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

变了音的乐、12 页 390.372 KB下载文档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pdf

中共济宁市委办公室文件 济办发 〔2020〕 21 号 􀥬􀥬􀥬􀥬􀥬􀥬􀥬􀥬􀥬􀥬􀥬􀥬􀥬􀥬􀥬􀥬􀥬􀥬􀥬􀥬􀥬􀥬􀥬􀥬􀥬􀥬􀥬􀥬􀥬􀥬􀥬􀥬􀥬􀥬􀥬􀥬􀥬􀥬􀥬􀥬􀥬􀥬􀥬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2020 年 12 月 8 日)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ꎬ是保障基本民 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ꎮ 为 贯彻落实«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关 于 改 革 完 善 社 会 救 助制度的意见» ( 中办发〔2020〕 18 号) 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 厅印发的« 山东省贯彻‹ 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 若干 措施» ( 鲁 办 发 电 〔 2020〕 143 号) 文 件 精 神ꎬ现 就 我 市 改 革 完 善 社 会救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ꎮ — 1 — 一、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ꎬ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ꎬ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ꎬ坚持问题导向ꎬ回应群众关切ꎬ坚 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ꎬ既不降低标准ꎬ也不吊高胃口ꎬ坚持统筹兼 顾ꎬ加强政策衔接ꎻ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 路ꎬ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ꎬ完善法 规制度ꎬ健全体制机制ꎬ强化政策落实ꎬ用 2 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 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ꎬ以社会力量参 与为补充ꎬ以信息化为支撑ꎬ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制度 体系ꎬ逐步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 困难群众ꎬ民生兜底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ꎮ 二、 重点任务 ( 一) 夯实基本生活救助 1.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ꎮ 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 以下简 称低保) 覆盖范围ꎬ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 困难人员ꎬ依 申 请ꎬ参 照 “ 单 人 户” 纳 入 低 保ꎮ 落 实 低 保 标 准 与 城 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ꎬ县 ( 市、区) 城乡低保 标准占当地 上 年 度 城 乡 居 民 人 均 消 费 支 出 的 比 例 原 则 上 分 别 在 25 - 35% 和 35 - 45% 之间ꎬ已经 高 于 区 间 的 要 保 持 相 对 稳 定ꎬ实 现 稳步可持续增长ꎮ 到“ 十四五” 末ꎬ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 1. 3:1 以内ꎬ有条件的县( 市、区) 实现城乡统一ꎮ ( 牵头单位:市民 政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 2 — 2. 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ꎮ 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 未成年人年龄由 16 周岁延长至 18 周岁ꎮ 完善特困人员供养标准 动态调整机制ꎬ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按照不低于当地低 保标准的 1. 3 倍确定ꎬ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 标 准 原 则 上 分 别 按 照 不 低 于 当 地 上 年 度 最 低 工 资 标 准 的 1 / 10、 1 / 6和 1 / 3 确 定ꎮ 实 施 特 困 人 员 供 养 设 施 ( 敬 老 院 ) 改 造 提 升 工 程ꎬ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做到愿进全进ꎬ对在家分散供养 的特困人员落实照料服务责任ꎮ 到 2022 年年底护 理 型 床 位 占 比 达到 55% ꎬ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 60% ꎮ ( 牵 头单位:市民政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 二) 健全专项社会救助 3. 完善 医 疗 救 助 制 度ꎮ 修 订 « 济 宁 市 城 乡 医 疗 救 助 办 法 » ꎮ 严格落实重大疾病救助政策ꎬ对贫困群体住院费用按规定进行救 助ꎮ 完善应对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的医疗紧急救助制度ꎮ 探索建 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ꎬ有针对性免除医保支付目 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ꎮ 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ꎬ健 全医保基金应急预付机制ꎬ确保特殊人群先救治、后付费ꎮ 加强医 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衔接ꎬ做好分类参保补 贴工作ꎬ对特困人员实行全额补贴ꎬ对低保对象等其他人员按规定 实行定 额 补 贴ꎬ 切 实 提 高 贫 困 群 体 参 保 率ꎮ ( 牵 头 单 位: 市 医 保 局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4. 完善教育救助制度ꎮ 对有教育救助需求的低保、特困等家庭 — 3 — 学生ꎬ在学前教育阶段ꎬ采取减免保教费、发放政府助学金等方式予 以救助ꎻ在义务教育阶段ꎬ采取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予以救助ꎻ在高 中教育阶段( 含中等职业教育) ꎬ采取减免学费、发放国家助学金等 方式予以救助ꎻ在高等教育阶段( 含高职、专科) ꎬ采取发放国家助学 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予以救助ꎮ 对因身心障碍等原因不方 便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未成年残疾人ꎬ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予 以救助ꎮ (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5. 完善住房救助制度ꎮ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低保家庭、分散供 养特困人员等实施住房救助ꎬ对城镇住房救助对象优先实施公租 房保障ꎬ对农村住房救助对象优先实施危房改造ꎮ 探索建立农村 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ꎬ稳定、持久保障农村低收入家 庭住房安 全ꎮ ( 牵 头 单 位:市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局ꎻ责 任 单 位:市 民 政 局、市财政局) 6. 完善就业救助制度ꎮ 为社会救助对象优先提供全方位、一 站式公共就业服务ꎬ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职业培训补 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ꎬ及时将重点 人群纳入就业救助范围ꎬ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 清零” ꎮ 持续 开展“ 春风行动” ꎬ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 难 群 众 实 现 就 业ꎮ ( 牵 头 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7. 完善受灾人员救助制度ꎮ 加快修订« 济宁市自然灾害救助 办法» 和« 济宁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ꎮ 完善自然灾害救灾救 助项目ꎮ 加强 自 然 灾 害 救 助 政 策 和 社 会 救 助 政 策 的 有 序 有 效 衔 — 4 — 接ꎬ统筹做好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ꎬ加强受 灾重点 人 群、 重 点 对 象 的 生 活 保 障 和 救 助ꎮ ( 牵 头 单 位: 市 应 急 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8. 发展其他救助帮扶ꎮ 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 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ꎮ 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ꎬ 完善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ꎮ 实施特殊困难老 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ꎮ 落实孤 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 基本生活保障政策ꎬ建立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 机制ꎮ 加强农村“ 三留守” 人员关爱服务ꎮ 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制度ꎮ 加强法律援助ꎬ依法为符合条件的社会救助对象提供法律援 助服务ꎮ 积极开展司法救助ꎬ帮助受到侵害但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 效赔偿的生活困难当事人摆脱生活困境ꎬ为涉刑事案件家庭提供救 助帮扶、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服务ꎮ 积极开展取暖救助、困难职工 救助、农村贫困妇女“ 两癌” 救助和“ 福彩送温暖” 活动ꎮ 持续开展 “ 牵手关爱活动” “ 希望小屋” “ 春蕾计划” 等关爱服务ꎮ 鼓励为特殊 困难群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 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ꎻ责任单位: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 安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济宁银保监分局) ( 三) 完善急难社会救助 9.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ꎮ 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生 — 5 — 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ꎬ依据困难程度分类分档给予临时救助ꎮ 对于患重特大疾病、因子女自负教育费用负担过重的支出型救助 对象ꎬ可分别按当地城市低保月标准的 3 - 12 倍、3 - 6 倍给予临时 救助ꎮ 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ꎬ严格落实 24 小时先行救助制度ꎬ由 急难发生地乡镇( 街道) 或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实施临时救助ꎮ 对于重 大 生 活 困 难 的ꎬ 可 “ 一 事 一 议 ” 适 度 提 高 临 时 救 助 标 准ꎮ 市、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的临时救助资金ꎬ乡镇 ( 街道) 要 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ꎬ切实提高救助时效ꎮ 落实社会救 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ꎻ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退役军人局、 市医保局、市财政局) 10. 加强生 活 无 着 流 浪 乞 讨 人 员 救 助 管 理ꎮ 强 化 县 ( 市、区) 党委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ꎬ落实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街面巡查、 转介处置、身份查询、行业监管等责任ꎬ压实各级民政部门、救助管 理机构和托养机构责任ꎬ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 生活ꎮ 探索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ꎬ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 置工作ꎬ切实解决流浪精神病人、智障人员、危重病人的救助、返乡 和安置难问题ꎬ积极为走失、家庭暴力受害人等离家在外的临时遇 困人员提 供 救 助ꎮ ( 牵 头 单 位:市 民 政 局、市 公 安 局、市 城 市 管 理 局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11. 做好重 大 疫 情 等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困 难 群 众 急 难 救 助 工 作ꎮ 将困难群众急难救助纳入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应急预案ꎬ明确应急 — 6 — 期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和紧急救助程序ꎮ 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ꎬ要及时分析研判对困难群众造 成的影响以及其他各类人员陷入生活困境的风险ꎬ积极做好应对 工作ꎬ适时 启 动 紧 急 救 助 程 序ꎮ ( 牵 头 单 位:市 卫 生 健 康 委ꎻ责 任 单位:市民政局、市应急局) ( 四) 完善即时救助机制 12. 建立 主 动 发 现 机 制ꎮ 县 ( 市、 区 ) 、 乡 镇 ( 街 道 ) 要 规 范 程 序、明确责任ꎬ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 居) 组织 重要工作内容ꎬ压实村( 居) 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和民政协理员直 接责任ꎮ 承担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以及受委托从事困难群众服务工 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和社区网格员、驻村 ( 居) 干部 等ꎬ在工作中发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ꎬ或发现辖区内居 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的ꎬ应当及时报 告乡镇( 街道) 或市县社会救助有关部门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ꎻ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13. 建立快 速 响 应 机 制ꎮ 对 发 现 的 困 难 群 众 或 救 助 线 索ꎬ 村 ( 居) 应配合乡镇( 街道) 主动核查ꎬ即时了解掌握困难情况ꎬ按政 策规定纳入相应救助范围ꎬ做到随发现随救助ꎮ 对遭受意外事故、 突发重病等紧急情况造成生活困难的ꎬ开通 “ 绿色救助” 通道ꎬ由 乡镇( 街道) 先行给予临时救助ꎬ事后再补充说明情况或转介相关 社会救助部门给予相应救助ꎮ 乡镇( 街道) 、村( 居) 要主动帮助困 难群 众 做 好 救 助 申 请ꎬ 确 保 救 助 时 效ꎮ 县 级 民 政 部 门 要 开 通 — 7 — “12349” 社会 救 助 服 务 热 线ꎬ及 时 回 应 群 众 诉 求ꎬ实 现 全 市 联 通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 五)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 14. 发展慈善事业ꎮ 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以捐赠 财产、设立项目、提供服务等方式ꎬ自愿开展慈善帮扶活动ꎮ 动员 引导慈善组织加大社会救助方面支出ꎮ 按照有关规定ꎬ对参与社 会救助的慈善组织给予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ꎬ有突出表现的给予 表彰ꎮ 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ꎮ 加强对慈善组织和互 联网公开募捐行为的监管ꎬ对互联网慈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规 范ꎬ推进信 息 公 开ꎬ防 止 诈 捐、骗 捐ꎮ ( 牵 头 单 位:市 民 政 局ꎻ责 任 单位:市税务局) 15. 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ꎮ 通过购买服务、开 发 岗 位、 政策引导、提供工作场所、设立基层社工站等方式ꎬ鼓励社会工作 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协助社会救助部门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等事务ꎬ并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 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ꎮ 鼓励引导以社会救助为主的 服务机构按 一 定 比 例 设 置 社 会 工 作 专 业 岗 位ꎮ ( 牵 头 单 位:市 民 政局ꎻ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16. 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ꎮ 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 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ꎮ 加强社会救助志愿服 务制度建设ꎬ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 保护弱 势 群 体、 传 递 社 会 关 爱 等 方 面 作 用ꎮ ( 牵 头 单 位: 市 民 政 — 8 — 局ꎻ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保障措施 17. 加强组织领导ꎮ 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 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ꎬ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 全、政策衔 接、 兜 底 有 力 的 综 合 救 助 格 局ꎮ 县 ( 市、 区 ) 、 乡 镇 ( 街 道) 要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 ( 联席会议) ꎬ建 立 健 全 分 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ꎬ将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部 门工作绩效评价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 医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 残联、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 18. 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能力ꎮ 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 程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研究制定完善救助机构、合理配备相 应工作人员 的 具 体 措 施ꎮ 县 乡 两 级 要 加 强 社 会 救 助 服 务 能 力 建 设ꎬ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ꎮ 加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衔接互通的 社会救助工作网络ꎬ县 ( 市、区) 整合现有工作力量组建社会救助 综合服务中心ꎬ乡镇( 街道) 建立完善社会救助“ 一门受理、协同办 理” 综合服务平台ꎬ村 ( 居) 设立社会救 助 服 务 站ꎮ 县 级 优 化 配 置 社会救助管理机构编制资源ꎬ做到人岗相符ꎻ乡镇 ( 街道) 明确专 门承担社会救助工作人员ꎬ辖区人口 5 万人以下的配备专门负责 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不少于 3 人ꎬ5 万人以上的不少于 5 人ꎬ其中 管理人员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调剂ꎻ村( 居) 社会救助服务站根据服 务对象数量明 确 1 - 2 名 兼 职 协 理 员 办 理 社 会 救 助 事 务ꎮ 关 爱 基 — 9 — 层救助工作人员ꎬ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交通、通信费用以及薪资 待遇ꎬ保 障 履 职 需 要ꎮ 加 强 社 会 救 助 政 策 宣 传 和 业 务 培 训ꎮ ( 牵 头单位:市委编办、市民政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19. 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ꎮ 将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 供的事务性、服务性社会救助工作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交 由社会力量承担ꎮ 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所需经费按照现行政策 从已有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专 项经费中列支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0. 深化社 会 救 助 改 革ꎮ 优 化 审 核 确 认 程 序ꎬ乡 镇 ( 街 道) 经 办机构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ꎬ提出综合施救意见ꎬ按职责及时办 理或转请县级相关部门办理ꎮ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创新ꎬ深化推进 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ꎮ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ꎬ形成“ 物质 + 服 务” 救助方 式ꎮ 推 进 社 会 救 助 制 度 城 乡 统 筹 发 展ꎬ加 快 实 现 城 乡 救助服务均等化ꎮ 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ꎮ 有序推进持居住证 人员在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ꎮ 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认定 办法ꎬ对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 家庭ꎬ根据需 要 给 予 相 应 的 专 项 社 会 救 助 或 其 他 必 要 救 助ꎮ ( 牵 头单位:市民政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住 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卫 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21. 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ꎮ 完善体制机制ꎬ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ꎬ实现精准 — 10 — 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ꎮ 依托市政务云平台、政务数 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全市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ꎬ完善市级 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ꎬ建设全市社会救助对象主题库ꎬ 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共享ꎮ 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ꎬ 根据工作需要ꎬ民政部门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和机构依法依规查询 社会救助家庭及其家庭相关成员的收入、财产等信息ꎬ并为有关部 门提供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果ꎬ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予 以配合ꎮ 推 动 社 会 救 助 服 务 向 “ 一 网 通 办 ” 总 门 户、 “ 济 时 通 ” APP、“ 爱山东” APP 济 宁 分 厅 延 伸ꎬ实 现 社 会 救 助 事 项 “ 网 上 办” “ 掌上办” “ 指尖办” ꎬ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 办理、查询等服务ꎮ (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大数据中心ꎻ责任单 位: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市 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ꎬ 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济宁银保监分局、市税务局) 22. 加强社会救助资金保障ꎮ 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统筹使用力 度ꎬ扩大和优化资金供给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ꎮ 完善社会救助资金 管理制度ꎬ将 各 类 社 会 救 助 资 金 及 工 作 经 费 分 级 纳 入 财 政 预 算ꎮ 认真落实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税收优惠、资金奖补、费用减 免等政策ꎬ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社会救助工作ꎮ 按照财政事权 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ꎬ逐级制定社会救助财政事权清单ꎬ市财 政统筹安排 各 类 救 助 资 金ꎬ对 县 ( 市、区) 给 予 一 定 补 助ꎮ 授 权 县 — 11 — 级统筹管理各类救助资金ꎬ盘活存量ꎬ合理确定救助重点ꎬ分类制 定救助标 准ꎬ优 化 资 金 支 出 结 构ꎮ ( 牵 头 单 位:市 民 政 局、市 财 政 局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税务局、市 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23. 加强监督检查ꎮ 加强资金监管ꎬ强化审计监督ꎬ对挤占、挪 用、截留和滞留资金等问题ꎬ及时纠正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 的责任ꎮ 健全 “ 双 随 机、一 公 开” 监 督 机 制ꎬ加 强 社 会 救 助 事 中 事 后监管ꎮ 加大对骗取社会救助行为的查处力度ꎬ依法依规追回骗 取的社会救助金并追究相应责任ꎮ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ꎬ鼓励基层 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创新ꎬ激励干部担当作为ꎮ ( 牵头单位:市审计 局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城 乡建设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卫生健 康委、市残联) 各县 ( 市、 区 ) 党 委、 政 府 要 结 合 实 际ꎬ 抓 紧 制 定 具 体 政 策 措 施ꎬ确保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ꎮ ( 此件发至县级) 中共济宁市委办公室 — 12 — 2020 年 12 月 8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