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年报).pdf
2013 年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四年十月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2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学生情况........................................................................................................ 4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6 (五)体质测试达标情况........................................................................................ 7 (六)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 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8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8 (二)本科课程开设情况...................................................................................... 10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硬件设施情况...................................................................................... 11 三、教学建设情况......................................................................................................12 (一)专业建设...................................................................................................... 12 (二)课程建设...................................................................................................... 12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基地建设.............................................................................................. 14 (五)毕业论文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5 四、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15 (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5 (二)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 17 (四)坚持“领导听课月”制度.......................................................................... 19 (五)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19 (六)深入基础一线调研、服务.......................................................................... 20 (七)实施教师海外培训项目.............................................................................. 20 (八)开展学生海外教育实习活动...................................................................... 21 (九)开展周末教研活动...................................................................................... 21 (十)组建教师教育联盟...................................................................................... 22 五、教学工作反思......................................................................................................22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22 (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24 (三)下一步重点推进的改革举措...................................................................... 25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3 年度) 山西师范大学始于 1958 年,是国家中西部重点建设高 校。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 13000 余人,研究生 4000 余人; 设有 22 个学院,57 个本科专业,17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 学科,120 个二级硕士学位点,2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11 个二级博士学位点,2 个博士后流动站,1 个省级重点 优势学科,1 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9 个省级重点学科,4 个重点研究基地,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教育部创新 团队;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建有戏剧戏曲、三晋文化 2 个 博物展馆。学校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有 6 个国家级特 色专业、14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3 门省级精品课程,1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学改 革,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积极开 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 2005 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创立 3.5+0.5 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 11 个地市的 45 个县建立了教育创新实验区。坚持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 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实施的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 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以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学 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德、智、 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各类高级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山西师范大学现有 57 个本科专业,涉及 10 大学科门 类。其中师范类专业 30 个,非师范类专业 26 个,师范类 与非师范类兼招专业 1 个。院系及专业的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专 业 序 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专业代码 专业(方向)名称 学 制 050101 050305 050103 030101K 030301 030503 060101 120901K 060102 050201 050207 050262 040101 040106 071101 040107 汉语言文学 编辑出版学 汉语国际教育 法学 社会学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学 旅游管理 世界史 英语 日语 商务英语 教育学 学前教育 心理学 小学教育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2 授予学 专业性 位/学 质 科门类 文学 文学 文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历史学 管理学 历史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教育学 教育学 理学 教育学 师范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 师范 非师范 师范 师范 师范 非师范 师范 师范 师范 师范 所在院系 文学院 政法学院 历史与旅游 文化学院 外语学院 教育学院 17 040102 科学教育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130401 130502 130503 130405T 130202 130204 130205 130201 020101 120204 120402 120401 082701 082707T 070101 070102 080901 070201 080714T 080701 070301 080403 071001 071002 083001 090102 090502 070501 070502 070503 070504 040104 130305 130309 040201 040202K 040203 040204K 130301 130304 美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书法学 音乐学 舞蹈表演 舞蹈学 音乐表演 经济学 财务管理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 材料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园艺 园林 地理科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 教育技术学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表演 戏剧影视文学 3 4 年 教育学 师范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师范 非师范 美术学院 非师范 师范 师范 师范 音乐学院 师范 师范 非师范 非师范 经管学院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食品科学学院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数计学院 兼招 师范 师范 物信学院 非师范 师范 化材学院 非师范 师范 师范 非师范 生命学院 师范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地理科学学院 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传媒学院 非师范 师范 非师范 体育学院 非师范 非师范 师范 戏剧与影视学院 非师范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艺术学 经济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工学 工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工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农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艺术学 艺术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艺术学 艺术学 (三)学生情况 2013 年学校录取本科生 3920 人(男生 902 人,女生 3018 人),比上年增加招生 422 人;在校本科生 13411 人 (一年级 3842 人,二年级 3429 人,三年级 3219 人,四年 级 2921 人),比上年增加 962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 总数的 81.03%。2013-2014 学年,我校共有 2921 名本科毕 业生,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为 99.86%,学位授予率为 99.21%。 表 2 山西师范大学 2013-2014 学年普通本科分专业学生数一览表 在校生数 专业名称 普通本科生 其中:女 高中起点本科 法学 经济学类专业 经济学 商务英语 编辑出版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空中乘务方向) 美术学 美术学(书法方向) 书法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历史学 世界史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科学 合计 一年 级 二年 级 三年 级 四年 级 13411 10169 13206 182 287 79 172 163 88 424 278 61 28 25 25 483 42 531 155 586 533 409 3842 3018 3842 42 0 44 73 44 44 218 60 0 28 25 25 119 42 186 44 174 167 134 3429 2680 3429 45 287 0 48 41 44 206 54 31 0 0 0 137 0 109 40 147 122 93 3219 2369 3141 46 0 18 51 37 0 0 90 30 0 0 0 135 0 124 31 138 118 86 2921 2102 2794 49 0 17 0 41 0 0 74 0 0 0 0 92 0 112 40 127 126 96 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科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专业 心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日语 英语 对外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训练 体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学 学前教育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生物工程 园艺 园林 财务管理 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 音乐学 舞蹈学 表演 广播电视编导 专科起点本科 编辑出版学 广播电视编导 127 42 40 112 37 269 89 335 181 167 162 323 152 337 140 48 769 258 78 117 40 222 446 377 157 182 165 168 294 223 73 250 276 685 257 467 280 116 40 154 205 89 81 5 0 42 40 0 37 44 0 194 45 85 0 75 30 107 0 48 181 0 78 0 40 67 171 124 47 48 41 43 84 77 0 83 55 191 43 80 60 30 40 43 40 0 0 38 0 43 0 141 43 0 83 87 45 74 46 0 211 49 0 40 0 62 98 91 35 42 40 42 66 68 0 55 65 65 49 174 69 26 0 38 44 0 0 38 0 96 46 0 46 82 0 79 47 77 44 0 206 126 0 38 0 46 88 83 37 46 43 42 75 42 34 61 76 280 81 90 76 31 0 37 78 40 38 43 0 0 36 0 86 43 0 47 0 79 82 30 79 50 0 171 83 0 39 0 47 89 79 38 46 41 41 69 36 39 51 80 149 84 123 75 29 0 36 127 49 43 社会体育 35 0 3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2013 年学校面向全国 24 个省(市、区)招收本科生, 第一志愿录取率为 100%,录取分数线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具体录取情况见表 3。 表 3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年本科省内录取分数统计表 文 史 类 理 录取成绩 专业 录 取 计 划 最 高 最 低 经济学类 10 505 法学 30 社会学 工 类 录取成绩 专业 录 取 计 划 最 高 最 低 499 经济学类 10 481 477 508 490 教育技术学 30 490 467 25 497 489 学前教育 10 482 473 思想政治教育 75 502 490 商务英语 20 497 477 教育学 25 506 490 数学与应用数学 129 505 477 学前教育 10 499 49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5 480 466 汉语言文学 125 512 495 物理学 110 493 466 汉语国际教育 45 500 490 地理科学 55 482 462 日语 10 496 490 15 475 466 商务英语 25 503 489 15 491 467 编辑出版学 30 499 489 地理信息系统 25 476 466 历史学 85 510 489 生物科学类 175 493 466 世界史 35 496 489 心理学 15 494 467 地理科学 35 505 493 电子信息工程 70 483 466 10 492 49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 482 467 10 501 491 食品科学与工程 60 477 466 15 502 489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 育 70 476 466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 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 划 心理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 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 划 6 财务管理 40 510 494 园艺 60 476 466 行政管理 15 495 489 园林 30 476 466 旅游管理 10 502 489 财务管理 95 490 469 英语 40 522 498 旅游管理 10 476 467 化学 40 510 483 免费师范生 文史类 理工类 思想政治教育 40 529 499 数学与应用数学 44 521 498 汉语言文学 46 531 507 物理学 43 524 493 英语 34 534 507 化学 42 524 495 历史学 41 524 491 地理科学 22 544 493 地理科学 20 528 507 生物科学 44 535 49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3 541 483 (五)体质测试达标情况 2013-2014 学年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共 13117 人参加 体质测试,其中测试优秀率为 0.06%,良好率为 12.57%, 及格率为 64.51%,不及格率为 22.86%,总体达标率为 77.14%。 (六)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 2014 年,学校共有 2921 名毕业生,有 571 名学生考 取研究生,升学率为 18.8%。应届本科生就业率为 80.4%。 在供需见面洽谈会期间,山西师范大学向来校招聘用人单 位做了毕业生满意调查。调查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 不满意四个层次,在 321 家用人单位中,175 家用人单位 对山西师范大学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表示满意,占 7 54.5%,140 家用人单位任务比较满意,占 43.6%,总体满 意率达到了 98.1%,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山西师范大学 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勤奋努力, 工作热情高,事业心强”、“综合素质高,成长为骨干快”。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截至 2014 年 8 月底,全校教职工总数为 1848 名,其 中,专任教师 1072 名。对外公开招聘教师 77 人,其中具 有博士学位的 45 人,占聘任总数的 58.4%。 表 4 山西师范大学 2013-2014 学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教职工类别 人数 教职工总数 1848 人 专业技术人员 1362 人 专任教师数 1072 人 行政人员数 279 人 教辅人员数 186 人 工勤人员数 187 人 1.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学 校 专 任 教 师 具 有 正 高 级 职 称 人 数 为 105 人 , 占 9.97%;副高级职称人数为 311 人,占 29.01%;中级职称 人数为 410 人,占 38.25%;初级职称人数为 155 人,占 14.46%;未定级人数为 91 人,占 8.49%。 8 图1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度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2.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学校专任教师中,30 岁以下 167 人,占 15.58%;30 至 45 周岁 587 人,占 54.76%,45 周岁以上 318 人,占 29.66%。 图 2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学 校 专 任 教 师 中 具 有 博 士 研 究 生 学 历 346 人 , 占 32.2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470 人,占 43.84%;具有本 9 科学历 253 人,占 23.60%,具有专科学历 3 人,占 0.28%。 图 3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度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二)本科课程开设情况 2013-2014 学年,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833 门,主讲 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52.87%,教授授本科 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 10.14%。根据专业不同,实践教 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13.37%–18.88%。根据教育部规定 的计算办法,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2013-2014 学年我校生师比为 12.51。 表 5 山西师范大学 2013-2014 学年课堂教学基本数据汇总表 课堂教学基本指标 数据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833 门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 例 52.87%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10.14% 实践教学学分占比 13.37%–18.88% 选修课学分占比 8.91%–28.53% 10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3 年,山西师范大学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5744.4 万 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4760.33 元,生均本科 实验经费 449.00 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527.52 元。 表 6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度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 教学经费投入 数 值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5744.40 万元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4760.33 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449.00 元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527.52 元 (四)教学硬件设施情况 2013 年,山西师范大学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84 万元,本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4741.58 万元;学 校现有电子类图书、期刊共 3421 GB,生均图书 190.7 册; 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2 平方米,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2.8 平方米。 表 7 山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度教学硬件设施情况一览表 硬件指标 数值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84 万元 本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4741.58 万元 电子图书、期刊 3421 GB 生均图书 190.7 册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2 平方米 生均实验室面积 2.8 平方米 11 三、教学建设情况 (一)专业建设 学校继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 鲜明、社会急需”的思路,重点扶持优势专业,强化特色 专业,兴办社会急需专业。通过划拨专项经费从教学条件 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 革等方面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坚持院级—校级—省级—国 家级四级专业建设机制,加大对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发 掘特色、培养特色、形成特色。通过建设,构建了以教师 教育为主的文、理、教、艺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专业学 科结构分布基本合理。目前我校已有 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设点。2013 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获批“‘本科教学工 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理学” 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被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课程建设 1.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结合学科发展与基础 教育改革形势,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进一步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更新了教学内容,适当增 加专业选修课数量,旨在充分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与需求, 因材施教。同时将我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地方文化特色、 12 基础研究特色、服务区域发展特色融入到教学中,落实到 学生培养上。 2.推进课程考核改革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考试改 革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推进考试改革并 逐步推行教考分离。本年度,在总结大学英语、高等数学 教考分离经验的基础上,又实行了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考 分离,取得了良好效果。 3.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学校继续坚持“质量工程”项目院级—校级—省级— 国家级四级培养与评选机制。在建设过程中,高度强调本 科教学质量工程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操作上, 以课程组、教学研究与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 材建设为抓手,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 革;以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学名师建设为抓手,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同时,不断加强对质量工程项目的考核与引 导,切实发挥了质量工程项目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引 领和示范作用,将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果落实到课堂上, 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中,带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全 面提升。2013年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6个课程组、2个特 色专业点、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名校级教学名师、3 门精品视频公开课、89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9项大学生 13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8项省级教改 项目、2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创 新实验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获得资助,2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三)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关键,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高等教育和 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 教材更新换代的速度。逐渐尝试引进原版教材;优先使用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 国家规划教材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积极扶持 鼓励教师参与编著国家规划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2013 年 我校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 17 部。为落实我校“十二五” 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了开展校级 教材建设工作,2013 年我校立项建设 4 项校级建设教材。 (四)实践基地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 坚持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办学思想,依托教育创新实验 区,与地方企业通力合作创建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2013 年,我校对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生命、 历史、工程、传媒、数计学院共有 25 个实习基地与地方企 业签订协议,其中生命科学学院与汾酒集团有限公司,浮 14 山县宏源清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 限公司,临汾天地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尧都区坤元 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食品科学学院与 浮山县中宝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旺旺集团侯马工业园 区,临汾亿佳美食品有限公司,尧都区卫生防疫站,临汾 金烜鑫职业安全服务有限公司,临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 建了校外实践基地。 (五)毕业论文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3 年共有 2820 名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 其中 2817 名毕业生顺利通过检测,另有 3 名毕业生未通过 检测。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3 年,校团委 举办了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共有来自全校 18 个学院 259 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其中选拔出 16 件作品参加 山西省和全国的比赛,有 5 件作品入选。 四、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创新教育与 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一)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内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 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通识教育课程注重“综合素质+ 地方文化”,以“广泛性、整合性”为原则,以提升专业领 15 域学习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 上,充分强调地方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全面 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教育课程注重“基础性+研究性”,要 求同一学科门类的各专业按学科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 以加强二级学科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拓宽专业口径,注重 基础性与综合性;教师教育课程注重“理论性+技能性”, 课程结构设置以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为基本依据,主要包 括三大类模块:教育理论课、教育技能课、教育实践课。 其中教育实践课程不仅要开设各种教师技能的微型课程, 而且要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 2.强化实践教学。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3.5+0.5”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了实践教学模块,加大了实 践类课程的学分及课时,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加大实验室开 放力度。通过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深化课堂改革。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 革,鼓励教师实现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 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2013 年全校有 144 位教师 率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教师教育学院所有教师都 16 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4.规范岗位实习。学校继续推进“3.5+0.5”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实施“顶岗实习与换岗培训”工作。2013 年学 校向全省 11 个地市派出 2516 名师范生参加顶岗实习,为 山西基础教育培训各类教师 63 人次,部分山区县实现教师 全员轮训。通过这项工作的广泛开展,加强了学校与农村 基础教育的联系,支援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强化了实 践教学,提高了实习学生的教学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 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主持完成的“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 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 2014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 等奖。 (二)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 创建教育创新实验区是我校实施开放办学的重要举 措。学校在“顶岗实习与换岗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不断 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基础教育的联系,广泛建立教育创新实 验区,全面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我校教育创新实 验区坚持实践教育、合作创新、校地融合、共同发展的指 导方针,围绕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密切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 之间的关系,努力凸显融合性、服务性、开放性、示范性, 17 形成了教育发展、地方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研发、新农 村建设等五大系统。 目前,山西师范大学已在全省 11 个地市的 45 个县区 创立了教育创新实验区,建立实践基地 600 余个,将师范 生与非师范生的实习全部纳入实验区。教育创新实验区已 建设成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 创新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新平台。通过教育创新实验区工作 的高效运行,学校初步与地方政府实现了全面对接,并探 索出一套市校合作的基本模式与长效机制,学校与地方经 济教育文化发展的契合度越来越高。2013 年学校顺利完成 了临汾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发展规划项目。 (三)积极推进学院特色发展 实施“一院一策”项目。为推进学院特色发展、内涵 发展,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途径,学校实施了“一院 一策”项目,这一政策着眼长远、体现特色、突出重点、 分批建设的思路进行,鼓励学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 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立足学院发展现状,重点围绕人才 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设计项目,学校以 项目化支持、项目化管理、项目化建设的方式予以推动。 目前,首批项目已立项,并严格按照《山西师范大学关于 “一院一策”的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18 (四)坚持“领导听课月”制度 学校将每年的 4 月和 11 月定为听课月,要求校领导和 中层干部走进课堂听课。2013 年 11 月和 2014 年 4 月两个 听课月期间,校领导共听课 212 节,中层干部共听课 559 节,全校累计听课 3553 节。在“领导听课月”结束后,学 校分别召开校领导、中层干部、专家教授、学生等各种类 别的座谈研讨会,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研究 解决。为客观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课堂评价标准体系, 学校出台了《本科课堂教学规范补充规定》和《本科课堂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使课堂 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学校出台了《山西师范大学教学优秀教师遴选及职称 晋升办法》,设立教学型教师职称评审系列,为教学上表现 突出的教师提供晋升职称的通道,切实突出教学工作的中 心地位。2013年7月,学校共有5名教师凭借教学成绩突出 获得职称晋升。在对教师的年终考核中突出教学工作,教 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当年不能晋升职称。建立与个人绩效、 教研成果和学科发展目标相挂钩的薪酬分配体系。对新任 教师实行助课制度,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实行限期整改, 通过转岗等方式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开展“最受学生欢迎 的教师”、 “教学优秀教师”、 “杰出青年教师”等评选活动, 19 营造人人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 (六)深入基础一线调研、服务 学校主动走进基础教育一线,与基础教育进行对接。 每年由全体校领导带队多次深入中小学校开展调研活动, 学习、了解中学课改最新动向,研究中小学课改新模式, 直接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实验区建设。形成教师驻县 制度,每年选派 100 多名教师深入实验区,指导学生实习, 并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听课评课,研究课改,为地方教育出 谋划策、咨询规划。学校设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鼓 励支持教师深入一线搞研究,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 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 (七)实施教师海外培训项目 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选派教师出国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3 年 5 月,学 校选派 10 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参加为 期 3 周的培训。此次活动通过课堂培训、客座教授讲授、 考察交流、课堂观摩等形式,对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以学 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真实材料的应用 以及东西方教育风格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013 年 7 月,选派 24 名教师赴日本广岛大学、福山大学、 早稻田大学、东京学艺大学等高校考察培训,深入了解日 本高校发展状况及教学改革情况。 20 (八)开展学生海外教育实习活动 学校从“顶岗实习”和“国培计划”实习生中选拔实 践能力强、基本功过硬的本科生到海外大学进行教育实践。 已先后选派两批40名学生赴日本和台湾地区开展教育实习 考察活动。考察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听取专题报告、 师生交流座谈、校园文化体验、参观校园设施等丰富多样 的实习考察活动,对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 育现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 为培养未来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九)开展周末教研活动 2013年,以教学内涵建设为中心,为确保教研活动收 到实效,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制定了《山西师 范大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负总 责、教务处检查监督、各学院组织实施的管理机制。本年 度,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包 括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 的编写、教学执行计划的确定、教学任务的安排、教材教 参的选定、试题库的建设、教考分离的实施、集体备课、 听课评课、观摩与示范性教学活动、新教师与开新课教师 的试讲工作,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改革等。各单位教研活动为每周六上午,活动时间基本为3 21 小时以上。为了保证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除已立项的 校级课程组外,院级课程组已经覆盖全部课程。学期末, 各学院将本学期教研活动的相关材料,例如:教研计划、 教研活动记录本、教学设计、教案、听课卡、评课意见等 教研材料同意上交教务处,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和分 析,全校18个教学单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积极推进教 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了教研活动在教学改革 与基本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圆满完成了教研任务。 (十)组建教师教育联盟 2013 年,学校牵头山西省内 8 所本科高师院校组建山 西省教师教育联盟,充分协同和整合省内外更高质量、更 广范围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联合开展以山西基础教育重 大需求为导向的研究和服务,共同促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 育的互动双赢和协同发展。联盟强化了我校与省内其它高 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聘请联盟内优秀教师作为兼职 导师,指导我校研究生开展工作,我校优秀教师到联盟校 开展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2014 年 9 月我校主办了为期 30 天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结构化学》主讲教师强化培 训班。 五、教学工作反思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 22 了显著成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素 质稳步提升,服务、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将从以下五方面发展,进一步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1.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完成四项具体工作:一 是制订改革方案,做好科学论证,强化顶层设计;二是做 好教师专题培训,参训教师要先改先试,示范引领;三是 抓好现有改革试点的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及时总结经验; 四是扩大课改课程的覆盖面,今年参与课改的专业基础课 和专业主干课要达到 10%左右。 2.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坚持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 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构建项目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 运作方式;坚持课内培养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拓展学 生自主研究与创新活动的第二课堂。 3.实行实验区项目化管理。以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平台 全部落实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践 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继续实施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实验项目,加大对学生参加 各类全国大学生竞赛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4.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专业评估为契机,主动 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对现有专业进行科学优 化与整合,建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与学校建设目标相 23 适应的专业体系;突出特色专业,适量发展市场竞争力强、 就业形势好、有相应专业为依托的新专业,停办暂无市场 需求的专业,保持专业总数稳定在 60 个左右。 5.推进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2013 年,山西省教育厅 制定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施办法》 。由此,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形式、对象、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教师资格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资 格考试的变革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开发教育专业课程、 改革课程设置。学校将以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为导向,从课 程设置、课程内容两方面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 (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下一步学校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三 个坚守”、做好“四个了解”、实现“四个转变” 。 1.把握“三个坚守”:一是坚守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 大学的办学定位;二是坚守现有办学特色,进一步实现特 色发展;三是坚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求实 创新的优良品质,形成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2.做好“四个了解”:一是要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 动态,二是要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化,三是要了 解国际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最新动向,四是要了解国家 和山西省政府对师范大学的最新要求。 3.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 24 堂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二是实现以教师发展 为中心的科研到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科研转变;三是 实现从墨守成规的管理到积极进取的管理转变;四是实现 以行政化为中心的服务到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转变。 (三)下一步重点推进的改革举措 1.做好学院特色发展工作。深入推进“一院一策”项 目, 立足学院发展现状,重点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 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设计项目,学校继续以项目化支持、 项目化管理、项目化建设的方式予以推动,推进学院特色 发展。通过学院的特色发展,形成全校的创新驱动,凝练 学校的发展特色,内化为学校的前进动力,为学校跨越式 发展提供可能。 2.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制订不同类型课堂教学质量评 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学院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等指标体 系,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 课程考试内容、考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3.启动市校共建项目。正式签订《临汾市人民政府、 山西师范大学市校共建框架协议》 ,成立市校共建机构,完 善市校共建机制,设立市校共建基金,与临汾市建立全面 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市校互促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在此框架下,市校双方在学校新校区建设以及教育、经济、 社会、文化、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全面的实质性合作。 25 4.服务山西综合改革。制订教育创新实验区总体规划 和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实验区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实验 区建设,实现实验区项目与山西综改实践的实质性对接。 做好山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 加快组建山西省教师教育联盟,整合省内本科高师院校优 质资源。完成“山西省学校安全教育中心”建设并投入使 用。鼓励学院进行专业改革,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服务 地方经济。 5.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启动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办 学项目,力争今年招生。继续深化与友好合作院校在人才 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稳步拓 展友好合作院校规模。做好学生海外教育实习工作,继续 实施教师出国留学项目,资助教师出国研修、交流。邀请 外籍专家来我校进行科研合作。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