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

Winner(冠军)21 页 792.269 KB下载文档
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
当前文档共2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2-“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pdf

“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 创新大赛指南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 名 称 China Graduate Future Flight Vehicle Innovation Competition),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 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 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 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 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着 力增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切实培养和 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本届大赛由西北工业大学承办,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 组(陕西)支持。承办单位将努力与各培养单位携手共进,一 起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 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 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重要赛事,逐步向高水平国际 重大赛事迈进。 第一章 赛事基本情况 一、赛制 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 1 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国际赛道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国 内有团队成员可采用此形式)或在线答辩形式(国外及境外团 队采用此形式)。 二、主题及赛题 (一)主题 逐梦空天 挑战未来 (二)赛题 1.常规赛道 (1)航空飞行器设计 (2)航天飞行器设计 (3)新材料、新结构、新动力分系统设计 2.企业赛道 (1)变构型飞行器 面向未来应用场景,设计新概念可变构型飞行器作战概 念,总体方案,以及结构/机构、动力、飞行控制等分系统的 创新方案。 (2)空射型机载无人机 面向攻击、侦察、干扰等机载对面(对地对海)作战需求, 设计一种具有高生存、低成本、可回收的无人机总体方案,完 成相关仿真或飞行验证。 (3)单级入轨飞行器设计 面向未来空天一体发展需求,创新提出一型能够在稠密大 气层、临近空间、轨道空间自由穿梭飞行的单级入轨飞行器方 2 案,完成总体方案与动力、结构等分系统方案概念设计与仿真。 (4)新一代高超声速智能可重构变形飞行器 面向典型应用场景,提出高超声速条件下新型变形重构飞 行器概念和实施方案,论证气动外形、动力形式、飞行模式、 控制策略及结构系统方案。 3.挑战赛道 3.1 无人察打一体平台智能飞行挑战赛 3.1.1 任务描述 无人察打一体平台智能飞行挑战赛以模拟战场情景下攻 击敌方目标的要求。在前线环境下,运用无人察打一体平台攻 击摧毁多个敌方目标。无人察打一体平台形式不限。 3.1.2 技术要求 (1)执行任务的无人察打一体平台形式不限,但起飞重量 不得超过 10kg,所携带的载重量总计不得少于 3kg。(载重物 在比赛现场由组委会采用白色粉末加密封袋现场称量封装)每 个载重物重量不得少于 250 克。 (2)智能无人飞行平台动力形式不限。 (3)起降:智能无人飞行平台要求在起降区完成起降,起 飞和降落方式不限。 (4)操控方式可采用人工、自主方式实施操控。在自主飞 行时操纵员需将手离开遥控器,不得进行遥控操作。 3.1.3 场地设置 (1)比赛场地任务区划分为起降区、巡航区、威胁区和安 3 全区。赛时起降区只允许工作人员和参赛队员入内,巡航区、 威胁区只允许工作人员入内。安全区禁止智能无人飞行平台入 内。 (2)智能无人飞行平台起降区为长宽不低于 80*15 米跑道。 (3)威胁区为 1*1 千米的矩形区域,威胁区与起降区最短 距离不少于 1.5 千米且处于超视距位置。 (4)威胁区内随机位置设置 6 个靶标(GPS 坐标未知)(长 宽为 1*1 米),其中三个靶标底面为红色,三个靶标底面为蓝 色。 (5)起降区、巡航区和威胁区以外的一侧区域为安全区, 工作区、观众区均设置在此区域。 图 1 飞行起降区 3.1.4 参赛队员 (1) 每个单位报名机组数量不限,各机组不得共用参赛无 人机。每个机组不超过 5 人。 4 (2) 比赛中不允许教练员入场或以任何形式指导比赛。 3.1.5 竞赛方法 (1)比赛进行两轮,取两轮成绩最高作为最终成绩。 (2)每轮比赛中,无人察打一体平台只能进行一次起降。 (3)飞行前各参赛队统一申报各飞行阶段操控方式(手动 或自主),以便于飞行过程中裁判判定。 (4)飞行前各参赛队统一申报攻击载荷质量,并准备载荷 物。攻击载荷物由组委会提供的密封袋和白色粉末现场称量封 装,并在裁判监督下装入无人察打一体平台。核验完成后无人 察打一体平台即处于封存状态,参赛队员直到飞行准备阶段不 得接触无人察打一体平台。 (5)飞行准备阶段: 飞行准备阶段允许参赛队员将智能无人飞行平台由封存 地抬出至起降区并在裁判监督下进行必要的起飞前调试,如全 机通电检查/飞控初始化等(不得增加或取出无人察打一体平 台载荷)。起飞准备阶段时间不长于 10 分钟,超时者本轮成 绩无效。 (6)任务阶段(不得超过 15 分钟) (i)起飞阶段 参赛队完成起飞准备,裁判员宣布任务开始,立即开始任 务时间计时,参赛队员即可进行起飞操作,无人察打一体平台 稳定安全起飞离地后即视为起飞成功。 (ii)巡航阶段 5 智能无人飞行平台完成起飞后,通过自主导航或手动调整 航向,飞向威胁区。一旦无人察打一体平台进入威胁区即视为 巡航阶段结束。无人察打一体平台成功由起降区飞至威胁区即 视为成功完成巡航阶段。 (iii)侦察打击阶段 无人察打一体平台进入威胁区后即视为侦察打击阶段开 始,成功分三次施放所携带的所有有效载荷视为完成侦察打击 阶段。单次施放的有效载荷重量不得低于总有效载荷的 25%。 参赛队员按照申报质量及申报飞行方式,攻击裁判员随机要求 颜色的靶标。对正确靶标攻击成功一次记 10 分,成功攻击错 误靶标一次减 10 分。每一轮飞行共需攻击三个靶标。 (iv)着陆阶段 无人察打一体平台完成侦察打击阶段并飞离威胁区后至 无人察打一体平台完全落地停止视为着陆阶段。无人察打一体 平台安全完好地在起降区着陆即视为完成着陆阶段。 若超过任务阶段时间限制(15 分钟)及终止本轮,计算 已获得分数计入总分。 (7)在比赛开始之前将所有智能无人飞行平台和相关设备 的电源关闭(笔记本电脑除外)。 (8)采用自动飞行的智能无人飞行平台需给裁判演示,表 明操纵员遥控器与智能无人飞行平台的控制关系(在平台智能 飞行阶段不得进行任何人工操作)。 3.1.6 成绩评定 6 (1)总成绩由以下各项得分总和组成: (i)阶段飞行分 按照起飞阶段、巡航阶段、侦察攻击阶段、着陆阶段四个 阶段划分整个飞行过程,每成功完成一个阶段即可获得相应阶 段的飞行分数。每个阶段基础分 5 分,若采用自主飞行完成该 阶段则在基础分的基础上乘以 2 的鼓励系数(手动飞行鼓励系 数为 1)。每阶段飞行分每轮只计算一次。 h th成功完成该飞行阶段 h未完成该飞行阶段 hh手动飞行完成该飞行阶段 (ii)任务完成分 h自主飞行完成该飞行阶段 每个靶标周边半径 5 米区域为有效轰炸区,一次性将至少 0.5 公斤有效载荷空投至此区域认为一次成功打击(重复打击 只记分一次)。成功打击分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h h h未成功摧毁 hh成功摧毁正确目标 hh成功摧毁错误目标 (iii)任务完成时间分 7 任务完成时间从起飞开始计算至无人察打一体平台降落 且攻击载荷均落地为止。满分 20 分,超过 5 分钟后,每多使 用 1 分钟减 2 分(不足一分钟的按一分钟计算),其计算公式 如下: ,完成时间少于 t 分钟 t (iv)载重分 ,完成时间超过 t 分钟 载重分按照成功起飞时所带载荷为准,满分 30 分对应于 8kg 载重量,每少带 250g 少 1.5 分,不足 250g 部分不予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戰 t (v)附加分 h戰t 若某一轮整个飞行流程均实现全自主飞行则可另加 10 分 附加分。 (vi)总分 综合以上规则,先每一轮单独计算其阶段飞行分、任务完 成分、完成时间分、载重分、附加分,再进行两轮叠加,计算 方法如下: ⺁ h (2)取两轮成绩最高者作为最终成绩。 (3)所有智能无人飞行平台因故障导致无法继续飞行则比 8 赛结束,同时停止记录比赛时间,故障之前已取得的成绩仍有 效,但飞行时间将按 15 分钟计算。 3.2 火箭飞行挑战赛 3.2.1 任务描述 参赛队研制一种小型火箭,运载有效载荷至一定高度后, 精确返回至指定目标区域,实现无损回收。 3.2.2 技术要求 (1)火箭飞行要求 (i)火箭发射初始俯仰角范围为 60-80°,不得垂直起飞。 (ii)火箭飞行高度应大于 50m。 (iii)火箭不得飞出任务区,严禁飞入安全区。 (iv)火箭全程处于自动控制状态,不得使用任何人工遥 控设备。 (v)若火箭为多级,则飞行期间必须完成各级分离动作。 (vi)参赛队须对火箭的质量与飞行安全性负责。 (2)火箭外形要求 (i)火箭助推段结束前,其外形(包络体)应为长细比 大于 8 的常规火箭外形(旋成体),如箭体或翼面使用折叠技 术,则按照折叠后形状计算。 (ii)对于单级火箭,其空气动力操纵面(包括利用发动 机燃气的舵面)总数不得多于 8 片(含固定翼面)。 (iii)对于多级火箭,则每级空气动力舵面(包括利用 发动机燃气的舵面)总数不得多于 8 片(含固定翼面)。 9 (3)火箭动力要求 (i)火箭动力系统必须使用火箭发动机(市场上公开出 售的模型火箭发动机),允许使用水火箭动力,但不得使用各 种弹射器发射。 (ii)火箭助推段(火箭发动机工作期间)结束后可采用 其他动力维持飞行。 (4)火箭载荷要求 (i)有效载荷不少于 200g。 (ii)火箭须加装自行研制的飞行记录仪,用于记录火箭 飞行轨迹。火箭落地后,参赛组需在裁判组监督下将记录的原 始数据拷贝给裁判组。发射前裁判组需检查数据记录卡。 3.2.3 比赛场地介绍 (1)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为 400m 标准体育场或等同于标准体育场面积场 地(图 1 所示,红色虚线所框区域),具体尺寸和面积根据 赛场实际情况确定。根据任务需求,比赛场地划分为准备区、 发射区、目标区和安全区四个区域。 10 图 1 比赛场地 (i)准备区:用于参赛队员待飞前从事准备工作。 (ii)发射区:发射区位于比赛场地一角,用于火箭的发 射。 (iii)目标区:位于发射区对角,用于回收火箭降落, 形状为半径 5m 的圆。目标区内设置直径两米停箭坪,距离发 射点 150m。 11 图 2 停箭坪 (2)安全区:安全区设置在场地发射区后一侧,评委和工 作人员位于安全区内。 (3)除工作人员和参赛队员外,其他人员在比赛期间一律 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3.2.4 参赛队员 (1)每支队伍有两次发射机会。 (2)比赛中不允许其他人员入场,或以任何形式干预比赛。 (3)参赛队应遵从工作人员的无线电管制指令。 (4)比赛期间,参赛队在获得批准进入发射区进入发射准 备前,不得开启己方任何布置在场地内的无线电设备。 (5)参赛队员应自行购买相应的保险,主办方不对参赛方 的财产损失与人身安全伤害承担责任。 3.2.5 竞赛程序 (1)火箭飞行演示前首先进行火箭检查,检查合格方可进 行火箭飞行演示。 12 (2)飞行比赛 (i)队伍入场前进行火箭审核,审核通过后火箭贴上合 格贴纸,此后可进入准备区。 (ii)比赛共进行两轮,所有队伍依次完成一轮比赛后进 行第二轮,取两轮中最好成绩。 (iii)比赛时间:从队伍入场开始计时,每支队伍比赛 准备时间不得大于 15min。20min 内,参赛队员须完成发射火 箭和返回任务。火箭发射前参赛队员需向裁判员申请发射,得 到允许后方可进行发射。 (iv)火箭离地即为正式发射,每组参赛队员每一轮只允 许进行 1 次正式发射。 (v)参赛队员进入发射区后必须佩戴护具,从火箭发射 至裁判记录完数据,任何队员均不能触及火箭。 (vi)比赛结束将火箭交给裁判审核。 (3)答辩 比赛当天进行答辩展示,飞行比赛成绩为前五名获得答辩 资格。此五支队伍需要在答辩中展示火箭设计理念及飞行弹道 数据,由专家组进行分数评比。 3.2.6 成绩评定 (1)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由飞行分数(70%)和答辩分数 (30%)组成。 (2)飞行分数由发射分数和回收分数组成。取两轮飞行分 数中最高者为最终飞行分数。 13 (i)发射分数:火箭正常点火起飞,最大飞行高度大于 50m 获得 20 分,落在任务区内获得 10 分。落地分值为 20 分, 若数据记录仪无法测量出落地速度,获得 0 分;测量到结果, 但落地速度大于 15m/s,获得 10 分;测量获得落地时刻弹道 数据,且落地速度小于 15m/s,获得 20 分。 (ii)回收分数:火箭无损降落视为回收(允许火箭弹翼 和舵面损伤,但箭体不得出现折断和破损现象),回收分数为 回收初始分乘以回收系数,满分为 100 分。 回收分为三类,A 类为多级火箭各级均回收,回收系数为 1;B 类为单级火箭箭体回收,回收系数为 0.8;C 类为多级火 箭只回收末级,回收系数为 0.6。 100  0.1X  X  1000cm  回收初始分      0 X  1000cm  (3)答辩分数: 答辩将关注创新性、可行性、可靠性,由专家进行评审。 3.2.7 判罚 (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该轮比赛终止,已取得的成绩有效: (i)火箭发射时俯仰角小于 60°。 (ii)发射失败。 (iii)不遵守安全规范,不听从裁判指挥,作弊。 (2)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该轮成绩判为 0: (i)火箭在空中解体或者发动机脱落。 (ii)在裁判员“允许发射”口令发出前抢先发射。 (iii)火箭落地后未经裁判允许,本队队员触及火箭。 14 (iv)火箭发射完未将火箭交与裁判审核。 (v)火箭降落至安全区或比赛场地外。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取消该参赛小组整个比赛资格: (i)使用未经审核的火箭。 (ii)使用未经审核的有效载荷,或擅自更改已审核的有 效载荷。 (iii)采用各种手段干扰其它参赛队比赛。 (iv)参赛队比赛期间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人员受伤 情况; (v)发生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4.国际赛道 未来飞行器设计 注:国际赛道详情见 “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 飞行器创新大赛(国际赛道)参赛邀请函。 三、作品提交要求 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 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 2021 年 7 月 15 日前提交项目报告 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 案描述等内容。 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 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 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 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参加火箭飞行 15 挑战赛的队伍,需在提交初审作品前自行按照比赛规则组织飞 行试验,在提交初审作品时需提交至少一份完整的完成比赛任 务要求的火箭飞行试验视频。 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 四、赛事组织 技术指导:国务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 媒体/宣传支持:《中国研究生》杂志、全国研究生创新 实践系列活动官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技术支持: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无 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 心、国家级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重点学科 实验室、工信部未来飞行器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试验飞机设 计与试验技术工程实验室、飞行器体系贡献度与综合设计工业 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航空学会。 赞助单位:沈阳飞机设计所扬州创新设计院、航天科技集 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 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第二章 参赛方式 一、参赛对象 1.国内外(含港澳台)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读研究生; 16 2.研究生毕业一年以内的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在职人员; 3.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决赛时)的本科生; 4.企业赛道参赛对象可放宽至研究生毕业 5 年以内在职人 员; 5.国际赛道参赛对象为国(境)外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 读研究生或国内高校的在读留学研究生。 二、参赛方式 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 5 人,允 许跨单位组队。各参赛队需按照大赛要求,注册、报名并按时 提交作品,参赛队所在单位需对参赛队伍进行资格审核。 本届大赛所有参赛团队须在 2021 年 5 月 23 日前在大赛网 站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核。参赛团队注册、报名及参赛团队所在 单 位 审 核 均 通 过 大 赛 官 方 网 站 进 行 , 网 址 为 https://cpipc.acge.org.cn/。 海外(包括港澳台)参赛队员注册请联系大赛承办单位。 第三章 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 等奖以及最佳实物演示奖。 奖金设置:特等奖 50000 元/项(可空缺),一等奖 20000 元/项,二等奖 10000 元/项,三等奖 2000 元/项,最佳实物演 示奖 2000 元/项。 17 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确定,常规赛道、企 业赛道、国际赛道约为初赛提交作品总量的 20%-30%;挑战赛 道每个赛题约为 5-10 支。四个赛道将分别评审并设立独立奖 项名额。 第四章 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 各参赛培养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 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培养单位评优资格及承 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意设计 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 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大赛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组等各职能部门严格 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 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 委会各委员单位。 第五章 知识产权与保密 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因知识产权引起 的任何实际侵权责任由参赛选手承担。 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 关约定。参赛选手可自行为参赛作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18 组委会不涉及相关事宜。 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因作品引发 的泄密问题,由参赛选手承担责任。 第六章 大赛时间安排 序号 时间安排 事项安排 1 2021 年 4 月 26 日 发布大赛通知及启动宣传工作 2 2021 年 4 月 27 日-5 月 23 日 网上参赛报名 3 2021 年 5 月 24 日-7 月 15 日 作品提交 4 2021 年 7 月 16 日-7 月 30 日 作品初审 5 2021 年 7 月 31 日-8 月 5 日 公布大赛决赛入围名单 6 2021 年 8 月 23 日-8 月 25 日 全国总决赛 第七章 联系我们 1. 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 2. 大赛邮箱:ffvc2021@126.com 3. 大赛微信号:CGFFVC 微信号名称:未来飞行器 19 (官方微信号) 4. 问题咨询与交流 为方便各培养单位组织人员、指导教师以及参赛选手之间 的沟通与联系,欢迎扫码进入 QQ 群。 5. 大赛联系方式 承办单位: 沈 蓉 029-88460398 15129480204(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郭英男 18502936116(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郭 庆 18602934299(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李 伟 13571800734(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秘书处联系人: 徐含乐 029-88492192 13772021052(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 会所有。 20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2021 年 4 月 26 日 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