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pdf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 年 3 月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1 年建校 之初就以临床医学作为主干学科。学校创始人、首任校长朱宪彝为 被誉为“代谢性骨病的现代知识之父”,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奠基 人之一。建校伊始汇聚了包括内分泌学专家朱宪彝、神经外科学专 家赵以成、肿瘤学专家金显宅、泌尿外科学专家施锡恩等在内的一 批国家著名专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专科,新中国第一个 肿瘤科,设立了首家医学影像学专业。继协和医学院后,我校是国 内医学院校中最早批准试办临床医学八年制、首批试办临床医学七 年制院校之一。 历经近 70 年建设,学科优势日益凸显。1981 年获首批硕士学 位授权点;1999 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 年获批一级学科博 士学位授权点。2017 年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临床医学跻身首批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018 年获批天津市一流学 科,2 个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临床医学全球排名持续提 升进入前 2‰。现有 5 个国家重点学科、14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 设项目和 18 个天津市重点学科。获得首批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1 个、国家国际合作基地 1 所。建有 2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 个天津(市)专科研究所。多项高水平临 床研究成果发表于 JAMA、Lancet 和 Oncology 等期刊,获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 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4 项,何梁 何利奖 1 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1 项,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1 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22 项。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高医粹育人理念,培养了大批理 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医学人 才。获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2 个,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2 项,二等奖 15 1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项。先后与 20 余国家近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 留学生教育规模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学科依托 5 所直属医院、19 所非直属临床学院。总医院是天津市最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 防于一体的医学中心。肿瘤医院建有亚太地区最大乳腺癌防治研究 中心,拥有国内最大规模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库。总医院、肿瘤医 院、第二医院进入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 本学位授权点涵盖内科学、外科学等 18 个二级学科,3 个临床 医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2022 年,本学位点共招收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 386 人,其中 博士 62 人,硕士 324 人;共授予学术型博士学位 92 人,授予硕士学 位 306 人。 二、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临床医学的历史和 现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深入研究, 具备独立从事临床医学研究、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 才。具体包括:(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 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 作风,积极为国家医疗事业建设做贡献;(2)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知 识,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宽泛的人文、社科及相关自然 科学知识;深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对于与自己研 究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有透彻了解和把握; (3)有敏锐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 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临床医学科学和(或)专科技术上有创新性成果;(4)有娴熟的专 科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本专业的一般疑难疾病; (5)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能力;(6)精通一门外国语,基本 2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掌握第二门外国语;(7)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忠诚学术,淡泊名利,认真治学,牢固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 恪守学术规范。 (二)学位标准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 要求》中关于临床医学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学术 能力和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位申请人完成博 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环节要求,通过博士、硕士学位 课程考试及其他规定的各种考核,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 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三、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共设有内科学、 外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肿瘤学、眼科学、麻醉 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 18 个二级学科,根据各 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了科学的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 本学科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术梯队 建设合理,其中博导 156 人,硕导 493 人。在校博士研究生与导师 数量比为 1.3:1,在校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数量比为 1.7:1。 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外籍院 士 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4 人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 得者 9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8 人及青年拔尖人才 2 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 15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5 人;科技部 “973”首席科学家 4 人;国家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17 人;国家 卫生健康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支持计划”18 人。 3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为服务临床医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优势, 各专业以“高精尖缺”为导向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其 中,依托直属医院以外、天津市及周边 19 所非直属的研究生培养 基地,纳入 100 余位兼职研究生导师,覆盖天津市所有三级、部分 特色二级医疗中心,强化研究生特色培养;以柔性引进、短期人才 项目引进 112 位专家,其中国内大学、科研院所专家 61 位、国外 专家 51 位;以讲座教授等形式聘请 14 名院士不定期进行学术讲 座。涵盖肿瘤学、心外科、心脏病学、血液病学、泌尿外科学、眼 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神经病学与神经外科学、老年医学、纳米医 学、放射医学、等多个专业方向,助力临床学科跨越式发展。 1.肿瘤学 本专业博导 45 人,硕导 101 人;专任教师 177 名,高级职称 162 名,占 91.53%;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164 名,占 92.66%; 45 岁以下青年教师 94 名,占 53.11%。 2.眼科学 本专业博导 11 人,硕导 31 人;专任教师 100 名,高级职称 62 名,占 62%;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64 名,占 64%;45 岁以下青 年教师 65 名,占 65%。 3.老年医学 本专业博导 3 人,硕导 15 人;专任教师 89 名,高级职称 53 名,占 59.55%;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25 名,占 28.09%;4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62 名,占 69.66%。 4.内科学 本专业博导 42 人,硕导 101 人;专任教师 539 名,高级职称 323 名,占 59.93%;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230 名,占 42.67%; 45 岁以下青年教师 323 名,占 59.93%。 5.外科学 4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本专业博导 48 人,硕导 87 人;专任教师 429 名,高级职称 288 名,占 67.13%;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220 名,占 51.28%; 45 岁以下青年教师 286 名,占 66.67%。 6.神经病学 本专业博导 12 人,硕导 12 人;专任教师 105 名,高级职称 61 名,占 58.1%;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66 名,占 62.86%;4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71 名,占 67.62%。 7.妇产科学 本专业博导 4 人,硕导 16 人;专任教师 134 名,高级职称 65 名,占 48.51%;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46 名,占 34.33%;4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96 名,占 71.64%。 8.儿科学 本专业博导 2 人,硕导 6 人;专任教师 73 名,高级职称 32 名,占 43.84%;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9 名,占 12.33%;4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54 名,占 73.97%。 9.麻醉学 本专业博导 3 人,硕导 18 人;专任教师 102 名,高级职称 61 名,占 59.8%;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30 名,占 29.41%;4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75 名,占 73.53%。 10.影像医学 本专业博导 12 人,硕导 21 人;专任教师 135 名,高级职称 73 名,占 54.07%;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 52 名,占 38.52%;45 岁 以下青年教师 93 名,占 68.89%。 (三)科学研究 近五年,本学位授权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2162 项,其中国 家级科研项目 491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54 项,科研经费总额 63550 万元。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主持 3 项,国家重点 5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研发计划 16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1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5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 项,杰出 青年科学基金 2 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重大培育项目 3 项、 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 2 项、优秀青年基金 1 项、专项项目 1 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1 项。 近五年,本学位授权点科技成果产出显著,医院牵头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36 项,其中:天津市科技 进步奖特等奖 3 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天津市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 6 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奖为医院科技发展,提高知名 度做出了贡献。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 5700 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 5 分 2036 篇,最高影响因子 59.102(Lancet)。 刘强教授团队重大科学发现“骨髓免疫将成为多发性硬化治疗 的新靶标”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顶刊 Cell 发表。获得国家专利 55 项,其中发明专利 18 项。实现 8 项科技成果转化。 本学位授权点 2022 年承担科技部课题 2 项;国家自然基金委课 题 102 项;天津市科技局课题 50 项,校局级课题 143 项。 (四)教学科研支撑 目前医科大学校本部共有 62 间公共教室,7 个机房,69 间多媒 体教室,面积为 33964 平方米,其中研究生教育专用多媒体教室 10 间。现有教室均满足研究生培养的教学需求。 医科大学现有国家重点学科 5 个,天津市重点学科 18 个;天津 市顶尖学科 3 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4 个;9 个学 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 1%,其中临 床医学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9 个,研究所 16 个,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 心。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 个,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3 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 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并获 6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滚动支持。以上平台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广阔基础。 大学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7 个。肿瘤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 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所大学医院获批 13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 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为国家“双一流”建设临床医学建设单 位。全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3 个,“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4 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8 个,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7 个,天 津市重点学科 6 个(市教委),天津市“十三五”综合投资重点学科 15 个,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发展学科)15 个,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 会学科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学科 20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中枢神经创伤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9 个,分别为天津市神经损伤变异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转 移与肿瘤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脊 柱脊髓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女性生殖健康与优生重点实验室、天津 市消化病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外伤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天 津市老年健康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骨髓衰竭及癌性造血克隆防治重 点实验室。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 139 人,硕士生导师 320 人,2 个 博士后流动站,29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30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 有 20 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5 个国家专科培训基地。成立天 津市医学前沿技术临床培训中心和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率 先开展全科医疗基本技能和腔镜、介入等微创技术培训,获批国家 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专业 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急诊医学为天津 市级教学团队,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为国家级来华留学全英文 教学品牌课程,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皮肤病学为天津市来 华留学全英文教学品牌课程。张建宁、于春水、薛凤霞、付蓉、张 蔷教授为天津市教学名师;两次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 7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技能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各一次;内 科、外科住培基地双双荣获全国住培技能大赛第二名。 近年来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提升,立项各类科研项目 1139 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 213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99 项,科 研经费总额 3.3 亿元。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主持 3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项,杰出 青年科学基金 2 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 持项目 2 项、优秀青年基金 1 项、专项项目 1 项。发表 SCI 收录论 文 2341 篇,影响因子 5 分以上的 727 篇。医院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 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22 项,其中:天津市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3 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 奖 6 项,实现 8 项科技成果转化。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 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 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拥有胸外科、护理学、肿瘤学、病 理学 4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天津 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医学影像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病理会 诊中心 4 个市级临床诊治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性疾病控制中心、 病理质控中心、临床检验质控中心、门诊质量控制中心均挂靠在医 院。2017 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计委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 升工程建设项目。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 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 年肿瘤医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 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拥有 5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天津 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消化系统肿瘤重点实验 室。1 个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2 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 队以及 1 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卫 8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为国家一级 核心刊物,英文期刊 Cancer Medical&Biology 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收录,影响因子 5.347。近三年来,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 项目 306 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 210 项,共获得经费 19890.71 万 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3 项。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拥有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市心 脏病学研究所、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和天津市眼眶病研究所 4 个市级研究所,先后建立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国家 房颤中心、国家心衰中心、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晕厥中心。 并成立了天津市女性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天津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 心、天津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天津市肾脏病血液透析中心、 天津市尿石症治疗中心、天津市伽玛刀治疗中心、天津市疼痛治疗 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儿童呼吸及哮喘研究中心、泌尿肾病中心、感 染性疾病研究中心、老年医学中心。 目前拥有国家级人才余 8 人,省部级人才 73 人;其中在国家级 二级学会任主任委员 11 人次,全国委员以上人数 306 人,在省部级 二级学会任主任委员 39 人次。多年来,医院承担各级各类基金 827 项,总经费达 1.3 亿元。历年来,医院科研人员参编临床专业领域 指南、共识或行业标准制定 118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75 项(一等奖 2 项, 二等奖 24 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87 项(发明专利 21 项,实用新 型专利 66 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 6990 余篇。主编、参编专著 310 部。天津市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 264 项。天津市重点 实验室 1 个,为天津市性激素与疾病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创建于 1989 年,前身是世界人工晶体中 国天津培训中心,是由国际友人捐资建设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 研、培训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唯一附 9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属 眼 科 医 院, 天津 医 科 大 学眼 科学 博 ( 硕 )士 点、 眼 视 光 学博 (硕)士,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医院始终秉承 “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 要,积极探索改进培养方法,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 德高医粹的眼科学、眼视光学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具有招生资质 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10 名,硕士研究生导师 24 名。招收博士生 222 名,硕士生 611 名,已为社会输送博士研究生 130 人,硕士研究生 386 人。袁佳琴教授指导的王桂琴博士的毕业论文荣获 2000 年教育 部颁发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第一届全国医科院校研究 生院联盟研究生临床能力(眼科学)竞赛“优胜奖”,参赛科普作 品获得“最佳创意奖”。两门研究生课程获 2021 年天津市研究生课 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于 2022 年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眼科 学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思政建设)和二等奖(《眼视光技术基础与 临床》的课程思政建设)。高度重视国际合作,积极选派 20 余名优 秀硕、博士生分别赴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外知名大学及著名眼 科机构进修。 作为眼科专科医院,获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第一批、第二 批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学科(专科)等市级学科称号, 拥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物样本库、天津市眼科质量控制 中心、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天津市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天津市中 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被认定 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基地、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认证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首批且天津市唯一的中国侨 联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光眼百家联盟成员单位。广聚人才, 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天津市授衔专家 1 人、天 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1 人、天津市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 10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养工程 3 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 3 人、天津名医 7 人、天津市高 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2 人和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5 人,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申请科研项目 17 项,科研经费总额 1131.15 万元。学科带头人科研经费 240 万 元,学术骨干人均科研经费 988.5 万元。发表科研论文被 SCI 收录 308 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其中影响因子 10 分以上 6 篇,影响 因子 5 分到 10 分共 62 篇,最高影响因子 17.24。获天津市科技进 步二等奖 1 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 项。应用性科研成果:专利 11 项、新技术 5 项。成果转化 2 项。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是全国首家以防治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主的现代化专科医院,目前有国家杰青 1 人、 获批海河医学学者 1 人、津门医学英才 2 人、市“131”创新团队 1 支、一层次人才 1 人。医院近 5 年新增国家级课题 27 项,省部级课 题 23 项,局级课题 48 项,横向课题 36 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 人才启动项目 87 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570 余篇,其 中 SCI 论文 250 余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 名,天津市教学成果奖 1 项。作为医 大第六临床学院,院所教学专有面积 700 余平米,为本科生-研究 生-入职后继续教育“一条龙”培养模式提供必备条件。围绕既有 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专业科室编织支撑学支撑条件科网络,已搭建 各学科间沟通协作平台,创新诊疗服务新模式“三一照 护门诊”, 深化与本市及外省市 27 家医疗机构医联体协作,提升疑难重 症病 例处理能力,内分泌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已规范化、标准化、精细 化,全面保障医疗安全。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完成互联网医院 审批、建 设,为慢病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医院承担着检验、生物医学工程等本专科教学任务和公共卫生 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在科研 11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平台建设方面,拥有两个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 点实验室和卫健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建 筑面积 4000 平米,具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组织病理 学、SPF 动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等研发平台,是基础研究和临床 转化的保障;实验室向全国开放,并已成为从事高层次课题研究和 人才培养的基地。作为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国际合作基地,为提升国 际影响力提供有利条件。 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是天津市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唯一 一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担负全市精神卫生预防、医疗、 教学、科研、康复、社会服务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天津市规 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学科发展最优的精神卫生机构;天津市唯 一精神病学临床重点学科、唯一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唯一的精神科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是国家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基地;与美国、荷兰、德国等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 作。中心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 人、131 一层次人选 1 人、天津名 医 2 人,博导 2 名,硕导 16 名;近三年引进博士 8 名,近 5 年主持 承担课题 36 项,其中国家级 4 项,省部级 9 项,局级科技项目 23 项,发表文章 336 篇,其中 SCI 文章 123 篇;获得授权专利 5 项, 获得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我院科 技奖励“零”的突破。 (五)奖助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 革,激励广大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 康发展,根据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 定《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文 件和实施细则。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学 12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校研究生教育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研究生教育的活 力,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助学机制和奖学机制两部分组成。助学 机制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助研津贴、国家助学贷款、研 究生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收等。奖学机制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 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单项奖学金、社会捐助奖学金等。 导师依据工作量为临床工作的研究生发放见习补助,以激励研究生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 下表中的三项构成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奖助金来源,且基本 实现全覆盖,此外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研究生刻苦 学习、潜心临床科研工作的热情,对于调动师生积极性、加强研究 生能力培养、提高培养质量起到显著效果。 研究生奖助金来源 序号 类别 1 国家助学金 2 助研津贴 3 博士标准 硕士标准 1500 元/月 600 元/月 (每年按 10 个月发放) (每年按 10 个月发放) 不低于 500 元/月 不低于 240 元/月 学业 学术学位 10000 元/年 6000 元/年 奖学金 专业学位 8000 元/年 4000 元/年 2022 年,学校不断深化资助育人内涵与外延,提升资助育人实 效,及时为贫困生办理绿色通道、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格认 定、学费减收、临时困难补助、奖助学金评审等各项资助工作。做 好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认定分为特殊困难和一般困难两个等 级。针对贫困生家庭突发重大变故,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完成校级 13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优秀研究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王克 昌奖学金及天津市创新创业奖学金 5 项评优工作。 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 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党委研工部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强党性 办实事 促发展”优秀研究生宣 讲团进支部活动。新当选的校级研究生(干部)作为宣讲团成员深 入到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群体中开展以党史宣讲、学术分享、交流座 谈、建议征集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另外聘请国奖获得者作为宿舍 安全员,进一步强化优秀学子的责任意识,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按照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坚持“按需招生、德 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各二级学科制定研 究生招生复试方案,加强复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和规范 导师群体在复试选拔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多举措开展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建成由校院领导、专家、导 师、管理人员、学生组成的招生队伍,开展校内、校外、线上、线 下等多渠道招生宣讲会。为改善博士生源结构,我校不断探索招生 模式,推进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加大硕博连读选拔力度,全面实行 “申请-考核”制,经过学校初审,复试组考核等方式选取优秀的申 请人进入博士阶段进行培养。通过上述招生政策的调整,从根本上 改善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 1.学术学位(博士)报考、录取人数 2022 年临床医学学术学位报考学术学位博士 224 人,录取 62 人,录取率 27.68%;报考学术学位硕士 827 人,录取 324 人,录取 率 39.18%。 14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 年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招生情况统计表 类型 2022 年报考数量 2022 年录取人数 2022 年录取比率 学术学位博士 224 62 27.68% 学术学位硕士 827 324 39.18% 2.生源结构 统招生 类型 学术学位博士 硕博连读 11 本校 外校 42 9 统招生 类型 学术学位硕士 推免生 14 本校 外校 18 292 3.生源保障及招生保障机制建立与实施 (1)加强建设,保持学校优势竞争机制 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在学校的整体建 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本学位点 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发挥特色优势,不 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 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验室先进的配套设施吸引优秀人才。目前, 我校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靠特色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吸引双一 15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流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的优质生源,以便在 激烈的竞争中得以更好的生存和更快的发展。 (2)积极主动,建立招生宣传高效、长效机制 招生宣传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对外充分展示 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过程。我校加大推免生宣传力 度,积极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向全国优秀学子宣传我校优势学 科、先进科研成果及优秀导师团队,同时制定繁星计划,以喜报的 形式进行宣传,让录取学生发展为宣传点,多方位加大招生宣传力 度,让考生及时了解我校研究生招生动态,吸引全国医学优秀毕业 生报考我校临床医学研究生。与此同时,多方激励,形成优秀生源 吸引机制。 (3)强化选拔,改进招生质量监控机制 按照教育部要求,天津医科大学每年制定招生简章及一系列管 理文件,科学系统的管理招生录取全程,保证每年的推免工作、统 一考试和复试等工作环节的公平公正,做到择优录取。学校严格把 守复试关,以提高生源的质量。另外,资格审查是复试环节中必不 可少的环节,严格审查考生的报考资格,重点审查考生的学历,确 保生源素质,保证生源质量。 (二)思政教育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五育并举,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 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 善用之”的重要论述,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努力推动新时 代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6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是全面形成思政教育的系统观。坚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 为核心。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他专业课程、教育环 节、学习平台都应实现有机结合,形成思政教育协同发力、合力并 进的良好局面,营造积极热烈的思政教育校园氛围、社会氛围。 二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坚持把思政小课堂 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思政课”格局,真正提高思政 课程育人的质量和成效。我校成立“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和 “伟大抗疫精神研究中心”,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脉络、 理论内涵及建设路径和伟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弘扬 路径,充分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特色,深入挖掘医学院校思政元素, 在思政小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在社会大课堂中积累思政素材,实 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三是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 立“领航学习宣讲团”,组织思政课教师以“手拉手”的形式深入 到全校各二级学院、大学医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通过理论宣 讲、集体备课等多样形式,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沟通协 同机制,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归类思政元素,挖 掘思政素材。 四是实现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相融合。积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党委研工部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思政课教 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政育人实效。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抗 击疫情的生动实践中感受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凝 聚青春力量,党委研工部组织开展“讲好抗疫故事 勇担医学使命” 抗疫精神校园宣传。 2.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强化思想引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 等专题教育,让党员服务“入校园、进社区”,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17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活动。以临床医学研究生为主体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健 康生活,老有所医”系列健康宣讲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了亟需各 类医疗咨询服务,形成研究生志愿服务品牌。此外,积极开展党员 讲党课、优秀研究生事迹宣讲,确立研究生党员骨干定期联席会制 度,多方面打造研究生思政教育平台。 3.依托团学加强育人实效 提高团员政治意识,组织团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神,开展“五四表彰评选、假期社会实践、组建医疗队下乡支医” 等系列团学实践活动;积极发动团员参与抗疫活动,挖掘宣传抗疫 典型事迹,组织“战疫时刻”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团员学生以自己 的方式积极参加抗疫行动。 (三)课程教学 坚守“科学精神”理念,课程体系实现“基础-临床-人文”融 汇贯通。构建“学校、学科专业、导师”课程平台体系,建成基础 理论、临床技能、人文素养、科研方法、学科专业等课程模块,实 现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专业 素质与医德素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1.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1)整合课程内容 修订培养方案,根据科研及技能训练要求,在传统授课模块的 基础上进行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加大思政课程比例,加强临床医学 课程向基础医学、生物学学科拓宽,开设“医学+X”等具有医理结 合、医工结合、医文结合等特色的学科交叉课程。 (2)优化课程结构 满足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的学习需求,挖掘医院临床和学院基 础优质教学资源,博士生课程贯通设置,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广 泛、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18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3)打造核心课程 开展天津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加大重 点课程支持力度,配强教师队伍,精心建设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品 牌,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体课程水平的提升。 (4)创新授课方式 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原则,加强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 的结合与对接,开辟别样课堂,学术名家做客大家讲坛、校长论 坛,指引人生、启迪智慧。疫情期间架接抗疫空中课堂,开设网络 育人新阵地。 (5)丰富选课机制 建立开放灵活、跨学科和跨校选课的机制,搭建共享共建共用 平台,扩大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特点, 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选修课。 2.加强课程建设,持续推进课程质量提升 我校将研究生课程按照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非学位课程 的框架设置,突出专业特色,不断满足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 求。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充分体现研究生层次特点,科学学位研究 生课程设置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学科交叉和覆盖面,提高科 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修课程评优在 80%以上,选修课程评优 在 85%以上。 重点建设研究生核心课程,以一级学科为基础,以打好知识基 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参照国际、国内医学院 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积极推进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充分发挥 核心课程在全校的引领示范效用。授课教师涉及多学科,有利于培 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设置。成立专 家组,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广泛讨论,课程内容兼顾宽广度、前 19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沿性和实用性。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完善质量督导机制 (1)规范审查机制,严格课程准入标准严格审查新开设课程,制 定教学团队申报—院系推荐—学校课程准入的审批制度,加强对课 程建设的监督指导。 (2)加强三级管理,上下齐抓共建共管 健全研究生院、培养单位和导师三级管理制度,建立听课督导 制度,采用专家评课、教师听课等形式,严把课堂质量,借助研究 生课程评教系统,充分发挥研究生在课程建设中的监督、评价作 用。 (3)面向社会开放,接受校内校外检验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设计开设网络共享慕课,将校级互选人 数以及授课反馈作为课程质量检验手段,建设能经受各校师生检验 的优质课程。作为全国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联盟发起单位之 一牵头建设的共享课程已有 30 余所高校的 3 万多名研究生选修,获 得广泛好评。 4.教材建设情况 本年度根据科学出版社《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批科学出版社 “十 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申报的通知》的要求,经申报、学术专 家评审、出版专家复审,本学位授权点《肿瘤免疫学》、《眼科 学》、《妇产科学》、《神经外科学》、《康复医学》5 本教材入 选“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20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 学 学 时 分 序号 名称 1 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 54 2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 3 医学进展 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主讲教师 评教 3 马振毅 教授 优在 86%以上 54 3 余秋景 教授 优在 87%以上 48 2 颜华 教授等 优在 92%以上 36 王琳、郭卫华 2 教授等 优在 80%以上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选修课程 序号 名称 1 学时 学分 主讲教师 习近平重要论述研读 18 1 王琳 教授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6 2 王琳 教授 3 眼科学基础与临床 36 2 李筱荣 教授等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 序号 名称 学 学 时 分 36 2 主讲教师 评教 王琳 教授等 优在 88%以上 新时代中国特色 1 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 21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乔文娟 副教授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3 英语 54 3 沈慧 教授等 优在 91%以上 4 卫生统计学 54 3 马骏 教授等 优在 91%以上 5 医学科研方法 36 2 马骏 教授等 优在 89%以上 等 优在 89%以上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 序号 名称 学时 学分 主讲教师 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18 1 王琳 教授等 18 1 王琳 教授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研修 3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42 2 耿鑫 教授等 4 多元统计分析 36 2 马骏 孙忠教授等 5 中枢神经解剖学 30 1.5 王启明 教授等 6 眼科学基础与临床 36 2 李筱荣 教授等 7 医学影像成像方法及应用 36 2 郭明霞 教授 8 高级免疫学 36 2 邓为民 教授等 9 基因分子生物学 40 2 王宝利 教授等 22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教材建设情况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姓名 出版社名称 备注 1 《肿瘤免疫学》 郝继辉 教授 科学出版社 已立项 2 《眼科学》 颜华 教授 科学出版社 已立项 3 《神经外科学》 杨新宇 教授 科学出版社 已立项 4 《康复医学》 万春晓 教授 科学出版社 已立项 (四)导师指导 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师分类遴选制度,选拔在学历资历、带教经 验、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优秀的教师担任导师。 1.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 术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严谨学风,本年度学校对所有博硕士 研究生导师开展了《2022 年度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导学学 术诚信”专题谈心谈话指导培训会》、《医学科研诚信专项教育整 治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设立主会场、各学院 设立分会场,针对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学术道德规范、学位 论文造假、研究生投稿流程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对研究生 导师管理研究生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通过优秀研究生导师指 导经验分享、解读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和要求、导师经验交 流等环节,提高了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强化了导师责任意识, 对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23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制定了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进行年度考核和岗位聘任考核, 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评聘分开、动态管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研究 生招生名额分配的依据,聘期考核按一定比例淘汰。导师考核工作 促进了导师队伍建设和带教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导师在研究生 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导师岗位管理制度 建设和落实情况 导师严格按照《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规范 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树立严谨、勤奋、求 实、创新、诚信、进取的良好学风和学术道德,帮助学生端正学习 和科研态度。导师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创造 必要条件。 为加强师资力量,通过“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计划”、访问学者、专业进修等多个项目选 拔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医学中心进行交流、学习、培训, 在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与合 作平台。 (五)学术训练 为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追踪学科前沿 和学术交流能力,拓宽研究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渗 透,活跃学术研究氛围,制定《天津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 活动的暂行规定》,鼓励并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各级各类学术 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如定期开展各附属院系特色系列讲 座、Journal Club、教学查房、研究生学术年会、科研学术会议、 研究所学术活动等,其中一部分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中具有学术影响 力的教授亲临现场或线上进行讲座或实验指导,提升了研究生专业 能力与综合素质。 24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训练形式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相结 合,导师(或导师组)指导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多元化训练模 式。立足“以人为本”,开展学术前沿视野拓展及医德人文素质培 育。开设“名师大讲堂”、 “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研究生论坛,深 入践行校训、院训精神,注重学术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强化爱伤 观念,提升医生职业素养。 (六)学术交流 为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追踪学科前沿 和学术交流能力,拓宽研究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渗 透,活跃学术研究氛围,制定《天津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 活动的暂行规定》,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 动。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组的课题研究,通过文献讨论、组会 汇报、科室病例讨论等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科研训练 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组织开展各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工作,积极搭建研究生国际化 教育平台,有效拓展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途径;目前已与美国哈佛大 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63 所教育、科研和医 疗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展开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科研合作、学生 联合培养、师资培训进修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活动。邀请 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学校讲学,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 议、活动,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激发创新积极性。近五 年,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做报告共 200 余次。 (七)论文质量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水平,每年全部博士学位论 文及 20%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阅。答辩前对学位论文进行重复 率检测,论文重复率超过 30%的取消本次答辩资格。通过建立研究 25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生导师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论文主审等制度,进一步 完善学位授予质量的监控体系。 2022 年《关于反馈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结果的通知》 (国教督办函〔2022〕32 号)中,我校 5 篇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 学位论文均通过抽检。 (八)质量保证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法,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 革。探索开展 MOOC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PBL 教学等多种教学方 式,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 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研发研究生教学服务平台--“爱课平台”, 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深入推行研究生课程教学 改革研究。 加强中期考核,启用信息化考核手段。全面启用网考系统,实 行信息化统一考核,避免了学生错考、漏考、各培养单位考核节点 不一致、环节泄题风险;成立督导组加强开题汇报、中期汇报等督 导及检查力度,确保过程培养质量。 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新冠疫情形势下,改革预答辩 机制,采用线上预答辩机制,加强原始实验记录本检查,采用“对 照说明”形式严格记录本书写规范及要求。 (九)学风建设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的部署要 求,进一步落实《关于开展医学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教育 整治活动的通知》(国卫科教函[2021]193 号)文件要求,加强 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医学科研行为,促进医学研究健康发展。各培 养单位出台《医学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整治活动实施 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工作范围、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检查考 评方案等。 26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集中开展全员科研诚信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 论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文件、相关部门关于 科研诚信规范性文件和近期科研诚信案件为重点,结合工作实际, 以全员培训、科室培训、主题研讨、案例宣讲、科研人员自学等方 式,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实现专项活动对医学科研人员全员覆盖。 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的体制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形式 印发《天津医科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 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系)具体落实、 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成立院 系两级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常态化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责 任担当,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对高层次人 才思想引领工作制度。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配备基层学院专职组织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2.完善师德评价,注重师德激励,加强师德监督,防止失范行 为 将师德考核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师德档案,加强对师德考 核结果的使用,在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 聘任、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通过预聘、准聘、教学特别 推荐制度,严格师德考核,建立教师岗位退出机制。构建学校、教 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学术委 员会等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印发《天津医科大学师德失范行为负 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和问责机 制,明确师德底线、严惩失范行为。 3.持续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推进立德树人引领,永葆良 好师德师风本色以《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 设的意见》为宗旨,开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导师责任与使命”等主题教育培训,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 27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手,展现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 设,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 4.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遏制行业不正之风为抓手,全面提升 大学医院行风建设水平树立正面典型,加强“模范”引导,发挥抗 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优秀典型事迹引领示范作用,在行业内树立高尚 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以榜样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营 造培育高尚师德的校园氛围。以优秀教师、“十佳医师”评选为载 体,树立师德典范,弘扬职业道德。 (十) 管理服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天津医科大学章程》 以及《天津医科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保障学生在校期 间依法享有应有的权利。 研究生管理采取三级管理制度,即医院(学院)-教研室-导师 三级管理制度。分管院长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组织协调全 院研究生工作;研究生教育具体工作人员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落实 各项任务,保证培养方案实施。教研室管理包括教研室主任、教研 室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秘书,负责具体的工作安排和实施。导师主要 负责每名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构建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研究 生培养全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 开展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满意度调查,内容涵盖研究生教学、 导师的指导、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提高管 理服务水平。 (十一)就业发展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和优化分类指导、有效帮扶, 采取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优化服务等措施,积极助推毕业生更高 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建立就业督导、通报制度,持续指导培养单位 完善“一生一策”,定期对就业进度慢的培养单位、导师进行通 28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报、督导。积极稳步推进 2022 届研究生就业工作,截止年底,就业 率均达到 80%以上。 精心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召开 2022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座谈 会,同时线上进行问题征集,就学生关心的编制、违约等问题进行 解答。邀请北方人才市场毕业生部来校进行政策答疑,协调解决毕 业生档案托管、落户等事宜,为有留津意愿的学生提供支持。邀请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来校为研究生讲解天津市卫生事业单位备考技 巧。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择业、创业讲座, “朋辈” 引导,帮毕业生答疑解惑。举办“导师谈话季”活动、开 设 “引航职路”专栏,为导师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指导开辟途径。 关爱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加强对部分规培学生、缓授学位学生 的就业帮扶和入职服务,把为学生服务落在实处,确保安全稳定。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针对性帮扶,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申领求职补 贴。精准帮扶 5 名心理重点关注毕业生,最终均顺利毕业、就业。 学校在学生自身所学专业基础上,始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从 查阅国际高水平文献、设计科研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到增强临床病 例的学术研究水平等进行全面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和 实效性,在就业竞争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和病人对科学学位毕业生的工作态 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整体评价较高。毕业生已掌握较为深厚 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及时涉猎国际学术前沿,对疾病的系统性 分析和深层次研究能力较强,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显示出较好的发展 潜力。 四、服务贡献 (一)科技进步 根据市教委、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医院大力推进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市、区两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优质专利代 29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理机构精准对接,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积极与挖 掘大学医院具有转化潜力的专利项目与企业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实现 2 项科技成果转化,转化金额 220 余万元。 我校大学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担当实施健 康中国战略中的责任,坚持“四个服务”宗旨,提供高水平医疗和 公共卫生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满足日 益增长的患者需求,取得巨大成效。先后参与研发和转化的两种国 家 1.1 类新药,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分别进行 I 期和 II 期临床试验。 通过构建肿瘤专科协作联盟,搭建协作共享的生物样本及大数据资 源平台,完成肿瘤转移抑制类药物 TCI04 研发及临床转化。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集聚优势学科与科研资源,建立资源 开放、联合、协同、共享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打通制约高校科技成 果转化堵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未来医院将进 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转化为导向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制定发布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有 关事项规范指引,提升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法律规范意识和能 力。充分发挥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系统作用,并通过召开主题需求对 接活动,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打破医院与企业之间信息壁垒。 (二)经济发展 新增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 16 个,重点培育学科 5 个。3 所大学 医院入选“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 100 名,4 个专科入围“全国 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前 10 名,13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通过验收。朱宪彝纪念医院落成开诊,成为我校第 3 所直属综合大 学医院。首创了糖尿病“三一照护”模式;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医院 建设,总医院荣获首届“全国智慧医疗十大优秀医院”。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共派出 8 批医疗队、276 名医护人员支援 湖北,创下患者零死亡、零复阳,医疗零差错,全员零感染的成 30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绩。天津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培训医护及各类人员 4700 余名,全 面提升区域感染控制能力,获国家疫情防控指挥部肯定与推广。 “天总”医疗模式获赞“救治范本”;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 进个人 3 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1 个、全国卫生健康 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2 个。 倡导发起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连续举办 26 届,受益群众人次 达百万,纳入卫生宣传日活动。结合医师节、818 义诊活动、“6.6 全国爱眼日”等开展义诊及宣教。疫情期间通过天医“疫”论专栏 发表科普论文,牵头制定行业指南、专家共识共 38 项,参与编写 42 项,涵盖 15 个学科,40 余种疾病。 稳步推进全科医师定制化培训“五个一”工程。每年培训业务 骨干 8000 余人。承担援疆、援藏、援甘及困难村帮扶等脱贫攻坚任 务,在精准帮扶、医疗扶贫、定点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益 患者数万余人。逐步形成“健康光明行”、“津藏瞳心光明行”等 多个系列品牌的医疗扶贫项目。推进分级诊疗,科学构建“一横三 纵”医疗联合体。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 6 家单位签署分中心、核心 单位建设协议,推动肿瘤防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汇聚肿瘤防治创 新资源,充实和完善协同研究网络,带动我国肿瘤防治整体水平的 提升,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积极服 务于“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 展,助力区域诊疗协同发展,推进肿瘤专科分级诊疗。牵头建立 “京津冀生物样本资源协作组”,提升我国样本科学领域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建设、加快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医药生物技术与产 业的发展。开展“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整合三地临床医疗 和科学研究资源,促进京津冀三地精准医疗一体化,实现区域合理 布局,努力形成资源集成、人才集成、临床样本集成的创新体系 31 天津医科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等,有效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文化建设 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发展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弘 扬“德高医粹”的医院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 结合起来,融入科研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始终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爱岗、敬业、育才、奉献”的优良传 统,使广大师生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自觉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健康中国”的责任使命。发挥院 史育人功能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医院特色文化传承弘扬。同时, 医院注重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结 合医院工作实际,深入挖掘医院文化精神内涵,将逐步建立起符合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具有医院特色的 文化体系,以建设一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为主要内容,以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文化活动为抓手,有步骤、有力 度、有深度地助推大学医院文化建设工作落地实施,为人民群众提 供安全、适宜、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