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笔谈.pdf
特别策划 德 编者按:2011 年 9 月 2 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支持、中国德育杂志社承办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京 召开。来自学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和中小学校的 120 余位代表 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围绕中央教科所有关专家共同起草的《中小学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导纲要》(建议稿),对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深入讨论。这里从 形势、内容、实施三方面刊出部分代表的精彩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笔谈 ◎ 徐长发 等 关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面临的形势 徐长发: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是当前一项迫切任务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同时也存在 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思想 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的西方精神 文化产品及价值观念传入我国,我国传统价值 观念遭到强烈冲击,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变, 一些曾经普遍认同、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正在 被消解、被曲解。崇尚功利、利益驱使、追求 特权的社会风气正在向校园蔓延。随着互联网、 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一些腐朽落后的 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借机传播,影响着中小 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8 体系教育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些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国家意识淡薄、对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淡漠、勤俭自强精神淡化等 问题;不少中小学生思想困惑,虽然认可正确 的价值观,但知行脱节;不同学段价值观教育 的目标不具体、内容不衔接;教育方式简单, 以说教为主,学生不喜欢;满足于学生对价值 徐长发,中央 教育科学研究所党 委书记,研究员 2011年第10期 知识的记忆,对价值背后的道德推理关注不够。 因此,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是当前一项迫切任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小学生价值形成的特点。 中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价值观尚未 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强,接受能力强,但中小 学生的判断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 响。特别是当代中小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社 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比较复杂,他们 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为多样化, 如何引导他们应对复杂环境,在多元价值中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综合课题。 刘建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 殊现实意义 道德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现实意义,因 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讲道德,而且每 一代人也都要讲道德。如此说来,似乎对每一 项基本道德要求的简单重复,都有现实意义。 但是,我这里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 的现实意义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在时代条 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后它所具有的特殊的现实意 义,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恰恰因为时代发生了 这样的变化,这八项思想道德上的要求才具有 刘建军,中国 人民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室主任,教授 2011年第10期 如此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审视这八个方面的 道德要求,就会发现它们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先看爱国这一条。它在当代所受到的最大 冲击,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应后果的影响。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 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其中,“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这句话在原中 文版《列宁选集》和《列宁全集》里漏掉了, 不是我们漏的,是苏联人自己漏了。也许他们 觉得这句话无关紧要,但在今天看来,这句话 非常关键。它说明,我们原来所知道的爱国主 义是因为“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才形成的。 那么,在全球化条件下,各自的祖国不再隔离 了,爱国主义还能存在吗?经济全球化确实给 爱国主义以很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 义荣辱观中再次强调“爱国”是有其针对性和 现实意义的。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也不 可能消灭“爱国”和“爱国主义”本身,因为 虽然各自的祖国不再彼此隔离了,但仍然存在, 而且由于各国间距离的拉近,导致利益摩擦和 冲突增多,反而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爱国情感。 第二条讲服务人民。这本来也是一个老话 题,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申它的意义就不 一样了。“为人民服务”不论是作为政治宗旨 还是道德要求,至少在动机上是超乎功利的, 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动机都转到利益上去了, 虽然市场经济也讲服务,但那是挣钱的“服务”, 是商业行为。那么,“为人民服务”是不是过 时了呢?是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变成“为人民 币服务”了呢?并非如此,“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总 书记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条是讲崇尚科学。这可以说是我国自 现代以来的新传统。古代以及近代,我们缺少 科学的观念,吃了大亏。后来我们对科学特别 崇尚,甚至把科学当作正确的同义词,有人说, 崇尚得有点过头了。但是,崇尚科学是与中华 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命运攸关的,任何反科学的 蒙昧主义都是极其有害的。近些年来,随着市 场经济发展、物质利益的冲击,加上人们不能 39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德 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定程度上甚至出现了迷信 盛行、邪教蛊惑人心、蒙昧主义公开挑战科学 等可悲现象。在此情况下,提出“崇尚科学为荣, 愚昧无知为耻”是很重要的。 第四条讲辛勤劳动为荣。劳动是马克思主 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我们历来重视劳动, 但是现在,劳动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一个是分 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分配,一些 非劳动性因素在分配中的份量加重了,以及炒 股发财或买彩票中大奖之类的观念影响,人们 觉得靠本份的劳动难以致富。再有一个是享乐 主义影响很大,似乎人活着就是图享受,劳动 是迫不得已,这便使“劳动”失去了安身立命 的正面价值。还有一点,脑力劳动对体力劳动 的排斥。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强调辛勤劳动为荣, 强调尊重劳动和尊重普通劳动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条讲团结互助,这也是个老话题,但 它遇到了利益分化的新现实。其实,大家共同 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 利益矛盾和摩擦是次要的。还有就是竞争,过 去我们中国人不太讲竞争,力求一团和气。现 在是公开竞争,竞争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官场、业务部门、学术界在竞争,家庭 里面也在竞争,看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的 老公能挣钱。这样的气氛怎么能使人幸福呢? 所以,在新的条件下讲合作、讲互助、讲团结 友爱,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条是诚实守信。孙中山说过,中国商 人讲诚信,不用签什么合同,口头上打个招呼 就有约束力。建国后我们提倡“说老实话,干 老实事,做老实人”,但后来“文革”中“老 实人”吃亏,造成不良影响。在充满恶性竞争 的生活中,“老实人”成了贬义词,人与人之 间失去了信任。所以,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 重建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七条讲遵纪守法。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条 件下讲遵纪守法,与革命年代和计划经济年代 不一样。在某种程度的“人治”背景下虽然也 讲遵纪守法,但它的意义是有限的。而在依法 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遵纪守法就具 有了更重要的意义。而且,把遵纪守法放在荣 40 辱观里面来讲,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法制或 法律的问题,更是作为一个道德的问题,这也 是很有新意的。人遵纪守法不仅仅是因为害怕 受到惩罚,更是因为本身觉得犯法是可耻的。 遵纪守法,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不仅是道德问题,甚至还是信仰问题。学界和 社会也多次讨论“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信 仰”的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一条强调“遵 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也可以说包含 着对这些重要讨论的回应。 最后一个是艰苦奋斗为荣。我们历来讲艰 苦奋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追求丰富的物质生 活,直到今天才开始有点亮光,可以说数千年 来一直在艰苦的环境里面奋斗。现在基本实现 了小康,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它 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为过。但是,生活富裕了, 还要不要艰苦奋斗呢?许多人早已把艰苦奋斗 丢到爪哇国里去了,“刚吃了几天饱饭,就到 处去打饱嗝。”这是极不应该的。所以,在小 康社会里,艰苦奋斗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人生态 度,应该成为人生的一个信念。 关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内容 卓晴君: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本质体现。它虽然有四个部分:马克思主 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但是这四个 部分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能否把握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联系和整体性,是 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否在中小 2011年第10期 学真正得到落实和落实过程中能否把握住正确 方向的关键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联系及整体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贯穿于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既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它又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 指导,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部 分获得正确的理解,从而得到正确的贯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共同认知基础上的,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作为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形态,是在马 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指引下,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实际作了科学分析以 后提出的。对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 贯彻,也同样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指导。为 了把握好这个整体性,我们要反对两种主张: 一种主张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只作为一个学术 流派来对待,而不是把它放在指导地位;另一 种主张是淡化意识形态,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占有主导地位。学校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理直气壮地高举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旗帜,高举以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旗帜。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学校 德育的最基本内容,也就是说,道德教育、思 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都涵盖了。为了把握好这个 整体性,要消除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影响是, 把德育内容窄化为只是道德教育一项。当然, 这作为一种对德育内涵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学术 观点,可以充分展开讨论,可以持有不同的看 法。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小学德育 内容不断扩展,已有德育内容结构多要素的不 同说法。但无论怎样扩展,德育的三项最基本 内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始 终不变的。这三项最基本内容,不仅得到教育 系统的多数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党 和国家的文件中也多次出现过中小学“德育即 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提法,连商务印书馆 2011年第10期 出版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把德育解 释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我们 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讲,也必须进行这三项最基 本的教育。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需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还需要具有政治抱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其中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要具有共产 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所 以,窄化的德育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 所谓的“德育去政治化”主张。我之所以加“所谓” 两个字,因为这个主张是个伪命题。世界上从 来没有学校德育不讲政治的国家。因为任何一 个国家的德育的目的,说到底都是为巩固、发 展国家的利益和制度服务的。有些学校受到上 述两方面的影响,已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混乱。 所以,学校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就必须认真落实学校德育最基本的三项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普世性。 普世性一般是指对世界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或普 遍指导意义的事情、观点等。目前在价值观领 域存在着盲目地把西方的价值观作为“普世价 值”来推崇,从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 片面做法。我在这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具有普世性的命题,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马 克思主义是先进的,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 卓 晴 君, 中 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原所长,研究员 41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德 然代替资本主义并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 规律。普遍规律本身就具有普世性。这次金融 危机,使不少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认 识到“马克思准确预言资本主义命运”,“资 产阶级已经被摧毁”。第二,占世界人口五分 之一的中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和发 展所获得的成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际结合以后的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中就蕴涵了根据中国国情所作出的无数的 新创造。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精髓,代表了我国最广 大人民的利益。它不仅继承了历史优秀传统, 把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和各项实践中形成 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等总结提炼 成文明精华,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已经学习 和吸纳了世界上许多优秀文明的成果,而且还 在不断地学习和吸纳。为了把握好这个整体性, 我们要警惕和排斥“冷战结束后,美国政治当 权者高调推出的‘普世价值’,这是新美帝国 主义企图‘重塑世界’的理论和政治主张”。 而且这种美国“普世价值”的输出,已经到处 遭遇到“流血碰壁”。这是深刻的警示!所以, 学校在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 过程中,要增强自信心,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越性包括它的普世性。 王 东 虓, 郑州大学公民 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 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统领下的三大部分,包括 共同理想、精神价值、道德建设。在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的塑造方面,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国 家意识作为标准,时代精神的衡量标准就是公 民意识。所以,公民意识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实施 高洪: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实施重在融入 王东虓: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认为,公民意识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命题的理论 依据,除了十七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外,还 有今年 3 月份中宣部的发文,它针对国有企业 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这个文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了,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定位落实到 42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施重 在融入。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德育课程等各门学科教育教学,不仅在内容上 要融入,在整个教育环节过程当中也要融入;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 的课外文化活动;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第四,强调知行统一,在实践 和体验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 学习过程;第五,充分利用公共社会资源,使 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最生动的课 堂;第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 2011年第10期 这个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还要体 现科学性,要教育化、生活化。我们不能认为, 价值观教育就不需要研究了,就不需要讲科学 了。恰恰相反,我们要用这些入情、入理的东 西教育学生。 高洪,教育 部基础教育一司 司长 管理服务,在学校管理中体现科学、民主、人本、 诚信和公平正义,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校 的每一个岗位都成为正向的教育激励;第七, 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 合,增强教育合力;第八,注重信息网络的影响, 将网络的积极影响最大化。 曾天山,中 央教育科学研究 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文湛:要根据不同学段需求开展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曾天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 入情入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 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是什 么关系,作为研究者和决策人一定要搞清楚。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想信念教育,如果在这点 上还有分歧,那就不是中国特色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党史国情教育,是 我们共同的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 观的教育,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体现 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把价值 观讲透、用活,并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仅是事实和知识性问题, 我们讲的“入脑入心”,要坚定、坚信,就是 2011年第10期 我们应该全面、科学、准确、辩证地看待 当前形势。我们的社会是现实的、多元的,真 空的、理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学生要学会在 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辨别真善美。这种多元 的国际形势对学生成长、对我们国家发展有有 利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我们 对学生的估计也要全面,中小学生的主流是健 康的、是好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中小学有什 么特点,重点在哪里?我认为,要考虑不同学 段的需求,小学要着重进行“五爱”教育、文 明礼貌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初中着重进行国 情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初步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毛泽东思想 教育、三个代表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不同 学段有不同的任务,不要把对小学生进行马克 43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德 王 文 湛, 教 育部原副总督学, 原基础教育司司长 思主义教育、中国特色共同理想教育摆得太重、 要求太高。要有侧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另外,我建议加一条途径——家庭教育。 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学生在家庭生活的 时间远远大于在学校的时间,小学生一年上课 195 天,中学生一年上课 200 天,其中又有一半 时间在家庭度过。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永恒的老师, 对学生影响最大、教育最深的是家庭。因此要 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 联手育人。 在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重要的不是“讲了、听了、知道了”,而是“懂了、 做了、落实了”。关键是要践行,做到“三进、 三入、三个做起”:进课堂、进校园、进教材; 入脑、入耳、入心;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从生活日常小事做起。 时龙:开展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育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 价值观的教育,而且是做人的教育。因此,在 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好价值观的教育,更 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开展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 44 价值体系教育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第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育人。价值观教育也是德育,我认为,德 育是教育的全部。德育不仅需要渗透到学科、 校园文化中,它更需要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的内容是存在于各个方面的,因此 要从各学科中挖掘,从教育的一切环节中挖掘, 只有挖掘,才能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如果我们的教育剥去了知识的外衣,剥去了技 能的外衣,甚至剥去了学历这样华丽的外衣, 剩下的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人”的教育根 本上就是价值观的教育,是德育。 第二,灌输与感受的关系。虽然我们一直 强调要防止盲目的灌输,但是这种现象一直存 在。灌输本身没错,但是灌输不应该成为唯一 的方式。灌输只是关注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 但是德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 核心不在于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也不在于 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感受。我认为, 感受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 受,注重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知识很重要, 但是方法更重要。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方法 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改进的空间也 非常大。我曾经听过一堂课,这堂课给我的印 象非常深。教师教孩子一首藏族歌曲叫《巴塘 连北京》,她在讲授的时候知道这不仅是一首 歌曲,也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好机会,但在 歌曲教学中有一个教学难点,有几个节拍特别 不好掌握。那么她是怎么做的呢?她让所有的 孩子手拉手,随着歌曲一起跳。由于在跳的过 程中肩膀和手都要动,因此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这个教学难点,不仅爱上了这首歌,也在潜移 默化中对民族团结有了一点感受。可是我们的 专家是如何评点的呢?专家告诉她:你这不是 最好的办法,我告诉你一种方法,你伸出左手, 用右手手指在上面打节拍!专家的评点本身没 有错,但他没有从教育的规律、学习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去教育学生,不能让学生 形成深刻的感受。因此,在中小学进行社会主 2011年第10期 时龙,北京 市教育科学研究 院院长,研究员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 要从教育的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教育学 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思 考的能力,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 第四,时效与实在的关系。教育对学生成 长的影响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必须客观认识教 育的时效性。讲时效不是急功近利,更不是拔 苗助长,它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开展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不能追求眼球效应,而需要实在的设计和扎实 的工作,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形成 更多的故事来影响、感动学生,使其价值观得 以升华。 第五,内容与重心的关系。中小学的教育 重心要降低,降低到与学生的生活、成长、感 受相一致的高度。因此,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必须符合学生的 年龄特点与认识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学段学生 的需求。 第六,教师与导师的关系。德育实施要依 靠教师,因此,开展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要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但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呢? 我想,应该不是保姆,不是严师,也不是传教士, 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 第七,课堂与社会的关系。在中小学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途径上,必须处 2011年第10期 理好课堂与社会的关系。既要重视课堂的主阵 地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积极作用。 欧洲博物馆均有针对学生的教育计划,我们也 要积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打 开视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第八,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教育,都是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处理好历史与 现实的关系。 第九,主流与支流的关系。现在社会主体 的主流价值观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面对不断发展的多元化社会,必须在认清价值 主流的同时看到支流,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防患于未然。 李斌雄:中小学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要注意三个问题 在中小学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具体怎么样做?这就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和方法途径等问题 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设计。这里,我表达三个核 心观点:其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 小学价值观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的直接目标和要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价值 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中小学生,引导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目 标,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念,掌握科学的价值标 准和评价标准,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规 范,提高价值分析、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 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创造价 值,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实现其人生价 值,帮助中小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中小学社会主义 45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德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直接指向的目标。其二,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安排上,要 按照各个年龄段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其 价值意识形成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地依次安 排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教育。其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转化为中小学生自觉追求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包括科学理论教育、社会思潮引领、政策引导、 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和实践体验。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价值教育,进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一定的要求。在价值目 标和价值信念方面的要求,是引导中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信念。学生将来都要走向 社会,成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如何将各个时 期的社会目标与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 起来?这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这些价值 目标的教育在不同年龄段学生中间应该有所涉 及。所有具体的价值目标和价值信念教育,都 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在价值标准和评判标准方面的要求,主要 是要明确一个标准体系。在这个标准体系中,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是最高标准,人民利益 标准是根本标准,还有邓小平倡导的“三个有 利于”标准,江泽民向全党提出的“三个代表” 标准,现在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标准等。在中小学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这 些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以哪些为切入点能够具 体化和细化,我觉得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应该探讨,教育者可以根据 学生的特点充分地考虑。 在价值规范方面的要求。人类的价值规范 构成一个文化规范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包含 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规范体系。广义的文化 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的 核心就是价值规范,而价值规范的形成是在对 客观事物做事实分析和事实判断,在事实认识 和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所做的价值判断,由此而 46 形成价值原则、准则。这就涉及到事实认识与 价值认识、科学教育和价值教育之间关系的认 识和处理问题。价值规范具体表现为道德规范、 纪律规范、法律规范和其他一些规章制度,等等。 人只有认识和掌握这个文化规范场,根据客观 规律及人自身的利益和需要不断改造这个文化 规范场,才能获得自由。我认为,对于中小学 生在价值规范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引导中小学 生通过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运用价值标准和 评价标准,作出价值判断,逐步掌握文化规范 体系,包括各种社会规范,并在未来的社会实 践中不断更新这个文化规范体系。 在价值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方面,首先 需要提高中小学生的价值分析能力。这个是逐 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逐步 地比较科学地对客观事物做事实分析,在这个 基础上再做合理的或正确的价值分析。提高中 小学生的价值分析能力是关键,在这个基础上 再引导和提高学生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评价 标准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一旦做出 正确的价值判断,就容易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包括在多种价值观念体系中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念体系的能力。 在价值创造和实现途径方面的要求,就是 要引导学生坚持“三个结合”。这就是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讲话中所说的,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 李斌雄, 武汉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 院教授 2011年第10期 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个结合”实际 上就是要求将科学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起来, 隐含了中小学校的各个学科,包括数、理、化、 生、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都要渗透价值 教育的内容。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转化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内容?这是开 展核心价值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在中小学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在教学和 教育的内容安排上,需要按照各个年龄段中小 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中小学生价值意识形成发展 的规律进行安排,从低到高层次可以依次安排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和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教育。 我们需要在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中小学生自觉追求的途径、 方式和方法。这里的“转化”是内化和外化的 统一。自觉的价值追求是相对于自发的价值追 求而言的。中小学生个体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 拥有很多自发的价值追求。通过施加一定的教 育影响,使学生自发的价值追求逐步地向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自觉的价值追求靠 近,从而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这是我们施加 价值教育影响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方式 方法和途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中学生开 展适当的理论教育是不能少的,因为价值理念 是政治理论的内核。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 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思潮加以引导。全社会 通过引导社会思潮,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 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思想舆论环境。我们也需要 探索和研究通过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青 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价值是文化的根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之中。因此,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运用文化 载体,通过文化熏陶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转化为中小学生的自觉追求。实践是 价值生成的源泉,我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活 及其所参与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是促进 2011年第10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少年自觉追求 的根本途径。 尹国平: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必须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 实施,必须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主要是:第一, 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在强 化管理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明确 教育工作内容,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完善工作 管理体系。第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搭建德 育活动平台,在“四个创建”中大力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开展德育示范基地创建 活动,开展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开展平安 校园创建活动,创建工作激励机制。第三,完 善工作落实机制,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在形式 多样的活动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突出课堂主阵地作用,突出德育主题实践作 用,突出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三位一体” 网络的作用。第四,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加强 德育软硬件建设,在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过程中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要做到 强化思想认识,完善助推机制,打造专业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 尹 国 平, 湖北省黄石市 教育局局长 47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德 周增为:完善课程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育 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升学和 就业服务,它应该承载育人的全部功能。正因 为如此,学校不能被其他一些功利性办学机构 代替。在学校中,评价教育不是看考试成绩和 升学榜,而是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唯有 学校,才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不断学习、实践、 反思的场所;唯有学校,才是促成教师不断学 习、成长的地方,这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替 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获取未来生活能力 的准备。因此,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建立正确价 值观,学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过程。 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部性与局 限性,尤其是教学。众多无效的教学几乎成了 一把悬挂在课程改革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使课程改革的推进受到极大威胁,更削弱了课 程的核心价值。因此,完善现行的课程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推进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学校课程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和 要求,实现人的阶梯式发展;另一方面,学校 课程也要关注人的基本要求,从关注培养合格 的自然人,关注学生的现实存在与基本状态开 始,逐步到建立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并最终培养大写 的人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必须 超越传统的独立学科的课程结构,形成跨学科 的综合课程体系。它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关注学 生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及核心技能,也包括学 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能对核心技能作出具体 的界定。跨学科的课程覆盖:公民素养、健康 与环境、科学与人文、文化与哲学、政治与经济、 金融与创业、全球视野等。这样的课程体系需 要有很多可以具体表现的核心技能,如与他人 合作沟通、主动性与负责任、危机干预与排解、 信息收集与筛选、文字运用与解释、逻辑判断 与推理、改善学习和规划、思辨与价值澄清等。 课程的改革必须通过教学来实施。当前的 班级授课制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理性的方法论, 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我认为,有效的教学 有如下四个维度的描述:基于逻辑与实证的设 计、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设计、基于能力梯度 发展的设计、基于学生收益的课程价值。这四 个维度都围绕并指向课程的核心价值,可以归 结为这样的观点:价值是在过程中逐步培育并 强化的。 今天的学生,在具有相对性、丰富性、多 元性及冲撞性的环境中出生并成长,学校的课 程与教学必须要适应这样的相对性和丰富性, 教会学生在多元性与冲撞性中选择、生存并且 发 展。 在 这 样 的 过 程 中, 我 们 要 让 学 生 能 够 找到自己的路,承担起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责 任——这就是大写的人。 李小鲁:实现有效德育防止用加法 周 增 为, 上海市建平中 学书记 48 针对性、时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没有达 到预期标准,这是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 一个尴尬局面。教育系统在开展中小学德育工 作的过程中,外部力量不断提出这样那样的要 求,使我们在自己的教育体系中不断用加法。 2011年第10期 育的科研网络,引领队伍成长,提升工作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系统要在内部建立起完善 的家庭教育体系,并且渗透到整个社会资源的 整合中。 李小鲁,广东 省教育厅巡视员 中小学德育必须防止用加法,要在针对性、 实效性提高上下工夫。当前教育强调的是人的 个性的多样化、学校发展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的差异性。要做到这些,必须通过对教学标准、 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改造来实现。 要实现有效的德育,必须做到:第一,德 育的内生。从机制上来说,要提倡工作机制的 内生;从工作主题来说,要提倡能力的内生; 从学习主体来说,要提倡品德的内生。第二, 社会的教化。人的品格的成长是所有社会资源 融入和个人精神品质提升的结果,必须调动整 个社会的参与和精神资源的介入。要强调以文 化人、化民成俗、践履独行、以身示范。只有 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在课堂聚焦、学科渗透等 方面有所作为。同时,社会教化不仅是以文化人, 也应该注意以教化人,特别是以网化人。这是 新时代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也为 提升中小学德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宝贵的机遇。 为了实现德育的内生和社会的教化,必须构建 大德育体系,即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关系的 构建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关联的德育资 源整合的构建。 不仅要重视内容、队伍建设及队伍能力内 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进行工作机制创新的研 究。要牢牢把握住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中小 学德育校长能力建设工程和学校德育能力建设 工程,促进中小学德育从政策性文件变成策略 性举措。紧紧抓住科研先导,建立起中小学德 2011年第10期 韩保来:德育要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韩保来,河 北省石家庄市教 育局局长 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 教学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四个坚持, 体现三个特性:坚持以课堂德育为主阵地;坚 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注重实践性;坚持以特 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弘扬民族性;坚持德 育科研为先导,体现时代性。学校要构建各学 段有效衔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 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责任编辑 / 闫益佳 宋立文 李春娥 49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