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高教资讯》2017年第15期(总第231期).pdf

黑人Rap$4 页 750.612 KB下载文档
《高教资讯》2017年第15期(总第231期).pdf《高教资讯》2017年第15期(总第231期).pdf《高教资讯》2017年第15期(总第231期).pdf《高教资讯》2017年第15期(总第231期).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高教资讯》2017年第15期(总第231期).pdf

高教资讯 2017 年第 15 期(总第 231 期) 出版日期:2017 年8 月15 日 主管: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济南大学高教研究院 本 期 要 目 迈向工业 4.0 时代的教育变革…………………1 新兴技术在高教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与挑战…2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4 华中科大“本科转专科”:学业救济制度………4 迈向 工 业 4 . 0 时 代 的教育变革 人类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 主要特征的工业4.0 时代(2013年4月,德国发 布《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关于实施“工业 4.0”战略的建议》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工 业4.0”的本质是将CPS( 虚拟网络—实体物理 系统) 、物联网和服务网等技术应用于制造业 和流通行业,实现资源、信息、物品、人机互 联,建造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 式)。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面临巨大 挑战,以培养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智 慧教育必定会成为工业4.0 时代的教育景观和 教育模式。“工业4.0”既是一场“技术革命”, 也是一场“人的革命”,更是一场教育的革命。 一、工业4.0 时代的教育反哺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工业 4.0 时代是强 调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的时 代。教育应致力于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 践应用能力,改变传统的批量化、统一化、同 质化的教育观念,树立个性化、多元化、差异 化的人才培养理念。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新 技术的普及、商业模式的变更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必然要求与其相匹配的多样化、差异化、专 业化的人力资源,既需要大量来自普通教育的 通识型人才,也需要大批高层次的技能型和应 用型人才。3.拓展人才培养途径。随着“互联 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大数据 X 教育”的 倍增效应显现,慕课教育、微教育、云教育等 大批现代教育形态不断涌现,融合智慧教学、 智慧学习为一体的智慧教育将会成为教育的 新常态。 二、工业4.0 时代的教育转向 1.从“单维教育”转向“多维教育”。一 是教育路径的多维性,二是教学主体的多维 性。在智慧教学系统和3D 打印技术的支持下, 动态化教育将替代静态化教育,口述型教育转 变为体验式、设计式和行动式教育。知识传递 呈现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泛在学习和泛在 教育成为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2.从“单学科 教育”转向“跨学科教育”。在工业4.0 时代, 不同行业领域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捏合”下 彼此联系越发紧密,非线性、非常规、系统性、 整体性的复杂问题也会成倍增多。只有打破学 科壁垒,提升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和跨专业的 “混搭式”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备应对复 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和全能型人才。3.从“制 度化教育”转向“终身化教育”。知识迭代周 期缩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却不断增加,要求 人类要将学习常态化和动态化,树立终身化教 育理念和体系。 三、工业4.0 时代的教育升级 1.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核心必须以信息 通讯技术为基础,以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 核心,将智能化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教育发展和 学校建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连接,把数 字化的教育资源融合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建立 起科学、便捷、高效、智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 方式,提升教育的智慧化程度。第一,智慧教 育技术系统。智慧教育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四 大核心技术: 物联网、泛在网、大数据及云计 算。第二,智慧教育教学系统。智慧教学是通 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3D 打印等技术构建 智慧教学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智慧教育管 理系统。智慧教育管理系统把智慧教育技术应 用于校园生活、教与学行为、教育评价以及教 育资源的管理活动中,提高(未完,转下页) 2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接前页)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第四, 智慧教育服务系统。其服务对象不仅是教师、 学生,同时也服务于教育管理者、家长以及社 会公众。扩展教育资源的应用范围、提升教育 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智慧教育的特点之一。 2.技能教育。基于新型产业结构、研发设 计和制造模式下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就是助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环节。《中国 制造2025》是未来中国制造发展的方向和目 标,“人才为本”。技能教育必须做到:革新 学科范式;丰富教学方法;完善培养模式。 3.体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亲 身体验,然后有目的地反思、检验、抽象和转 换,并反过来成为新体验向导的过程,具有普 适的实用价值。体验教育可以分为认知体验 型、情感体验型和行动体验型,基于“做中学” 的行动体验型教育是核心和关键。3D 打印是 支撑行动型体验教育的重要工具,使其具有体 验性、趣味性、设计性、反思性和应用性。 4.创客教育。“创客”是指一些拥有创新 意识并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创意的人。“开源创 新是互联网胜利的秘密所在,它会成为下一次 工业革命的引擎”(克里斯·安德森)。以创 2017 年第 15 期 2008 年第 2期 2017 年年 8月 1530 日出版 2008 1月 日出版 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客精神为理念的创客教育强调创意、协作、行 动,逐步发展成为培养具备新材料、新技术和 跨学科能力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创客教育体系 的构建基于三大培养体系:创新思维教育;创 新技术教育;创客空间教育。 四、教育变革: 从愿景到现实 一是教育变革中的政府责任。工业4.0 时 代的教育革新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政府的 作用尤其重要:改革教育体制;配置教育经费; 改善教育设施;优化师资队伍。二是教育变革 中的角色转换。伴随着教师角色由课堂的主导 者转向引导者,学生的角色也逐渐由课堂中的 “客体”成为“主体”: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显 著提高,全体并全程参与; 学生“备课”常 态化,未来学生的备课任务甚至要比教师备课 更充分、更完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超出了记 忆、理解科学、数学、文化艺术等学科的课程 内容,在学习情境中培养问题解决、协作、沟 通的基本技能,直到完成突破性创新。三是教 育变革中的公民行动。每个人接受终身教育、 开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共同塑造学 习型社会。(摘自2016年第9期《南京社会科 学》,作者:陈潭 刘成) 国际新媒体联盟(NMC)发布的《2017 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采用德尔菲法,预测高 等教育未来 5 年所采用的六项关键技术、六个发展趋势、六项挑战。 一、六项关键技术 1.自适应学习技术。未来一年内,自适应学习技术将在高等教育中被普遍采用。该技术使 学习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课程、学习材料或学习活动,以符合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为学习者提供 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泛在学习、移动学习、普适学习、微型学习等逐渐成为学习的主流范式。 2.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 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 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形式。例如,清华大学的“明德 e 学”、西南交通大学的“青书 PAD”、 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SLL)开发的 M-Learning 原型等。 3.物联网。物联网是一个理念,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 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人机交互、 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交互,有利于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地整合起 来。目前,国内已有 30 余所大学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有超过 400 所高校建立物联网实验室。 4.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是对所有(转下页) 高教资讯 电话:0531-82765782 E-mail:gjzx@ujn.edu.cn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3 (接前页)支持在线学习平台的统称,其实质是一种应用软件或网络技术,不仅为学习者提供 适应性课程内容、开展辅助教学与管理活动,还能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进行评价。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作为 4-5 年采用的关键技术在报告中是首次明确提出,其英文缩写 是 AI。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综合而成。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近期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 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人工智能应用教育领域称之为教育人工智能,重在通过人工智能技 术,更深人、更微观地窥视、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的,进而 为学习者高效地进行学习创造条件。 6.自然用户界面。未来高等教育将在 4-5 年内普遍采用自然用户界面技术,是指一类无形 的界面(相对于图形用户界面而言),只需要人们以最自然的交流方式,通过触摸、语音、手势、 眼动等输入通道与机器交互。例如,斯坦福大学研发的“金刚狼”模拟抓取动作、香港理工大 学护理专业学生使用触觉反馈系统作鼻胃管训练等。 二、六个发展趋势 1.近期趋势:混合学习设计、协作学习。未来 1 至 2 年,混合学习将是高校学生普遍采用 的主流学习范式。混合学习实质是有效整合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将国家精品课程、 大学生视频公开课等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学习活动有效整合。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 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 切相关行为。远程协作学习必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2.中期趋势:曰益重视学习测量、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学习测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学 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进行客观量化的过程,着重于学习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是进行科学化、 精准化学习分析的基础。学习者的学习空间从物理空间到网络空间,重新设计的教育环境将以 更大的移动性、灵活性和多种设备的使用,来支持基于项目的交互。 3.远期趋势:推动创新文化、深度学习方法。高等教育是推动创新文化发展的沃土,而创 新文化则是高等教育发展之根基。相对于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更关注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创造 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协作和自主学习来掌握学习内容。深度学习方 法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日益深刻。 三、六项挑战 1.可解决的挑战:提升数字素养、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报告连续三年把“提升数 字素养”作为可解决的挑战,所不同的是本次报告更强调高校学习者数字素养的提升,这直接 关系到学习者自身的专业发展、课程设计、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的培养。未来,高等教育机构 将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非正式学习机会,以“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2.困难的挑战:成就差异、推动数字公平。“成就差异”也被称为学业完成差异,在报告 中首次被关注。反映了学习群体之间在人学与学业成就方面的差异。高等教育除需要更灵活的 学位计划外,也需要个性化学习策略和数据驱动的学生支持系统,以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数 字公平”也是首次提及。数字鸿沟是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差距,而数字公平则 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消除信息贫富差距。 3.严峻的挑战:管理知识老化、重塑教育者角色。对高校而言,如何应对技术知识的老化 现象?高校在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前,对该技术引入之后的教学效果、使用寿命、投入经费等进 行综合评估;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应注重智慧教育,强调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重塑教 育者角色”是高等教育未来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大学生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 获取学习资源,同时还创造资源。高校需要积极寻找和创设教师的不同角色定位。(摘自 2017 年第 4 期《现代远距离教育》,作者:李新房 李静 刘名卓) 4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7 年第 15 期 2017 年 8 月 15 日出版 高教资讯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7 月 20 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面向 2030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 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其中,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 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 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 界领先水平,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 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构 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三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 军民融合;五是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加强 整体统筹,形成人工智能项目群。(摘自国务院网站,2017-07-20 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回应“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学业救济制度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在官方微博上就其一份试行制度文件中的“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 新规进行了说明。《说明》指出,试行本科转专科是一种学业救济制度,目的是尊重学生成长 过程的多样性,尝试按照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与个性需求差异,探索分流培养、分类成 才的学籍管理机制。该新规体现了人文关怀,给濒临退学的学生一条出路,彰显、保护了学生 的合法权益,改变了过去简单管理的状态。 《说明》中也明确了试行本科转专科制度的要求:一是转入专科学习后三年内必须完成相 应的学习任务,达到专科毕业的标准,否则予以退学处理;二是转专科学生必须修满本科生培 养计划规定必修课学分的 60%(含)以上,总学分必须达到本科生培养计划的 70%(含)以上,才 能颁发专科毕业证书。(摘自中新网,2017-07-29 发布)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 57 校跻身 500 强,清华首入 50 强 8 月 15 日,全球四大高校排名系统之一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了 2017 年榜 单。中国 57 所高校跻身 500 强(内地 45 所,港澳台 12 所),合计数量继续增加,占比 11.4%。 清华大学今年首次进入世界前 50,北京大学进入世界百强。在全球前 20 强中,美英高校共占 据 19 个席位。亚太地区的前两位是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分别位列 24 名和 35 名。(摘 自环球网,2017-08-15 发布) 21 所地方强校入选 2017 年国家“111 计划” 日前,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正式公布了 2017 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即“111 计划”)立项名单,全国共有包括济南大学、上海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 学等 21 所地方强校获批。“111 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瞄准国际 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排名前 100 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 科队伍中,引进、汇聚 1000 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 100 个左右世界一 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每一个“111 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 5 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 低于 180 万元。(摘自搜狐网,2017-08-07 发布) 编辑部人员:王希普 刘里立 初 稿 编 辑:刘里立 邵雪 电话:(0531)82765782 网址:http://ihe.ujn.edu.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