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国际传播方向)专业申报书.pdf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备案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浙江外国语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 专业代码:050304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 修业年限:四年 申请时间:2014 年 6 月 专业负责人:樊宝英 联系电话:0571-88213071 教育部制 目 录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填 表 说 明 ⒈ 本表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 专业(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除外) 。 ⒉ 申请表限用 A4 纸张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 ⒊ 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 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⒋ 本表由申请学校的校长签字报出。 ⒌ 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 专业代码 050304 专业名称 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 修业年限 四 学位授予门类 文学 学校开始举办本 科教育的年份 1994 现有本科专业 (个) 23 学校本年度 其他拟增设的 专业名称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汉语言文学( 2010) 汉语国际教育(2012) 英语(2010) 本校已设的相 日语、西班牙语等 7 个小语 近本、专科专 种(2011) 业及开设年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1) 国际商务(2013) 德语 财务管理 科学教育 2015 年 五年内计划 发展规模 30 人 师范专业标识 (师范 S、兼有 J) 年均 30 人 所在院系名称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同意 高等学校专业设 置评议专家组织 审议意见 同意 学校审批意见 (盖章) (校长签字)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年 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形式 审核意见(根据 是否具备该专业 办学条件、申请 材料是否真实等 给出是否同意 备案的意见) 月 日 月 日 (盖章) 年 1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 浙江外国语学院 学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 140 号 邮政编码 310012 校园网址 www.zisu.edu.cn 学校办学 □部委院校 基本类型 □大学 在校本科生总数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 地方院校 √ 学院 □哲学 √ 理学 √ 经济学 √ 工学 348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独立学院 4848 专任教师 总数(人) √ 公办 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法学 □农学 74 √ 教育学 √ 文学 □历史学 □医学 √ 管理学 √ 艺术学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 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48.85%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创建于 1955 年的 浙江教育学院,1994 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 立。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5800 余人,23 个本科专业,1 个省级优势专业,5 个省级重点学科,23 个实验室,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文三路、 小和山两个校区,是浙江省教师教育省级重点基地。有专任教师 348 人, 学校简介和 其中教授 67 人,副教授 10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05 人。聘请外国文 历史沿革 教专家和外籍教师 15 人。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 (300 字以内, 域开展了实质性、全方位合作办学。已与美、德、西、日等国家及台湾、 无需加页) 香港地区的 20 多所高校或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有馆藏 纸质图书 78 余万册,电子图书 50 万种,中外文学术期刊 1070 种。 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 2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一、学校定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外语类本科院校,学校的发展目标是经过十到十五 年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 着力培养外语优势明显,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的国际化应用人才,成为浙江省国际化应 用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教师教育重点基地、国际教育交流基地、外国语言文化和国际 经济贸易研究基地。增设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符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目 标和学校定位。 二、人才需求预测状况 1、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需要。从 2009 年开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正式上升到国 家发展的战略性层面,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战略性政策,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全球范 围内的国际传播体系为目标,以实现中央级新闻传媒的战略转型为标志,我国的国际 传播能力建设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13 年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下发的《关 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 见》更是明确提出了将选择 30 所高校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 地,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选择 10 所高校建设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 播人才。目前,培养国际传播人才不仅是现实发展的需要,而且已成为国家战略任务 的需要。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国际传播人才视为 我国未来广电行业第三大紧缺人才,预计在“十二五”末期,我国国际传播从业人员 从现在的 60 万激增到 100 万,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传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报纸、出版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 1.8 万家,以网站为代表的 新媒体 37 万家,全国广电从业人员为 70.58 万,与规划需求量缺口达 30 万。在新形 势面前,虽然由于新闻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已致使就业问题日渐凸现,但是熟悉国际 传播规律,掌握对外宣传策略和技巧,具有跨国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传播人才 却仍然是一将难求,培养规模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2、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的开设符合长三角涉外 型区域经济建设对传播人才的需要,是浙江文化“走出去”、提升浙江形象和软实力 的内在要求。学校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和浙江省省会,区位外向型经济特别发达。目 3 前到浙江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近 200 个,同时浙江“走出去”的境内整体数和建立境 外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浙江虽然在 2010 年的 GDP 总量居全国第 4,也早已被批准 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省份,但文化短腿现象仍较明显,杭州的区位优势、 浙江的经济优势及深入推进的“文化大省”战略,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的 平台与契机。 3、完善区域学科布局合理性的需要:目前在杭高校本科层面开设有新闻传播学 类(0503)学科专业的有 7 所高校,设置分布特点分别为:浙江大学,广播电视学与 新闻学;浙江工业大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方向);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 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方向为媒体融合与新媒体)与编辑出版学;浙江工商大学,新 闻学(财经新闻与媒介新闻管理方向);浙江理工大学,传播学(新媒体与整合营销 传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学(经济新闻与网络编辑两个方向) ;浙江树人大学, 新闻学(新闻编辑与网络传播两个方向) 。这些专业方向各有侧重,但明确定位于国 际传播方向的学校还暂空缺,而我院该专业的设置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我们更好地 为区域经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服务,对于浙江省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符合我校外语优势明显、跨文化交流能力强、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特色的需 要,符合进一步优化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布局,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的需要。学校《十 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总体目标要求,在未来五到十年,将学校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 育品质一流、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多学科本科高校。传播学专业的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发展特色学科,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加 强学术品牌的培育;有助于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三、专业筹建情况 根据我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为满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的需要,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早在 2012 年就开始积极部署,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在师资、课 程设置和建设、教学大纲的设立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并且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 图书资料。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本科教育实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备设置传播学 专业(国际传播方向)所需的条件和水平。 (一)已具备相近专业的办学经验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始建于 1955 年,其前身可追溯到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和 1977 年的人文学院。2011 年,学校为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跨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对汉语言 文学专门人才的需要,成立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系 和国际文化传播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涉外文秘和涉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4 或方向。 学院教学理念先进,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有了 3 门校级精品课程;2 个校级教学团队;1 项省级教改项目,3 项校级教改项目; 1 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点。2005 年,“汉语言文字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下设语言与文化研究所。2008 年,“汉语言文字学”被评为校级创新团队。2010 年, “中国古代文学”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 年“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被 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这为增设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积累了必要的专业教学与 管理经验。在充分认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国际传播人才求特点的培养方案。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人才培养。数十年来为社会文化发展培养 了一大批有专长的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整体就业率达到 100%。 (二)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初具规模,群体优势明 显,是一支充满学术朝气和活力的学术队伍,学术后备人才充足,学术潜力较为深厚。 现有教职工 25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9 人,讲师 6 人;教职工中博士(含博士 后)11 人,硕士(含博士在读)9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 人,省 151 人才工 程 2 人,入选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5 人。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 合理的教师队伍。此外学院还聘请德国波恩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等著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二、 三等奖 2 项;省社科二、三等奖 3 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科研 项目 4 项;出版学术专著 30 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 、《语言研 究》、 《古汉语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50 篇,被《新华文摘》 、 《中国社会科学文 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文献转载 20 余篇,产生较大学术反响。 (三)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学院汉语传播图书室,资料丰富,藏书达 5 万册,拥有汉语国际传播实验 室、直录播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相关的实验室,各类实验室设备齐全。建设了浙江 卫视新闻中心、浙江网络电视台、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实习实训基地 23 个,中德 合作项目中相关的德方大学、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美国威斯康星河城校区、墨西哥奇 瓦瓦大学等可以为我院提供学生互换计划,先后派出数十名学生参加赴德国魏因加藤 教育大学交流,赴美国中阿肯色大学交流项目,有多名留学生先后在学院学习。现有 的校内外、国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能够很好地满足播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5 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国际传播理念、扎实的双语能力、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跨文化沟通技巧能胜任在各 类新闻、宣传、出版、驻外新闻机构、外国驻华机构、对外交流机构、跨国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学知识背景、熟悉媒体融合的新趋势,熟悉大众媒体运作机制,熟练掌 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应用技能,通晓新闻传播、文化宣传政策和法规,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 (一)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有关的法律、制度、方针、政策;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懂得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较高的人文、科学和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 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实创新精神、专业学科意识、综合分析的素养;健康的体魄和 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能力要求 接受公共传播和社会形势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 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综合地分析各类公共传播现象和解决各种公共传播问题的能力;具有 较高的文字写作、口语表达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英语 听、说、读、写、译能力,达到专业英语四级水平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基本交流;学会电脑操作与统计分 析,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在现代传播媒体和其他 公共传播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较强能力。 三、学制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 4 学年,并实行 3-6 年弹性学制。 凡依照培养方案提前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允许提前毕业(修业年限不得 少于 3 年)。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关于普通本科学 生学士授予相关规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按学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主要课程设置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西方传播理论入门、当代西方新闻事业、传播与社会、 新闻英语视听说、新闻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国际交流与沟通、广播电 视节目制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电视摄像与编辑、融合报道、媒介经营管理、传播技术等。 6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包括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 实习(含军训)包括公益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如前往大众媒介与公关 公司,或涉外企业公关企划部见习,了解新闻与信息生产传播流程、人际交流与沟通流程等。 实训:包括电视摄像、新闻摄影、新闻采访、广播与视频节目编辑、英语新闻翻译等课程中的实际训 练环节。 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获得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实践知识和技能,进一 步增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使用双语独立“采、编、制”新闻信息的能力,同时也 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写作主题、素材与相关事实论据。 毕业论文是本专业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于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各种传播现象的阐释与分析, 检验与考评学生在四年学习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七、学分、学时控制与分配 课堂教学课程学分按每 16 学时 1 学分计算,实践类课程按 1 周 1 学分计算。毕业要求的总学分为 160+4 学分,其中,课程教学学分为 138 学分,实践教学学分为 22 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分为 4 学分;按四 年基本学制计算,四学年课程教学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 2600 学时以内。 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配表 学分分配 课程平台 必修 学时分配 选修 必修 实践学分 选修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学时 比例 通识教育平台 29 18 8 5 570 25 128 6 外语教学平台 24 15 6 4 372 16 96 4 专业教育平台 49 30 22 13 770 34 352 15 实践教学平台 26 16 合计 128 79 36 22 1712 75 576 25 学分 比例 10 6 13 8 26 16 49 30 八、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课程 课程 类别 性质 课程代码 0040000001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军事理论 学时分配 开课 考试 学分 授课 实践 实验 学期 方式 要求 1 36 考查 1 38 考查 2 48 考查 开课学院 体育部 Military Theory 通识课 公共必修课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 导 0040000002 Guidance of Career Planning 29 学工部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0040000003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ies 7 宣传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0400001 Cultivation of Moral and Basic 3 42 27 15 一 考查 社科部 2 32 26 6 二 考查 社科部 3 48 36 12 四 考试 社科部 3 48 48 三 考试 社科部 3 48 16 四 考查 社科部 2 32 二 考查 教育学院 3 42 21 21 一 考 科技学院 2 32 16 16 二 考试 科技学院 1 28 28 一 考查 体育部 1 32 32 二 考试 体育部 1 32 32 三 考查 体育部 1 32 32 四 考试 体育部 国际化课程模块 2 32 艺术课程模块 2 32 自然科学模块 2 32 人文社科模块 2 32 4 56 Knowledge of Law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0400002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040400003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0040400004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a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二) 0040400005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32 Thought of Mao Zedong a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 0040600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0040800001 计算机基础(一) Basic Computer(1) 0040800002 计算机基础(二) Basic Computer(2) 0040900001 体育(一) Physical Education(1) 0040900002 体育(二) Physical Education(2) 0040900003 体育(三) Physical Education(3) 0040900004 体育(四) Physical Education(4) 公共选修课 外语技能必 修课 外语技能课 1040100003 综合英语(三) 二 — 考查 七 56 一 考试 Comprehensive English(3) 1 40 0004 8 应外学院 24 综合英语(四) 4 Comprehensive English(4) 8 64 64 二 考试 应外学院 1041200001 高级英语(一) 4 64 64 三 考试 应外学院 4 64 64 四 考试 应外学院 2 三 考试 应外学院 Advanced English(1) 1041200002 高级英语(二) Advanced English(2) 高级英语听说(一) 1041200003 Advanced English Listening & 2 Speaking(1) 高级英语听说(二) 1041200004 Advanced English Listening & 2 32 32 四 考试 应外学院 2 28 28 一 考试 应外学院 2 32 32 二 考试 应外学院 2 32 32 考查 应外学院 Speaking(2) 1040100013 英语阅读(三) Extensive Reading(3) 1040100014 英语阅读(四) Extensive Reading(4) 语) 外语技能选修(主修外 报刊选读 1041200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五 News Publications 1041200006 经贸英语 2 32 32 2 32 32 1041200025新闻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4 64 64 1041200026新闻英语视听说 4 64 64 3040300001 传播学学科导论 1 16 2 32 3 3040300004 传播学概论* 3040300005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七 Business English 1041200007 旅游英语 考查 6 应外学院 考查 应外学院 四 考试 英文学院 五 考试 英文学院 一 考查 中文学院 32 一 考试 中文学院 48 48 一 考查 中文学院 3 48 48 三 考试 中文学院 4 64 48 二 考试 中文学院 Tourist English 专业 外语 必修 3040300002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Journalism Theory of Marxism 3040300003 新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 媒介融合概论* 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 16 3040300006 Introduction 中文学院 to Media 3 48 48 六 考试 of 3 48 39 五 考试 2 32 32 四 考试 2 32 32 六 考试 2 32 32 五 考试 48 convergence 传播学研究方法* 3040300007 Research Methods 9 中文学院 Communication 3040300008 人际传播学* 中文学院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3040300009 组织传播学* 中文学院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3040300010 政治传播*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9 中文学院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中文学院 3040300011 Management of Public Crisis 3 48 39 9 六 考试 3 48 39 9 三 考试 3 48 32 16 六 考试 Communication 0403 0012 公共关系学* 中文学院 Theory of Public Relations 3040300013 国际传播学* 中文学院 传播统计软件应用* 3040300014 Communication 中文学院 Statistical 2 32 26 6 六 考查 3040300015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 32 26 6 五 考试 3040300016 跨文化传播* 2 32 26 6 七 考试 中文学院 sclc3305 中外新闻传播史 3 48 48 二 考试 中文学院 sclc4301 网络传播 3 48 32 三 考试 中文学院 sclc2301 亚洲主流文化及其影响 2 32 32 三 考查 中文学院 sclc2302 英美主流文化及其影响 2 3 3 五 考 中文学院 2 32 32 二 考试 sclc2311 媒介经营与管理 2 32 32 四 考试 sclc2313 媒介伦理与法规 2 32 32 五 考查 中文学院 sclc2316 西方传播理论入门 2 32 32 五 考试 中文学院 3040300025 社会学 2 32 26 6 七 考试 中文学院 3040300028 影视文化传播 2 32 26 6 六 考试 中文学院 Software Application 中外文化交流史* Cultural Exchange 专业知识选修方向 sclc3301 大众传媒导论 16 0 Introduction to Mass Media 中文学院 25 选 12 中文学院 中文学院 专业选修课 说服与传播运作设计 3 48 32 16 六 考查 3 48 39 9 五 考查 3040300023 媒介身份认同 2 32 32 四 考查 0403 003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2 32 20 12 七 考查 3040300035 电视摄像与编辑 3 48 16 32 三 考试 3040301024 新闻摄影 2 32 20 12 二 考查 3040800033 新媒体理论与技能 3 48 32 16 三 考查 中文学院 3040300016 新闻编辑与评论 4 64 32 四 考查 中文学院 2 32 26 6 五 考查 sclc2303 中国古代文学 2 32 26 6 四 考查 sclc3307 中国现当代文学 2 32 26 6 五 考查 sclc2319 Operation and Design of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3040300031 演讲与修辞 中文学院 专业技能选修方向 Speech and Rhetoric 语言文化选修方向 sclc2302 美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32 中文学院 19 选 6 中文学院 科技学院 中文学院 中文学院 中文学院 中文学院 18 选 5 sclc3308 外国文学作品精读 2 32 26 6 七 考查 sclc3303 古代汉语 2 32 26 6 七 考试 中文学院 sclc2304 现代汉语 2 32 26 6 七 考试 中文学院 10 中文学院 sclc3304 世界文化概论 中文学院 2 32 26 6 三 考查 sclc3309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 2 32 26 6 六 考试 中文学院 sclc3311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2 32 26 6 四 考试 中文学院 4 7周 7周 八 考查 8 8周 8周 八 考查 Military 2 2周 2周 一 考查 sclc4903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4 Introduction to World Culture sclc4901 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学院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必修实践 sclc4902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中文学院 18 始业教育/军事训练 sclc1901 Orientation and 实践课 Training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考查 Education 自主实践 sclc1902 演讲技能 2 2周 二 考查 中文学院 sclc2901 新闻采访、写作 1 2周 三 考查 中文学院 clc2902 新闻编辑、评论 2 2周 四 考查 sclc3901 音视频节目制作 1 2周 五 考查 中文学院 sclc3902 主持技能 2 2周 六 考查 中文学院 8 中文学院 备注:带“*”为专业核心课程 九、学期修读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学期修读学分分配 一 二 三 四 7 7 4 7 五 六 七 八 公共选修课 外语技能课 6 专业必修课 6 6 8 6 6 11 13 2 48 4/10 23 6/13 2/7 自主实践 2 1 2 1 2 21 8 3 4/12 21 29 3 5/13 合计 4 6 2/7 2 合计 6 专业选修课 必修实践 其他 22 25 21 20 3 8 6 12 4 18 12 16 164 十、主要专业课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媒介化社会中的当代大学生提供解 读、分析新闻与社会现象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准确、科学的新闻观和价值观,培养基本的 传媒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为,一是介绍经典作家的新闻传播思想理论的要点,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理论演进 11 发展的路线图;二是讲授各经典作家新闻思想如何回应时代和媒体发展的挑战问题;三是介绍马克思主义 新闻思想中国化问题;四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分析当代重大新闻传播现象。 本课程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具有指导作用。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属于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 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 要求。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个部分。新闻理论是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 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反过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学概论》涉及新闻学的 三部分内容,侧重新闻理论。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在于:一是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工作;二是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改 革;三是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四是指导我们正确吸收其他学科的 成果。 通过学习《新闻学概论》 ,要求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规则;了解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 关系,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了解新闻事业尤其是我国新闻业现状, 以及在中国改革开放大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新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媒介素养和专业观察思考 能力。 本课程在新闻专业课程中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涉及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侧重理论。为进 一步学习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经营提供必不可少的系统基础知识,补充学习与新闻学相近学 科知识有指导作用。 传播学原理 本课程属于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 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 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 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也通过充分结合我国的传 播实践的讲解,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该课程宜与新闻事业史课程同步开设,或在新闻事业史课程之后开设,以便学生结合具体新闻史和新 闻实践掌握新闻传播原理。这门课对其它新闻业务课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 本课程属于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是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都必须具备的新闻基本业务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在 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优秀职业记者意味着:对新闻媒体充满了激情、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批评态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巧的写作能 力。本课程是《新闻编辑与评论》等实务课程的先导。 媒介融合概论 本课程为传播学专业必修课。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无论什么方向,都应该掌 握多种技能,包括写作、编辑、电视制作、数字摄影摄像和网页设计等。媒介融合为新闻工作者提出新要 12 求:一专多能,新闻写作与报道的基础,对新技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融合新闻跨平台的 能力。为适应业界对融合新闻工作者(converged journalists)的需求,我们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开设本课 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媒介融合概说;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媒介融合的形成与发展;媒介融合的功 能和影响;传统平面媒体与媒介融合;媒介融合视阈下平面媒体的发展嬗变等内容。 传播学研究方法 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科而言,理论和方法是两门最基础的课程。本课程是介绍传播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 方法的课程,具体而言分为四大部分,一是介绍传播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二是介绍定量研究方法, 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和内容分析法;三是介绍定性研究方法,包括田野研究和文本分析法;四是关于研究 方法的其他问题,包括现存资料分析和研究报告的写作。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 研究设计的程序,能够使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分析一些具体的传播学现象和问题。 学习本课程需要前期修过传播学原理、统计学基础等课程。 人际传播学 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美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人际传播学研究并在各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比如 J.McCroskey、C.Lareson & M.Knapp 的《人际传播引论》、M.E.Roloff 的《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S.W.Littlejohn 的《人类传播理论》等是那个时代的奠基之作。此后,意义理论、情景理论、社会期望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等逐步融入了人际传播理论,使之日益成熟丰富起来。进入 21 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 和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加剧,人际传播学研究更加丰富多彩。 本课程对人际传播的理论与研究进行系统阐述,也介绍了实践技能。本课程介绍如何做出有效的传播 选择以应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工作关系等不同的情境,并涉及了传播文化多样性、传播伦理、电子传 播等内容。 组织传播学 组织传播学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一是 使学生对于组织传播的已有研究成果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二是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研讨,培养学生组织 传播的专业能力。 教学内容为结合案例围绕两大议题展开,一是组织传播的理论和方法,二是组织传播的过程。具体包 括,组织与传播关系的理论流派,组织环境里传播行为的本质、分类,组织媒介的属性与传播效率,不同 组织环境和情境下组织信息的筛选、处理、传播和呈报方法等。为更好提高学生的组织传播技能,课程将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实践,使学生掌握组织传播专家必须的素质和技能。 政治传播 政治传播学是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作为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讲授内容包括政治传播 的主体、政治信息处理体系、政治符号与传播媒介体系、政治传播与相关的社会现象,以及西方和中国的 不同政治体制对传播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政治体制,及对传播的影响,重点学习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13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本课程为传播学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介绍公共危机传播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为:公共危机传播研 究,理论与方法,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与责任,公共危机中的媒体,问题与契机,公共危机中的公众, 认知与沟通。 公共关系学 本课程是为传播学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市场 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 场竞争的主动权。同时,由于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 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 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 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 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 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公共关系学与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 消费心理学等学科联系密切,并应在以上必要课程开设的基础之上来安排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讲授。 演讲与修辞 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学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表达力,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二 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如何做到效果良好的演讲,分析受众,全面介绍演讲前的准备、演讲过 程的控制、演讲后的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消解心理紧张,并通过场景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 技巧,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二是分析经典作品中的修辞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说服与传播运作设计 本课程为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传播效果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也称为 “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本课程结合案例介绍西方 传播学中经典的说服研究,中国文化中的说服传播,使学生掌握说服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传播统计软件应用 本课程为传播学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讲授传播统计学,主要包括单变 量描述统计、双变量描述统计、概率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详尽分析等。讲授重点是如何在 定量传播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第二部分讲授统计软件 SPSS 的应用,首先讲授问卷数据的录入与编辑、数 据清理和数据变换,然后讲授如何利用 SPSS 进行统计分析,其设计的统计分析内容同第一部分。 14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一) 姓名 樊宝英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大学本科 出生年月 1965 年 1 月 行政职务 院长 最后学历 研究生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1986 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 年 6 月毕业于南京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工作与 研究方向 文艺学、美学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50 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3 项;其中:国家级 部。 项, 省部级 3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4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3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0 万元,年均 10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36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16 人次。 最具代表 性的教学 科研成果 (4 项以 内)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科研项 目(4 项以 内) 序号 成果名称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1 选本批评与古人的文 学史观念 山东省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 等奖,091, 《文学评论》 1/1 2 金圣叹文学形式批评 的现代思考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07R30218, 《江汉论坛》 1/1 3 经典文本教学与本科 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 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 奖,2009067 1/5 4 金圣叹“腰斩”《水浒 传》《西厢记》文本的 深层文化分析 山东省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 奖,231,《文学评论》 1/1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金圣叹形式批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2006-2010 8万 主持 省哲社 2013-2015 1.5 万 主持 省教育厅重大 招标课题 2014-2017 20 万 主持 2 3 欧美汉学中的中国古 代 英美汉学界中国文化 经典传播与影响研究 目前承担 序号 课程名称 的主要教 1 海外汉学研究 学工作(5 2 美学概论 门以内)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汉语言文学 54 32 专业选修 2013-2014 汉语言文学 46 48 专业必修 2012-2013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签章 15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二)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第一学历 专科 出生年月 1955.09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温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 1984 年 7 月毕业,杭州大学现代汉语硕士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研究生 1994 年 7 月毕业(南京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 2009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年 6 月毕业)。 主要从事工作与 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 姓 名 周明强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 2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1 项;其中:国家级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万元, 年均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649 最具代表 性的教学 科研成果 (4 项以 内)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科研项 目(4 项 以内) 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 消解的认知研究 词汇歧义消解的认知 2 解析 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 3 认知模式 坦言性话语标记语用 4 功能探析 序号 项目名称 2 3 序号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工作(5 门以内) 成果名称 1 1 项。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1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2 序号 项, 省部级 1 部。 4 万元。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0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1(一级) 专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1) 1/1 汉语学习 2011(02) 1/1 当代修辞学 2013(05) 1/1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汉语话语标记系统的 认知研究 国家社科基 2013-2016 金 教育部高校 汉语话语标记语的系 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规划 2011-2015 统与认知研究 基金 21 世纪汉语应用人才 省 新 世 纪 高 2010-2014 培养模式的研究 等教育教改 课程名称 1 现代汉语 2 语用学 3 汉语修辞专题 4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 学、汉语国 际教育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8 主持人 9 主持人 自筹 主持人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326 332 专业基础 2111-2014 208 164 专业选修 2011-2013 140 148 专业选修 2011-2012 68 5 专业选修 2012 签章 16 人次。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三)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 曾来海 1974.1 博士研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无 最后学历 2 究生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2000 年 7 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2014 年 6 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工作与 从事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中外传媒史论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4 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 省部级 项。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1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1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5 万元, 年均 0.5 万元。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00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24 人次。 姓 名 序号 最具代 表性的 教学科 研成果 (4 项以 内) 1 2 3 4 序号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科研项 目(4 项 以内) 目前承 担的主 要教学 工作(5 门以内) 1 2 成果名称 晚清民国时期传媒经济(管 理)学研究的历史考察 试论民国时期报业集团化 经营的理论研究 大众传媒对社会弱势群体 的援助方式 大众传媒对社会弱势群体 援助的意义及方式 本人署名位次 国际新闻界 2013.3 独立 国际新闻界 2011.3 独立 新疆社会科学 2007.12 第一 当代传播 2008.6 独立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民国时期传媒经济的理论 研究 大众传媒风险传播的失误 与防范 浙江省社 科规划办 浙江省社 科联 杭州市社 科规划办 浙江省社 科联 2011-201 4 2010-201 2 2009-201 0 2006-200 8 3 大众传媒与社会救助 4 新闻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 的援助 序号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经费 本人承担 工作 1.5 万 主持 0 主持 0 主持 0.3 万 主持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授课时间 1 外国新闻传播史 广播电视学 13 级 55 48 专业基础 2014 2 传播学概论 54 48 专业基础 2014 3 媒介经营与管理 广播电视学 11 级 56 48 专业基础 2013 4 中国新闻传播史 广播电视学 13 级 54 48 专业基础 2013 广告学 13 级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签章 17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四) 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第一学历 学士 姓 汪明杰 名 出生年月 1975.6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博士 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 1997 年 7 月,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学士 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2012 年 12 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 传播学(文化研究/修辞研究、田野调查、可持续商业模式和生态文 主要从事工作与 化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中美生态文化传 研究方向 播平台建设工作,以及乡村田野调查和乡村建设工作。 本人近三年的主要成就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 篇; 出版专著(译著等)0 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1 项;其中:国家级 1 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万元, 年均 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 17 序号 成果名称 1 学术论文《修辞学与 民族志的交汇:发现 民间声音的参与式方 法论》 2 3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科研项 目(4 项 以内) 目前承担 的主要教 学工作(5 门以内) 序号 项。 1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0 项,省部级项目 0 项。 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4 最具代表 性的教学 科研成果 (4 项以 内) 项, 省部级 0 部。 学术论文《社区大学 引导下的福建乡村社 会管理创新》 博士论文《关于中国 社会公共空间的民间 修辞研究》 项目名称 万元。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 9 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位次 《中国发展》2012 年 12 月第 6 期(75-81 页) 第三作者 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学术团体 理事会(Mellon/ACLS)博士课 题写作基金奖(3.3 万美元) 唯一作者,全美 60 位获奖者之 一 项目来源 本人承担工作 起讫时间 经费 华夏社会 创新基金 会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人数 学时 课程性质 1 商务英语阅读 商英专业 28 32 专业必修 2 商务英语写作 商英专业 105 32 专业必修 2 序号 人次。 美国传播学会博士生荣誉研修 班“传播学在行动:二十一世纪 全美 30 名获奖 的学科应用前景”,北达科塔州 者之一 立大学,法尔戈,2011 年 7 月 2014 年秋季 1万 -2016 年秋 2014 年 6 月 -2015 年 6 1万 月 1 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 程《跨文化传播学》 美国新经济人文思想 和社会创新实践-中 美对话项目 1.3 浙外 教学管理部门 审核意见 签章 注:填写三至五人,只填本专业专任教师,每人一表。 18 课程负责人 项目参与人员 授课时间 14 年秋季 学期 14 年秋季 学期 6.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 号 1 2 3 4 5 6 姓名 樊宝英 周明强 曾来海 汪明杰 龚钢 李娟 性 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年 龄 49 59 40 39 60 30 专业技 术职务 第一学历毕业 最后学历 学校、专业、 毕业学校、 现从事专业 学位 专业、学位 拟任课程 专职 /兼职 教授 聊城大学、汉语 言文学、学士 南京大学、文 艺学、博士 文艺学、 美学 当代西方文化理 论、中国文化海外 传播 专职 教授 温州师范专科学 校、汉语言文学 南京大学、语 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博士 语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 演讲与修辞、现代 汉语 专职 副教授 赣南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 业、学士 南京师范大 学、新闻学、 新闻传播学 博士 新闻学概论、媒介 融合概论、组织传 播学 专职 讲师 清华大学、英语 专业、学士 美国科罗拉 多大学、传播 学专业、博士 传播学(文 化研究/修 辞研究、可 持续商业模 式和生态文 化研究方 向) 公共危机传播管 理、公共关系学、 专职 说服与传播运作 设计 教授 浙江大学、汉语 言文学、学士 浙江大学、文 艺学、硕士 传统艺术与 文化传播研 究 英美主流文化及 其影响、媒介伦理 与法规 专职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 新闻学、学士 华中师范大 广播电视新 学、新闻学、 闻学 硕士 人际传播学、马克 思主义新闻思想 专职 清华大学、公 共管理学、博 士 国际政治 国际传播学、 政治传播 专职 7 应琛 女 35 讲师 云南大学、信息 学、学士 8 范芸芸 女 32 讲师 浙江大学、新闻 学、学士 浙江大学、新 闻学、硕士 媒体编辑 新闻编辑、国际交 流与沟通 专职 9 吴子慧 女 59 教授 绍兴师范专科学 校、汉语言文学 浙江大学、现 代汉语、硕士 语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 媒介身份认同 专职 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 士 上海师范大 学、中国古代 文学、博士 明清文学与 文化、中国 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专职 10 赵红娟 女 44 19 11 12 13 赵则玲 陈海英 李倩 女 女 男 54 40 37 浙江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 浙江省高师 培训中心、中 文教育、硕士 汉语方言 学、方言与 地域文化、 普通话理 论、应用语 言学(语料 库语言学) 丽水师范专科学 校、汉语言文学 上海师范大 学、现当代文 学专业、博士 中国现当代 文学专业, 现代文学研 究方向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 士 汉语词汇 四川大学、汉 史,词汇语 语言文字学、 义学,敦煌 博士 文献整理和 研究 教授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 学、语言学及 语言理论、 应用语言学、 现代汉语 博士 先秦两汉魏 浙江大学、中 晋南北朝文 国古代文学、 学、域外汉 博士 学 社会学 专职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专职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古代汉语 专职 跨文化传播、 现代汉语 专职 大众传媒导论 专职 14 马宏程 男 38 副教授 信阳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学 士 15 毛振华 男 36 副教授 郑州大学、汉语 言文学、学士 副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学 士 上海师范大 学、现当代文 学、博士 中国现当代 文学、影视 文学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专职 副教授 河南大学、汉语 言文学、学士 复旦大学、中 国文学批评 史、博士 哲学、文学 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 论研究、影视文化 传播 专职 副教授 杭州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学 士 苏州大学、中 中国古代文 国古代文学、 学专业,研 博士 究文化世家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专职 42 副教授 滁州师范专科学 校、汉语言文学 浙江大学、中 魏晋南北朝 国古代文学、 文学、唐宋 博士 文学 亚洲主流文化及 其影响 专职 51 教授、博 导 南京师范大学文 学院、汉语言文 学、学士 南京大学文 艺学、博士 文学理论、 美学 新媒体理论与技 能网络传播 兼职 讲师 吉首大学、汉语 言文学专业、学 士 浙江大学、传 播学、博士 媒介批评与 媒介文化 传播学概论、 新闻摄影 兼职 16 17 18 19 20 21 齐钢 田义勇 许菁频 杨金梅 于德山 禹夏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43 42 41 34 20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课程 周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42 3 李娟、范芸芸 一 2 新闻学概论* 48 3 曾来海 一 3 传播学概论* 48 3 李娟 三 4 新闻采访与写作* 64 4 周明强、陈海英 二 5 媒介融合概论* 48 3 曾来海、禹夏 六 6 传播学研究方法* 48 3 应琛、范芸芸 五 7 人际传播学* 48 3 李娟、禹夏 五 8 组织传播学* 48 3 曾来海 六 9 政治传播* 48 3 应琛 五 10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48 3 汪明杰、禹夏 六 11 公共关系学* 48 3 汪明杰 六 12 演讲与修辞* 48 3 周明强 五 13 传播统计软件应用* 32 2 应琛、李倩 六 14 说服与传播运作设计* 32 2 汪明杰、禹夏 六 15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 32 2 樊宝英、田义勇 六 16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史 32 2 樊宝英、齐钢 七 17 网络传播 32 2 于德山、田义勇 三 18 国际传播学 32 2 汪明杰、应琛 五 19 英美主流文化及其影响 32 2 龚钢 六 20 跨文化传播 32 2 马宏程 五 21 影视文化传播 32 2 齐钢 六 21 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开办经费 及来源 传播学专业(国际传播方向) 申报专业副高及以 上职称(在岗)人 数 是否具备开办该 专业所必需的图书 资料 15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是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实验设备 (千元以上)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19 200 (台/件) 型 规 0 其中校外 兼职人数 总 价 值 (万元)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 10 项内) 1 专业演播厅 一间(包括影视灯 光系统、声学系统) 1 2011 2 专业摄像机 Song PMW-EX330 /Song PMW-EXIR 8 2012 3 专业单反相机 5D Mark ∏ 3 2012 4 MOVEN 惯性动作捕捉系统 MOVEN 1 2012 5 摄录一体机 松下 AG-3DA1MC 1 2011 6 虚拟工作站 E430C(33651J8) 3 2012 7 便携式摄像机 PMW-EX1R 3 2011 8 高清直播、录播系统软件 LIVESERVER/NETDR AGON 2 2011 9 专业数字音频处理器 ZONEMIX760 1 2012 10 多点控制单元 瑞福特 SM-MCU 1 2011 注:若为医学类专业应附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22 台 (件) 2 316 序 号 备 注 号 格 300 购 入 时 间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 学校近三年(不含本年度)增设专业情况 序 号 专 业 代 码 本/专科 专 1 050402 本科 法语 2012 2 050205 本科 西班牙语 2012 3 050206 本科 阿拉伯语 2012 4 050262 本科 商务英语 2012 5 070302 本科 应用化学 2012 6 050232 本科 葡萄牙语 2013 7 050238 本科 意大利语 2013 8 050261 本科 翻译 2013 9 120205 本科 国际商务 2013 10 050202 本科 俄语 2014 11 050209 本科 朝鲜语 2014 12 040107 本科 小学教育 2014 13 14 15 16 17 18 23 业 名 称 设 置 年 度 附件 2: 专家论证意见 论证专家: 1.浙江大学 吴 2.中国传媒大学 陈卫星教授 3.南京师范大学 方晓红教授 4.浙江工业大学 张 雷教授 5.浙江传媒学院 方建移教授 24 飞教授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