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

Care who67 页 531.206 KB下载文档
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
当前文档共6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南审党外人士理论学习资料(第八期).pdf

南审党外人士学习材料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8 期) 南京审计大学党委统战部 编 2021 年 1 月 目 录 【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 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2021 年 1 月 25 日)……2 【重要文献推荐】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2020 年 8 月 24 日)………………………………………………………………………9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 年 1 月 7 日)………………………………………………………………………16 【最新文件】 教育部 2021 年工作要点…………………………………………………42 1 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2021 年 1 月 25 日,北京)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过去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公共卫生面临 严重威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 这一年,各国人民以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同病魔展开殊死搏斗,依 靠科学理性的力量,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全球抗疫取得初步成效。现在, 疫情还远未结束,近期又出现反弹,抗疫仍在继续,但我们坚信,寒冬 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 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总在不断前进,世界回不到从前。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 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我们要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 的四大课题。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 平衡、包容增长。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 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 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各国出台数万亿美元经济救助措施, 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很不稳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们既要 把握当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推动世 2 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更要放眼未来,下决心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 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第二,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世界 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 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 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 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 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 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 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 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第三,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 荣。当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差距有待弥合,可持续发展事业面 临严峻挑战。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 大甚至固化风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期望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和空间, 要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享有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应该看到,发展中国 家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繁荣稳定就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也 将从中受益。国际社会应该着眼长远、落实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 供必要支持,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第四,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在经济全球 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 球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加大应对 3 气候变化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人类面临的所 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 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 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 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 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 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 死胡同。在这个问题上,人类付出过惨痛代价。殷鉴不远,我们决不能 再走那条老路。 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 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要建设 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不搞歧视性、排他性标准、 规则、体系,不搞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要巩固二十国集 团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的地位,密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 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推进结构性改 革,扩大全球总需求,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韧性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中国古人讲: “法者,治之端也。”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 治理,而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国家来发号施令。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 4 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没有这些国际社会共同制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则, 世界最终将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我们要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多边机构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平台,也是维 护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其权威性和有效性理应得到维护。要坚持通过 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反对恃强凌弱,不能谁胳膊粗、拳头 大谁说了算,也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要坚持原则, 规则一旦确定,大家都要有效遵循。“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 们的选择。 ——我们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 度差异不是对立对抗的理由,而是合作的动力。要尊重和包容差异,不 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 今世界,如果走对立对抗的歧路,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 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 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坚持互尊互谅,通过战 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以邻为壑、自私 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 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 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21 世纪的多边主义 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 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 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5 我们要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推进 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保障发展 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要秉持以人为中心、基于事实的政策导向,探 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促进绿 色发展。要坚持发展优先,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保 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全球发展带来的好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脱贫攻 坚取得历史性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 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抗击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 的最紧迫任务。这既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基本要求,也是稳定 恢复经济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深化团结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 坚决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特别是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分配合作, 让疫苗真正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中国迄今已向 150 多个国家和 13 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国家派出 36 个医 疗专家组,积极支持并参与疫苗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分享疫情 防控有益经验,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力世界早日彻底战 胜疫情。 ——中国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 6 搞封闭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实 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将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着 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 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 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将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全面落实联合国 2030 年 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已经宣布,中国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中 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 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并已开始 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中国这么做,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 多边主义,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 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 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创新体系建设,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现依靠创 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 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 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 境,促进互惠共享。 ——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你输我赢、赢者通吃不是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以对 7 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发 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坚定一员,中国将不断深化 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缓解债务压力、实现经济增长作出 贡献。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 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无论是应对眼下 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实践 一再证明,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任何单打独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赏 的傲慢,最终都必然归于失败!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 人类前行之路,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社北京 1 月 25 日电 《人民日报》2021 年 01 月 26 日 02 版) 8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2020 年 8 月 24 日) 今天,我们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听大家对“十四五” 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既有经济学家,也有社会 学家。刚才,专家学者们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 对“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任务、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 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参会的其他专家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 研究吸收。下面,我就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讲 点意见。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 式。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 13 个五年规划(计划),其 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 8 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 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 定奇迹。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 情况、作出新规划。 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 来,我多次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 9 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 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 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 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 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 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 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 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 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 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 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 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 有弱项。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 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 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 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 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 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 安全的发展。 10 第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我多 次讲,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 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 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 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 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对这个客观现象,理论界进行了 很多讨论,可以继续深化研究,并提出真知灼见。 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 2007 年的 9.9%降至 现在的不到 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 7 个年份超过 100%。 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 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 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 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 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当然,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 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 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 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 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 11 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 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 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 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要发挥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 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基础 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 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 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 技产出效率。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改革已进行 40 多年,取得 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 体制机制随之不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 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守正创新、开 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 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 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12 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前,国际 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有不少担忧。我们认为,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 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 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 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 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当前,在推进对外开放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 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 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二是越开放越要重 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 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事实证明,发展起来 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 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 “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 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 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 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 部署。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 和秩序有机统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 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 13 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要更加注重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上我重点讲了几个问题,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其他问 题,希望大家深入思考,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2015 年 11 月 23 日,我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 习时专门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作了讲话,最近《求是》杂志发 表了这篇讲话。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 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及时总结新 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 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 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 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 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 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 14 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 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 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在,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 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面 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学习领会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 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 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一 是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 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二是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 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三是把握 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 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四是 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0 年 8 月 24 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 会上的讲话。 (来源:《求是》 发布时间:2021-01-15) 15 乘势而上 狠抓落实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2021 年 1 月 7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盘点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就 2021 年教育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代表教育部党组作工作报告,讲三方面 意见。 一、全面总结回顾 2020 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世纪疫情和百 年变局交织,形势错综复杂,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场大考、连环考。这 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 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付出艰苦努力,扛过了 大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交出了优异答卷。这一年,我们统筹疫情 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推进教育“十三五”规 划圆满收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过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推动中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疫情是一年来我们最深刻的集体记 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迅 速反应,果断行动,把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组织 50 多万所学校、2 亿多名在校生、2200 多万名教职工打响疫情防控总体 16 战、阻击战。教育系统 1.4 万名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驰援湖 北抗疫一线,有关高校迅速组织科研力量奋力攻关。成功开展世界最大 规模的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史无前例、世无 前例。及时调整高考时间,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确保考试安全,打了 一个漂亮仗。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百日冲刺”行 动,推出超常规措施。特殊时期,特殊措施,特殊战果,非常不易。及 时调整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秋季学期全面开学、正常开学、安全开学, 教育教学秩序全面恢复,孩子们又回到充满生机的校园。坚持外防输入, 落实“双稳”方针,维护海外留学人员健康安全。一年来,教育系统经 受住了疫情冲击,稳住了阵地,历练了队伍,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广大 教师以最快速度适应线上教学的节奏,带领学生进行长达几个月的“云 端”学习,用行动诠释了师者的担当,这是创造了历史的壮举!“90 后”“00 后”在抗疫中的表现非常亮眼,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 牲,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是充满希望、可堪大任的一代!伟大抗 疫精神成为最厚重、最鲜活的思政大课,广大师生接受了深刻思想洗礼,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二是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教育系统尽锐出战,部党组成员 对口联系 52 个未摘帽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强力推进控辍保 学工作,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 60 多万人降至 682 人,其中 20 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建立了控辍保学 长效机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 的奇迹。积极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知识改 变了命运、通过教育迎来了美好生活,探索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 17 途径。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出色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 务,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没有辜负广大师 生的辛苦,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 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蓝图更加清晰,制度更加完 备,成效更加明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 人,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分阶段组织编写学生读本,出版使用《习 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广大师生 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 的全面领导,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推 进建党“百年行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旗始终高高飘 扬在育人一线,教育系统连续多年保持总体稳定。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 全年思想政治工作主题,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我和我的学校”“90 后·到”“我们都是收信人@大接龙”、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等活动。 出台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 朝气蓬勃、更为向善向美。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出台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教育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中央出台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 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解决“五唯”顽瘴痼疾开出药方,社 会各界高度关注、充分肯定。规范高校 SCI 论文、人才称号使用,印发 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破除“唯论文”“唯帽子”不良导向。 北京等 4 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首次新高考平稳落地。努力建设技能 18 型社会,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山东、甘肃、江西以及苏锡常等省市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抢抓疫情催生的新机遇,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 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深化医教协同。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 试点基本完成,为全面推开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民办教育规范管理, 四分之一的独立学院完成转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公民同招”。 发布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意见,探索和丰富各类督导监测评价手 段,不断强化督导“长牙齿”效应。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顺 利召开,印发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系列文件,卓越研究生教 育建设全面启动。印发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意见,首次出台加强高等 学校法治工作意见,首次就教育惩戒问题制定发布规章。一体化在线政 务服务平台全面应用,师生群众“不用跑”就获得更多便捷服务。面对 严峻复杂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开放的主动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 确定性,出台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文件,打造开放高地,扩 大国际空间。主动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宣介我国教育系统抗疫经验和我 国优质线上资源,召开 2020 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首届世界慕 课大会,“云”上开展教育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教育治理,开创了对外 开放新局面。 五是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得到重大提升。啃下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 理这块硬骨头,增加普惠性学位超过 400 万个。全国 96.8%的县级单位 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残疾儿童少年义务 教育入学率达 95%以上。高职扩招任务连续两年完成。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超过 5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9 特别是推普脱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普通话普及率 80.72%。“强基 计划”开局良好,本科“双万计划”、高校科研“珠峰计划”等顺利开 展,“四个回归”理念得到普遍认同。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果令人鼓 舞、令人振奋。以“四点一线一面”为引领的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新时代教育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在财政 收支矛盾加大形势下依然保障教育优先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八年保持 4%以上,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 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 事非经过不知难。非凡之年取得非凡成就,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 员工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心支持的 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 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 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就,教育公平和质 量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明显 提升。各级教育普及程度都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 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8 年, 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习近 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改革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 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 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 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20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教育事业伟大 成就的背后,无数倾情投入、担当作为的个人和集体让我们感动和自豪, 无数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故事让我们铭记于心。不断奋进的工作作风, 是中国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继续扬帆破浪、爬坡过坎、逐 梦前行。 2016 年 7 月以来,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部党组对教育工作进 行系统安排,提出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 保证抓党建“五个抓”,部署实施“奋进之笔”、建设“奋进之部”、 培育“奋进文化”,形成“奋进三部曲”。特别强调践行“一线规则” 并作出基本制度安排,把干部压到一线去,让干部在一线中熟悉情况, 在一线中找到解题的“钥匙”,在一线中磨砺成长。主旋律不要轻易变, 焦点不要轻易调,近五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以上战略策划 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要长期坚持。 二、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交汇期 召开的一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全会通过的《建议》,全篇贯 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 献,是指导“十四五”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 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 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 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 大局的根本支撑。“五个根本”体现了党中央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工作 21 规律性认识的不断升华,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科学指 引。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 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 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这给教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需求:新 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的政治需求。面对 14 亿人口,举办世界最 大规模的教育,这是对教育量的需求。推进现代化、构建双循环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教育质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对教育的文化需求。从发展中大国走近世界 舞台中央、打造核心竞争力,这是对教育的结构需求。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需求,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局”:一是全局, 全局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对教育来说,总的目标就是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变局,变局是环境。“变”在 特定阶段的相对稳定状态,叠加起来就形成了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这是当前教育发展所处的最大环境。大变局不是 偶然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然的历史阶段,尤其是经过去年一年, 我们要更加辩证、更加积极、更加全面地理解大变局。全局是目标,变 局是环境。三是格局,格局是战略。新发展格局事关教育系统性、深层 次变革,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 略构想。四是开局,开局是起点。要起好步、开好局,把谋篇布局的工 作做好,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谋划好今年的工作。五是布局, 22 布局是配置,也就是教育资源如何配置。这次全会在 2035 年远景目标 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并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 显的实质性进展”,在部署“十四五”任务时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有质量的公平。今后教育 发展要更加突出有质量的公平。六是破局,破局是动力。“十四五”时 期改革又到了新的关头,如何突破、从哪突破,关系到我们改革的成效, 要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让改革主 动适应发展的需要、基层的需要、群众的需要。 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方法上要聚焦“五找”。在认识上找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的重要讲话有许多新的提法,《建议》提出了一些 重要观点和论述,要有针对性地找差距,看一看我们在认识上跟上了没 有。在工作上找短板。全系统一盘棋,按领域查找工作上特别是改革上 的短板,看一看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在措施上找弱项。找出短板之后, 紧跟着就要看一看在政策措施方面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调整、哪些 落实得还不到位、哪些还流于形式。在落实上找问题。部党组始终把狠 抓落实作为全部工作的主基调,任何一项工作都强调落实、强调实效。 狠抓落实与作风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看一看在落实上还存在哪 些问题。在安全上找盲点。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所有的战略、所有的规 划都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教育安全涉及政治安全、政权安 全、意识形态安全,要经常主动去“排雷”,看一看教育领域在安全方 面还有什么盲点,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解决得怎么样,牢牢守住安全底 线。 2021 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国共产 23 党迎来建党 100 周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开启。做好 2021 年教育工作,要把握住三个关键性概念。一是 交汇期。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既要立足当前,巩固已有 成果,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又要着眼长远,整体深化提升, 为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转折期。进入整体抓质量的新阶段, 是教育工作重心的又一次历史性战略转移,高质量成为教育工作主要目 标要求和衡量标准,这必然要求超越以前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必然 要求支撑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要有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第一年的定方 向、定框架工作做好了,就能顺利完成转段,全新的工作局面就能顺势 打开。三是机遇期。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既给教育工作带来一系 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努力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以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来应对不确定性,把握和用好重大战略 机遇期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今年教育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 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 质量、保证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 24 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这里,我强调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 契机,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落实党 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深入实施 迎接建党 100 周年“百年行动”,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动干 部师生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 辑,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发挥教育系统优势,深化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大力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完善理论学习深化机制,做到联 系实际、问题导向、推动工作。组织引导离退休党员深化党的创新理论 学习,在讲好“四史”中发挥独特作用。 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教育系统 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化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 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坚持和完 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基层组织 工作条例,实施“对标争先”各类计划,建强基层党支部。会同中央组 织部出台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文件,这是中小学领导体 25 制的一次深刻变革,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稳步有序推进。会同中央组 织部开展加强民办中小学党的建设专项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 面贯彻。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健全责任 链条,确保每一块阵地、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盯、有人管,牢牢掌握工作 主导权。要逐级建立责任清单,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形成责任落实的闭 环,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阵地。这些年,教育系统意识形 态工作已经发生格局性的变化。今年的重点是采取措施,将其上升为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部党组首先要扛好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 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完善与驻部纪检监察组 的沟通机制,不断提高履职尽责本领。加强和改进巡视巡察,突出政治 监督要求,强化巡视成果运用,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持续加强作风 建设,积极培育奋进文化,引导干部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新表现,绝不手软,露头就打。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 定精神,聚焦“存量清楚·增量清零·生态清明”目标,强化监督执纪 问责,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 才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核心内 容。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 同育人机制。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 26 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不 久前成立了,要切实发挥好作用,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 的指导。实施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壮大 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入实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落实《高等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加 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爱国 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师生深刻理解“国”的意义,学会 “爱”的方式,进一步坚定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选择。支持“五老” 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三科统编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 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 用。要用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三科 统编教材编写,积极稳步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民族地区按照 中央要求坚决落实到位,更好地完成这一场为各族学生打下“中国底色” 的筑基工程。出台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 材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升教材育人效果。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信的源 泉。要研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 划,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教育教学,注重从娃娃抓起,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加大民族地 区教师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发 27 布实施《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优化全球中文学习平 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 承发展工程”,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传承发展中 华优秀语言文化。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抓好体育、美育文件的落实。完善 “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五级学 校体育竞赛制度。在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建设关键问题上,要强化地方 责任,在教体融合、校社协同中找办法、拓资源。要探索构建学段有机 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体系,聚焦教会、勤练、常展,深入推 进美育教学改革。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 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科学评价,促进体育、美育工作落到实处。 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 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改进 工作方法,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要发挥劳动教育的 综合育人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特点,把劳 动教育清单丰富起来,把教育目标和内容衔接起来。要加强专业指导, 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要采取有效 措施,家庭学校共同发力,教育孩子从反对餐饮浪费做起,养成厉行勤 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 8 月作出重要批示后, 教育系统率先行动,效果是好的,但这件事容易松懈下来,关键要长期 持续抓下去。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 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 28 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 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要全面评估前 期治理工作,把因果链搞清楚,把责任链理清楚,把新的路径划清楚。 尽快制定治理方案,按照系统观念设计整治路径,打出政策组合拳。治 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 告等行为。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 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 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治理的力量要 注重统筹,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 的责任,共同发力,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 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 教不到位的问题。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加 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这五个管理, 看似小事,但都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 的烦心事。一是作业管理。对各学段作业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 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 越界,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孩子 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二是睡眠管理。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 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要监测 考核,总的要求是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按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 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标准来考核。三是手机管理。要疏堵结合、对 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 29 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要把学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片静土,还学校 安静的读书氛围。四是读物管理。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同样是个大问题。 要以推荐目录为主,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具体用什么东西 由家长去选择,教育部门主要是把好关。五是体质管理。健康的体质是 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这件事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育教育,要作为 学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把教育看作新发展格局 中的优先要素,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 导,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 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过渡期“四 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工作平稳过渡。紧盯控辍 保学,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均等化。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推进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 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全面消除大班额。提高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比例。要丰富教 育资源供给。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 设。办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深化教育对口支援,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 量和水平。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 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开好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并落实好大会精神,进一 步推进“职教 20 条”落实落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完善工作布 局。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整省推进构建职业教育 30 发展空间格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技能水平。扎实推进高职扩招三年行 动,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提 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继续落实“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十大行动, 总结推广 1+X 证书制度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要深化校企 协同。完善支持措施,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认证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 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导高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入实施强基 计划,制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划(2021—2035 年)》,探索基础学 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尖端人才。扎实推进新工 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类人才培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实施好高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和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 程”,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新时代中西 部高等教育振兴,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化卓越研究生教育。 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好支持政策衔接调整。坚定不移推进独 立学院转设,各省要加大力度,加快转设进度。 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 有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打造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坚持战略型需求导向,启动顶尖学科建设计划,落实好国家基 31 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实体化建 设。深入实施“珠峰计划”,推进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 布局,加快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努力破解“卡脖子”问题。要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尊重科学规律,发挥资助奖励、考核评价、完善科研人 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等政策导向,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质量。要 明显提高基础研究领域研发投入比例,落实经常性经费。要大力弘扬科 学家精神。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安心研究专心研究潜心 研究。要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一流人才。要 给年轻人压担子,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以“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纵深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在教 育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方面先行先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河北雄安 新区教育,加快谋划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布局;建设海南教育创新岛, 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推进 新时代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建立健全高校服务重点产业的机制;建设 长江教育创新带,着力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人才培养和科 技创新合作体;支持中西部地区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四方联动机制”, 进一步发挥 14 所部省合建高等学校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西部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深化产学研 用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水平。 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聚焦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 更加便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研究实施第四期学前教 育行动计划,补齐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 32 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启动实 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 及水平。改造融合各种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形成统一的“互联网+”继 续教育模式。推进开放大学改革发展。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开展不 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加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 (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当前,教育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 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一刻不停顿地推 进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要对标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 锚定 2035 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长远目标,认真谋划、精心布局,把 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总基调、总盘子、总框架定下来。核心是构建八 大体系,即: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均衡的基本 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中国建设方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有了这八大体系,“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 的大框架就立起来了。 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 方案》是“攻坚之战”,抓好落实是“更硬的一仗”。要全面对标对表 《总体方案》,凡是与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要坚决改过 来。鼓励基层探索,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学校进行试点,指导有关基层 单位开展差别化创新。将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 33 视、审计、经费监管、资金分配、教育督导等重要内容,确保改革任务 落到位。2021 年,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首次新高考即将落地,全国 实施新高考的省份达到 14 个。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配合支持,确保这项 高风险改革平稳落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这是优化政府治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 政府的重要抓手。要抓紧编制教育部权责清单,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 主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精心开展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 责评价,运用好标准、监测、评估、统计、信用、“双随机”等手段, 让教育督导、教育监管带上更强的电,发挥更有力的作用。近期,部党 组会审议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 —2025 年)》,各地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统筹安排。做好新时代教 育工作对教育管理效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改善教育管理要从五个方 面发力,一是评估,不评估不能深入了解高校办学具体情况,必须保持 定力把评估抓好;二是督导,不督导就不知道评估所提问题的整改效果 如何;三是通报,不通报就没有威慑力,要加大通报力度,提高通报频 次,扩大通报覆盖范围;四是挂钩,不挂钩就没有约束力;五是追责, 不追责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可以预见,今年教育对外开放面 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要保持定力,在全球化逆流中坚持教育 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以畅通国内国际教育循环为着力点,优化全球 布局,拓展更大空间。要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度促 进人文交流,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构建更紧密的 教育共同体。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与周边国家、“一带一路” 34 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区位和人文优势,形成东西联动、内外互 通的教育开放新格局。要全面推进教育开放提质增效,深化出国留学体 制机制改革,建立不鼓励提倡低龄出国学习的制度政策,加大中外合作 办学改革力度,加强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要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参与相关规则标准制定和重大议题研究。推动形成与“一国两制”相适 应的香港教育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促进港澳融入国家高 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去年教师节,习近平 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 的重要寄语,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 准。要系统检视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落地 情况,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通报一起、警示一片。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教 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坚决杜绝、清除“害群之马”,保护学生健康成 长。要进一步厚植师德涵养,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开展好师德 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 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行。要着力抓好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政工 作,坚持德法并举,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 教师队伍。这要作为 2021 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国总动员、总行 动。 35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 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 以评价改革引导师范院校聚焦师范主业。实施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认 证,守好师范教育质量“生命线”。发挥名师名校长领航作用,继续实 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 培养和精准培训。健全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制“双师 型”教师认定标准,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通渠道。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今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改革,深化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建立师 范生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中小学 岗位设置管理,畅通教师发展渠道。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引导 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选派 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这是教师职业尊严和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方 面。要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各地要加强省级统筹,保障教 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经过三年努力,去年我们总体实现了义务教 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要密切做好监测与 跟踪,巩固住成果,坚决防止反复。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对长期扎根乡村的,要想办法给予持续性的奖励,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 遇,关心乡村教师生活。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 的活动,让教师静心专心教学。 36 (六)提升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保障能力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支撑。教育投入、信息化以 及法治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早研判、算精准、供得足、用得好, 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千方百计巩固 4%成果。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对财政性 教育投入带来一定影响。要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应对举措,更多注重通 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增加投入,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 长效机制,确保实现“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完善支出责任体 系,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省以下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完善教育领域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生均标准体 系,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动态调整拨款水平。 完善投入政策体系,在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的同时,逐步提高社 会投入所占比重。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经费使 用效益,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经 费筹来不容易,要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支出效力,坚持“保基本、补短板、 促公平、提质量”,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补齐 教育发展短板、教育教学改革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赋能、可以赋权,将带来 教育革命性的变化,一定要增强敏感性和预见性,不能再打被动仗。要 抢抓国家布局新基建的重大机遇,谋划和提出“十四五”教育新基建体 系构建的思路举措。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以“三全两高 一大”为目标,加快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体系,普及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现在在 37 线教育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课堂搬家,要在融合应用上下功夫,总结疫 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利用 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 伍建设行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面深化依法治教。“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去年 11 月,中央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习近 平法治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依法治教各方面。这 里强调一下,政法院校、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 入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确定基础理论课的地位、确定必修课的要求、确 定由学术带头人讲授的措施。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法治 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转变治理理念,切实把法治作为教育改革发展 的重要支撑和教育治理的根本依托,重视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力量建 设。要加大立法供给。对列入议程的法律法规做好制订、修订工作,对 目前还是空白点迫切需要立法的抓紧启动程序,推动完善教育法规体 系。要推进依法治理。印发《教育行政处罚办法》,落实《关于加强高 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把法治融入教育管理各环节、办学治校全过 程。推动五部门治理“校闹”文件落地,用法治手段维护正常教育教学 秩序。要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 系列活动和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推广参与式、体验式法治实 践,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这里我强调一下疫情防控工作。当前,疫情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性,一不小心就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把握 38 工作特点和规律,继续做好国内国外两条战线的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 入不放松、内防反弹不懈怠,严防死守,严格各项防疫举措,把好校园 入口,根据疫情发生的阶段性、区域性和时段性特征,及时、灵活调整 防控策略,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严防 散发病例传播扩散,坚决稳住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守住校园这一方净 土。要想办法维护海外留学人员健康与安全,做好留学生、外籍教师等 的管理与服务。 三、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落实,就是要抓 出效果。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专业化能力,发扬钉钉子 精神,以吹糠见米、真抓实干的行动,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政 治方向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战略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就是政治,是政治的独 特表现形式。能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做教育工作,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 败。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 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教育问 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新动向,做到眼睛亮、 见事早、行动快。要提高对标、对表、对题、对需能力,立足岗位谋大 事、聚焦中心谋发展,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要践行一线规则。一线规则集群众观念、工作方法、纪律要求为一 体,是一个大概念大范畴,是管总的,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去年教育 39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战果,也让我们尝到了践行一线规则的甜头,同 志们深入基层深入学校,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拿到了第一手 资料、听到了最真实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 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要把落实一 线规则作为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重要途径,深入到群众的具体实践中 去,深入到群众的创造性工作中去,与群众建立有温度的、实实在在的 联系,更好地汲取智慧、解决问题、推动落实。 要坚守安全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不 保,何谈教育?教育工作性质特殊,教育领域体系庞大,教育安全与政 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管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人身财产 安全、学校依法治理等紧密联系、错综交织,要素多、链条长,必须坚 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要 加强对潜在的重大风险挑战的预判,做好应对的准备,下好先手棋、打 好主动仗,决不能让“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阻滞改革发展进程。要 把师生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完善和落实校园安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建 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要守住教育开放的安全底线,确保正确政治方 向。 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唱响主旋律,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重大 改革事项、重点工作、热点事件等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要及时消除坊 间误解和网上杂音,迅速抢占舆论先机,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近年来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建议提案数量持续增长, 我们要认真沟通、积极办理,在良好的互动中争取更多关心更大支持。 同志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 40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系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 开拓进取,奋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教育部网站) 41 教育部 2021 年工作要点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 键之年。 教育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 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 质量、保证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 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 祝建党 100 周年。 一、深入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目标任务: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 义,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2 工作措施:制订 2021 年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司局级以上干部 集体学习方案,优化“4 + N”研学机制。不定期印发《直属机关政治 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安排》,深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 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办好“周 末理论大讲堂”,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列入教育部各级各类干部 教育培训,列入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 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内容。 2.加强宣传引导 目标任务:紧扣建党 100 周年重大主线,开展全覆盖、全媒体、全 方位的宣传教育,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工作措施: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解读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示政策落实成效,深入报道 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 100 周年、学习“四史”、弘 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制定出台教育融媒体 建设文件,用好“中国教育发布”平台,继续加强教育融媒体试点指导。 组织编写出版教育“十四五”规划辅导读本,全面解读文本。 3.深入研究阐释 目标任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水平、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显著提高,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 系、话语体系。 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中心(院)和高校智库平台优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43 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紧紧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等确定一批重点选题, 推出一批站得高看得远用得上的重要成果。研制面向 2035 高校哲学社 会科学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快高校哲学 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二、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4.全力做好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目标任务:编制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规划。 工作措施:编制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 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 要》教育部分的编制工作。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优质均衡基本公 共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技能中国建设方案等 文件。制订规划分工方案,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地。指导教育部直属高 校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引导东北地区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服务东北振 兴中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统筹协调在京高校参与和服务雄安新区建 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加快建设长江教育 创新带,开展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推动黄河流域教育高质量发 展,建立教育资源互通共享的区域性协作机制,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教育统计现代化改革及试点工 作,探索建立统计数据质量全流程管控机制,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 建立智能化统计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统计监测和监督职能。落实统计督 察工作整改任务。 5.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44 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总体方案》各项任 务落细落地。 工作措施:实施《总体方案》部门分工和部内分工,指导各省(区、 市)、各部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全面清理规范,制定实施工作清单。 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进行试点。分批编发各地各校破“五唯”改革 案例汇编。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工作、经费监 管以及改革督察、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推动出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普通高 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 策。 6.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目标任务:高考综合改革稳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不断深化,艺术 体育等特殊类型招生进一步规范。中考招生录取综合改革试点落地省份 在省域范围全面推进招生录取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指导河北等八省市借鉴改革试点省份经验,制定考试和 录取方案,开展模拟演练,稳妥做好招生录取工作,确保新高考平稳落 地。深化高考内容改革,进一步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创新试 题形式,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严格规范体育艺术等特殊类型招 生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提高体育 艺术人才选拔质量。深入推进中考改革,有序扩大招生录取改革范围, 完善省级统一的中考命题机制,着力提高命题质量。 7.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45 目标任务:理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独立学院 转设工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工作措施:会同中央组织部开展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年度督查调 研,理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研究起草《民办中小学年 度检查指标体系》。印发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有关文件,深入开展民办义 务教育规范整治专项工作。研究制定关于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 实施意见,推动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政策。深化民办教育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把独立学院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中之 重,指导各省建立健全鼓励和推动独立学院转设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快 转设进度,持续做好高等教育资源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工作。 8.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目标任务: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健全对地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的分级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教育质量和教育 热点难点的评估监测。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 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持续开 展 2021 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推进《教育督导条 例》修订工作,推动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 组成的完整教育督导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 惠督导评估,抓好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组织开展 2021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开展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四个教材管理办法实施专项督导,全面评 估落实情况。完成第三轮职业院校督导评估工作,形成 2020 年国家督 46 导评估报告。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 —2025 年)》,开展试点评估,各省各有关高校按要求将审核评估工作 列入“十四五”规划。做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本科专业认证 和教育教学质量常态监测。组织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和研究生专 业学位水平评估。开展高校评估整改落实情况督导复查,探索开展质量 预警。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时综合督导试点。 建立健全督学培训管理制度。 9.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目标任务:提升教育领域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工作措施:落实《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实施。配合做好教 育法修正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审议工作,推动学前教育法、学位法 立法进程,研究形成教师法修订草案。组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学 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立法调研。起草制定《教育行政处 罚实施办法》等部门规章,编制教育部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和裁量基准、 教育部权责清单。实施提升依法治校能力攻坚行动,继续做好中央部门 所属高校章程修订核准工作。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 动和“宪法晨读”活动。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持续推进高等教 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向高校放权赋能。落实《关于进一步激 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推进更多运用教育标准、“双随机一 公开”、依法监管等方式,持续规范“三评一竞赛”,推进减证便民行 动。 47 1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全面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工作措施:印发《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 议。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信息化为 重点,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推进教育新型设施建设,研究构建高质量教 育支撑体系。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专网建 设,普及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 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中 小学网络云平台。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行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 素养。持续开展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深化“三个课堂”应用。探索 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和百区千校万课引领 行动。推动形成教育系统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溯源图谱,制定教育基础 数据标准规范,实现有序共享。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11.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优化全球布局,加强 人才培养和科研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工作措施:优化出国留学工作布局,深化出国留学体制机制改革。 筹备有关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 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雄安新区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研制《中外合作办 学评估管理办法》《推进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海外 48 中国国际学校试点建设。出台《关于促进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发 展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管理办法》,建设并 推广“留学中国”网。出台《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计划(2021 —2025)》,推进鲁班工坊建设。深入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 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教育领域活动。实施《外籍教师聘任和管理办 法》。修订《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暂行管理办法》。研制港澳学 校赴内地办学改革举措。稳步推进港澳台招生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国 情教育。完善保障台湾同胞在大陆享受同等教育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深 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筹办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推进世界女 童和妇女教育发展。继续合作办好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一带一 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等活动。实施网络中文课堂和中文学习测试中 心全球布局,支持以“中文联盟”为核心的在线中文教学平台和教学资 源群建设。 三、发挥教育人力资本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2.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 入”人心,“进入”议程。 工作措施:召开并落实好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推进实施《职业教育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全面推动“职教 20 条”落实 落地。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打造一批新时代职教 样板,整省推进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格局。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 能”考试招生办法,落实 2020—2021 年高职院校扩招 200 万的任务。 49 推进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推动各地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 企业认证制度,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完善中职、高职(专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动态调整更新专业目录,指导推动职业院 校科学设置专业,实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落实“双高计划”绩效 管理办法,开展项目中期绩效管理和评价。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试点,出台职教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工作有关规定。总结推广 1+X 证书制度试点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学徒制。遴选一批校企双元 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组建新一届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 委员会。继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活动周。召开国际 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13.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 目标任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紧缺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提高,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有效优化,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加大, “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工作措施: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开展本科专业三 级认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研制发布《关于 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实施一流专业 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选树 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 动,研制《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基础学科人才培 养规划(2021—2035 年)》,深化医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基础学科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加快建立紧缺人才预 警机制、专业重点建设机制,动态调整“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 50 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继续做好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 医学生培养工作。加快重点领域知识图谱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大特定 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力度,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 等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支持建设一批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 加快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召开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 30 次全体会议。印发实施《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 并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修订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标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 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高层次 紧缺人才培养,制订研究生导师发展相关文件,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建 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 修订,研究制订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 理办法,在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校设置一批交叉学科中心。完成首轮“双 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4.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目标任务:促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 千方百计确保 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 工作措施:实施“2021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实 施岗位拓展、政策引领等七方面政策措施。成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 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促进校地、校企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加强就业指导 服务,优化升级“24365 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建设“24365 智慧就业 51 平台”,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组织开展“高校 毕业生创业服务专项活动”。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做好基层项目组织招 录工作,落实好学费补偿代偿、升学优惠等政策,引导毕业生围绕城乡 基层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就业创业。打出提前量,统筹协调好政策性岗位 招录、升学考试等工作安排。实施贫困生、少数民族、残疾等重点群体 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 工作列入各地各高校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党 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督察、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科专 业评估、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 15.推进高质量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建设 目标任务:加快科技平台前瞻性、战略性布局,推进构建高质量高 校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实现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营 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工作措施:印发《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年)》《高等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基 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快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加强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和条件保障类基地建设。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新建若干关键核心技 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有重点、有选择地在新兴交叉学科、薄弱学科和关 键急需领域新增布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 建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 技术转移工作。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实 体化建设。围绕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研究推动顶尖学科 建设。规范科技伦理,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不端行 52 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形成鼓励创新、潜心研究、水到渠成的创新文化。 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6.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目标任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广大师生 的“四个自信”。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 作用。常态化开展精准画像工作,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工作措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实施深化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一省一策思政课” 集体行动。开展加强“四史”学习研究教育“攻坚行动”。督促各地各 高校台账式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的意见》。推动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进 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明理”“共情”“弘文”“力行”四大 板块实施八大行动,持续开展“我和我的学校”“青春告白祖国”“小 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 物进校园”等品牌工作,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 彻落实。指导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开展“从 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开学第一课” “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等主题活动,强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 改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开展职业院校“文明风采”活动。深入实 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进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组织好“网上重走长征路”学习教育工作。指导各地各高校进一步明确 网络思政的建设内容、主要任务与重点资源保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 53 育。建立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和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 员等级)晋升制度。 17.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 完善和细化教材审核制度、选用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工作措施: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编审并投入使用。推进落实《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开展实施状况调研评估。推进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 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 程标准修订。修订完善并用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推进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材编写(修订)工作。 出台《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启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 设工作。启动编写习近平法治思想教材,编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出台《“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 教材编写指南》《宪法相关内容进教材编写指南》。编写出版中华民族 共同体教育读本,推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和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工作。印发实施《中小学教材审核细则》。 完成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修订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 法,修订中小学教辅管理办法,印发数字教材管理办法、校外培训机构 教学材料管理办法、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高等学历继续教 育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2021 年版) 等文件。加强教材宣传工作,创造良好使用氛围。 18.深化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54 目标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加强教 育教学政策研究。 工作措施:推进中央“三文一会”贯彻落实。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 堂,召开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推进国家优 秀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工作。指导各省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发挥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 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政策研究,参与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跟踪指导课 程教材使用和教学改革等。组织全国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遴选 工作。 19.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在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 等方面再改善、再提升。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 2020 年下降 0.5 或 1 个百分点以上。促进学生军事训练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劳动教 育常态化实施。 工作措施: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 见》。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 式。组织遴选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满天 星”训练营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学校体育教师、场地器材建设配备三年行动计 划,实施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 选拔性竞赛-国际交流比赛”为一体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竞赛体 系,构建校、县(区)、地(市)、省、国家五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 把体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育教 55 学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文明城市及健康中国评价 体系。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办好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运 动会和晋江第 18 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研制《加强学生军事训练 基地管理的意见》。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 意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举办全国第六届大学 生艺术展演。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 作的意见》。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通报 2019 年综合防控儿童青 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结果。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召开全 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加强 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宣传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 研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监测机制。 20.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目标任务: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 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工作措施:制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关文件。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 员会、家长会等作用。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宣传推广和应 用工作。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强化综合实践育人,积 极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教育。 21.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 作用 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国家通 56 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推动语言文字 规范标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工作措施:研究制定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和国家语委“十 四五”科研规划,启动国家语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修订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计划,推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组织举办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等品牌活动, 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家园中国”民族地区中华经典传承推广活动。 在中小学培育建设中华经典传承推广特色学校。推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 基地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创新开展第 24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支持和服务港澳同胞学习普通话,深化港 澳台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拓展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实施“古文字与中华 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完善语言 文字规范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打造中文在线 教育品牌。发布实施《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成立国 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并加强建设。加强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建设,实施高 水平专家队伍建设专项计划。 五、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22.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目标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校外 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更加规范,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 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工作措施: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 57 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制订专门文件,深化校外培训机 构治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召开会议部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 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 23.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目标任务: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 制,提高保教质量。 工作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 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补齐农村地区、边远贫 困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 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各地科学核定办园 成本,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 园补助标准,建立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 幼儿园收费监管,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出台并推动落实《幼 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行动计划》。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推进科 学保教。 24.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目标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有保障长 效机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不断提高义 务教育巩固水平。 工作措施:指导各地完善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加强乡 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进一步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免 试就近入学政策,不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 58 购买学位)比例。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健全责任体系,深入 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确保学生“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加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 25.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目标任务:在提高普及水平基础上,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 展。 工作措施:制订出台《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继续支持普 通高中建设,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着力提高“县中”办学水平。 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力争到 2021 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实施新课 程新教材。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继续组织开展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示范网络培训,继续举办中西部新课 程专项培训。 26.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统筹推 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 工作措施: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制订教育主要帮扶政策 分类优化调整的意见,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和工作平稳过渡。有序对接农 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全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不断缩 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构建职业院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 继续推进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落实好持续推进的教育脱贫攻坚巡视 整改任务。全方位总结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的进展成 效。 27.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59 目标任务:强化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工 作。推进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改革。 工作措施: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性,统筹大中小 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体化建设。制订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 育指导纲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纳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统一 使用。坚定不移、扎实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加大教师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和学科教学培训。强化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管理。编制内地新疆班五 年发展规划,优化内地西藏班新疆班规模结构布局。制订内地班德育指 导意见,深入推进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加强内地班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 培训。完善高校民族预科及贫困地区民族专项计划。改革少数民族高层 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理工农医应用型人才培养。协调推进教育援 藏援疆重点任务落实。 28.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目标任务: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 殊教育普及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举措:组织编制和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 2025 年)。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数据核对机制,落实“一 人一案”,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特殊教育向“两 头”延伸。鼓励 20 万人口以上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孤独症学校 建设。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 源教室建设。贯彻落实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组织审查部编教材, 启动新课标教材国家级培训。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29.提升继续教育优质资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水平 60 目标任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引导相关院 校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把好学 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关口。推动开放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优提 质,指导开放大学深化改革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加 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工作,持续开展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继续落实《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 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30.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目标任务: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建设主体责任,深化 拓展师德师风治理成果。 工作措施:深化落实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 项准则。与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各 地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完善教 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31.大力加强艰苦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任务: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得到进一步落 实。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引导人才向 基层一线流动。 工作措施:深入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启动国家级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推动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 育。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和集 61 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选派援藏援疆支教教师。深入 实施银龄讲学计划。继续推进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启动实施新 一轮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计划。 32.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深入落实教师教育振兴决策部署,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 体系。 工作措施:启动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和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改 进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履约管理,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 加大研究生层次中学教师培养改革力度。稳步推进三级五类师范类专业 认证。启动实施新周期“国培计划”和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印发新周 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批遴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 团队,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产业导师库建设。 33.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 目标任务:强化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 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政策,推动地方对拖欠教师工资情况进行整改。 工作措施: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强化地方主体责任, 加强督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 均工资收入水平,督促地方将拖欠教师工资待遇情况整改到位。 34.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准入关口。落实中 小学教师减负文件。完善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工作措施: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 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会同中央编办推动落实挖潜创新加强中小 62 学教职工编制管理要求。研究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落实关于加强 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各地落实教师减负 清单,建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加快完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师 资格管理信息系统。 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35.健全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经费投入体制机制 目标任务:持续巩固 4%成果,调整优化结构。督促指导地方各级政 府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和支出责任,确保“两个只增不减”。 工作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教育经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 析研判,督促指导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和支出责任。进一步 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育经费统 计体系,充分发挥其决策咨询、监测监督作用。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教科 书政策。完善非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各地建立拨款、 资助、收费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提升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各地合理 确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及时调整超越发展阶段、违背教育规律、不可 持续的政策,不断调整优化结构,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向贫 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向教育重大改革措施倾 斜。统筹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不 断推进精准资助,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和退役士兵学生资助政策。 建立中国政府奖学金绩效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资 助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做好与 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的衔接。完善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程,推动审 计发现问题整改。 63 36.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 目标任务:落实质量建党要求,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 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迎接建党 100 周年“百年行动”,深化“学习· 诊 断·建设”行动。深化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 关”。巩固深化直属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 半年调度机制,推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召开 直属机关第八次党代会。按照《直属机关党支部达标创优建设标准》, 推动直属机关党支部凝练特色、争创标杆。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 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召开第 27 次全国高校党的建 设工作会议。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持续落实《教 育部直属高校党组织迎接建党 100 周年行动方案》,推动高校建立“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组织一批专题示范“微党课”。出台中小 学领导体制改革文件,推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做好在大学 生、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完善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设置及运行 机制,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及“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抓好《民 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指导。围绕建 党 100 周年,发挥好教育系统广大“五老”优势,组织开展好关心下一 代系列品牌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独特优势和作用,全面提升离退休干 部党建工作规范化和服务保障水平。 37.努力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目标任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 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有效破除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 64 机制性障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工作措施:坚持“干部政治素质、班子政治功能、单位政治生态” 三位一体,统筹谋划直属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 准,完善政治素质考察方式方法,持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完善选贤任 能制度体系,出台提高直属高校党委和领导班子政治能力的意见。持续 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力度。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 直属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水平。落实各项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和 关心关爱办法,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 护。着眼未来五年全面规划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关 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落地落实。以国家有 关重大人才项目为牵引,实现人才培养和引进一体化推进。加强对高层 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统筹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科学 配置直属系统机构编制资源。优化直属机关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深 化直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推进高层次人才工资分 配激励机制文件落实。 38.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目标任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 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存量清楚、增量清零、生态清明。规范化 高质量开展教育巡视巡察。 工作措施: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 矩。认真执行教育部党组、党组书记、党组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责任清单,压实压紧责任链条。修订部党组主动接受驻部纪检组监督的 实施办法,完善部党组与驻部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召开 65 2021 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警示教育会议。深化运用监督 执纪“四种形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 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开好 2021 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部机关司局、 直属单位纪检组织建设的办法。突出政治监督要求,将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百 年行动”等情况纳入巡视巡察监督重点检查内容。加强对直属高校党委 巡察工作的督促指导,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推动在考核领导班 子、考察干部、研究制定政策、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等方面充分利用巡视 巡察成果。 39.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目标任务:构建统筹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协调机制,应对教育系统“疫后综合征”,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校园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应对局地局部聚集性疫情应急预案。推进疫情 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推动应对“疫后综合征”各项具体工作落地落实。 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做好来华 留学生、在内地(大陆)港澳台师生、外籍教师等群体的管理与服务。 落实“双稳”方针,维护海外留学人员健康与安全。 40.抓好“奋进之笔”项目实施 目标任务:以“奋进之笔”项目实施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改革效 66 能和教育治理能力水平。 工作措施:将奋进文化融入“选育管用”全过程,激励直属系统广 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组织实施“司长风采项目” “处长奋进纪实档案”, 完善落实层层负责的责任机制。组织引导各省(区、市)和直属高校、 部省合建高校实施“教育工委书记、厅长开局项目”“高校书记校长开 局项目”。 (来源:教育部网站) (内部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