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第211期(19)3.pdf
高教资讯 本 期 要 目 一流本科教育要聚焦学生和学习…………………1 来一场大学“课堂革命”…………………………2 2016 年第 19 期(总第 211 期) 出版日期:2016 年10 月15 日 主管: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济南大学高教研究院 科技改变课堂………………………………………4 一流本科教育要聚焦学生和学习 在现实实践中,在谈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时,我们的观测点往往是办学经费、科研能力, 是SCI、EI、ESI等“量化”的各种排行榜的指标, 而处于高等教育基础和关键地位的本科教育却 被忽视乃至边缘化,使得我们总是以急于求成的 心态追求一流之“形”而不及其“魂”。 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 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两个一流” 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 位,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 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 创业意识、创造能力。这引发了近期以来对一流 大学本科教育的地位、内涵、价值的重新审视, 使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得到再重视、理论研讨得 以再深入、实践有了新推进。这也是对我国不少 高校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 科教育等不良倾向的一次理性反省和正确回归, 是一流大学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重视本科教育,不仅仅因为它是“两个一流” 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不仅仅因为本科生在数量上 是主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不仅仅因 为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处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十分重要的是:处于“青年期”的这些学生具有 特定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这一时期是他们走向 成熟、形成将在许多方面会影响其一生的核心素 质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是他们步入社会前,集 中、系统、全面学习知识的最后阶段,也是他们 人生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育素质的最佳时 期,错过了这一时期,有些方面以后很难补上。 正如一位教育名人所言, 应当按照受教育者的心 理活动规律去规定教学的过程和阶段,选择教 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认识这一点,让处于“青年 期”的学生们达成最大程度的发展,正是本科教 育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在高职高专教育已经 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终身学习正成为现实 的今天,更是如此。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 学习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这是“以学生为本”的 教育理念落细落实的基础。 1.要关注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动机。不断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建设一流本 科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学校既要为学生成长提供 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并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 会,也要因势利导,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联系 起来、结合起来,使他们与社会要求相适应、追 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动机成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才会充分彰显。 2.要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学习模式。大学生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土著族”,行为方式受网络 影响大,他们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老师教、学 生学”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教 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突破,使“先进技术促进学 生学习”成为现实,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 究的现实问题。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迫切需要 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适宜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新学习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多 样化学习, 提高学生个体及整体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3.要研究学生适切的知识构成。高等教育 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指 向。它既要传授本专业领域的系统知识,也要为 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要满足不同学习 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学生。因此,如何科学规划、 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是实 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国外一流大学特别 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高度重视本科生基础素 质的培养,他们专业教育的基础一般比较宽泛, 专业本身的弹性比较大,值得我们借鉴。 大学是让学生成长的地方,大学的根本是学 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引领学 生的全面成长,是办好一流本科教育的灵魂。 (摘 自2016-06-28《光明日报》,作者:中国高等教 育学会会长瞿振元) 2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 一、流弊久远深广的旧教学方式方法严重 影响办学的生气活力,阻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 在中国,大学教学方法遭内外诟病由来已 久,甚至称得上是模式僵化百年未变之困局。 即使是“文革” 结束被公认为 办学开始走上 正规之后,对教学方法的不满之声也从未间断 过。时隔 30 余年后,教改取得了新进展,如 育人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师资整体水平提 高、试点小班制教学(或大班上课小班研讨) 等,但就整体而言,仍是旧方法旧模式占主导 地位。除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继续存在 外,几乎所有的高校仍旧照本宣科,少有交流 和讨论。即使运用了 PPT 教学,也只是课本 内容的机械搬运,由黑板换成电脑屏幕,知识 和智慧的传授还是生吞活剥的灌输,学生个性 化思维、好奇心得不到鼓励。很多学生为得好 分数,只得热衷于书本知识或标准答案的死记 硬背和考试技巧的获得,养成了不用独立思 考、不会提问更不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坏 习惯,对社会实践和真实世界的感知、反思和 理性判别,几乎茫然一片。 偏死的教学模式引导偏死的学习方法,直 接制约着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的培养。面对这种困境,有识之士从未停下呼 吁之声,早在七八年前,时任中国高等教育学 会会长的周远清教授就尖锐地指出:“没有什 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 切、更为强烈了。如果大家天天讲创新、讲创 新能力培养,而丝毫不去触动在人才培养中扼 杀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那就等于 自己骗自己。”笔者也曾配合这些呼声作过分 析:教学方法的变革,不仅直接关系到培养模 式的创新、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大学教 育改变社会形象树立好口碑的重要看点;不善 用科学方法施教的教师是可悲的;不能享用先 进教学方法的学生是不幸的;大多数教师教学 方法落后的大学也难能生机勃发。 2016 年第 19 期 2008 年第 2期 2016 年 10 1530 日出版 2008 年月 1月 日出版 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二、不屑于教学方法改革是落后的办学思 想观念在作祟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大学师 生都已拥有非常便捷的渠道去获取浩繁的知 识和信息。学生学习面临的最大困惑已不是能 不能快捷获取现 成知识和信息, 而是会不会从知 识海洋中去伪存真、去芜存精,获得发展和创 新受用的信息,不让未经选择评估的伪信息和 过时的知识塞满头脑而成为“负资产”。在这 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大学如果还在固守“以 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专业化教学模式,还不能 改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状态,还停留在以 学生通晓考试为单一质量标准的阶段,不能明 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导向的教改路径选 择,那真的是太不识时务了,甚至令人悲哀。 难怪我们在很多大学仍能痛心地看到,那里的 课堂教学处于惨淡经营中,学生要么逃课,要 么在教室里做低头族,没有几个在认真听老师 讲课。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斥之为学生有厌 学情绪等,显然不公平,根子还是教学方法和 内容太不合时宜,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方法问题小瞧不得,大政方针和战略目标 确立之后,采取什么方法和路径就成为实现目 标的关键选择,甚至关乎成败。信持什么样的 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事方式和为人心态。今 天的大学中存在的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说到底就是陈腐落后的办学思想观念在作祟, 是对学生的感情和对教育的态度出了问题,是 师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更新迟缓带来的一种 落寞,是没有切实贯彻“育人为本”、以学生 发展为第一要务等基本理念所酿的苦果。如果 大学和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转变,教育态度 不端正,什么样的先进技术都只会是换汤不换 药而难能质变,教学方法改革动力不足的结症 也不可能解开。 教育教学方法是观察一所大学教学水平 和青春活力的重要窗口。痛定思痛,从更新思 想观念、端正为学态度入手,破解我国大学教 来 一 场 大 学“ 课 堂 革 命 ” 高教资讯 电话:0531-82765782 E-mail:gjzx@ujn.edu.cn 育教学方法之困局,真的不应再麻木不仁了! 真正的教育家是绝不会轻忽教学方法问题的, 有担当、负责任、爱学生的大学教师,也不会 不思考自己是否运用了科学态度和方法。关键 是学校从上到下教学观念的转变和配套改革 的相应措施。方法变,活力增,何乐而不为! 三、以教育教学方法大变革为牵引,掀起 一场大学“课堂革命” 笔者认为,大学的“课堂革命”,首要的 是方式方法的大变革,包括广泛优选、优制、 优用慕课和翻转课程、推进教学信息化常态应 用等,但又不仅仅限于此,更重要的还在于教 育观念的与时俱进,在于教与学角色和组织结 构形态的变革,还包括考查评估方法的创新 (如重视并严格考核平时成绩、以小组合作成 绩确定个人成绩、以面试替代部分笔试等)和 教学文化建设等。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牵引,不 仅是大学敬畏教书育人、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是核心的理念的重要内涵,而且是一项称得 上补短板、让学生享受有质量的教育的迫切改 革,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智选择。方法 力量很神奇。只有方法精彩,课堂才能精彩。 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哈佛大学为重振本 科教育,在时任校长博克的带领下,开展了一 场持久的影响深远的教改实践。当时在选择以 什么为突破口的问题上,几乎所有教授都认为 应以课程内容优先,就是重新审视教给学生什 么东西是第一位的。在不少教授看来,像能够 进入哈佛的这么优秀的学生,课程内容选好 了,你怎么教他们都能学会学好。但是,博克 校长不这么看,他以教育家的慧眼与勇气,力 排众议,第一个提出了本科教学方法重于课程 内容的理念,竭力主张这次教改要把解决“教 师如何教学生”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课程内容 更新。他坦然告诉大家,他的这个主张和理念 是基于他的长期观察思考,并从他亲自领导做 的一项调查研究——“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 西”中得出的;他说这次特意请大家首先高度 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不为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3 别的,就是要让哈佛的教学模式“来一次根本 性的转变”,即由原来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基 于讲座式的体系向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激发 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转变。博克坚信,这将是 一个巨大的转变,不仅对哈佛很重要,对美国 乃至其他国家的教育也很重要。多年后,随着 改革效果的显现,教授们逐渐承认自己当初的 想法错了,并对博克校长的魄力和独特贡献深 表钦佩。时至今日,博克的这一理念和主张更 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授自觉运用新的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用心用情引导学生运用 各种方法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还把所学知识 应用到其他情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和主动学习精神,达到了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 养的要求,并由此使哈佛乃至美国高校迎来了 教学模式的巨变。这不也正是中国的大学所要 苦苦追求的吗? 反思我们的大学,普遍失策于教学方法和 培养模式创新所尝的苦果已太多太久,亟待集 体聚焦和关切,合力攻关。当今世界超一流大 学有一种回归和重振本科教育的动向,把办最 好的本科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中国大学的校 长、院长,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在把兴奋点 放在争进“双一流” “转型” “升格”等热点时 髦问题时,千万不可遗忘抓好“培养什么人” 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最基本的正常性工作; 不可以只活在“高大上”和“美虚空”的口号 中,而是要好好关心关照一下“教师怎么教” 和“学生怎么学”那样的常识性常规性问题。 公道自在人心。学校整体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 是否充满活力,是丈量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的重要标尺,坚定变革和创新育人方法和模式 也是创一流、促转型等题中应有之大义。尽快 开展一场以小见大的方法问题专项大改革,一 扫长期笼罩的旧教学方法阴霾,以期收获投入 相对较少而见效大且广的功用绩效,是完全必 要和可能的,而且会是泽及众生的善举。(摘 编自《决策与信息》2016 年 3 月上旬刊,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浩) 4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国内高校与国外同行相比,在教学上最明显 的差距在哪里?从 2007 年开始的清华大学学情 调查表明,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与美国前 10%的 大学相比,差距最明显在“生师互动”,其次是 “主动合作学习” 。其实这不仅是清华的“短板” , 也是国内高校在教学上普遍面临的棘手难题。麦 可思 2015 届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的 毕业生认为母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无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约 1/3 的毕业生认为教学 最需要改进的是“课堂上 让学生参与不够” 。究竟怎 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 与意识,让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更满意?除了教 师要主动设计好互动机制之外,涉及到的因素还 应该有:适当的生师比;小班上课;数量足够的 研讨教室;移动的课桌椅,等等,也或许,近年 来国内外出现的许多新型教学工具,能从技术上 对解决目前大班额师生互动问题帮上大忙。 1.清华大学的“雨课堂” (免费软件) 今年 4 月 1 日正式上线。使用方法是:老师 在电脑端安装雨课堂软件,创建课程,学生手机 扫课程码进入课程教学,在课堂上可以与老师问 答互动、难点反馈,还可以抢答、发弹幕(即老 师提问后,学生通过手机发送各种回答,内容最 终会通过教室的多媒体屏幕呈现出来),课下可 预习、复习、自测,还能收到任务提醒。教师利用 雨课堂可以自动点名、插入视频或慕课、推送课 件、发起测验、留置作业等。在教师端,学生所 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可被自动完整采集,帮助教师 量化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把握学生学习轨迹。 “雨课堂”上线仅一周后,国内使用高校已 超过 1000 所。目前有超过 7000 家教学机构在使 用雨课堂,活跃师生超过 80000 人。 2.麦可思的“Mita”(免费软件) 今年 9 月 10 日正式发布。Mita 是在微信功 能基础上的延伸,不需要学生安装 APP,属轻量 化设计。使用 Mita 时只需老师用浏览器打开 http://mita.mycos.com 建立课程,学生扫课程 码进入该课程,就可以参与 Mita 辅助的这门课 的教学了。老师在 Mita 环境下创建上课所需要 的课件、测试题,发布到课上使用。Mita 课上功 2016 年第 19 期 2016 年 10 月 15 日出版 高教资讯 能有:课堂点名、随机提问、评分、抢答、分组、 抽奖、测试……课下功能有:发通知、收作业、 数据统计和显示、学习预警等。 Mita 对流量要求很低,基本上不增加学生的 上课成本或老师的成本。上线一个月后,教师用 户已突破 1000,学生用户突破 27000,覆盖了全 国所有地区(包括港澳台) 。 3.超星的“学习通”(APP) 学习通目前为推广阶段,手机下载即可使用。 学习通设计有四大核心功 能:移动学习、移动教务、 移动阅读、移动社交。移 动学习里具有课堂互动功 能,包括手机签到、投票、抢答、测验、弹幕互动、 随机提问、教学视频直播、答疑视频直播等。教 师的手机屏幕可投射到大屏幕上,便于向学生进 行内容的展示和分享。教师端可生成记录课堂整 个过程的课堂教学报告,也可查阅每个学生的课 堂表现日志。通过对接学校教务系统,学生端可 实现课表、成绩、学分、选课的查询。 4.国外的个人应答系统(Personal Response System,简称 PRS) 国外高校使用 PRS 的实践已有十余年。它是 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一个途径。系统 的核心功能是在课堂上老师发起投票、测试或提 问,学生个人回答或分组完成,结果可实时查看 并用来改进教学。从使用规模上看,该系统是哈 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等高校课堂 上生师互动的“标配”。使用过的大部分学生都 认为 PRS 让课堂变得更为有趣。PRS 最常见形式 有“礼帽”Top Hat(学生需配备手机或笔记本 电脑)、LectureTools(学生需配备笔记本电脑 或平板电脑)等。“礼帽”曾报告说,在它的帮 助下,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 3%-5%。使用者英 国爱丁堡大学表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 于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采用更高效、更便 捷的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摘编自《麦可思研 究》的《教学“神器”的用武之地》《Mita 点亮 课堂》《大课堂教出小班效果》《高校争先恐后 戴“礼帽”》,以及《超星学习通——移动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生态系统》《增加师生互动 学堂在线 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等文章资料) 编辑部人员:王希普 滕爱玲 刘里立 邵雪 电话: (0531)82765782 初 稿 编 辑:滕爱玲 网址:http://ihe.uj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