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

Later on11 页 509.156 KB下载文档
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
当前文档共1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李玉林第九版检验学大纲.pdf

《病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 医学检验 技术 院 系部 : 基础医学院 教 研室 : 病理学 制 定人 : 方艳 审 核人 : 应小平 院系(部)负责人签字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制 年 月 1 日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病理学 课程代码: 110103 总学时:44 理论: 34 学分:3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实验(实训):10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免疫学 二、课程简介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其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 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 及转归,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 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总论与各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总论是学习各论的必要基础,学习各论也必须联系运用总论知识,两者有机结合,才 能为学习临床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学、生理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及 免疫学等学科为基础;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石。病理学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新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条件的不断更新,病理学得以快速发 展。超微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等新兴学科相继出现,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 发展规律和基本病理变化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形成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根据医学专 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大纲重点应放在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多发病、常见病的病理 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水平。病理学教 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理学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正 确观察、辩认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加强病理尸解见习,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并充 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作用,全力实现本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评价、授课评价和学生 成绩素质测试。 根据教学计划,我们采用《病理学》 (第九版 李玉林主编)教材,本学科设置 44 学 2 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比例大约为 34:10 于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讲授。通过本 学科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多发病、常见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 联系。本大纲为生物技术专业。病理学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考核方式以考试 方式为主。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无。 2.熟悉: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3.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史。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述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重点讲述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病理学的发展史。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课:1 学时。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变性、坏死、坏疽、肥大与增生、萎缩、化生及凋亡的概念。 2.掌握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3 掌握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病 理性色素的沉积的病理变化及结局,熟悉其发生机制,了解其常发生于哪些疾病。 4.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病因及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重点讲述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重点讲述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二.重点讲述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1.可逆性损伤—变性(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2.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类型、结局及影响)。 第三节 细胞凋亡 :重点讲述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节 细胞老化(不要求,属自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5 学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掌握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了解其再生过程。 3 3.掌握创伤愈合的过程和特点。 4.了解创伤愈合的因素。 [教学内容] 一.再生 1.重点讲述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力 2.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3.人工干预下的组织再生(不要求)。 二.重点讲述纤维性修复 1.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2.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三.创伤愈合 1.重点讲述皮肤创伤愈合 2.骨折愈合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l.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 2.掌握淤血、梗死的病理变化。 3.了解淤血的原因,掌握淤血的后果;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结局及对机体的影 响;掌握栓子的运行途径、血栓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他类型的栓塞及其 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形成条件;熟悉与出血相关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充血与淤血 一.充血 二.重点讲述静脉性充血(概念、原因、病理变化与结局)。 第二节 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详述与出血相关的概念)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重点讲述概念 二.重点讲述形成条件 三.重点讲述形成过程及形态 四.重点讲述结局、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重点讲述概念 二.重点栓子运行途径 三.重点栓塞类型及后果 第五节 梗死 一.重点讲述概念 二.原因和条件 三.类型及病理变化。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4 学时 4 第四章 炎 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念。 2.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病理类型及各型病理变化,熟悉炎症的其他分类方 法。 3.掌握炎症介质的概念、功能,熟悉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4.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5.掌握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化脓、脓肿、蜂窝织炎、窦道、瘘管、 疖、痈等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炎症的概述: 1.重点讲述炎症的概念。 2. 简述炎症的原因。 3. 重点讲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 简述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二.重点讲述急性炎症 1.重点讲述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重点讲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和意义。 3.重点讲述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4.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重点讲述炎症介质的概念、功能,简述主要炎症介 质的作用。 5.重点讲述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6.详述急性炎症的结局。 三.慢性炎症 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详述炎性息肉、 、炎性假瘤的概念)。 2.慢性肉芽肿性炎(详述炎性肉芽肿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6 学时 第五章 肿 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癌肉瘤、异型性、分化、浸润、转移、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癌、交界 性肿瘤的概念 2. 掌握肿瘤命名,了解肿瘤的分类。 3.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 4.掌握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5.了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6.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7.掌握良、恶性肿瘤的特征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8.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瘤因素、遗传与肿瘤、肿瘤免疫。 9.熟悉常见肿瘤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点讲述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重点讲述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 重点讲述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难点) 。 第四节 重点讲述肿瘤的命名,简述其分类 。 5 第五节 重点讲述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 简述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重点讲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 重点讲述癌前疾病、 原位癌 、非典型性增生。 第十节 自学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瘤因素、遗传与肿瘤、肿瘤免疫。 第十一节 常见肿瘤举例(重点讲述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纤维瘤、纤维 肉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畸胎瘤、骨肉瘤,简述血管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 第十二节 自学环境致瘤因素 第十三节 自学肿瘤与遗传 第节十四 自学肿瘤免疫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6 学时 第六章 环境与营养疾病(自学)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冠心病概念、病因、临床 病理类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简介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述病理变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重点讲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二.重点讲述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各个类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大叶性肺炎病因及发病机理,掌握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并发症。 2.了解小叶性肺炎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与并发症。 3.了解病毒性肺炎。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肺炎 一.细菌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 1.1 简介其病因及发病机理 1.2 重点讲述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与并发症。 2.小叶性肺炎 2.1 简介病因和发病机理 2.2 重点讲述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与并发症。 二.简述病毒性肺炎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6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急性胃炎 2.了解慢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理, 掌握其类型及病理变化 3.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病因及发病机理, 掌握其病理变化、结局与并发症,了解其临床 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胃炎 和 肠炎 一.简述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1.简述病因和发病机理 2.重点讲解其类型及病理变化 三.简述炎症性肠炎中局限性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 联系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一.详述其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详述其病理变化及结局与并发症 三.简介其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自学) [目的要求] 熟悉淋巴组织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教学内容] 霍奇金淋巴瘤 重点讲霍奇金淋巴瘤的概念 组织学分型 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期及预后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十一章 免疫性疾病(自学) [目的要求] 熟悉艾滋病流行病学资料 、病机,掌握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简介艾滋病流行病学资料、 病机,重点讲述其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 掌握.肾小球肾炎的概念。 2.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掌握其基本病理变化及分类。 3.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征及临床与病理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肾小球肾炎概述 二.简介病因和发病机理 三.重点讲解其基本病理变化 四.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 7 五.重点讲解其病理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 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不要求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不要求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及常见并发症。 2.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其病因、发病机理、结局和并 发症。 3.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了解其病因、发病机理、结局和并 发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点讲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及常见并发症。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述 二.简述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重点讲述其病理变化 四.重点讲述其临床与病理联系 五.简述其结局及并发症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 二.简述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重点讲述病理变化 四.重点讲述临床与病理联系 五.简述结局及并发症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十六章 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病、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8 2.熟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理、临床病理联系,掌握其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 伤寒病 一.简述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述病理变化及临床与病理联系 三.概述结局及并发症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一.简述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理 二.病理变化临床与病理联系 1.重点讲述急性细菌性痢疾 2.简述慢性细菌性痢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 理论 2 学时 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 不要求 第十八章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不要求 9 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 教 号 学 内 理论 容 讲授 见习 实验 讨论 1 绪论 1 0 0 0 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5 0 1 0 3 组织损伤的修复 2 0 1 0 4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0 1 0 5 炎症 4 0 1 0 6 肿瘤 6 0 1 0 7 环境和营养病理学 0 0 0 0 8 心血管系统疾病 2 0 1 0 9 呼吸系统疾病 2 0 1 0 10 消化系统疾病 2 0 1 0 11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0 0 0 0 12 免疫性疾病 0 0 0 0 13 泌尿系统疾病 2 0 1 0 14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0 0 0 0 15 内分泌系统疾病 0 0 0 0 16 神经系统疾病 0 0 0 0 17 传染病 2 0 1 0 18 寄生虫疾病 0 0 0 0 19 性传播疾病 0 0 0 0 合 计 34 10 注:现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分配到教材的各章节,注意与上述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计划学时数一致 四、教学参考书目 1、李玉林 2、杨光华 3、李甘地 4、李玉林 5、李玉林 《病理学》 (第九版) 《病理学》 (第五版) 《病理学》 《病理学》 (第八版) 《病理学》 (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 1. 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方式考核 2.成绩评定体系应由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构成,并明确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 3.理论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应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在 30%。 六、使用说明(黑体小四号) 1、说明具体使用的专业、可以共同使用的专业 2、不同使用专业及其各自的侧重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4、其它 病理教研室 2017 年 7 月 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