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

babe 宝贝192 页 19.298 MB下载文档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
当前文档共19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pd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单位: 河南咏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23年7月 目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 二、建设内容................................................................................................................ 8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4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8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50 七、结论...................................................................................................................... 57 附: 电磁环境专题评价 附件一 委托书 附件二 备案文件 附件三 监测报告 附件四 类比监测报告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线路走径图 附图三 玉兰变电站平面布置图 附图四 杆塔形式图 附图五 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图 2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 项目代码 /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地点 地理坐标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建设性质 李志涛 联系方式 13733796521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罗门村玉兰路与瑞丰路交叉口东北角 玉兰变电站中心坐标:(113 度 53 分 12.900 秒,34 度 6 分 1.530 秒) 间隔扩建处坐标:(113 度 53 分 4.781 秒,34 度 5 分 4.691 秒) 线路起点坐标: (113 度 53 分 12.910 秒,34 度 6 分 1.521 秒) 线路终点坐标: (113 度 53 分 4.781 秒,34 度 5 分 4.691 秒) 用地(用海)面积 55-161 输变电工程 16733m2/2.56km (m2)/长度(km) ■新建(迁建) ■首次申报项目 □改建 建设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扩建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申报情形 □技术改造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许昌市发展和改革委 项目审批(核准/ 许发改政务审[2023]21 号 备案)部门(选 员会 备案)文号(选填) 填) 总投资(万元) 7263 环保投资(万元) 88.55 环保投资占比 (%) 1.22 施工工期 6 个月 ■否 □是: 专项评价设置情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设 况 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是否开工建设 规划情况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无 规划及规划环境 本项目已纳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增量配电试点区域电网专 影响评价符合性 项规划,项目建设符合《国网许昌供电公司“十四五”配电网规划》。 分析 3 1、产业政策相符性 经 对照《产 业 结构 调整 指导目录 ( 2019 年 本)》, 本 项目 属于 鼓 励 类 第 四 条 第 10 款 “ 电 网 改 造 与 建 设 , 增 量 配 电 网 建 设 ” , 项 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2、与《许昌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禁止、限制区域和项目名录(2015年 版)(许环〔2014〕124号)相符性 对 照 《 许昌 市建 设 项目 环 境 准 入 禁 止 、 限 制 区 域 和 项 目 名 录 (2015 年版)(许环〔2014〕124 号)文可知,本项目位于许昌市城乡 一体化示范区,不属于环境准入禁止、限制区域,项目类型不属于禁 止、限制类项目。 3、与许昌市“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对照许昌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结果类型分布图,项目所在地许昌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其他符合性分析 (2)资源利用上线 本工程利用的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项目占地 16733m2。施工临 时占地在施工活动结束后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不影响土地的利 用,工程项目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小,故本工程不会突破区域资源利 用上线。 (3)环境质量底线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噪声在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等措施后,厂界噪 声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厂界及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符合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因此,项目在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防治措施后,满足环境质量底线 的要求。 (4)生态准入清单 对照《许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试行)》,本项目位 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环境管控单元编码为 ZH41100320001, 为重点管控单元,本项目与准入清单对照情况如下表。 4 表 1 本项目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管控要求 空间 布局 约束 污染 物排 放管 控 环境 风险 防控 1、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项 目(集中供热、热电联产设施除外) 。 2、配套生活服务园区禁止工业企业入驻。工业 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 3、不符合规划用地性质的现有项目限期逐步搬 迁至集聚区内相应的产业功能及规划用地类型 区域。 4、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及批复文件要求,规划调 整修编时应同步开展规划环评。 5、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 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 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 6、鼓励延长集聚区主导产业下游产业链、符合 集聚区功能定位的项目入驻。 1、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企 业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 2、企业废水必须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配备完 善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转运等设施。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要实现管网全配套。完善城 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及处 理率。 3、禁止销售、使用煤等高污染燃料。新建耗煤 项目还应严格按规定采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措 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 施。 4、鼓励企业使用低(无)VOCS原辅材料,开 展绩效分级申报。加强涂装等行业VOCs收集治 理。 5、已出台超低排放要求的“两高”行业建设项目 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6、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专项整治, 全面提升散尘污染治理水平,加强餐饮油烟治 理。 1、集聚区应成立环境应急组织机构,制定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套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物 资及应急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2、园区内企业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相 关企业事业应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并报 环境管理部门备案管理,并落实有关要求。 3、涉重金属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 企业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污染治理设施时, 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 4、高关注地块划分污染风险等级,纳入优先管 5 项目情况 相符 性 项目不属于 空间布局约 束项目 相符 本项目不涉 及废气排 放;项目固 废、噪声、 电磁等均满 足相关标准 要求。 相符 评价建议企 业制定突发 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并 定期组织演 练 评价建议企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 定期组织演练控名录。 资源 利用 效率 1、加快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 率。 2、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不涉及 相符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许昌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试行) 》管控要求。 4、与《河南省送(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审批原则 要求(试行)》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与《河南省送(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 审批原则要求(试行) 》相符性分析见下表。 表 2 与审批审查原则相符性分析一览表 本项目 相 符 性 总体要 求 送(输)变电项目应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电磁环 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相关要求, 符合电网规划,符合国家与地方环境保护相关 标准、行业规范、城乡规划 本项目已取 得相关部门 意见,符合 电网规划及 城乡规划。 相 符 选址选 线要求 选址选线应取得当地有关部门关于同意选址选 线的意见;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 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 敏感区域时,应取得相应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 本项目选址 已缺自然资 源局意见。 相 符 电磁辐 射污染 防治要 求 项目采取防治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环保措施 后,电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处的电场强度、磁 感应强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 本项目噪声 及电磁环境 均满足相应 标准要求。 相 符 声环境 污染防 治要求 项目现状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声环 境质量仍应达标。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必须 强化噪声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 量不恶化。变电站应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 备,采取隔声降噪措施,确保变电站厂界噪 声、变电站周围各功能区噪声、线路两侧噪 声,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施工期应合 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以及隔 声降噪措施,防止噪声扰民。项目经过规划的 居民住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噪声敏感建 筑物用地路段,结合噪声预测结果,对后续规 划控制提出建议 本项目噪声 经治理后满 足相关标准 要求。 相 符 生态保 护要求 送(输)电线路经过林地时,应采取较小塔 型、高塔跨越及加大铁塔档距等措施,或选择 不涉及 相 符 审批审查原则要求 6 影响较小区域通过,以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 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取弃土场、临时施 工场地、施工便道等拟采取的防治水土流失和 生态恢复措施,应能有效减缓生态影响。项目 施工时应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 环境风 险防范 要求 送(输)电线路与公路、铁路、电力线等交叉 跨越时应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变 电站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产生的废变 压器油、废旧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应交有资质的 单位妥善处置 本项目废旧 蓄电池及变 压器油经暂 存后交有资 质单位处置 相 符 电力设 施保护 要求 目应结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明确电力设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区,并结合保 护范围和保护区对后续规划控制提出建议 本项目保护 区范围为站 区内 相 符 综上,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送(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审查审批原则要求(试行)》相关要求。 5、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相符性 分析 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选址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昌 市“十四五”配电网规划;变电站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建设工程对项 目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等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加强巡 查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期间电磁、噪声对周围的影响满足相应标准 要求;升压站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后用 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变电站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运行期 间对事故油池及贮油箱的完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生泄漏,可 以确保油及油水混合物全部收集,不外排。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 7 二、建设内容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境内。 地理位置 新建 110kV 玉兰变电站位置见附图一。220kV 电气谷变电站至 110kV 玉兰 变电站线路走径见附图二。 为加快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改革步伐,保持增量配 电区域电网和电源协调发展,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满足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安全用电需求,许昌能源公共服务有限公司于 2021 年启动许昌市城 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 110 千伏输变电项目,并于 2022 年 5 月委托河南咏蓝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及许昌鲲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同步开展项目环评及初步设计 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对项目现场进行了踏勘,并委托河南洁宇检测技术 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域进行了现状监测。项目于 2023 年 5 月取得许昌市发改委核 准批复。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新建 110kV 玉 兰变电站、220kV 电气谷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220kV 电气谷变电站至 110kV 玉兰变电站 110kV 线路工程、调度综合楼工程、110kV 玉兰变电站 10kV 线路 项目组成 配出工程等 5 个部分,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及规模 版)其中调度综合楼工程、110kV 玉兰变电站 10kV 线路配出工程未纳入环评 管理,因此本次评价仅对新建 110kV 玉兰变电站、220kV 电气谷变电站 110 千 伏间隔扩建工程、220kV 电气谷变电站至 110kV 玉兰变电站 110kV 线路工程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1、项目组成 项目基本组成详见表 2-1。 表 2-1 建设内容 分项工程 主体工程 新建 110kV 玉兰变电站 工程 项目基本组成及规模 辅助工程 环保工程 规模及主要工程参数 规划主变容量 3×50MVA、110kV 出线 4 回; 本期新建主变容量 1×50MVA、110kV 出线 2 回。 生产综合楼 1 座,建筑面积 870.48m2, 配电装置楼 1 座,建筑面积 453.6m2; 消防泵房 1 座,建筑面积 42.25m2; 消防水池一座,有效容积为 490m³。 事故油池 1 座,容积为 35m³,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8 临时工程 间隔扩建工 程 / 线路工程 / ①新建 1 台油浸式变压器作为施工电源,容量为 200kVA ( 待 本 站 建 设 施工 结 束 后 , 施 工 电 源 作 为 站 用 备用 电 源); ②临时施工道路工程(临时进站道路,由站址北侧的村道 引接)。 在电气谷 220 千伏变电站东数第二、第三间隔扩建 110 千 伏出线间隔,不新增占地。 新建线路路径全长 2.56km,其中同塔双回架空线路路径 长 2.3km,导线型号为 2×JL/G1A-240/30;双回电缆线路 路径长 0.26km,电缆型号为 YJLW03-64/110-1×1200。 2、玉兰变电站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玉兰 110kV 变电站为全户内变电站,站址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罗 门村玉兰路与瑞丰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道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东侧约 1.3 千 米,罗门村北 200 米。西侧紧邻在建的玉兰路,南侧紧靠规划的瑞丰路,距西侧 的小洪河约 200 米,东侧距小黑河约 1670 米,站区总占地面积 5792 ㎡。 站内设 1 座配电装置楼,1 座生产综合楼和 1 座消防泵房。生产综合楼布 置于站区北侧,消防泵房布置于站区南侧,配电装置楼布置于生产综合楼和消 防泵房之间,站内设环形路,进站大门设于站区西墙北侧向西开门,由站址西 侧的玉兰路(规划道路)引接,主变压器、110kVGIS、SVG、消弧线圈等设备 采用户内布置型。站内的 110kVGIS 向西电缆出线,10kV 开关柜向南电缆出 线。 总平面及 现场布置 110kV 玉兰变电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三。 3、新建输电线路走径及跨越情况 110kV 双回输电线路从电气谷变电站 110kV 出线间隔采用电缆向南出线, 沿已建电缆隧道向西至玉兰路西侧,转为架空双回线路,沿玉兰路西侧规划通 道向北跨越永兴东路和昌晖路,至瑞丰路北侧向东跨越玉兰路,转为电缆,向 东至玉兰变电站 110kV 出线间隔。 线路跨越永兴东路 1 次、昌晖路 1 次、玉兰路 1 次、乡间公路 2 次;跨越 10kV 线路 5 次、低压线路 3 次、通信线路 2 次。跨越简易蔬菜大棚 1 处。跨越 的主干道路主要为永兴东路和昌晖路,目前均未修建,详见表 2-2。 表 2-2 线路工程主要交叉跨越情况 交叉跨越对象 公路 交叉跨越次数 备注 永兴东路 1次 / 昌辉路 1次 未修建 9 玉兰路 1次 规划道路,在建设中 乡间公路 2次 / 通信线路 2次 / 简易蔬菜大棚 1次 / 1、变电站工程及施工方案: 变电站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均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 施工流程大体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见图 2-1。 图 2-1 工程总体施工流程图 施工方案 2、线路工程施工方案 (1)临时道路修建方案 沿线交通条件较好,可利用道路有已建成道路、硬化乡村道路、农业生产 自然路,施工机械进场及物料运输可充分利用现有交通条件,部分车辆及机械 不能到达的施工场地拟修建临时道路。因玉兰路暂时没有建设完成,需修建一 段临时进站道路,由站址北侧的村道引接。 (2)物料运输方案 站址所在地处于许昌市,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以南,距郑州市约 90 公 里。站址距京港澳高速许昌收费站约 7.0km,附近无水路运输;进站道路引接 站址西侧的玉兰路(规划道路),路面车道宽度 4.0m,道路状况良好;沿途道 路、桥梁等均可满足大件设备运输的基本要求。 变 电 站 的 大 件 设 备 变 压 器 运 输 重 量 约 140t , 运 输 尺 寸 长 × 宽 × 高 10 =10.1m×3.6m×3.6m。大件设备变压器运输数量为 1 台。变电站的大件设备运输 采用铁路-公路联运的方式。主变设备等可以在京广铁路许昌站下车,转由平板 车经公路运输到站址,公路运输距离约 18km。沿途所经道路路况较好,经过 桥梁及涵洞均满足净空要求,所经道路满足大件运输的要求。 (3)杆塔施工方案 本项目 110kV 线路工程杆塔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施工工序见图 2-2。 图 2-2 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完成灌注桩基础施工后进行杆塔组立施工,为配合机械化施工的需要,并 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杆塔拟组塔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11 1)地势平坦和交通便利的地方,采用轮式起重机立塔,立塔方式采用整体 组塔或分解组塔,尽可能的减少工人高空安装作业; 2)其它地方采用内悬浮外拉线和落地摇(平)臂抱杆方式立塔。 110kV 输电线路杆塔立塔施工流程见图 2-3。 图 2-3110kV 输电线路杆塔立塔施工流程图 (4)架线施工方案 送电线路架线施工主要指张力放线,机械化程度较高,拟使用的主要机械 设备有张力机、牵引机、导线线轴支架、牵引绳重绕机、导引绳展放支架、导 引绳、牵引绳及抗弯连接器、牵引板、防捻连接器及连接网套等。 同时,根据地形、沿线植被情况、道路交通条件、施工组织、进度与施工 安全、质量等因素,布置规划了张力放线区段及牵张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流 程见图 2-4。 图 2-4 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流程图 12 (5)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本工程新建电缆通道的施工方式为排管直埋,排管直埋施工主要采用挖掘 机进行开挖与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电缆沟槽基础施工;电缆埋设完毕后进行土 方回填。拟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挖掘机等。 3、项目施工时序安排及施工周期 本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前期工作:备案、准备资料等。 (2)设计工作:建设场地勘察和工程设计等。 (3)施工准备:落实协作关系及场地平整。 (4)工程施工:进行总图及工程施工。 (5)竣工验收:交工验收。 项目建设工期约 6 个月,时序安排见表 2-3。 表 2-3 其他 项目施工时序计划表 本项目变电站工程及线路工程选址选线方案唯一,无备选方案。 13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环境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现状 (1)主体功能区划与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本工程所在河南省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属于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国家级 重点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涉及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沿淮生态 走廊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带建设和生态安全,重点提高大气、水、土 壤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 (2)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拟建 110kV 玉兰变电站站址及调度综合楼区域 现主要为耕地,项目用地性质为供应设施;项目 220kV 电气谷变电站不新 增占地;本工程拟建输电线路沿线区域主要为耕地与林地。根据《许昌市 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本项目所涉及区域用地性质主要有一类 生态环境 工业用地、商业设施用地、共用设施用地和防护绿地,不涉及基本农田等 现状 环境敏感区。 (3)植被 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拟建 110kV 玉兰变电站站址现为小麦等农作 物。220kV 电气谷变电站站址周围主要为小麦等农业植被;拟建输电线路 沿线区域主要为主要农业植被和林业植被。农业植被主要为小麦等农作 物,林业植被主要为道路行道树,树种有杨树、桃树及核桃树等。本项目 涉及区域自然环境现状见图 3-1。 拟建玉兰站站址东侧耕地 拟建玉兰站站址北侧耕地 14 拟建玉兰站站址西侧鱼塘 拟建玉兰站站址南侧耕地 拟建玉兰站站址北侧村道 输电线路沿线东侧 输电线路沿线西侧 220kV 电气谷变电站出线间隔南侧 图 3-1 本项目涉及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图 2、声环境质量现状 2.1 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2.2 监测点位及布点方法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20)及《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项目委托河南洁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森邦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变电站及线路沿线进行了布点监测, 监测布点图见附图三。 2.3 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监测环境 15 本次监测时间为 2022 年 5 月 25-26 日、2023 年 7 月 7 日,每个监测 点昼、夜各监测一次,监测条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附录要求。 2.4 监测方法及监测仪器 监测方法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方法。 监测仪器采用多功能声级计 AWA5688 型。 2.5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 3-1 所示。 表 3-1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序号 测点位置 N1 噪声值 昼间 夜间 玉兰变电站(拟建厂址 N1) 55.1 46.8 N2 罗某档发厂(罗门村退役军人服务 站沿村道向东 170m) 53.8 42.8 N3 李某养殖场(敏感点空房) 54.2 45.3 N4 间隔扩建处 51.2 49.9 2.6 监测结果分析 拟建站址及线路沿线噪声监测值修约后昼间为 51~55dB(A),夜间为 43~50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昼间 60B(A),夜间 50dB(A))要求。 3、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1)变电站工程 110kV 玉兰变电站站址中心电场强度为 0.40V/m、工频磁场监测值为 0.0203μT ; 220kV 电 气 谷 变 电 站 间 隔 扩 建 处 工 频 电 场 监 测 值 为 411.74V/m、工频磁场监测值范围为 0.4428μT,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分 别满足 4000V/m、100μT 的标准限值要求。 (2)线路工程 线路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监测值为 0.50~0.93V/m、工 频磁场监测值为 0.0106~0.0408μT,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满足《电磁控 制限值》满足 4000V/m、100μT 的标准限值要求;架空线路典型线位处的 工频电场监测值为 26.10V/m、工频磁场监测值为 0.2354μT,电缆线路典 16 型线位处的工频电场监测值为 5.27V/m、工频磁场监测值为 0.1144μT。 与本项目有关的 220kV 电气谷变电站属于许昌市区电气谷 220 千伏输 变电工程建设内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已取得许昌市生态环境局批复 (许环辐审〔2020〕2 号) ,项目目前建设中。依据现场勘查,不存在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与项目有 关的原有 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 坏问题 17 1、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电磁环境 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及本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评价范围: ①变电站: 玉兰变电站站界外 30m 范围内;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扩建 110kV 间 隔侧围墙外 40m 范围内; ②输电线路 110kV 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 外延 5m(水平距离)。 (2)声环境 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规 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 定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变电站站址所在区域及输电线路沿 线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地区,根据导则要求,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 级取二级进行评价。 评价范围:玉兰 110kV 变电站、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站界外 50m 范 围内;110kV 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3)生态环境 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判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玉兰110kV 变电站、电气谷220kV 变电站站界外500m 范 围;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 带状区域范围内;电缆管廊 两侧各300m 内的带状区域。 2、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影响保护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生态保护目标。 (2)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声环境保护目标。 18 (3)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变电站评价范围内不存在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线路工程评价范 围内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如下。 表 3-2 序 号 电磁环境敏感 目标名称 1 罗某档发厂 2 李某养殖场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导线最 方位及最 建筑物楼层、高 低高度 近距离① 度 (m) 1F 坡顶,高约 跨越 3m ≥8 1F 坡顶,高约 跨越 3m 19 功能 环境保 护要求 工厂 E、B 工厂 E、B 1、环境质量标准 (1)电磁环境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50Hz 频率下,环境中电 场强度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 4000V/m,磁感应强度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为 100μ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 水面、道路等场所,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 1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 指示标志。 (2)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暂无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 范》(GBT15190-2014),新建变电站及线路所在区域环境现状主要为工 业、商业、居住混杂区域,因此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评价 中 2 类标准。项目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见表 3-3。 标准 要素 分类 标准名称 《声环境质 量标准》 (GB30962008) 声 环 境 2、污染物排放标准 表 3-3 项目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适用 类别 标准值 2类 参数名称 限值 等效连续 声级 Leq 昼间 60dB (A) 夜间 50dB (A) 适用范围 评价范围位于工业、 商业、居住混杂区域 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详细见表 3-4。 表 3-4 要素 分类 施工噪 声 厂界噪 声 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细表 适用 类别 标准名称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其他 参数名称 限值 施工 场界 噪声 昼间 70dB(A) 夜间 55dB(A) 2类 噪声 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无 20 标准值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产污环节分析 变电站建设期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 能产生扬尘、施工噪声、废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影响因子。输变电工程建 设期的产污环节参见图 4-1、图 4-2。 图 4-1 变电站工程建设期产污环节图 施工期 生态环 境影响 分析 图 4-2 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期产污环节图 2、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下: (1)施工噪声:施工机械产生。 (2)施工扬尘:变电站主变基础开挖、杆塔基础、电缆排管敷设以及设 备运输过程中产生。 21 (3)施工废污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4)固体废弃物:变电站场地、杆塔基础以及电缆排管敷设施工可能产 生的临时土方和建筑垃圾。 (5)生态环境:杆塔基础施工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土 流失等。 3、施工期各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地和施工活动对植被 和区域内野生动物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本工程为 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可能产生一定的环境空气、水环 境、噪声、固体废弃物及生态环境影响,但采取相应保护及恢复措施后,施 工期的环境影响是可逆的,可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 ①土地利用 本工程用地主要包括改变功能和非改变功能的用地两类,前者包括变电 站永久占地、线路塔基占地等;后者包括工程临时用地,一般为牵引场、张 力场、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临时道路等。 由于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具有占地面积小、且较为分散的特点,工程建 设不会大幅度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会给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带来大的经济压力,对当地总体的土地利用现状影响很小。 ②植被 变电站及塔基占地主要为规划用地,施工期主要会导致地表植被的破 坏,造成生物量的损失。但受影响的均为高度人工干预的农业植被,工程建 设对区域自然植被造成的影响较小。 输电线路永久占地破坏的植被仅限塔基范围之内,占地面积小,对当地 常见植被的破坏也较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主要为设备覆压、施工人 员、施工机械对绿地的践踏,但由于为点状作业,单塔施工时间短,故临时 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短暂的,并随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步恢复;施工活动产生 的扬尘会暂时降低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间接影响区内植被生长发育,但影 响是短暂的,并随施工结束而逐渐消失。 22 ③野生动物 本工程动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本工程变电站附近及线路沿线人类生 产活动频繁,分布在该区域的野生动物较少。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野生动 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 随着工程的开工,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的进场,土、石料堆积场及其它 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可能干扰现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导 致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变。 本工程塔基占地为点状占地线性方式,施工方法为间断性的,施工通道 则尽量利用天然的小路、机耕路、田间小道等,土建施工局部工作量较小。 且施工人员的生活区一般安置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处,如村庄、集镇。因此 本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间断性、暂时性的。施工完成后,部分野生 动物仍可以到原栖息地附近区域栖息。因此,本工程施工对当地的动物不会 产生明显影响。 ④水土流失 本工程在基础开挖、回填以及临时堆土等,若不妥善处置均会导致水土 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文明施工,并实施必要的水土保持临时和永久措 施。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开挖及建筑材料堆放时会对地表造成扰动和破坏,若 不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⑤农业生产 本工程线路塔基占地后原有耕地变成建设用地,降低了原有土地生产能 力,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流动产生轻微影响。由于塔基占地面 积小且分散,不会大幅度减少农田面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小。 (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少量施工废水。变电站 新建工程距离村庄较近,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依托村庄现有污水处理 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输电线路施工人员就近租用民房,生活污水依托 已有的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本工程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施工废水主要包括雨水冲刷开挖土方及裸露场 地,砂石料加工、施工机械和进出车辆的冲洗水。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少量 23 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喷洒抑尘等用途,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 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①施工扬尘污染源 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变电站场地三通一平、 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及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施工等土石方工程、建筑材料的运 输装卸、施工现场内车辆行驶时道路扬尘等。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源高一 般在 1.5m 以下,属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产生 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 施工阶段,尤其是施工初期,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和土石方运 输都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若遇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 出。施工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粉尘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内空气中的总悬 浮颗粒物(TSP)明显增加。 (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变电站施工期在挖填方、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阶段中,可能产生施工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各类施工机械的运转噪声,如挖掘 机、混凝土搅拌机、汽车等,噪声水平为 70~85dB(A)。 输电线路施工期在塔基基础、电缆排管开挖时挖土填方、基础施工等阶 段中,主要噪声源有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汽车等;在架线阶段中,各牵 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线路施工噪声源声 级值一般不超过 70dB(A)。 施工期噪声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L2 = L1 − 20�� �2 �1 式中,L1、L2-为与声源相距 r1、r2 处的施工噪声级,dB(A)。 取最大施工噪声源值 85dB(A)对变电站施工场界噪声环境贡献值进行 预测,预测结果参见表 4-1。 表 4-1 施工噪声源对变电站施工场界噪声贡献值 距变电站场界外距离(m) 0 10 15 30 80 100 150 无围墙噪声贡献值 dB(A) 71 61 59 54 46 45 41 24 有围墙噪声贡献值 dB(A) 66 56 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土石方工程)dB(A) 54 49 41 40 36 昼间 70dB(A),夜间 55dB(A) 注:按最不利情况假设施工设备距场界 5m;变电站围墙噪声衰减量按 5dB(A)考虑。 由表 4-1 可知,施工区无围墙时,变电站施工场界噪声值为 71dB(A),不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施工区 设置围墙后,施工活动对场界噪声贡献值可降低 5dB(A),降低后场界噪声值 为 66dB(A),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 昼间 70dB(A)的要求,但夜间仍不能满足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的要求。因 此,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应限制夜间高噪声污染的施工内容。 本工程的施工场地位于变电站内,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影响也 就随之消除,变电站施工对站址周边的声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 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及电缆排管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和架线活动过程中, 挖掘机、牵张机、绞磨机等机械施工噪声亦可能会对线路附近的环境敏感目 标产生影响。但由于杆塔基础及电缆排管占地分散、单塔面积小、开挖量 小,高噪声施工作业时间短,施工周期在 6 个月以内且夜间一般不进行施工作 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短暂的,并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 影响也将随之消失,故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变电站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 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输 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弃土、电缆排管开挖产生的余土及少量混凝土残渣等建 筑垃圾等。 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 影响,产生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景观。根据可 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表层耕植土弃土 404 立方,建构筑物基础出土 1200 立 方,填土需土方约 1833.49 立方,挖方 8.82 立方,共需购土约 220 立方,筛土 25 808 立方,土方基本自平衡。 临时堆土场应采取苫盖等措施,弃土应采取植被恢复等相应水土保持措 施,本项目输电线路工程土石方量大体平衡,其他固体废物主要为少量的线 材及辅材。在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1、运营期产污环节 本项目运营期产污环节示意图见图 4-3。 图 4-3 运营期产污环节示意图 运营期 2、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环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附录 B”要求设置 境影响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本项目投运后电磁环境预测结论如下: 分析 (1)玉兰110kV 变电站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要求,变电站运行期 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 本次类比分析选取与本项目主变终期容量、主变布置方式、周边环境相 似的郑州王砦 110kV 变电站(已建 3×50MVA)作为类比对象,类比结果具 有可比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玉兰 110kV 变电站终期建成运行 后,变电站四周围墙外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 4000V/m 及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架空输电线路 26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要求,本工程新建 110kV 架空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模式预测的方法。 本项目 110kV 线路在经过非居民区段,对地高度为 6m 时,地面 1.5m 高 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4.5425kV/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18.8195μT,电场强 度、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 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 10kV/m 和 100μT 的限值要求。 本项目 110kV 线路在经过居民区段,对地高度为 7m 时,地面 1.5m 高处 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3.7408kV/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15.5169μT,电场强 度 、 磁 感 应 强度 满 足 《 电 磁环 境 控 制 限 值 》( GB8702-2014 ) 中 电 场 强 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电缆线路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要求,本项目 110kV 电缆线路运行期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 根据 110kVⅠ、Ⅱ昊元蝶湖线类比监测结果,预计本项目电缆线路投运 后周边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也将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 4000V/m 及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4)间隔扩建工程 本期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扩建 2 个 110kV 出线间隔,新增电气设备的布 置与规划的布置完全一致,并保持规划电气主接线不变,故其扩建后对环境 的影响与变电站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基本一致,不会增加新的影响,扩建工 程完成后变电站区域电磁环境水平与变电站前期工程建成后的电磁环境水平 相当。 根据电气谷 220 千伏变电站报告表预测数据,结合本次现状监测结果表 明,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完成后,变电站区域电磁环境水平仍 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000V/m 及 100μT 的公众曝 露控制限值要求。 (5)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建成投运后,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 27 电场强度在3.3482kV/m,磁感应强度在13.1117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 值》(GB8702-2014)中4000V/m 和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变电站新建 工程采用 HJ2.4 中的工业声环境影响预测计算模式进行评价,架空输电线路声 环境影响采用类比评价。 3.1 玉兰 110kV 变电站新建工程声环境影响分析 (1)源强分析 玉兰 110kV 变电站为户内变电站,噪声源主要为变电站内的主变压器, 参考可研设计资料以及《变电站噪声控制技术导则》(DL/T1518-2016),玉兰 110kV 变电站主变终期容量为 3×50MVA,主变 1m 处的声源等效声级控制在 63.7dB(A)以内,声功率级为 82.9dB(A)。 序 号 1 2 3 表 4-2 变电站噪声源强一览表(室内声源)单位:dB(A) 声 运 插 相对位置 声源 功 控制 室内边 室内边 行 入 名称 率 措施 X 损 Y Z 界距离 界声级 时 级 段 失 1#主 82.9 84 -34 1.5 14.2 79.1 25 变 稳 隔 2#主 态 82.9 声、 71 -34 1.5 14.2 79.1 25 变 声 减振 源 3#主 82.9 57 -34 1.5 14.2 79.1 25 变 建筑物外 声 级 距 离 48.0 1 48.0 1 48.0 1 (2)预测模式 变电站噪声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 工业噪声预测计算模式中单个室内的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计算基本公 式进行预测。 (3)参数选取 根据玉兰 110kV 输变电工程的可研报告,噪声预测相关参数选取见表 43。本次评价按终期 3 台主变压器的建设规模进行预测。 表 4-3 变电站噪声预测参数一览表 声源 主变 28 主变布置形式 户内布置 声源类型 点声源 声源个数 3 台主变压器 主变 1m 处声压级 dB(A) 变压器:63.7dB(A) 主变声功率级 82.9dB(A) 主变尺寸(长×宽×高) 5m×4m×3.5m 围墙高度(m) 2.5(实体围墙) 89.48m×52.66m 变电站尺寸(长×宽) 消防泵房(长×宽×高) 7.0m×9.0m×3.0m 主变室(长×宽×高) 68.08m×10m×5.0m 配电装置室(长×宽×高) 52.0m×8.0m×12.0m (4)预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预测,玉兰 110kV 变电站厂界预测结果见表 4-4。等值线图见图 44。 表 4-4 变电站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 达标情况 预测点 噪声贡献值 标准值 东侧厂界 38.85 60 50 达标 南侧厂界 31.23 60 50 达标 西侧厂界 37.89 60 50 达标 北侧厂界 43.44 60 50 达标 图 4-4110kV 变电站厂界等声线图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玉兰 110kV 变电站周边噪声贡献值为 31.23~43.44dB 29 (A),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3.2 新建 110kV 线路类比评价 (1)选择类比对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规定的声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地区,本项目输电线路声 环境评价等级按二级进行评价。 本次评价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架线型式、线高、环境条件等因素, 选择 110kVⅠⅡ鸣石线作为本项目同塔双回线路的类比对象。 新建 110kV 同塔双回线路与类比线路的可比性分析见表 4-5。 表 4-5 项目 本项目新建 110kV 线路与类比线路对比情况一览表 本项目新建 110kV 同塔双回线 110kVⅠⅡ鸣石线 路 电压等级 110kV 110kV 架线型式 同塔双回 同塔双回 导线排列方式 垂直排列 垂直排列 导线型号 2×JL3/G1A-240/30 2×JL3/G1A-240/30 导线对地高度 20m 居民区线高≥7m 环境条件 农田、林地 城市道路、林地、耕地 运行工况 运行电压已达到设计额定电 压等级,线路运行正常 / 本期类比线路选择的合理性分析如下: ①电压等级 新建线路和类比线路的电压等级均为 110kV,根据声环境影响分析,电压 等级是影响线路声环境的首要因素。 ②架线型式 新建线路和类比线路架设方式一致,根据声环境影响分析,架线型式是 影响声环境的重要因素,类比线路选择是合理的。 ③导线型号、导线排列方式 新建线路和类比线路导线型号相同,导线排列方式一致,根据声环境影 响分析,导线型号、导线排列方式是影响声环境的重要因素,类比线路选择 是合理的。 ④导线对地高度 30 由类比监测数据可知,输电线路噪声监测值主要受输电线路所在环境的 影响,导线产生的噪声贡献值远小于线路周边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的贡 献值,因此不同架设高度的线路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故 类比线路选择是合理的。 因此,类比对象与本项目新建线路的电压等级相同,架设方式、导线排 列方式、导线型号相同,因此类比对象的选择合理,可以通过类比对象的监 测结果对本项目投运后产生的声环境进行类比预测。 (2)监测方法及仪器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该监测方 法同时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要求。 监测仪器:AWA6228+型声级计,噪声仪频率范围:10Hz~20kHz;测量 范围:20~132dB(A)。在检定有效期内。 (3)监测布点 在 110kVⅠⅡ鸣石线 34#和 35#塔间设置一处监测断面,以导线弧垂最大 处(线高 20m)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监测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 行,测点间距为 5m,依次监测至评价范围边界处。在靠近线路侧最近的声环 境保护建筑物外 1m 处,测点高度为距地面 1.2m 高度处噪声值。 图 4-5110kVⅠ、Ⅱ鸣石线噪声监测布点示意图 31 图 4-6110kVⅠ、Ⅱ鸣石线环境保护目标噪声监测布点示意图 (4)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 类比线路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见表 4-6、表 4-7。 检测日期 2021.7.2 名称 110kVⅠ鸣石线 110kVⅡ鸣石线 表 4-6 类比线路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 天气 温度℃ 湿度% 晴 18~32 49~63 表 4-7 类比线路监测期间运行工况 运行工况(最大值) 电压(kV) 电流(A) 有功功率(MW) 114.90 64.03 12.24 114.90 13.34 6.21 (5)类比监测结果与评价 风速 m/s 1.5~2.8 无功功率(MVar) 4.29 1.20 110kVⅠⅡ鸣石线噪声监测断面类比监测结果见表 4-7。 表 4-7 线路噪声类比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dB(A)) 点位描述 110kVⅠⅡ鸣石线 34#~35#杆塔 之间(断面检测处线高 20m) 昼间 夜间 0m 43.8 40.8 5m 43.5 40.3 10m 43.0 40.2 15m 43.6 40.1 20m 43.5 40.2 25m 43.7 41.0 30m 43.4 40.9 35m 43.3 40.6 32 由 表 4-6 类 比监测结果可 知, 110kVⅠ 、Ⅱ鸣 石线噪 声昼间监测值在 (43.0~43.8)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40.1~41.0)dB(A)之间,满足《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要求。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线路噪声监测断面位于村庄区域,输电线路昼、夜 噪声变化幅度不大,噪声水平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明显,说明噪声 监测值主要受背景噪声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 小,增量极小,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以预测本 项目 110kV 同塔双回架空线路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很 小,能够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 (6)声环境保护目标预测结果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和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 境质量现状分别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 要求。根据类比对象的检测结果分析可知,本线路建成后对沿线环境保护目 标的声环境贡献值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线路建成后,线路附近 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影响能够维持现状水平,并分别能够满足《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3 间隔扩建工程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 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 标准限值要求,对于变电站而言,其噪声源主要为变压器,本期仅为 110kV 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新的主要噪声源,即扩建工程对厂界噪声基本不构成 贡献值。 因此,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 110kV 间隔扩建后厂界噪声仍可满足《工业 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相应排放限值要求。 4、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4.1 变电站工程 玉兰 110kV 变电站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北 侧调度综合楼进行处置。 4.2 间隔扩建工程 33 根据现场调查,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站内建有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处理 后定期清理,不外排。本期仅为 110kV 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运行人员,不 新增生活污水的产生和排放,工程仍依托前期站内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 施,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4.3 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不会对附近水环境产生影响。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1 玉兰 110kV 变电站新建工程 变电站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变电站内产 生的废铅蓄电池及主变在事故、检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矿物油。 (1)生活垃圾 玉兰 110kV 变电站临时检修人员的生活垃圾严禁随意丢弃,暂存于站内 垃圾桶内,定期清运至附近垃圾集中点,与当地生活垃圾一起处理,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废铅蓄电池 变电站采用铅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110kV 变电站内一般设置 1 组铅蓄电 池,巡视维护时间为 2-3 月/次,电池寿命周期为 8-10 年,当铅蓄电池因发生 故障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时会产生废铅蓄电池,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 录(2021 版)》,废旧铅蓄电池废物类别为 HW31,行业来源为非特定行业, 废物代码为 900-052-31,危险特性为毒性(T)和腐蚀性(C),变电站铅蓄电 池完成使用寿命后不得随意丢弃,结合《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519-2020)的相关要求,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3)废矿物油 当变电站的用油电气设备(主要为主变压器、电抗器等)发生事故时, 变压器油将排入事故油池,会有少量废变压器油产生。废变压器油属于《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中的 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危险特 性为毒性(T)和易燃性(I),废物代码 900-220-08。如若处置不当,可能引 发废变压器油环境污染风险。 变电站内拟新建有效容积为 35m3 事故油池一座及配套事故油坑、排油管 34 等设施,能够满足主变压器事故及检修时的排油需求。变压器事故及检修时 产生的废矿物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交由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 置。 废铅蓄电池与废矿物油均为危险废物,在收集、转移过程中,均须严格 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 碎、丢弃。 5.2 间隔扩建工程 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含油设备,不新增运行人 员,不新增生活垃圾及蓄电池总量,原有依托设施能满足处置要求,因此, 不会对环境增加新的影响。 5.3 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对外环境无影响。 6、环境风险分析 6.1 环境风险识别 本项目变电站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变电站主变运行过程中变压器发生事故 或检修时可能引起的事故油外泄;变压器油是电气绝缘用油的一种,有绝 缘、冷却、散热、灭弧等作用。事故漏油若不能够得到及时、合适处理,将 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6.2 环境风险分析 为防止事故、检修时造成事故油泄漏至外环境,变电站内设置事故油排 蓄系统。变压器基座四周设置集油坑(铺设卵石层),集油坑通过底部的事故 排油管道与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总事故油池相连;一旦设备事故时排油或漏 油,泄漏的事故油将渗过下方集油坑内的卵石层并通过排油管道到达事故油 池,在此过程中卵石层起到冷却油的作用,不易发生火灾;对于进入事故油 池的变压器油,经收集后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具体流 程见图 4-7。 35 图 4-7 事故油处理流程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第 6.7.8 条 要求:“户内单台油量为 100kg 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其 容积宜按设备油量的 20%设计,并能将事故油排至总事故贮油池。总事故贮 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 根据设计资料,玉兰 110kV 变电站单台主变最大容量为 50MVA,油重约 20t,至少需要容积 22.3m3 ,本项目拟建的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 35m3 ,能 100%满足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容积要求。同时后续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 根据主变选型结果对事故油池有效容积进行校核,确保事故油池能 100%满足 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容积要求,有效降低变电站事故油外泄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本工程发生变电站事故油泄漏的环境风 险影响极小。 1、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本项目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 选 址 选 线 环境 合 理 性 分 析 变电站前期选址时已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变电站及进出线 已避让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变电站及线路不涉及0类声功能区。 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值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2、环境影响程度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可最 36 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变电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满足《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标准限值。变电站四周围墙外及输电线路 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处电场强度满足≤4000V/m,磁感应强度满足≤100μT;本项 目输电线路位于非居民区时,线下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满足耕地、园地、 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 和100μT 的控制限值 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从环保 角度分析,本项目的选址选线是合理的。 37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 ①合理设置施工区域,减少在农田内的临时占地面积。 ②合理规划施工临时道路、牵张场等临时场地,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 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耕地造成碾压和破坏。在 农田立塔时,可充分利用村村通道路以及田间小道。 (2)减缓措施 ①严格控制变电站施工占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场地,将项目临 时占地合理安排在征地范围内,减少农田植被破坏。 ②输电线路架设钢管杆,减少土地占用。 ③线路基础开挖时应选用影响较小开挖方式,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 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应采用临时拦挡措 施工期 施,用密目网覆盖,回填多余土石方选择合适地点堆放,并采取措施进行防 生态环 护。 境保护 措施 ④电缆通道、塔基施工前应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单独堆存并做好覆 盖、拦挡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用于项目区的耕作区域表层覆土。 ⑤严格控制塔基周围的材料堆场范围,尽量在塔基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 活动。牵张场选址应采用钢板铺垫,减少倾轧。 ⑥施工临时道路应严格控制道路长度和宽度,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 恢复。 ⑦输电线路架线时应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施工架线工艺,施工现场使用带 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铺设彩条布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 体造成污染。 (3)修复与补偿措施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并根据季节 进行复耕。 (4)管理措施 ①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 38 门。 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训、印发环境保护 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 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 ③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如生产区域、项目部附近,粘贴和 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警示牌,提醒人们依法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采取以上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好项目区域的生态环 境。 2、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按照规定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采取合理安排施工 时间、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等噪声防治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建设单 位应当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2)输电线路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塔基施工、架线安装,施工点分散, 每个点施工量小,施工期短,安排在昼间施工,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在靠近声环境保护目标侧施工时,应先行在高噪声设备周边设置移 动隔声屏障,优化施工布局,错开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 时作业。 (4)在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同时加强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小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5)依法禁止夜间(22:00~次日 06:00)施工,站区施工均应安排在昼 间其他时段进行。如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 的,需在夜间施工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 防治法》的规定,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 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 式公告附近居民。 (6)施工中运输车辆绕行道路两侧的集中居民区,如因交通问题必须经 过时,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少对运输道路周边居民的影响。 (7)输电线路施工场地应采取简易围挡,减小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 影响。 39 在采取依法限制产生噪声的夜间作业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后,本项目在 施工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的影响能满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并且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即可消失。 3、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根据《许昌市 2023 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本评价对施工 期间的扬尘防治提出以下措施: (1)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施工时,应主动向当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申报,接受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 (2)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控制扬尘污染责任标志牌,标明扬尘污染防 治措施、主管部门、责任人及相关部门电话等内容。 (3)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筑物时必须科学、 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和转运 沿途必须采用湿法作业。 (4)施工现场应砌筑垃圾堆放池,墙体应坚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集 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日产日清。 (5)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混凝土、沙浆。建筑材料应存放在库房内或者严 密遮盖。沙、石、土方等散体材料应集中堆放且应 100%进行覆盖。场内装 卸、搬倒物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不得凌空抛掷、抛撒。车辆运输散体材 料和废弃物时,必须 100%进行密闭,避免沿途漏撒。 (6)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7)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垃圾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渣土及垃圾运 输。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 扬、洒落、流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保证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道路和环 境,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严禁进场进行装运作业。 (8)对施工现场定时洒水、喷淋,避免尘土飞扬,设置清洗点对运输车 辆清洗车体和轮胎,车体轮胎应清理干净后再离开工地,以减少扬尘。 (9)若遇中重度污染天气,应严格执行郑州市关于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应急响应要求,施工计划也应相应顺延。 (10)加强施工扬尘控制,建立施工工地动态管理清单,施工工地在落 40 实“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标准”管理等制度。 通过加强对施工期的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期对周 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 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 收集处理系统。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 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变电站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以及建筑垃圾由施工方运至指定的市政 垃圾消纳场处理。 (4)架空线路基础以及电缆通道开挖产生的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占地范围 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塔基以及电缆通道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 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 (5)在农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 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在采取以上环保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较小。 5、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落实文明施工原则,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 量避免雨天开挖作业;新建变电站在施工场地修建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经 收集、沉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2)新建变电站施工前修建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 处理后定期清运处理;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民房 现有设施处理。 对跨越水体还需采取如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塔基位置应尽 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2)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 41 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3)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水域附近搭建临时施 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响水体水 质,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河流。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防治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 的污染,加之施工活动周期较短,因此不会导致施工场地周围水环境的污 染。 6、措施的责任主体及实施效果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扬尘、地表水、电磁、噪 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的责任主体为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具体负责监督,确 保措施有效落实;经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运行稳 定性、生态保护的可达性,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 对生态、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能妥善处理,对周围 环境影响较小。 1、生态保护措施 (1)强化对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严禁随 意践踏项目周边植被,避免因此导致沿线植被破坏。 (2)定期对变电站及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 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 运 营 期 2、声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 (1)优选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站内电气设备,主变压器 1m 处声压级 境 保 护 控制在 63.7dB(A)以内。 措施 (2)定期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主变等运行良好。 采取上述措施后,运营期变电站厂界噪声排放及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 量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变电站运维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 不外排,项目运营期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42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变电站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箱分类集中收集,由保洁 人员定期清运至附近垃圾集中点统一处理。 (2)变电站铅蓄电池退出运行后不得随意丢弃,应按照《废铅蓄电池处 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交由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 置。 (3)在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检修时,可能有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油池,事 故油经收集后,要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4)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许昌供电公司已按要求建设危废集中暂存间, 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铅蓄电池不在站内暂存,统一运送至集中建设的 危废暂存间中,然后集中由具有此类危险废物类别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 处置。 (5)建设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是可控的。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要求运维人员加强对事故油池及其排导系统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 做好运行期间的管理工作;定期对事故油池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渗 漏、无溢流。 (2)变电工程事故或检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压器油经事故集油池收集 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同时该单位要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 法》 (部令第 23 号) ,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并按照规定制作标志标识。 (3)针对变电站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变电站事故油外泄的风险,本项目运营期 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6、电磁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1)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 43 (2)按照《许昌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落实电磁辐射设施 监督性监测的要求。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是可控的。 7、措施的责任主体及实施效果 本项目运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电磁环境、噪声、地表水、固 废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责任主体为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严 格依照相关要求确保措施有效落实;经分析,以上措施具有技术可行性、经 济合理性、运行稳定性、生态保护的可达性,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后,本项目运营期对生态、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电磁及声环境影响能满足 标准要求,固体废弃物能妥善处理,环境风险可控。 44 1、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机构 输变电工程一般不单独设立环境监测站。建设单位或运行单位在管理机 构内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施工期环境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 措施,防治环境破坏。 ①施工招标中应对投标单位提出施工期间的环保要求,如废污水处理、 防尘降噪、固废处理、生态保护等情况均应按设计文件和环评要求执行。 ②建设单位施工合同应涵盖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内容并配置相应资金情 况。 ③监督施工单位,使设计、施工过程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 步实施。 其他 ④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建设进度检查本工程实际建设规模、地点或者防 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文件、批复文件或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要 求的一致性,发生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在变动前开展环境影响分析情况,重 大变动的需及时重新报批环评文件。 ⑤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要求各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环 保培训和宣传计划,分批次、分阶段地对职工进行环保教育。 (3)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按照国务院令第 682 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的决定》以及《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有关事项的通知》(豫环办﹝2018﹞95 号)要求,本项目工程竣工后,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 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 开验收报告。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 用。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关内容见表 5-1。 45 表 5-1 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验收对象 相关资料、手 续 实际工程内容 及方案设计情 况 环境敏感区基 本情况 环保相关评价 制度及规章制 度 5 电磁环境 6 水环境 8 固体废物 7 声环境 9 环境风险防范 10 11 生态环境保护 措施 环境敏感区处 环境影响因子 验证 验收内容 项目经核准,环评批复文件齐备,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环境 保护档案是否齐全。 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以及由此造成的环 境影响变化情况。 核查环境敏感区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核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处、变电站四周、间隔扩建侧工频电 场限值为 4000V/m(架空输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 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限值为 10kV/m), 磁感应强度限值 100μT。 施工期生产废水回用情况,施工期生活污水按照环评要求落 实,无乱排现象,水环境受到施工影响。 变电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要求。施工期间文明施工,无夜 间扰民现象,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采取减速禁鸣措施。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有无乱丢乱弃现象,塔基开挖的土方是否 回填。 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满足单台最大容量主变事故油 100%不泄 漏的需要,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按照要求进行处置;事故油 池有明显标识。 落实表土防护、破坏区域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垃圾妥善处 理等生态保护措施。 监测本工程附近环境敏感目标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噪 声等环境影响指标与预测结果相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 施,确保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水平满足相 关标准限值要求。 (4)运营期环境管理 在工程运行期,由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全 面负责工程运行期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①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管理计划。 ②组织和落实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监测、监督工作,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 担本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 ③建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文件。 ④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 境保护作用。 ⑤对事故油池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无溢流。 46 ⑥不定期地巡查线路各段,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保证生态环境与项 目运行相协调。 ⑦针对线路附近由静电引起的电场刺激等实际影响,建设单位或负责运 行的单位应在线路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并建立该类影响的应对机制,如及时 采取塔基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⑧变电工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事故油和废铅蓄电池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 回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不能立即回收处理的应暂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间, 集中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 ⑨针对变电工程站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2、环境监测计划 输变电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施工扬尘、噪声、电磁、地 表水及生态环境;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及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监测其施工期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本项 目不涉及污水排放,电磁环境与声环境监测工作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完成,生态环境主要以现场调查为主。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监测方法: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等监测技术规范、方法。 执行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监测点位布置:变电站厂界、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监测频次及时间:本项目正式投产后监测 1 次;投运后定期监测;其他 按需监测。 (2)噪声 监测方法及执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及《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监测点位布置:变电站厂界、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 监测频次及时间:项目施工期间抽测;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1 次;投运后 定期监测;主变等主要声源设备进行大检修运行前后 1 次;其他按需监测。 47 (3)生态环境 监测因子:土地利用状况、临时占地恢复效果、建设区域内的植被恢复 效果。 监测方法: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范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 监测点位:站址区、塔基区、电缆施工区、临时施工场地等施工扰动区 域。 监测频次:本项目施工期监测一次;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期监测一次。 48 本工程总投资为 7263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 88.55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 比例为 1.22%。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情况参见表 5-2。 表 5-2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一览 环保 投资 序号 项目 投资估算(万元) 一 环保设施及措施费用 58.55 1 变电站事故油池 8.75 2 主变压器事故油坑及卵石 6.5 3 变电站站区绿化 36.3 4 调度综合楼化粪池 1 5 林木补偿 6 二 其它环保费用 30 6 环境影响评价费 10 7 竣工环保监测及验收费 5 8 水土保持方案编审费用 10 9 水土保持监测及验收费 5 三 环保投资费用合计 88.55 四 工程总投资 7263 五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 1.22 49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施工期 要素 环境保护措施 陆生生态 (1)避让措施 ①下一阶段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位于农田内的塔基数 量,减少在农田内的临时占地面积。 ②合理规划施工临时道路、牵张场等临时场地,合理 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避免对施工 范围之外区域的耕地造成碾压和破坏。在农田立塔 时,可充分利用村村通道路以及田间小道。 (2)减缓措施 ①严格控制变电站施工占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 工场地,将项目临时占地合理安排在征地范围内,减 少农田植被破坏。 ②输电线路经过原 S316 省道走线时,应尽量架设钢 管杆,减少土地占用。 ③线路基础开挖时应选用影响较小开挖方式,尽量少 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 境;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应采用临时拦挡措施,用密目 网覆盖,回填多余土石方选择合适地点堆放,并采取 措施进行防护。 ④电缆通道、塔基施工前应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单 独堆存并做好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用 于项目区的耕作区域表层覆土。 ⑤严格控制塔基周围的材料堆场范围,尽量在塔基占 运营期 验收要求 不造成大面积林木破 坏,施工迹地进行植 被恢复,恢复原有用 地功能,不对保护动 植物造成破坏,未造 成水土流失现象。 50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1)强化对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 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严禁随意践踏 项目周边植被,避免因此导致沿线植被 破坏。 线路沿线植被 (2)定期对变电站及线路沿线生态保护 恢复良好。 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 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 施。 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活动。牵张场选址应采用钢板铺 垫,减少倾轧。 ⑦施工临时道路应严格控制道路长度和宽度,并在施 工结束后进行平整恢复。 ⑧输电线路架线时应采用无人机放线等施工架线工 艺,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铺设彩条布 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 染。 (3)修复与补偿措施 ①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进行清理、松土、覆盖 表层土,并根据季节进行复耕。 (4)管理措施 ①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 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 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教育培 训、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 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 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 ③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如生产区域、项 目部附近,粘贴和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警示牌,提醒 人们依法保护自然环境。 水生生态 地表水环境 无 无 (1)落实文明施工原则,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 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天开挖作业;新建变电站 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在施工场地修建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经收集、沉 不外排,对水环境无 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影响,无扰民纠纷和 (2)新建变电站施工前修建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的 投诉现象发生。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处理;输电线路施 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民房现有设施处 51 无 无 变电站运维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 水经依托北侧在建调度楼进行处理。 无 理。 对跨越水体还需采取如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 塔,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 影响。 (2)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 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3)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水 域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 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响水体水质,施工场 地尽可能远离河流。 地下水及土壤 环境 无 声环境 (1)施工单位按照规定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等噪声 防治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建设单位应当监督 施工单位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2)输电线路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塔基施工、架线安 装,施工点分散,每个点施工量小,施工期短,安排 在昼间施工,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在靠近声环境保护目标侧施工时,应先行在高噪 声设备周边设置移动隔声屏障,优化施工布局,错开 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避免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 (4)在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施 工设备,同时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小 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5)依法禁止夜间(22:00~次日 06:00)施工,站区 施工均应安排在昼间其他时段进行。 。 (6)施工中运输车辆绕行道路两侧的集中居民区,如 因交通问题必须经过时,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 无 无 无 变电站四周厂 界噪声排放满 足《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 设置围挡或围墙,按 排 放 标 准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1)优选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站内电 ( GB12348噪声排放标准》对施 气设备,主变压器 1m 处声压级控制在 2008)中 2 类 工厂界噪声控制,不 63.7dB(A)以内。 排放标准,线 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2)定期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 路沿线满足 无噪声投诉现象发 证主变等运行良好。 《声环境质量 生。 标 准 》 ( GB30962008)中 2 类 标准限值;。 52 施,减少对运输道路周边居民的影响。 (7)输电线路施工场地应采取简易围挡,减小施工噪 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振动 大气环境 无 无 (1)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施工时,应主动向当地生态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接受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监 督管理。 (2)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控制扬尘污染责任标志 牌,标明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主管部门、责任人及相 关部门电话等内容。 (3)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 筑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采用有效的 洒水降尘措施。土石方工程在开挖和转运沿途必须采 用湿法作业。 (4)施工现场应砌筑垃圾堆放池,墙体应坚固。建筑 合理设置抑尘措施, 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分类堆放,严密遮盖,日产日 施工期间未造成大气 清。 污染,也无扰民纠纷 (5)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混凝土、沙浆。建筑材料应存 和投诉现象发生。 放在库房内或者严密遮盖。沙、石、土方等散体材料 应集中堆放且应 100%进行覆盖。场内装卸、搬倒物 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不得凌空抛掷、抛撒。车辆 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 100%进行密闭,避 免沿途漏撒。 (6)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 就地焚烧。 (7)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垃圾运输资格的运输单位 进行渣土及垃圾运输。采取密闭运输,车身应保持整 洁,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和工程渣土飞扬、洒落、流 溢,严禁抛扔或随意倾倒,保证运输途中不污染城市 53 无 无 无 无 道路和环境,对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 严禁进场进行装运作业。 (8)对施工现场定时洒水、喷淋,避免尘土飞扬,设 置清洗点对运输车辆清洗车体和轮胎,车体轮胎应清 理干净后再离开工地,以减少扬尘。 (9)若遇中重度污染天气,应严格执行郑州市关于重 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应急响应要求,施工计划也应相应 顺延。 (10)加强施工扬尘控制,建立施工工地动态管理清 单,施工工地在落实“八个百分之百”和“两个标准”管理 等制度。 固体废物 (1)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 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 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系统。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 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交由相关 部门进行处理。 (3)变电站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以及建筑垃圾由施工 方运至指定的市政垃圾消纳场处理。 (4)架空线路基础以及电缆通道开挖产生的余土分别 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塔基 以及电缆通道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 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 (5)在农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 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施工过程产生的土石 方、建筑垃圾、 、生 活垃圾均得以妥善处 理和处置,施工完成 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 工作,且无扰民纠纷 和投诉现象发生。 54 (1)变电站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通 过垃圾箱分类集中收集,由保洁人员定 期清运至附近垃圾集中点统一处理。 (2)变电站铅蓄电池退出运行后不得随 意丢弃,应按照《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 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交由相应 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3)在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或检修时,可 能有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经 收集后,要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 处置。 (4)许昌供电公司将按要求建设危废集 中暂存间,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 铅蓄电池不在站内暂存,统一运送至集 中建设的危废暂存间中,然后集中由具 有此类危险废物类别相关资质的单位进 行回收处置。 (5)建设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 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制定危 ①生活垃圾分 类集中存放, 定期清运。 ②制定有危废 管理计划,暂 存场所符合 《危险废物贮 存污染控制标 准 》 ( GB185972023)要求。 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 账。 电磁环境 环境风险 环境监测 / (/ ①噪声:项目施工期间抽测; ②生态环境:项目施工期监测 1 次。 架空线路需严格按照 《110kV~750kV 架 空输电线路设计规 范 》 ( GB50545- (1)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 2010 ) 设 计 高 度 进 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 行架设;电缆线路需 (2)按照相关要求落实电磁辐射设施监 严格按照《电力工程 督性监测的要求。 电 缆 设 计 标 准 》 ( GB50217-2018 ) 进行设计要求敷设。 (1)要求运维人员加强对事故油池及其 排导系统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做好运 行期间的管理工作;定期对事故油池的 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渗漏、无溢 流。 (2)变电工程事故或检修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变压器油经事故集油池收集后,交 / 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同时该单位 要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部令 第 23 号),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并按照规定制作标志标识。 (3)针对变电站内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 事件,应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①施工期噪声应满足 ①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项目正式投产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后监测 1 次;投运后定期监测;其他按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 需监测。 55 变电站四周围 墙外及输电线 路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处的工 频电场强度满 足限值要求。 建设单位有风 险防控及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并制定 事故油池运维 管理制度。 制定了监测计 划,监测计划 满足环境影响 其他 ( GB12523-2011 ) 中的标准限值要求。 ②施工期施工活动应 按设计文件执行,最 大限度的保护好项目 区域的生态环境。 ②噪声: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1 次;投运 后定期监测;主变等主要声源设备进行 大检修运行前后 1 次;其他按需监测。 ③生态环境: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1 次。 评价文件要 求。 无 无 无 无 56 七、结论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符合当地生态环境规划, 符合当地城市电网规划及城乡规划。在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均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 保护措施,在严格执行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规定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 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本工程是可行的。 57 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兰 110 输 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2023 年 7 月 1 1目 录 1、总则 ............................................................................................................................. 3 1.1 编制依据 .............................................................................................................. 3 1.2 工程概况 .............................................................................................................. 3 1.3 评价因子 .............................................................................................................. 3 1.4 评价标准 .............................................................................................................. 3 1.5 评价工作等级 ...................................................................................................... 4 1.6 评价范围 .............................................................................................................. 4 1.7 环境敏感目标 ...................................................................................................... 5 2、 电场环境现状评价 ................................................................................................... 5 2.1 监测单位及监测因子 .......................................................................................... 5 2.2 监测点位及代表性 .............................................................................................. 5 2.3 监测频次 .............................................................................................................. 6 2.4 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 .......................................................................................... 6 2.5 监测方法及仪器 .................................................................................................. 7 2.6 监测结果及分析 .................................................................................................. 9 3、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9 3.1 新建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 10 3.2 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 14 3.3 电缆线路类比监测与评价 ................................................................................ 24 3.4 间隔扩建工程 .................................................................................................... 26 4、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 27 5、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27 2 1、总则 1.1 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 (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4)《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 (6)《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 (7)《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许昌市一体化示范区内,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新建玉兰 110kV 变电站工程: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规划主变容量 3×50MVA、110kV 出线 4 回;本期新建主变容量 1×50MVA、110kV 出线 2 回。 (2)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 110kV 间隔扩建工程:本期在电气谷 220kV 变 电站扩建 2 个 110kV 出线间隔,占用东数第二、第三间隔,间隔扩建位于站内预 留位置,不新征用地。 (3)新建玉兰变-电气谷变 110kV 线路工程:新建线路路径全长 2.36km, 其中同塔双回架空线路路径长 2.3km,双回电缆线路路径长 0.06km。 1.3 评价因子 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详见表 1-1。 表 1-1 本项目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总表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运行期 电磁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 单位 预测评价因子 单位 工频电场 V/m 工频电场 kV/m 工频磁场 μT 工频磁场 μT 1.4 评价标准 本项目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详见表 1-2。 3 表 1-2 项目执行的电磁环境标准明细表 要素 分类 电磁 环境 适用 类别 标准名称 《电磁环境控制限 值》 (GB 8702-2014) 50H z 标准值 参数名 称 评价对象 限值 工频电 场 4000V/ m 评价范围内公众曝露限值 10kV/m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 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 殖水面、道路等场所 100μT 评价范围内公众曝露限值 工频磁 场 1.5 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工程电压等级为 110kV,变电站主变采用户外布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电缆进行建设,具体判定 情况见表 1-3。 表 1-3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10kV) 电压等级 工程 变电站 110kV 输电线路 条件 评价工作等级 户内式、地下式 三级 户外式 二级 架空线路 二级 电缆线路 三级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综合判定为二级。 1.6 评价范围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本项目电磁环境影 响评价范围见表 1-4。 表 1-4 项目电磁评价范围一览表 项目 评价范围 玉兰 110kV 变电站 变电站站界外 30m 范围内区域 电气谷 220kV 变电 站 110kV 架空线路 扩建 110kV 间隔侧围墙外 40m 范围内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范围内 110kV 电缆线路 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 5m(水平距离) 4 1.7 环境敏感目标 依据现场调查及初步设计方案资料,项目拟拆除沈村西侧厂房约 2500 平方 米,拆除房屋 1 处约 400 平方米,拆除简易蔬菜大棚 1 处,该部分随项目建 设同步进行,本次不再作为敏感点进行调查,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见表 1-5。 表 1-5 本项目电磁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名称 功能 数量 楼层 高度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导线对地高度(m) 罗某档发厂 工厂 1 1 3m 跨越 >8 李某养殖场 养殖 1 1 3m 跨越 >8 注:①线路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根据目前设计阶段线路路径及敏感目标建筑物 分布情况得出,最终距离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②E—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 2、电场环境现状评价 2.1 监测单位及监测因子 监测单位:河南森邦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2.2 监测点位及代表性 (1)监测布点依据 监测布点及测量方法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2)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点位包括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路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①变电站 新建站址的布点方法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为主,间隔扩建变电站需对间隔扩 建侧厂界进行布点监测。 ②输电线路 对于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输电线路,需对沿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尽 量沿线路路径均匀布点,兼顾行政区、环境特征及各子工程的代表性。 5 ③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对于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需在电磁环境敏感目标选择靠近项目侧进行布点。 (2)监测点位选取 ①变电站 本次电磁环境监测选择在玉兰 110kV 变电站四周围墙外 5m、距地面 1.5m 高处各设置 1 处监测点位。选择在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 5m、 距地面 1.5m 高处设置 2 处监测点位。 ②输电线路 本项目输电线路架空线路选择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及典型点位进行监测,架空 线路选择典型电位进行监测,可代表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 ③环境敏感目标 项目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监测点位布设在靠近项目侧最近的建筑 物外 2m、距地面 1.5m 高处各布设 1 处监测点位。具体监测布点图见下图。 (4)监测点位代表性分析 本次评价所布置的点位覆盖了输电线路、环境敏感目标以及站址,能够全面 代表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故本次监测点位具有代表性。 2.3 监测频次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在昼间各监测1次。 2.4 监测时间及监测条件 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见表2-1。 表 2-1 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 检测时间 天气 温度(℃) 湿度(RH%) 风速(m/s) 2022.05.25 晴 30.5 33 4.5 2022.05.26 晴 24.5 38 3.2 6 N 图 2-1 监测点位图 7 点位 名称 1 玉兰变 2 罗氏档发厂 3 架空典型电位 4 李某养殖场 5 电缆典型电位 6 间隔扩建处 1、玉兰变 2 罗氏档发厂 3 架空线路典型电位 4 李某养殖场 5 电缆典型电位 6 电气谷变 8 2.5 监测方法及仪器 (1)监测方法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2)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情况见表 2-2。 表 2-2 监测仪器情况一览表 序 号 1 仪器设备 名称 设备编号 校准证书编号 校准单位 校准有效期 工频场强 计 LF-01(探 头)/SEM600(主 机) J2022082645750001 广州广电计量 检测股份有限 公司 2022.08.31~2023.08.30 频率范围:1Hz~400kHz; 测量范围:工频电场强度 0.01V/m~10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nT~10mT 2.6 监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监测布点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了监测,监测 结果见表 2-3。 表 2-3 本项目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监测结果 序号 测点名称 1.5m 高处工 频电场强度 (V/m) EB1 玉兰 110kV 变电站中心 0.40 0.0203 EB2 罗某档发厂 0.93 0.0408 EB3 架空线路典型电位处 26.10 0.2354 EB4 李某养殖场 0.50 0.0106 EB5 电缆线路典型电位处 5.27 0.1144 EB6 间隔扩建处 411.74 0.4428 1.5m 高处工频 磁感应强度(μT) 由上表可知,110kV 变电站站址中心电场强度在 0.40V/m,磁感应强度在 0.0203μT ; 输 电 线 路 沿 线 电 场 强 度 在 0.50~26.10V/m , 磁 感 应 强 度 在 0.0106~0.2354μT;间隔扩建处电场强度在 411.74V/m,磁感应强度在 0.4428μT, 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的 4000V/m 及 100μT 公众 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确定本项目电磁环 9 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本项目玉兰 110kV 变电站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来 分析、预测和评价变电站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架空线路采用模式 预测来分析、预测和评价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电缆线路采用类比 监测的方法来分析、预测和评价投运后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 3.1 新建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选择类比对象 本次新建变电站电磁环境按终期 3 台主变的建设规模进行评价,环评选择与 变电站的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总平面布置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相似的已通过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郑州市 110kV 王砦变电站作为类比监测对象进行类比分析。 类比变电站与玉兰 110kV 变电站的参数情况见表 3-1 所示。 表 3-1 变电站可比性分析表 项目名称 王砦 110kV 变电站 (类比监测规模) 玉兰 110kV 变电站 电压等级 110kV 110kV 主变压器 3×63MVA 本期 1×50MVA 终期 3×50MVA 主变布置 110kV 出 线方式 出线回数 所在地区 数据来源 户内布置 户内布置 可比性分析 电压等级相同,电压等级是 影响电磁环境的首要因素 终期主变容量相同,主变容 量是影响电磁环境的主要因 素 主变布置方式相同,主变布 置方式是影响电磁环境的主 要因素 出线方式是影响电磁环境的 重要因素,变电站监测断面 已避开变电站 110kV 出线 终期出线回数相同,出线回 4 回 本期 2 回、 数是影响电磁环境的重要因 素 河南省郑州市 河南省许昌市 / 《郑州市区王砦 110 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验收阶段检测报告》(武汉中电工 程检测有限公司) 电缆出线 电缆出线 10 平面布置 王砦 110kV 变电站 玉兰 110kV 变电站 (2)可比性分析 ①电压等级可比性 由表 3-1 可知,玉兰 110kV 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 110kV,与王砦 110kV 变 电站的电压等级一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②主变容量可比性 王砦 110kV 变电站主变容量为 3×63MVA,比玉兰 110kV 变电站的终期规模 主变容量 3×50MVA 略大。因此,本环评选择王砦 110kV 变电站作为玉兰 110kV 11 变电站的类比监测变电站是可行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③主变布置可比性 王砦 110kV 变电站主变内布置,与玉兰 110kV 变电站布置方式一致。因此, 本环评选择王砦 110kV 变电站作为玉兰 110kV 变电站的类比监测变电站是可行 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④出线方式可比性 王砦 110kV 变电站 110kV 线路为电缆出线,玉兰 110kV 变电站 110kV 线路 为电缆出线,因此,本环评选择王砦 110kV 变电站作为玉兰 110kV 变电站的类 比监测变电站是可行的,类比更保守。 ⑤出线回数可比性 王砦 110kV 变电站出线 4 回,与玉兰 110kV 变电站终期出线回数相同。因 此,本环评选择王砦 110kV 变电站作为玉兰 110kV 变电站的类比监测变电站是 可行的,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3)类比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4)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 681-2013); (5)监测仪器 表 3-2 监测仪器一览表 仪器名称 智能场强仪 型号 NBM550/EHP50F 校准单位 中国舰船研究 设计中心检测 校准实验室 检定证书编号 检定有效期 CAL(2019)(JZ)-(0010) 2019.02.20~2020.02.19 (6)监测布点 厂界及监测断面监测布点图见图 3-1。 12 图 3-1 王砦 110kV 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监测布点示意图 (7)监测条件及运行工况 监测条件见表 3-3,运行工况见表 3-4。 表 3-3 王砦 110kV 变电站监测条件 日期 天气 温度(℃) 相对湿度 (%RH) 风速(m/s) 2019.09.27 晴 24~31 33.5~44.6 0.5~1.1 表 3-4 王砦 110kV 变电站监测期间工况负荷 名称 电流(A) 电压(kV) 有功功率 (MW) 无功功率 (MVar) 1#主变 62.31~65.67 115.23~115.55 11.52~12.71 -2.23~-0.54 2#主变 65.21~70.60 115.06~115.58 -11.35~-10.52 6.25~8.39 3#主变 47.69~49.84 115.35~115.49 9.52~9.83 -2.19~-1.57 (8)类比监测结果 王砦 110kV 变电站类比监测结果见表 3-5。 13 表 3-5 王砦 110kV 变电站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 EB1 东侧厂界外 5m 1.5m 高度处工频电 场强度(V/m) 0.6 EB2 南侧厂界外 5m 0.5 0.09 EB3 西侧厂界外 5m 0.5 0.11 EB4 北侧厂界外 5m 0.5 0.13 5m 0.5 0.11 10m 0.6 0.08 15m 0.6 0.05 20m 0.5 0.03 EB9 25m 0.5 0.01 EB10 30m 0.5 0.01 序号 EB5 EB6 测点名称 王砦 110kV 变 电站 EB7 EB8 西侧衰减 断面 1.5m 高度处工频 磁感应强度 (μT) 0.02 备注:王砦 110kV 变电站东侧厂界外为普罗旺世小区,不具备监测条件,故选择西侧厂 界进行断面监测。 由表 3-5 可知,王砦 110kV 变电站四周厂界外离地 1.5m 高度的电场强度在 0.5~0.6V/m 之间,最大值为 0.6V/m,出现在变电站东侧围墙外 5m,磁感应强度 在 0..02~0.13μT 之间,最大值为 0.13μT,出现在变电站北侧围墙外 5m;断面监 测结果中电场强度在 0.5~0.6V/m 之间,最大值为 0.6V/m,出现在变电站西侧围 墙外 10m,磁感应强度在 0.01~0.11μT 之间,最大值为 0.11μT,出现在变电站 西侧围墙外 5m,电场强度随距离增大无明显变化趋势,磁感应强度随随距围墙 距离增大而呈递减趋势,所有测点均小于 4000V/m 和 100μT 限值要求。 (9)类比结果分析 根据王砦 110kV 变电站的类比监测结果,可以预测玉兰 110kV 变电站建成 投运后,变电站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 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 及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2 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预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2)预测模式 本次评价所采取的预测模型引用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中附录 C 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附录 D 14 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计算进行预测。 (3)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 ①计算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 高压输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输电线半径 r 远远小于架设高 度 h,所以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输电导线的几何中央。 设输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 输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 U1   11    U 2  =  21        U n   n1 12  1n  Q1  22  2 n  Q2  …………        nn  Qn  n 2 …………(C1) 式中:U—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 Q—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 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 n 阶方阵(n 为导线数目)。 [U]矩阵可由输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 1.05 倍作为计算电压。 由三相 110kV(线间电压)回路(图 C.1 所示)各相的相位和分量,则可计 算各导线对地电压为: |𝑈𝐴 | = |𝑈𝐵 | = |𝑈𝐶 | = 110 × 1.05 √3 = 66.7(𝑘𝑉) 图 C.1 对地电压计算图 对于 110kV 三相导线各导线对地电压分量为: 15 𝑈𝑎 = (66.7+𝑗0)𝑘𝑉 𝑈𝑏 = (−33.3+𝑗57.8)𝑘𝑉 𝑈𝑐 = (−33.3-𝑗57.8)𝑘𝑉 [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地面为电位等于零的平面,地面的感应电荷可由对 应地面导线的镜像电荷代替,用 i,j,… 表示相互平行的实际导线,用 i′,j′,… 表示它们的镜像,如图 C.2 所示,电位系数可写为: 𝜆𝑖𝑖 = 𝜆𝑖𝑗 = 1 2ℎ𝑖 ln 2𝜋𝜀0 1 2𝜋𝜀0 𝑅𝑖 ln 𝐿′𝑖𝑗 𝐿𝑖𝑗 ……………………(C2) ……………………(C3) 𝜆𝑖𝑗 = 𝜆𝑗𝑖 ……………………(C4) 1 式中:𝜀0 ——真空介电常数,𝜀0 = 36𝜋 × 10−9 𝐹 ⁄𝑚; 𝑅𝑖 ——输电导线半径,对于分裂导线可用等效单根导线半径代入,𝑅𝑖 的计算式为: 𝑛 𝑛𝑟 𝑅𝑖 = 𝑅 ∙ √ ……………………(C5) 𝑅 式中:𝑅——分裂导线半径,m;(如图 C.3) n——次导线根数; r——次导线半径,m。 由[U]矩阵和[λ]矩阵,利用式(C1)即可解出[Q]矩阵。 图 C.2 电位系数计算图 图 C.3 等效半径计算图 对于三相交流线路,由于电压为时间向量,计算各相导线的电压时要用复数 16 表示: ̅𝑖 = 𝑈𝑖𝑅 + 𝑗𝑈𝑖𝐼 ……………………(C6) 𝑈 相应地电荷也是复数量: 𝑄̅𝑖 = 𝑄𝑖𝑅 + 𝑗𝑄𝑖𝐼 ……………………(C7) 式(C1)矩阵关系即表示了复数量的实部和虚部两部分: [𝑈𝑅 ] = [𝜆][𝑄𝑅 ]……………………(C8) [𝑈𝐼 ] = [𝜆][𝑄𝐼 ]……………………(C9) 2)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 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设计最大弧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 当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 加原理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 Ex 和 Ey 可表示为: 𝐸𝑥 = 𝐸𝑦 = 1 2𝜋𝜀0 1 2𝜋𝜀0 ∑𝑚 𝑖=1 𝑄𝑖 ( ∑𝑚 𝑖=1 𝑄𝑖 ( 𝑥−𝑥𝑖 𝐿2𝑖 𝑦−𝑦𝑖 𝐿2𝑖 − − 𝑥−𝑥𝑖 (𝐿′𝑖 )2 𝑦+𝑦𝑖 (𝐿′𝑖 )2 )……………………(C10) )……………………(C11) 式中:xi、yi—导线 i 的坐标(i=1、2、…m); m—导线数目; Li、L’i—分别为导线 i 及其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m。 对于三相交流线路,可根据式(C8)和(C9)求得的电荷计算空间任一点电 场强度的水平和垂直分量为: 𝑚 ̅̅̅ 𝐸𝑥 = ∑𝑚 𝑖=1 𝐸𝑖𝑥𝑅 + 𝑗 ∑𝑖=1 𝐸𝑖𝑥𝐼 = 𝐸𝑥𝑅 + 𝑗𝐸𝑥𝐼 ……………………(C12) 𝑚 ̅̅̅ 𝐸𝑦 = ∑𝑚 𝑖=1 𝐸𝑖𝑦𝑅 + 𝑗 ∑𝑖=1 𝐸𝑖𝑦𝐼 = 𝐸𝑦𝑅 + 𝑗𝐸𝑦𝐼 ……………………(C13) 式中:ExR——由各导线的实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水平分量; ExI——由各导线的虚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水平分量; EyR——由各导线的实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垂直分量; EyI——由各导线的虚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垂直分量; 该点的合成场强为: 17 − − − − 𝐸 = (𝐸𝑥𝑅 + 𝑗𝐸𝑥𝐼 )𝑥 + (𝐸𝑦𝑅 + 𝑗𝐸𝑦𝐼 )𝑦 = 𝐸𝑥 + 𝐸𝑦 …………………… (C14) 式中: 2 2 𝐸𝑥 = √𝐸𝑥𝑅 + 𝐸𝑥𝐼 ……………………(C15) 2 2 𝐸𝑦 = √𝐸𝑦𝑅 + 𝐸𝑦𝐼 ……………………(C16) 在地面处(y=0)电场强度的水平分量,即 Ex=0。 (4)工频磁场计算公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的附录 D 计算高压 送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感应强度。 由于工频电磁场具有准静态特性,线路的磁场仅由电流产生。应用安培定律, 将计算结果按矢量叠加,可得出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 和电场强度计算不同的是关于镜像导线的考虑,与导线所处高度相比这些镜 像导线位于地下很深的距离 d: 𝜌 𝑑 = 660√𝑓 (m)……………………(D1) 式中:𝜌——大地电阻率,Ω·m; 𝑓——频率,Hz。 在一般情况下,可只考虑处于空间的实际导线,忽略它的镜像进行计算,其 结果已足够符合实际。如图 D.1,不考虑导线 i 的镜像时,可计算其在 A 点产 生的磁场强度: 𝐻= 𝐼 2𝜋√ℎ2 +𝐿2 (A/m)……………………(D1) 式中:I——导线 i 中的电流值,A; h——导线与预测点的高差,m; L——导线与预测点水平距离,m。 对于三相线路,由相位不同形成的磁场强度水平和垂直分量都应分别考虑电 流的相角,按相位矢量来合成。合成的旋转矢量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为了与环境标准相对应,需要将磁场强度转换为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为 矢量场量,用“B”表示,其作用在具有一定速度的带电粒子上的力等于速度与 B 18 矢量积,再与粒子电荷的乘积,其单位为特斯拉(T)。在空气中,磁感应强度 等于磁场强度乘以磁导率 μ0,即 B=μ0H。 图 D.1 磁场向量图 (5)预测参数选择 ①根据可研资料,本项目 110kV 线路新建 45 基杆塔,主要采用 110-EC21S、 110-ED21S、110-ED21GS、110-EC21D 模块塔型,根据线路架设形式以及导线对 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次选取 110-EC21S-Zl 作为同塔双回线路段预测塔型。 ②对于本项目输电线路,本次预测选取对环境影响程度更大的同相序挂线的 方式进行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③本次新建 110kV 线路预测线路导线型号为 2×JL3/G1A-240/30 型钢芯铝绞 线。 ④根据《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545-2010)的要求, 本项目新建 110kV 输电线路按最大弧垂在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的最小对地距离分 别为 7m 和 6m 的高度来预测。 ⑤本项目存在跨越房屋现象,故本次预测需对跨越房屋现象进行预测。 本项目线路预测参数见表 3-6。 表 3-6 本项目线路预测参数 线路名称 新建 110kV 输电线路 线路电压 115.5kV① 走线方式 架空 回路数 同塔双回(双侧挂线) 预测塔型 110-EC21GS-Z2-36 19 导线排列方式 垂直排列 底相导线对地最小 距离(m) 非居民区 6/居民区 7 导线型号 2×JL3/G1A-240/30 导线半径(mm) 10.8 分裂数 2 分裂间距(mm) 400 计算电流(A) 2×552 挂线方式 同相序 相序排列(H 表示 下相线导线对地最 低距离) A1(-2.5,H+8.0),A2(2.5,H+8.0) B1(-3.0,H+4.0),B2(3.0,H+4.0) C1(-2.5,H),C2(2.5,H) 预测塔型图 110-EC21GS-Z2-36 ①根据导则附录 C,计算电压为额定电压 1.05 倍。 (6)预测结果及分析 以弧垂最大处杆塔中央连线地面垂直投影为预测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 行, 预测点间距为 5m(杆塔中央连线地面垂直投影外 10m 处预测点间距为 1m) , 顺序至线路中央投影外 50m 处止,分别预测导线对地 6m 和 7m 时,离地面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见表 3-7,图 3-2~图 3-5。 表 3-7 110-EC21S-Zl 型双回塔线路离地 6m 和 7m 时工频电磁场预测结果 非居民区导线对地 6m 居民区导线对地 7m 地面 1.5m 地面 1.5m 距线路中心距 离(m) 电场强(kV/m) 磁感应强度 (μT) 电场强度 (kV/m) 磁感应强度 (μT) 30 0.1964 1.5829 0.182 1.5539 -29 0.2039 1.6858 0.1878 1.6529 -28 0.2116 1.7987 0.1934 1.7614 -27 0.2192 1.9231 0.1988 1.8804 20 -26 0.2267 2.0603 0.2036 2.0114 -25 0.2339 2.2122 0.2078 2.156 -24 0.2405 2.3808 0.211 2.3159 -23 0.2463 2.5687 0.2129 2.4932 -22 0.2508 2.7786 0.213 2.6905 -21 0.2535 3.014 0.2108 2.9107 -20 0.2538 3.2789 0.2054 3.157 -19 0.2509 3.5782 0.1963 3.4335 -18 0.2436 3.9175 0.1824 3.7448 -17 0.231 4.3037 0.1633 4.0962 -16 0.2123 4.7451 0.1401 4.494 -15 0.1882 5.2516 0.1196 4.9455 -14 0.1657 5.835 0.1233 5.4591 -13 0.1678 6.5092 0.1764 6.044 -12 0.2285 7.2907 0.2793 6.7102 -11 0.3588 8.1982 0.429 7.468 -10 0.5595 9.2517 0.6294 8.3261 -9 0.8395 10.4699 0.8883 9.2889 -8 1.2135 11.8641 1.2129 10.3516 -7 1.6953 13.4237 1.6057 11.4911 -6 2.2858 15.0908 2.0578 12.6546 -5 2.9551 16.7204 2.541 13.7489 -4 3.6218 18.0541 3.0042 14.6475 -3 4.1598 18.7896 3.3839 15.2351 -2 4.4646 18.8195 3.6317 15.4876 -1 4.5425 18.4527 3.7408 15.5169 0 4.495 18.2381 3.7385 15.4983 1 4.3945 18.4527 3.6484 15.5169 2 4.2046 18.8195 3.4656 15.4876 3 3.844 18.7896 3.1743 15.2351 4 3.3048 18.0541 2.7825 14.6475 5 2.6728 16.7204 2.3313 13.7489 6 2.0531 15.0908 1.8739 12.6546 21 7 1.5124 13.4237 1.4525 11.4911 8 1.0739 11.8641 1.0895 10.3516 9 0.7349 10.4699 0.7913 9.2889 10 0.4827 9.2517 0.5545 8.3261 11 0.3046 8.1982 0.3722 7.468 12 0.1954 7.2907 0.238 6.7102 13 0.1561 6.5092 0.1501 6.044 14 0.1672 5.835 0.1141 5.4591 15 0.193 5.2516 0.1224 4.9455 16 0.2165 4.7451 0.146 4.494 17 0.2338 4.3037 0.1687 4.0962 18 0.245 3.9175 0.1864 3.7448 19 0.251 3.5782 0.1988 3.4335 20 0.253 3.2789 0.2068 3.157 21 0.2519 3.014 0.2111 2.9107 22 0.2487 2.7786 0.2126 2.6905 23 0.2438 2.5687 0.212 2.4932 24 0.2378 2.3808 0.2096 2.3159 25 0.231 2.2122 0.2061 2.156 26 0.2238 2.0603 0.2017 2.0114 27 0.2162 1.9231 0.1967 1.8804 28 0.2086 1.7987 0.1913 1.7614 29 0.201 1.6858 0.1856 1.6529 30 0.1935 1.5829 0.1798 1.5539 10kV/m 100μT 4kV/m 100μT 22 图 3-2 1 电场强度随距原点距离变化曲线 图 3-3 磁感应强度随距原点距离变化曲线 由表 3-7 可见,本项目 110kV 线路在采用 110-EC21GS-Z2-36 型双回塔、 2×JL3/G1A-240/30 型导线、同相序排列、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 6m 时,地面 1.5m 高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4.5425kV/m(最大值出现在距杆塔中央连线地面垂直 投影 1m 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18.8195μT(最大值出现在距杆塔中央连线 地面垂直投影 2m 处),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满足架空输 电线路线下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 10kV/m 和 100μT 的限值要求;对地高度为 7m 时,地面 1.5m 高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23 3.7408kV/m(最大值出现在杆塔中央连线地面垂直投影),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15.5169μT(最大值出现在距杆塔中央连线地面垂直投影 1m 处),输电线路运行 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 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7)线路跨越建筑物预测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线路沿线跨越 3 处 1 层建筑物。《110kV~750kV 架 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要求的 110kV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5m, 预测线路跨越 1 层房屋时房屋处电磁环境满足限值要求所需要的线高。预测结果 见表 3-8。 表 3-8 110kV 线路跨越建筑物时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预测结果 敏感点 线路预测塔型 李某养 殖场 110-EC21GSZ2-36 罗氏沙 发厂 110-EC21GSZ2-36 建筑情况 预测结果(最大值) 电场强度 磁感应强 (kV/m) 度(μT) 对地最低 线高 (m) 预测点 高度 (m) 8 1.5 3.3482 13.1117 8 1.5 3.3482 13.1117 1 层坡 顶,高约 3m 1 层坡 顶,高约 3m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分析可知,本项目 110kV 线路在跨越建筑物时,导线对地 高度满足《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要求的 110kV 导线与建筑 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5m,地面 1.5m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 可满足 4kV/m 和 100μT 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3.3 电缆线路类比监测与评价 本项目 110kV 电缆线路选择河南省郑州市境内的 110kVⅠ、Ⅱ昊元蝶湖线双 回电缆线路作为类比对象。 (1)可比性分析 本工程线路与类比线路对比表见表 3-9。 表 3-9 本项目电缆线路与类比线路可比性一览表 线路名称 110kVⅠ、Ⅱ昊元蝶湖线 本项目电缆线路 可比性分析 电压等级 110kV 110kV 电压等级相同 线路回数 双回电缆 双回电缆 线路回数相同 电缆型号 YJLW03-64/110-1×1200 YJLW03-64/110-1×1200 电缆型号相同 24 所在区域 郑州市 郑州市 环境条件相同 地形 平原 平原 所在地均为平原, 地理环境类似 由表 3-9 可知,本项目电缆线路与用于类比的 110kVⅠ、Ⅱ昊元蝶湖线路电压 等级、线路回数、电缆型号、环境条件、地理环境相同,且运行电压已达到设计 额定电压等级,运行正常,可以反映电缆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电磁水平,因此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类比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3)监测方法及仪器 监测方法:《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 监测仪器:SEM-600/LF-04 电磁辐射分析仪,仪器编号 D-1072/I-1072,频率 范围:1Hz~400kHz;测量范围:工频电场强度 0.01V/m~100kV/m,工频磁感应 强度 1nT~10mT。在检定有效期内。 (4)监测条件、运行工况 类比线路导线监测时间、运行工况具体见表 3-10。 表 3-10 类比线路监测时间、运行工况一览表 线路名称 监测时间 110kVⅠ昊元蝶湖 线 110kVⅡ昊元蝶湖 线 2021 年 6 月 15 日 电压(kV) 电流 (A) 有功功率 (MW) 无功功率 (MVar) 114.54 25.66 0.92 5.01 114.82 24.34 0.71 4.83 (5)监测单位 河南凯洁环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6)监测布点 以电缆线路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 1m,顺序测量至导线地面投影点外 5m 为止。分别测量距离地面 1.5m 高度处工 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7)类比监测结果及分析 具体见表 3-11。 25 表 3-11 110kVⅠ、Ⅱ昊元蝶湖线双回电缆线路类比监测结果 1.5m 高度处工频 电场强度 (V/m) 1.5m 高度处工 频磁感应强度 (μT) 0m 1.06 0.0423 1m 1.04 0.0402 2m 0.94 0.0400 3m 0.83 0.0391 4m 0.81 0.0346 5m 0.87 0.0365 监测点位 110kVⅠ、Ⅱ昊元蝶湖 线双回电缆线路 由表 3-11 可知,110kVⅠ、Ⅱ昊元蝶湖线双回电缆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 度为(0.81~1.06)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46~0.0423)μT,均满足《电磁 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 及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根据类比分析,建成投运后,电缆线路周边环境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 应强度预计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要求的公众曝露限值 4000V/m 及 100μT,线路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3.4 间隔扩建工程 本期电气谷 220kV 变电站扩建 2 个 110kV 出线间隔,新增电气设备的布置 与规划的布置完全一致,并保持规划电气主接线不变,故其扩建后对环境的影响 与变电站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基本一致,不会增加新的影响,扩建工程完成后变 电站区域电磁环境水平与变电站前期工程建成后的电磁环境水平相当。 拟扩建 110kV 出线间隔侧围墙外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 制限值》(GB 8702-2014)中 4000V/m 及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电 气谷 220kV 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完成后,变电站区域电磁环境水平仍能满足《电 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4000V/m 及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 求。 综上,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变电站周边及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 境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 4000V/m 和 100μT 的公众 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6 4、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为尽可能减小本项目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本评价提出 以下措施: (1)将变电站内新建电气设备接地,用截面较大的主筋进行连接;同时辅 以增加接地极的数量,增加接地金属网的截面等,此措施能够经济有效地减少工 频电场、工频磁场。 (2)变电站内新建电气设备的金属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 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减少毛刺的出现,以减小尖端放电 产生火花。 (3)保证变电站内高压设备、建筑物钢铁件均接地良好,所有设备导电元 件间接触部位均应连接紧密,以减小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4)架空线路需严格按照《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设计高度进行设计,本项目 110kV 输电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 对地高度不得低于 6m,距离地面 1.5m 高度处预测值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规定的 10kV/m 和 100μT 标准要求。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 对地高度不得低于 7m,距离地面 1.5m 高度处预测值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规定的 4000kV/m 和 100μT 标准要求。本项目输电线路跨越 1 层建筑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 要求的 110kV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5m。 (5)电缆线路需严格按照《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进 行设计施工。 (6)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 5、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变电站周边及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敏感 目 标 处 的 工 频 电 场 强 度 在 ( 0.028~3.037 ) kV/m 之 间 , 工 频 磁 感 应 强 度 在 (0.201~21.613) μT 之间, 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702-2014)中 4000V/m 和 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7 附件二项目备案文件 附件三 项目监测报告 附件四 项目变电站电磁环境类比监测报告 N 比例尺 1:72000 附图一 地理位置图 玉兰变 N 电缆线路 架空线路 电气谷变 比例尺 1:9027 附图二 线路走径图 架空线路 附图三 玉兰变平面布置图 附图四 杆塔一览表 1.施工过程严格落实“6 个 100%”、“两个 禁止” 2.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 3.加强施工机械保养和维护; 4.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分类处置。 1.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减少 临时占地; 2.临时占地施工完成后尽 快恢复原有功能; 3.施工废水合理处置,避免 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附图五 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