三位一体供需服务平台。 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 学校依托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青春”大学生 创业大赛和创业孵化基地,构建了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大 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重点培育一批项目和创业团队,树立创业典型。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创新基金 380 万元,创业基金 30 万元)和 创新创业奖学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类创新创业竞 赛中获一等奖 13 项,二等奖 9 项,三等奖 11 项,优秀奖 7 项;在省级竞赛中, 获一等奖 33 项,二等奖 46 项、三等奖 75 项。出现了湖南艾地园林景观有限公 司、四季绿歌有限责任公司、I-NEED 微收纳宿舍家居设计创业项目和生物质绿 色纳米材料大学生创新研究团队等学生创业公司和团队。 五、完善“学校政府社会”多元化就业帮扶体系 学校根据上级精神制订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困难毕业生帮扶办法》,按照 “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建立专人“一对一”跟踪和“一生 一策”帮扶机制,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信息服务、岗位推荐等 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项目及毕 业生入伍预征中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参加。学校积极帮助引导困难毕 业生了解掌握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帮助毕业生积极申报求职创业补贴, 2017 届毕业生共有 623 人获得 49.84 万资助。拓宽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创新企 业奖学金形式。利用学科在行业的影响,邀请企业设立企业专项学金,资助有潜 力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企业科研项目,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54 53 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与反馈,可以为学校未来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 考。经清洗,针对毕业生对母校满意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为 4836 条,以下相关 分析均基于调研数据展开。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评价 (一)满意度及推荐度 2017 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均在 90%以上。毕业生对 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 94.63%,其中毕业研究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94.80%)比本科毕业生(94.62%)高出 0.18 个百分点。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 推荐度为 91.89%,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92.12%)比毕业研究生(88.15%) 高出 3.97 个百分点。详见图 4-1。 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 母校推荐度 总体 94.63% 本科毕业生 94.62% 毕业研究生 91.89% 92.12% 88.15% 94.80% 总体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 图 4-1 2017 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与推荐度 (二)影响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影响自己对母校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素有“所学 知识/能力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的情况”(17.74%)、“校风学风”(17.28%)和“学 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态度”(13.76%)。此外,“师生课外交流”、“图书 与教学设施”、“本专业辅导员的办事效率和态度”、“食堂服务与饭菜质量” 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因素也使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详见 图 4-2。 55 0.00% 5.00% 10.00% 15.00% 20.00% 所学知识/能力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的情况 17.74% 校风学风 17.28% 学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态度 13.76% 师生课外交流 10.23% 图书与教学设施 8.95% 本专业辅导员的办事效率和态度 7.91% 食堂服务与饭菜质量 6.96% 学校的规章制度 5.57% 文娱体育设施 3.84% 校园偏僻交通便利情况 3.12% 上网的便利性 2.64% 其他 2.00% 图 4-2 2017 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影响因素 二、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调研数据显示,2017 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在 90% 以上,其中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最高(96.69%),其后依次是专业设置(94.10%)、 实践教学(93.00%)和课程设置(91.88%)。详见图 4-3。毕业生针对课程设置 提出的改进建议主要有“本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实践课程安排次数”和“专 业课开设的先后顺序”等方面。毕业生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进的建议主要有“实 践教学”、“专业课内容及安排”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详见表 4-1。 98.00% 96.00% 94.00% 92.00% 90.00% 88.00% 86.00% 教师授课 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 总体 96.69% 93.00% 91.88% 94.10% 本科毕业生 96.66% 93.13% 91.87% 94.09% 毕业研究生 97.11% 90.75% 91.91% 94.22%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 总体 图 4-3 2017 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56 表 4-1 2017 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建议比较 课程设置改进建议 比例(%) 教育教学改进建议 比例(%) 本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25.32 实践教学 21.90 实践课程安排次数 20.70 专业课内容及安排 19.62 专业课开设的先后顺序 16.81 教学方法和手段 19.05 各学期开设课程门数 15.40 公共课内容及安排 11.39 每周上课时间安排 9.94 考核方法与教学评价 13.57 公共课程时间安排 7.24 师资水平 9.87 其他 4.60 其他 4.60 三、毕业生对母校就业创业服务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均在 90%以上,其中“就业信 息提供与发布的有效性”满意度最高(95.58%),其次是“校园招聘活动” (95.42%),第三是“就业手续办理”(93.09%)。其中,本科毕业生做出的就 业创业服务的评价均高于毕业研究生。详见图 4-4。 100.00% 90.00% 80.00% 70.00% 就业信息 提供与发 布的有效 性 校园招聘 活动 就业手续 办理 就业困难 群体帮扶 就业指导/ 创业教育 课与服务 职业咨询 辅导 总体 95.58% 95.42% 93.09% 92.77% 92.24% 90.39% 本科毕业生 95.63% 95.60% 93.20% 93.13% 92.64% 90.79% 毕业研究生 94.80% 92.49% 91.33% 86.71% 85.55% 83.82% 图 4-4 2017 届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服务的评价 四、毕业生对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馈 调查数据显示,2017 届毕业生认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包 括“学术实践”(27.65%)、“校风建设”(17.47%)和“校园活动”(15.86%) 57 等方面。此外,班风建设、宣传工作、名声效益等因素也影响到了毕业生对母校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评价。详见图 4-5。 30.00% 27.65% 25.00% 20.00% 17.47% 15.86% 15.00% 9.60% 10.00% 8.36% 8.33% 7.93% 4.79% 5.00% 0.00% 学术实践 校风建设 校园活动 班风建设 宣传工作 名声效益 绿化建设 道德教育 图 4-5 2017 届毕业生对母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馈 58 59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中,单位性质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和国有企业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 46.86%;单位规模主要为 500 人以上单 位,占比达 55.07%,基本情况分析见下图 5-1。 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5.31% 单位性质 6.76% 1001-10000人 民(私)营企业 7.73% 股份制企业 46.86% 国有企业 50-150人 18.36% 15.46% 13.53% 50人以下 16.43% 事业单位 15.94% 10000人以上 151-500人 外(合)资企业 9.18% 501-1000人 16.91% 党政机关 27.54% 图 5-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各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渠道主要以校园招聘为主,占比高达 64.25%。招 聘我校毕业生 50 人以上的用人单位,占比达 41.55%。用人单位招收人数与招聘 渠道具体情况见下表 5-1。 表 5-1 用人单位招收人数与招聘渠道招收人数 招收人数与招聘渠 比例(%) 招聘渠道 比例(%) 100 人以上 26.57 校园招聘 64.25 5 人以下 19.32 社会招聘 16.91 21-50 人 14.98 在实习(见习)中选拔 10.63 51-100 人 14.98 其他 7.25 5-10 人 13.04 定向(订单)培养 0.97 11-20 人 11.11 道招收人数 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所在行业主要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 息传输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占比分别为 21.26%、10.14%、9.66%, 具体行业情况分布见下图 5-2。 59 0.00% 制造业 批发和零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建筑业 农、林、牧、渔业 教育 金融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住宿和餐饮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房地产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军队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1.26% 10.14% 9.66% 8.21% 7.73% 7.73% 5.31% 5.31% 4.83% 4.35% 3.38% 2.90% 2.90% 2.90% 0.97% 0.97% 0.48% 0.48% 0.48% 图 5-2 用人单位行业情况分布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需求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主要关注的因素分别是综合素质、所 学专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他们还会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学习成绩等。 对学历层次的需求主要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主。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基本 要求分布情况见下图 5-3。 图 5-3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基本要求分布 60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注重的应聘者个人品质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有责 任感、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用人单位注重的应聘者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排名前三 位的分别是社会实践经历、专业应用技能和专业理论基础。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 注重其他因素分布情况见下表 5-2。 表 5-2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注重因素分布 单位: (%) 注重个人品质 比例(%) 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 比例(%) 有责任感 24.64 社会实践经历 25.12 敬业精神 20.93 专业应用技能 23.19 诚实守信 17.23 专业理论基础 18.52 严谨踏实 12.72 人文社会知识 7.89 对单位忠诚度 12.08 专业前沿知识 7.73 乐观向上 7.41 计算机应用能力 6.44 具有任务修养 3.54 外语水平 4.83 乐于助人 1.29 职业资格证书 3.38 其他 0.16 其他 2.90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是指被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评价,包括“非常 认可”、“认可”、“比较认可”、“不太认可”、“很不认可”五类,认可度 即非常认可、认可、比较认可之和。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认 可度为 98.55%,认可度很高。其中,“非常认可”占比为 35.75%,“认可”占 比为 44.93%,“比较认可”占比为 17.87%。详见图 5-4。 61 50.00% 44.93% 40.00% 35.75% 30.00% 17.87% 20.00% 10.00% 1.45% 0.00% 非常认可 认可 比较认可 不太认可 图 5-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新素质与工作能力评价中,满意度排名前三位的是团 队合作精神、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其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团队合作 精神的满意度高达 100%,充分肯定了我校毕业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突出表现。 详见图 5-5。 团队合作精神 100% 观察能力 99.52% 逻辑思维能力 99.03% 想象能力 98.55% 组织协调能力 98.07% 勇于挑战的精神 98.07% 知识融会贯通能力 98.07% 抗压抗挫能力 96.14% 新知识接受能力 89.41% 84.00% 86.00% 88.00% 90.00% 92.00% 94.00% 96.00% 98.00% 100.00% 图 5-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创新素质与工作能力评价 注: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被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 、 “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太满意” 、 “很不满意” ,满意度即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之和。 62 四、用人单位对学校的建议与反馈 (一)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 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很高,各指标满意 度均在 96.60%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招聘信息发布、招聘活动组织、对毕 业生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详见图 5-6。 招聘信息发布 97.10% 97.10% 招聘活动组织 毕业生鉴定与推荐 96.62% 96.62% 就业手续办理 97.10% 对毕业生职业教育和就业 指导 图 5-6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建议 调研数据显示,在就业服务建议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重点加大对应届 毕业生的推荐力度(22.09%),其次是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21.71%),以 及及时更新招聘信息(16.09%)。详见图 5-7。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加大对应届毕业生的推荐力度 22.09% 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 21.71% 及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 16.09% 增加校园招聘会场次 15.50% 接受网络招聘的新型模式 9.88% 及时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 6.59% 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6.20% 其他 1.94% 图 5-7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建议 63 (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 调研数据显示,在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建议中,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重点 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46.38%),其二是学习与人 交往能力(28.99%),其三是专业知识的学习(20.77%)。详见图 5-8。 50.00% 46.38% 40.00% 28.99% 30.00% 20.77% 20.00% 10.00% 3.86% 0.00% 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习人际交往能力 专业知识的学习 图 5-8 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64 加强文体训练 61 本章节涉及到的 2015 届和 2016 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来源于 2015、2016 届《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研究 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一、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 2015-2017 届毕业生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 届毕业人数和就业率 均创三年新高.其中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4.73%,比 2015 届(94.04%) 高出 0.69 个百分点,比 2016 届(91.97%)高出 2.76 个百分点;2017 届毕业研 究生就业率(94.37%),比 2015 届(94.09%)高出 0.28 个百分点,比 2016 届 (91.15%)高出 3.22 个百分点。详见图 6-1。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 6500 6000 94.09%, 643 91.15%, 689 94.37%, 444 5500 5000 94.04%, 5569 91.97%, 5665 2015届 2016届 94.73%, 5898 4500 4000 2017届 图 6-1 2015-2017 届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变化趋势 二、升学和出国(境)人数稳步增加 学校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和出国(境)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科毕业生考研率由 10.81%提高到 13.06%;出国(境)人数由 205 人增加到 244 人,人数增加了 19%,占比从 3.68%上升到 4.14%。详见图 6-2。 65 升学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10.81%, 602 出国 3.68%, 205 11.16%, 632 3.71%, 210 13.06%, 770 4.14%, 244 图 6-2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和出国(境)变化趋势 2015-2017 届毕业研究生的升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 届升学率达到 4.73%,比 2015 届(2.33%)高出 2.40 个百分点,比 2016 届(3.19%)高出 1.54 个百分点。2016 届毕业研究生的出国(境)率最高,为 0.15%。详见图 6-3。 升学率 出国率 4.73% 5.00% 4.50% 4.00% 3.50% 3.19% 3.00% 2.50% 2.33% 2.00% 1.50% 1.00% 0.00% 0.50% 0.15% 0.00% 0.00%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图 6-3 2015-2017 届毕业研究生升学和出国变化趋势 三、自主创业人数总体偏少 学校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由 17 人增加 到 24 人,占比从 0.32%上升到 0.41%;毕业研究生创业率 2015 届最高,达到 0.78%。相比省内同类院校我校自主创业人数偏少。详见图 6-4。 66 0.90% 0.78% 0.80% 0.68% 0.70% 0.60% 0.50% 0.40% 0.41% 0.41% 0.32% 0.29% 0.30% 0.20% 0.10% 0.00% 本科毕业生 2015届 毕业研究生 2016届 2017届 图 6-4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国变化趋势 四、就业行业分布相对稳定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建筑业和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 2015-2017 届数据分析可知,就业行业分 布相对稳定。详见表 6-1。 表 6-1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占比变化 行业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制造业 25.62 20.60 21.00 建筑业 15.89 14.79 15.8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74 15.27 15.41 批发和零售业 5.96 6.57 7.53 金融业 7.02 7.46 6.5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97 4.08 4.7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66 3.46 3.6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98 2.88 3.5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24 3.25 3.12 教育 2.55 2.88 3.0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9 1.83 2.7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28 2.72 2.4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53 2.91 2.28 67 续表 6-1 行业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农、林、牧、渔业 6.66 3.85 1.79 房地产业 1.15 1.28 1.75 住宿和餐饮业 2.14 1.51 1.7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3 2.50 1.46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4 1.60 1.24 采矿业 0.65 0.30 0.09 军队 0.16 0.25 0.09 国际组织 0.02 0.00 - 2015-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首选行业为“农、林、牧、渔业”和“教育业”。 2015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业”、“教 育业”和“制造业”;2016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农、 林、牧、渔业”、“建筑业”和“教育业”;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排名前 三位的行业分别为“教育业”、“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详见表 6-2。 表 6-2 2015-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占比变化 单位行业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教育业 12.73 14.50 16.71 农、林、牧、渔业 12.89 16.80 13.1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60 7.08 11.9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0.08 8.24 8.10 建筑业 7.44 15.49 7.3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64 4.61 6.33 制造业 12.40 7.41 6.0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30 1.65 5.8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1 1.81 5.57 批发和零售业 3.47 1.81 5.06 金融业 5.62 5.77 4.5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6 1.48 2.28 68 续表 6-2 单位行业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卫生和社会工作 1.49 2.31 1.77 房地产业 7.93 1.81 1.7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98 6.26 1.5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16 1.48 1.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99 0.99 1.01 住宿和餐饮业 0.50 0.49 - 采矿业 0.66 - - 五、就业单位类型以企业为主 学校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类型为企业单位,其次为 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其中,企业单位中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 升,事业单位中其他教学单位和高等学校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同时,毕业生到 城镇社区就业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详见表 6-3。 表 6-3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占比变化 单位类型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其他企业 83.84 76.88 74.68 国有企业 13.89 16.97 17.13 三资企业 0.91 1.80 3.98 其他事业单位 0.18 1.01 1.42 其他教学单位 0.14 0.32 0.46 高等学校 0.02 0.16 0.24 科研设计单位 0.07 0.32 0.07 医疗卫生单位 0.00 0.09 0.04 机关 0.75 1.93 1.77 其他 0.21 0.51 0.20 企业 事业单位 2015-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类型为企业单位,其次为事业 单位。企业单位中以其他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事业单位中以高等学校和其他事 业单位为主。详见表 6-4。 69 表 6-4 2015-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占比变化 单位类型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其他企业 58.08 60.70 63.80 国有企业 13.23 11.28 8.35 三资企业 1.03 0.83 0.76 高等学校 12.20 11.61 9.62 其他事业单位 8.25 7.46 5.82 科研设计单位 1.89 2.99 5.32 其他教学单位 0.00 0.66 3.54 医疗卫生单位 0.00 0.33 0.00 机关 5.33 3.65 2.78 其他 0.00 0.50 0.00 企业 事业单位 六、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满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 届各项指标值均高于 2015-2017 届平均值。其中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平均月薪 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1.50%)比 2015 届(86.28%) 高出 5.22 个百分点;2017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4201 元)比 2015 届(3418 元)高出 783 元。详见表 6-5。 表 6-5 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变化 届别 2015 届 2016 届 2017 届 平均值 就业满意度(%) 86.28 87.63 91.50 88.47 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79.15 73.60 77.81 76.85 母校满意度(%) 91.89 85.22 94.62 90.58 母校推荐度(%) 85.83 81.48 92.12 86.48 月薪(元) 3418 4104 4201 3908 薪资满意度(%) 76.26 70.65 75.95 74.29 2016-2017 届毕业研究生满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除母校推荐度外,2017 届 各指标值均高于 2016-2017 届平均值。详见表 6-6。 70 表 6-6 2016-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变化 届别 2016 届 2017 届 平均值 就业满意度(%) 90.81 91.08 90.95 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73.18 89.17 81.18 母校满意度(%) 92.34 94.80 93.57 母校推荐度(%) 89.88 88.15 89.02 薪资(元) 4476 4860 4668 薪资满意度(%) 61.30 70.06 65.68 71 67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反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工 作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各项工作的安排与推进都将学生的就业质量放在重 要位置。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与学校对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学校对就业质量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教学问题极为重视。 一、报告总结 2017届毕业生6342人,已就业人数6006人,总体就业率为94.70%,创历史新 高。2017届本科毕业生分布于68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的专业有8个; 2017届 毕业研究生分布于4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00%的专业有33个。 本科毕业生就业类型主要有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48.46%)、其它录用形式 就业(17.77%)、升学和出国(境)(17.20%)、签订劳动合同就业(10.38%) 四种;毕业研究生就业类型主要有其它录用形式就业(46.62%)、签订就业协议 书就业(31.96%)、签订劳动合同就业(10.36%)和升学(4.73%)四种。 从就业行业看,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前三位的是“制造业” (21.00%)、 “建筑业”(15.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41%);毕业研究 生就业行业排名前三位的是“教育”(16.71%)、“农、林、牧、渔业”(13.16%) 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90%)。 从生源地和服务地区来看,2017届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 湖南省生源占27.64%,湖南省外生源占72.36%;2017届毕业研究生来自全国25个 省(市、区),湖南省生源占64.64%,湖南省外生源占35.36%。2017届毕业生中, 超过30%的学生选择在湖南省就业(1684人,占比34.28%);湖南省外就业人数 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江苏省。 毕业生升学和出国(境)人数连续三年呈持续上升趋势,本科毕业生出国(境) 人数达到244人,比2015届增加了39人,增长率达19%,占比为4.14%。本科毕业 生考取研究生人数由2015届的602人增加到2017届的770人,增长率为27.91%,考 研率提高到了13.06%。 2017届毕业生的求职途径主要为母校推荐和自己直接联系应聘,超过70%的 毕业生求职花费在2000元以下,这说明学校在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市场开拓、校 73 园招聘会组织、就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的总 体满意度达到91.48%,其中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为78.40%;平均月薪4235元, 毕业生对自己当前的薪资满意度为75.64%;毕业生理想与岗位一致性为81.50%。 90%以上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福利与社会保障。其 中为毕业生提供五险一金的用人单位占比为46.46%;提供五险一金和其他保障、 补贴的用人单位占比为28.85%。这几项指标在同类院校中均处于较高水平。整体 来看,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此外,从调查得知,毕业生认为帮助自 己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个人素质(20.65%)、学历(19.23%)和实践/工作 经验(15.06%)。由此可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是提升毕业生就业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引领下,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鼓 励毕业生参与创新创业,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不断有学生投身到创新 创业的大潮中。其中,本科毕业生有24人创业,总体创业率为0.41%;毕业研究 生有3人创业,总体创业率为1.46%;整体占比有待提升,这同时也说明创新创业 理念在校内的深化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在对母校工作的整体评价中,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 推荐度分别为94.63%和91.89%。其中,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最高(96.69%),其后 依次是专业设置(94.10%)、实践教学(93.00%)、课程设置(91.88%)。毕业 生针对课程设置提出的改进建议主要有“本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实践课程安 排次数”和“专业课开设的先后顺序”等方面。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进的建 议主要集中在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力度方面。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的满意度 评价均在90%以上。其中,“就业信息提供与发布的有效性”满意度最高,“职 业咨询辅导”满意度相对较低。通过调研可知,毕业生认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 方面的不足主要包括“学术实践”(27.65%)、“校风建设”(17.47%)和“校 园活动”(15.86%)等方面,这要求学校在未来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加强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 从报告可以看出,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工作,面向 2017 届 毕业生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达到 1049 家,较之 2015 届和 2016 届分别增长 131.06%和 85.66%。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可度高达 98.55%,对毕业生各 项能力素质满意度评价高。在学校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评价中,各指标满意度均在 96%以上,其中,对招聘信息发布和招聘活动组织的满意度尤高。在对学校人才 74 培养和服务的反馈建议中,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加强学生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 养” (46.38%)、 “学习与人交往能力” (28.99%)和“专业新知识的学习” (20.77%) 等方面的培养力度,同时要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总体而言,学校 2017 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水平较好,就业满意度较高,毕业 生及用人单位对学校评价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认可度也很高。面对严峻的就 业形势,学校将坚持“学校主管,学院主抓,学生主动,全员参与”的机制,不 断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实现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统筹就业 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招聘的就业主渠道作用,确保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 分就业。 二、建议与反馈 (一)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我校本科专业主要以应用型专业为主,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前 三位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7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排名前三位的是“教育”、“农、林、牧、渔业”和“信 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湖南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湖南省生源数。 近 80%的毕业生选择在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综合经 济区就业,这与学校“面向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区”的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相吻 合。 毕业生出国(境)人数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内和国外升学读研的比例稳 步提高。2017 届国内外升学的比例达到 17.12%,近 50%国内升学的毕业生进入 985 和 211 大学或研究院所深造;近 50%的出国(境)读研毕业生进入 QS 世界 大学排名前 100 名高校深造。出国(境)本科毕业生人数和比例在同类高校和省 内高校中都名列前茅。这说明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 (二)就业对招生计划的反馈 我校毕业生就业率 94.73%,达到近年新高,但个别专业的就业率还相对偏 低。这需引起学校重视,进一步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以出口 调整入口,以此倒逼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 75 尝试和努力,比如,调整招生计划、暂停招生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需进 一步加大力度,健全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三)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建议 报告显示,入职不到三个月,就有超过 20%的毕业生变动了工作。毕业生工 作变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发展空间不大”、“工作地域问题”和“薪资福利差”等方 面。这一方面反映了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同时也说明,我校对毕业生个性化就 业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指导教师队 伍建设,加强对辅导员的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指导能力,尽快建设一支专兼结 合,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就业教育队伍。 (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调研报告显示,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提升空间。目前,学 校已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切实推进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创 新创业教育工作:一是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 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是切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是 通过大国工匠班、陶铸班、会计学 ACCA 班、金融学 CFA 班的开办,探索人才 培养新模式。 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