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

Prevaricate(说谎)10 页 609.577 KB下载文档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
当前文档共10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年度通报(总第1期).pdf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 工作通报 2016 年第 1 期(总期第 1 期)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邮编:511436 1. 召开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会长工作会议 2016 年 3 月 15 日 19 时下午,广东省医务社会 工作研究会会长工作会议在广州军区总医院 157 分院 召开,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共 14 人参加 了会议。会议由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研 究会会长刘俊荣教授主持。 首先,刘俊荣教授代表研究会向这次会议的承办 单位 157 分院表示衷心的感谢!之后,他通报了研究 会近期开展的主要工作:获准省民政厅的社团法人资 格审批、办理完毕研究会的法人登记手续,开发了研 究会网站,学会印章及有关人员的聘书正在办理;其次,刘会长还对 2016 年工作提出了具 体的设想,主要有:完善并运行研究会网站、申请研究会微信公众号,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 务,组织一次医务社会工作培训及研究会年会,研究医务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并争取第三 方评估资质,申请设置研究会分会及部分分会负责人,缴纳研究会年费等。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蒋少艾副会长认为:医务社会工作对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与患者满意度很有帮助,市第一人民医院能够在老年病患服务方面为医务社工提供平台和 支持,并意愿在此方面发挥优势,推动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 1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韦建瑞副会长提出: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要重视实际 工作的开展,力推更多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强化对医务社工队伍的培训,同时还 要向其它省市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的水平与影响。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党委书记、耿春华副会长强调:医务社会工作对医院很重要,如 何留住人才安心从事医务社工是很现实的问题;研究会开展医务社工评估体系的研究和评估 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也是作为研究会应开展的工作,但评估工作能否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很关 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已在医院志愿者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愿意与大家分享。 其他副会长也都结合所在单位的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经过讨论和沟通,会议初步达成如下共识: 第一,研究会的成立适逢其时,成立之后的开局很好,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第二,原则上同意刘俊荣会长所提出的年度工作设想,建议有重点地推进培训等事宜。 第三,按程序办理分会设立等手续,本年度可先行试点,设立 2-3 个分会,待成熟之 后再进一步拓展,并初步确定了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分会、医患关系促进工作分会、健康咨询 服务工作分会及负责人等事宜。 出席会议人员:刘俊荣 蒋少艾 耿春华 韦建瑞 黄宇翔 戴辉 赵海波 程东海 黄庆晖 关冬生 刘静林 凌坤 肖鹏 李威卡 2.承办第三届组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 2016 年 6 月 4-5 日,第三届 组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在广州召 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务社会 工作研究会、华大基因生命伦理 和生物安全审查委员会共同举办。 会议汇聚了两岸四地医务、伦理、 科研及法律界的五十余位专家和 学者出席。会议由本会会长刘俊 荣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围绕“新生儿筛查” 专题展开研讨,主题涵盖新生儿筛查的医学问题、伦理问题和管理问题三个层面。中山大学 王一鸣教授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已知和未知、疾病检测和非疾病检测等十个角度展开, 2 深度探讨了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新生儿和儿童基因检测的伦理思考。华大基因黄辉博士通过回 顾新生儿筛查的发展史,并结合华大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典型案例,阐述二代测序技术为新生 儿筛查带来的进步。我校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诊断和胎儿医学科陈敏主任就新生儿筛查中常见 操作难题,指出开展新生儿筛查要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和保密的伦理准则,在尊重家属意愿的 原则上开展治疗和进行随访。复旦大学朱剑锋教授从人类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 75 个代谢 病家族案例,探讨基因检测“在真实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进而反思“早发现、早治 疗”的公共卫生逻辑,建议改变简单的叙事方式,关注过程的复杂性。北京大学谢广宽教授 通过对罕见病伦理问题的讨论,反思新生儿筛查中的责任和公平。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董 玉整院长从新生儿父母的视角出发,分析新生儿筛查带来的诸多价值难题,包括价值压迫、 价值冲突和价值支撑。我校韩丹副教授分析了新生儿筛查中的双重权利义务结构。北京大学 曲雪琪代表阐述了既往样本的保存与使用中的伦理问题。华大基因生命伦理委员会郭肇铮主 席分享了华大基因在基因检测技术运用过程中的伦理规范和实践经验。我校法学系徐喜荣副 教授基于十一份裁判文书的分析,梳理了新生儿筛查中的法律问题。 3.举办《广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开题报告会 2016 年 5 月 31 日,广东省医 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受广州市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并 纳入市社科规划“十三五”重 点委托项目管理的《广州市建 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课 题项目开题报告会在广州医科 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广州医科大学黄健 清副校长主持,校长王新华教 授代表项目主持单位致辞,王校长表达了学校对该研究项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强调人文社 科研究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问题,更要重视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长期护理保 险作为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市人社局黄 远飞巡视员介绍了课题背景及工作要求,并特别强调了本课题研究的重大社会意义。项目负 责人、市医学伦理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刘俊荣教授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 3 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等。与会专家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给予了具体的指 导与建议。市民政局何镜清局长建议,课题研究要突出前瞻性、开放性、科学性与实操性等 特点,做好更加充分论证。市卫计委欧阳资文副主任从医养护一体化的角度指出,课题组要 重视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的协同研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 究院董玉整院长建议课题组利用“田野法”,增加对老年人群体的个体访问,重视来自需方 的需求意见。暨南大学卫生经济学院蒋杰院长从建立长期护理制度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 获取数据的科学性等方面提出了项目研究过程要注意的事项。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回答了专家 组提出问题,并与专家组进行了充分讨论。专家组经过慎重讨论后认为,该项目组成员结构 合理,研究内容论证充分,研究方法可行和研究进度安排合理,同意课题组正式启动该项目 研究。 市社科联曾伟玉主席指出,广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为民造福的系统工程, 要求课题组扎实做好项目研究,并表示广州市社科规划办鼓励和支持市医学伦理重点研究基 地以广州重大民生问题为研究导向,凝聚主攻方向,致力为民造福的事业。广州市人社局杨 秦局长对课题组顺利开题表示了祝贺,同时要求课题组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立足广州市情, 充分调研、详实论证,按照预期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课题任务。 4.承办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伦理学》教材定稿会 2016 年 6 月 11-12 日,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护 理伦理学》教材定稿会在广州 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医务 社会工作研究会承办。来自福 建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 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山 西医科大学、澳门理工学院、 湖南省肿瘤医院等 10 家单位 的编委会成员出席了会议。广州医科大学罗建东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教材建设是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主编单位之一,该教材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加强我校的 护理伦理学课程建设,强化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第一主编 4 姜小鹰教授分析了教材初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要求,刘俊荣教授作为第二主编就概念 的统一与规范、内容的重复与取舍等问题进行了说明,人民卫生出版社贺云龙编辑就定稿的 具体规范、电子版增值服务等问题进行了解读。该教材各编委也畅谈了对进一步修改的具体 建议。最后,会议确定了教材终稿的上交时间、要求等事宜。 5.承办第二届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 改革进入深水区,“看 病难、看病贵”成为当 下社会遭遇的普遍困境; 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案 例频发,成为社会关注 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健 康中国 2030 纲要》明确 提出,为实现健康中国 目标,确保民众健康, “需要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提升医疗服务的人文属性,如何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提升医学人文教学的有效性,已成 为医学院校人文学院相关部门必须回答的公共议题。在这种背景下,第二届医学院校医学人 文学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 2016 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 《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 20 余所高校的 40 余名专家参与此次会议。与会者围绕医学人文的价值、医学人文学科建设 的瓶颈与出路等问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通过研讨和对话,对于医学人文学科的价值定 位、当下困难与未来出路达成基本共识,并对其医学人文学科的整合提出新的问题。 一、关于医学人文的当代价值 医学人文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整合,强调从人文视角解读医学现象,审视医 疗问题。医学人文是医学本质属性的内在规定,但长期以来只是出于一种碎片化的心得或结 论,而未成为独立的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主义拜物教叠加着资本逻辑遮蔽 了医学中的人文元素,医学人文缺失造成的结果是“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更浓”。恶性 伤医乱象的背后,既有医疗卫生体制不合理、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也有部分医务人 5 员人文精神缺失的维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人文精神的丢 失拷问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合理性,也诘难当下医疗服务中医学与人文的疏离。 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罗建东教授对于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各位人 文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罗校长强调,广州医科大学历来重视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长期的积 淀与发展形成了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医学人文学科教育特色,并建构了“德术兼修、医文 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对于医学人文价值,罗校长认为,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既是古 典医学命题与医学本质的价值诉求,也是对于现代医疗实践问题做出的有效回应。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结合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 丰富的案例素材阐述了医者视野下医学人文的现代价值,得到广大与会者的共鸣。钟南山院 士对于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感到痛心,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深表忧虑,并指出医学 人文精神的沦落也是造成我国医疗乱象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医学人文精神不仅表现为行医 过程中“好的态度”,更是对患者身心痛苦的感同身受、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与尊严的维护; 医学人文精神对于调动患者在治疗疾病中的参与性、解决患者疼痛具有重要价值;医学人文 精神是助推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动力。 我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教授围绕“医师美德”这一医 学伦理学传统话语重审“医学美德”在中国医疗实践的当代价值。 杜治政教授认为,美德 是医学道德的原德,尽管规范伦理在调节人际关系中、维系社会秩序层面功不可没,但其对 于行为者德性考量的缺失,使规范伦理让位于美德伦理具有必然性。杜教授强调,责任伦理 是人性碎片化背景下构建陌生人医患关系的诉求,从“态度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转变是 伦理向实践的飞跃;随着医患关系从树人模式向陌生人模式转换,诚信美德对于医患交流与 和谐医患建设至关重要。杜教授还强调,美德建设必须进入患者视野,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 对病人提出要求,开展医患联谊活动;并主张将医学美德与临床实践、医院管理有机结合。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赖永洪书记赖永洪教授从“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整合”这一 时代背景出发,指出医者素养是人文与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知识、精神与技能” 三个维度;教育培训与医患共同决策、叙事医学是人文与技术相融的体现,而医疗服务实践 是人文与技术相融的重要场域。 二、关于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问题 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是推动医学人文教学的重要平台,直接关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状况。 如何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成为此次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 1、对于医学人文学科的定位问题方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副院长郭莉萍教授分别 以 UTMB 与 IMH 两所高校为例,追溯美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历史变迁,解读医学人文概念 6 及其关注点,并提出“中国医学人文范畴”,认为医学人文学科主题必须开展多学科合作, 人文与医学如健康、疾病与身体等的关系是学者的关切。《医学与哲学》主编杜治政教授认 为医学人文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出发点并不是繁荣人文,而是培养当代优秀医生服务的; 因此医学人文需要走出书斋,向临床实践靠拢。简言之,其整合的目的并非丰富人文学科的 外延学者认为医学人文应当注重人文对于医学的价值,其研究也需要服务临床;毋宁说临床 实践导向是医学人文的根本。 2、关于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现状 与问题。医学人文学科进入中国医学 院校已有三十余年,以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为核心的医学 人文素质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国家医 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 教育部 2015 年规定将《医患沟通》纳入临床医学 硕士考试项目。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 给予医学人文学科必要支持,但是其 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刘俊荣教授以问卷实证的方式全国 26 个省市 56 所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科教学状况,涉及内容包括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学科建设 情况、学科特色,调查结果表明,尽管部分学校有硕士点(20 所)和博士点(11 所)、甚 至近 3 年学科建设经费近百万,其中,5 所有国家级学科点,14 所有省部级重点学科,但是 总体评价为“一般”(41.07%)。在学科建设层面,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学科最为成熟、 认同度最高。专业人才队伍薄弱、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学科门类归属混乱等成为制约学 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3、关于医学人文学科教学与考核实施现状。尽管医学人文学科建设存在障碍,但与会 者依旧热情地介绍了部分课程的实施与改革情况。南京医科大学的王锦帆教授结合其在《医 患沟通学》的建设经历,介绍了该校在医学人文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并解读了医学人 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山东大学曹永福教授以“综合性大学开展生命伦理学通识教育”为题, 指出通识教育不同于专才教育,其目的是为培养远见卓识、通融识见、博雅精神与优美情感 的人;生命伦理学作为医学人文的核心课程,改变了传统职业道德的教育范式,注重从社会 视角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质疑,同时注重社会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国医科大学 人文学院院长赵群教授从医学发展对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为切入点,介绍了该校医学人文学 科设置情况,提出了医学人文对于医学生应注意“品德与素质教育”,并建构医学人文进入 7 临床的相关培训制度,如新入职医生的人文培训制度、临床医生的人文培训制度。 医学人文课程考核是医学人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学人文课程考核 改革的力度。第三军医大张珊教授介绍了其在全国 31 个省市 39 所医学人文课程考核改革调 查结果,指出全国对于医学人文的概念内涵、学科体系与课程体系缺乏权威定论,对于医学 人文素养的核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但临床沟通能力是医学人文素养最 重要的评价指标;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考核指标方 面,知识、能力与精神是医学人文考核的三个指标;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是两种基本的考核 方式。但是,在理论考核方面,医学人文与临床融合并非形式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知识 体系上的融合与重构,需要人文专家与临床专家的反复修改与审核;在实践考核中,通过精 心设计的临床案例与标准化场景,涵盖医学人文考核指标,由统一的考官进行考核评价。这 种考核模式促进了不同学科教师尤其是人文教师与临床医生的对话与交流,实现了学生人文 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融合,潜移默化提升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山大学的程瑜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严金海教授分别围绕“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 “医学人文学科的规范与评价”做报告;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邵淑娟教授、广州中医 药大学的邱鸿钟教授分别围绕“ 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思考”“医学人文 学科研究的培养途径”和与会者交流。 此次学术会议围绕医学人文与临床的结合、医学人文学科建设进行,与会者积极参与, 平等对话,充分展现医学人文学科“充满人性温暖”的学科属性。系统性回答中国医学人文 学科建设的部分问题,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6.举办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 2016 年学术年会 12 月 30 日,由广东 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 广 州医科 大学卫 生管 理 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寿 保 险股份 有限公 司广 东 省分公司、广州市分公司 联合承办的“广东省医务 社会工作研究会 2016 年 学 术年会 ——长 期护 理 8 保险与健康养老服务”在广州顺利召开,来自省市人社部门、卫生计生部门、民政部门的领 导和代表及医疗机构、社工机构、保险公司、高校的代表约 150 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学术年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 行的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精神,立足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和健康养老的议题,开展八大专题 研讨健康中国与养老服务、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医养融合发展、广州市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在参与健康养老服 务等问题、困境、成果及经验。广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局等支持单位领导、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会 员单位、卫生系统各级医院、各地医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代表、保险业代表、媒体 等近 200 人参加此次学术年会。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刘俊荣会长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党 委委员廖耀恒分别代表主办方及承办方在大会上致辞。刘俊荣教授首先作广东省医务社会工 作研究会 2016 年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作为一个年轻的学会,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 会刚刚成立满一年,但在医务社会工作行业平台搭建上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一是完善研究 会法人治理结构。2016 年年初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完成了各项报批手续,获准广东 省民政厅的社团法人资格登记。二是搭建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宣传平台。在医务社会工作的宣 传推广方面,研究会专门建立了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三是重点加强医务社会工作领域 学术研究。结合医养结合的社会热点议题,研究会在老年人长期护理和健康养老问题方面着 重进行研究。由研究会协约,主持了广州市人社局、社科规划办重点委托项目《广州建立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课题,并顺利通过验收,得到了广州市人社局领导的好评。四是提升 医务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研究会承办了《第三届基因筛查伦理研讨会》和《全国医学人文 与临床结合培训班》等活动,推动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2016 年,经过一年的组织 运作,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不仅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更是在医务社会工作研究领域 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即将到来的 2017 年,研究会将进一步发挥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 平台作用,加强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学术研究,提升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影响力。 广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刘平波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做开幕致辞。他对本次年 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肯定了在广东省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 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他指出在老龄化议题愈加凸显的今天,医疗与社会 服务将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建立全民健康工作格局。他更对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 研究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研究会能够发挥平台资源的优势,将学术资源与医务社会工 作实践经验紧密合作,总结和研究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探索出符合广东实际的 9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方式。最后,他勉励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广州市民政局巡视员易利华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广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 实践”专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导师、北京交通大 学博士后指导老师廖新波分享了“健康中国与养老服务”专题。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副主任胡丙杰分享了“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一样融合发展”专题。 研讨会期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林立、广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 处处长李志雄、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局综合业务处处长潘惠娟分别就“建立广州市长期护理 保险制度的思考”、“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发挥保险服务职能,助理健康养老服务” 三个议题进行演讲。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韦建 瑞就“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养老服务”议题展开分享。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范阳东教 授在论坛上分享了“广州市长期护理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实证研究”成果,展示了广州市长期 护理服务供给的多层次和网格化的长期护理供给体系特征,并对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 给体系提出了建议。 最后,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总干事 关冬生分享了“广东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思考”。他完整的梳理了广东省医务社会工 作发展的主要历程,并指出:“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呈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化尝试以及 社会治理多元化主题背景下的社会性尝试两大特征”,在对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若干 思考方面,他还提出了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政策体系等若干思考方向及措施,应对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实践问题,为广东医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专业 化、规范化提供了深层次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会是于 2016 年 2 月 29 日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社 会团体法人组织,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服务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推动广东省医务 社会工作与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