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

summer gone23 页 351.236 KB下载文档
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2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5-2016学年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pdf

2015.9-2016.8 学年 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03 目 录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概况................................................................................ 1 1. 研究生教育概况............................................................................................... 1 2. 学科(学位点)整体情况............................................................................... 1 3. 在校研究生情况............................................................................................... 1 4. 导师队伍基本情况........................................................................................... 2 5. 教育教学资源情况........................................................................................... 2 6. 改革及成效....................................................................................................... 3 二、研究生生源质量.................................................................................................... 4 1. 规模及结构....................................................................................................... 4 2. 报考与录取比................................................................................................... 4 3. 生源质量........................................................................................................... 5 三、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 5 1. 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5 2. 研究生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 7 3. 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7 4. 研究生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 7 四、研究生培养结果质量............................................................................................ 7 1. 学位授予质量................................................................................................... 7 2. 研究生就业质量............................................................................................... 8 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8 1. 研究生党建工作............................................................................................... 9 2. 研究生主题教育............................................................................................. 10 3. 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 10 4.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11 六、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12 1. 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12 2. 外籍科技专家开设研究生专业课程情况..................................................... 13 3. 留学生情况..................................................................................................... 13 七、研究生奖助体系.................................................................................................. 13 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14 1. 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14 2. 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14 3. 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组织..................................................................... 15 4. 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 15 5. 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5 6. 学位点建设与评估......................................................................................... 15 7. 严格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 15 8. 学位授予质量保障......................................................................................... 15 9. 支撑条件与质量监督..................................................................................... 16 10. 质量文化与学风建设................................................................................... 16 九、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16 1. 发展思路......................................................................................................... 16 2. 发展目标......................................................................................................... 16 3. 深化研究生招生和选拔机制改革................................................................. 16 4. 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17 5. 深化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7 6. 深化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18 7. 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步伐......................................................................... 18 8. 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改革............................................................. 19 9. 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19 10. 加强研究生素质能力培养........................................................................... 20 2015.9-2016.8 学年 资源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概况 1. 研究生教育概况 资源学院研究生教育涉及博士、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等各 类型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约 1500 人。我院拥有 2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 点和 1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包括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 1 个湖北省重点学科; 现有博士生导师 29 人,硕士生导师 83 人。我院研究生教育规模庞大、基础深厚、 发展稳健。 2. 学科(学位点)整体情况(包括学位点的分布、结构、水平、动态调整 等方面) 资源学院原有 3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 0707 海洋科学、0818 地质 资源与地质工程(包括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18z1 资源产业经济、0818z3 地学信息工程等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0820 石 油与天然气工程,另有 1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即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 学,属于 0709 地质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我校自 设二级学科学位点 0818z1 资源产业经济和 0818z3 地学信息工程停招硕士,其他 各博士学位点同时也是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 年下半年 0707 海洋科学一级博士 学位点从我院分出划归到海洋学院。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 科,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资源学院现有 2 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分别是 085217 地质工程和 0852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曾经招生的专业学位领域有 085215 测绘工程、 085218 矿业工程和 085229 环境工程。 3. 在校研究生情况 截止 2015 年 9 月,我院在校各类研究生共有 1495 人,其中,博士生 210 人,硕士生 1285 人(学术型硕士 285 人,专业学位硕士 1000 人)。各学科和专 业领域学生人数见表 1。 1 表 1 2015 年 9 月资源学院各学科和专业学位领域在校生人数 学科和专业学位领域 硕士人数 博士人数 0707 海洋科学 10 4 0709 地质学 24 20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14 173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37 13 085217 地质工程 865 - 0852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02 - 085215 测绘工程 19 - 085218 矿业工程 13 - 085229 环境工程 1 0 合 计 1285 210 4. 导师队伍基本情况 资源学院现有教授 42 人,副教授 51 人,讲师 21 人;全职博士生导师 25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4 人,硕士生导师(可以指导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 83 人。导师队伍中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人、千人计划入选者 1 人、万人计划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4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青年千人入选者 1 人 5. 教育教学资源情况(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2016 年度资源学院到位横向经费 2570.9231 万, 纵向经费 4010.7473 万, 2016 年度新立项的横向项目共 38 项,纵向项目 68 项。 资源学院培养研究生可以使用校内多个科研平台,包含 6 个国家级和省部级 科研平台(见表 2)。为了加强全日制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跟湖北省地质局第一 地质大队和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签订了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协议(见表 3)。每 年每个工作站派 10 名左右研究生进站实践。 表 2 资源学院培养研究生的校内科研平台 序号 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批准部门 批准年月 1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200501 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199101 3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资源定量评价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 200401 4 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 201309 2 5 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矿产资源形成与勘查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 201404 6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紧缺矿产资源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 201306 表 3 资源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 序号 校外实践基地名称 基地所在单位名称 1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2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6. 改革及成效 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广泛的校内外招生宣传、 完善研究生助研制度、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等,优化了研究生生源的结构、 提升了生源质量。本年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90 名、博士研究生 52 名,生源 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占到 70%以上。 我院积极创新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严控学位论文质量。继续强化专业学位 研究生的分类培养,继 2015 年获批我校第一个地学类研究生工作站以来,2016 年又获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工 作站”,为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 供了重要保障。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在总结已实行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论 文预审、集中答辩和二次答辩制度的优缺点后,2016 年取消预审制度,将研究 生论文质量控制的主体责任回归导师,恢复研究生论文的外审,同时严格院学位 委员会对学位申请的审核,在答辩委员会均通过的情况下决定延缓 5 人次的学位 申请。2016 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2 篇、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 4 篇;校级 优秀博士论文 3 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6 篇。 我院还特别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资助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投 入大量经费(国家留学基金委、学校研究生培养经费、111 创新引智基地专项经 费、学院自筹经费、导师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 际合作,拓宽博士生的国际学术视野。目前我院博士生国际交流比例已达到全覆 盖。去年我院共 57 名博士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5 年前博士生很少能在国外 SCI 期刊发表论文,2016 年研究生共发表 SCI 论文 60 3 篇,约占全院全年发表 SCI 论文的 60%,研究生已成为学院科学研究和科研成 果产出的生力军。 随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毕业后职业发展情况也极大改善。目前, 博士生就业单位去向主要为高校、科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硕士生毕业就业 单位去向主要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毕业生工作 3-5 年内就能 成为单位的学术骨干或技术负责。 二、研究生生源质量 1. 规模及结构 本学年硕士研究生共招收 197 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 113 人,专业学位研究 生 84 人;博士研究生共招收 52 人,其中非定向博士生 50 人,定向博士生 2 人 (见表 4 和表 5)。 表 4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及结构 统考录取 推免数 招生类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统考报考数 0707 海洋科学 34 15 0709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11 10 1 学术型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35 33 44 学术型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9 7 3 学术型 085217 地质工程 29 70 专业学位 0852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 14 专业学位 汇总 - 230 149 数 学术型 48 表 5 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及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或领域名称 统考报考数 统考录取数 推免数 0707 海洋科学 2 1 1 0709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3 1 2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50 17 26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3 3 1 汇总 - 58 22 30 2. 报考与录取比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为 3.06:1,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 接收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未被录取的调剂生,我院硕士研究生总报考录取比为 4 1.54:1。 我院博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为 2.64:1。 3. 生源质量 硕士研究生共招收 197 人,其中生源来自全国重点大学的有 135 人,占总招 生数的 69%,本校生源 118 人,占总招生数的 60%。 博士研究生共招收 52 人,其中硕士就读学校全国重点大学的有 45 人,占总 招生数的 87%,本校生源 42 人,占总招生数的 81%。 三、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我院 0818 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有 2 个二级学科方向:081801 矿 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同时还有 2 个自设二级学科:0818Z1 资源产业经济和 0818Z3 地学信息工程。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设置。 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创新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科 学和地球科学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相关研究方向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 学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能熟练运用先进地球科学理论和地质勘查、探测、钻掘及地质评价的方法和 技术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从事相关领域地质体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及管理的 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博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 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相关研究方向坚实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 识,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评价、工程地质体勘察与评价、地 球探测与对地观测、信息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和技术,能创新地运用本学科理 论和方法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相关领域的 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及教学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及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我院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培养方案按一级学科 设置。 硕士学位培养目标: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系统地掌握油气田开发工 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模拟和计箕机的技术; 5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进行专业阅读并撰写 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能独立从本领域中某一专项的科研、工程设计、组织 实践或教学工作;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能够具有进一步深造潜力和 素质,具备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博士学位培养目标: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系统地了解 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学术和技术研究前沿,能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 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熟练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实验、 分析、模拟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正确选择 和改进工艺措施,进行工程设计与效果预测;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 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或企业的高层次技术工作。 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课程学分: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 25 个学 分,其中学位公共课 7 学分,专业学位课程不低于 9 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 9 学分。 文献综述:在导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阅读专业文献 50 篇以上(其中近 10 年的文献不少于 50%,英文文献不少于 30%)、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提交文献 综述报告,并进行公开报告。 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课程学分: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 18 个学分,其中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 12 学分,研究方向文献综述报告 6 学分。 文献综述: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资料、阅读专业文献 100 篇(为近 5 年的最新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占 50%以上)、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提交 2 篇 2 万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公开报告,可与开题同时进行。 除了要求课程学分外,还要求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分别做 2 次和 3 次公开学术报告。 6 2.研究生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 研究生课堂教学课时数不低于课程总课时的 2/3,要求任课教师和研究生按 时高效上课,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本年度开设全日制研究生课程 44 门次,包括 博士课程 5 门次,开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 108 门次。其中,邀请到 2 名国外学 者开设全日制研究生短期课程,Peter Laznicka 教授开设 Giant Metallic Deposits 课程,曾洪流教授开设 Seismic Sedimentology 课程。 3.研究生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科研训练以导师或课题组指导为主,同时学院有科技论文报告会和研究生科 技前沿论坛两个专项科技活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参加不少于 6 个月的工 程实践,由第一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鼓励去研究生工作站或企事业单位实 习实践。 4.研究生论文发表与科研成果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要求学术型硕士提前毕业必须发表 1 篇论文;严格要求博士申请学位的条件,2015-2016 年度毕业的博士按我院 2010 年和 2012 年制定的毕业要求执行,部分要求高于学校 2010 年公布的要求。本年 度研究生共发表 T5 以上论文 140 余篇。 四、研究生培养结果质量 1.学位授予质量(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按规定学制授予学位比例) 资源学院分学位委员会 2015-2016 年度授学位总人数 349 人(见表 6),其 中博士学位 43 人,学术型 112 人,专业学位硕士学位 194 人。 资源学院各类研究生如期取得学位率见表 7。总体来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如 期获得学位率较高,2013 级学术型硕士 3 年如期取得学位率 97.09%,2014 级全 日制工程硕士 2 年如期取得学位率 93.94%;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生 2013 级在职工 程硕士 3 年如期取得学位率仅为 16.81%,说明在职攻读学位需要更长时间;2013 级博士生 3 年如期取得学位率 44.19%,说明超过一半的博士生要达到毕业条件 需要超过 3 年时间。 7 表 6 资源学院分学位委员会 2015-2016 年度授学位人数 学科和专业学位领域 硕士人数 博士人数 0707 海洋科学 9 3 0709 地质学 3 3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90 36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0 1 085215 测绘工程 6 - 085217 地质工程 149 - 085218 矿业工程 4 - 0852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35 - 合 计 306 43 备注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表 7 资源学院各类研究生如期取得学位率 硕士 按期毕业 按期取得 博士 按期毕业 按期取得 人数 人数 学位率 人数 人数 学位率 0707 海洋科学 8 8 100.00% 2 1 50.00% 0709 地质学 3 3 100.00% 4 2 50.00%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80 79 98.75% 35 16 45.71%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2 10 83.33% 2 0 0.00% 学科和专业学位领域 2. 研究生就业质量(就业情况、就业去向) 针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鼓励研究 生多行业就业,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校友、联合培养 单位、企业资源,鼓励导师推荐学生到其科研项目单位实习,增大对口单位就业 几率。接待用人单位 100 余家,2016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1%,其中博士为 100%, 硕士为 90%。博士生就业去向主要为高校、国有企业、科研事业单位等。硕士生 就业去向主要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 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党建工作经过多年摸索,形成了学院党委-党建办公室-学生党支部-党区 负责人四级党建工作机制。在党建办公室的统一管理下,学院研究生党建工作不 断规范高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院依托党建办公室,大力推进研究生示范 8 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引领班团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提升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研究生党建工作 (1)以创建研究生示范党支部为契机,加强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按照学院党委和研究生工作部关于《关于开展 2016 年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 建活动的通知》、学校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和抓好支部主题党日的文件要求,学 院党建办公室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学院党建工作执行方案,以研究室示范党支部 为依托,规范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在广大研究生群体中的战斗堡 垒作用。2016 年,学院 16 个研究党支部全部进行了示范党支部立项,开展了丰 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的评比中,煤工系 636 党支部、 煤工系西区支部、主楼 424 工作室党支部 3 个研究生党支部获评校级“研究生示 范党支部”,其中煤工系 636 党支部及煤工系西区党支部获评校研究生“十佳党支 部”。 (2)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吸纳优秀团员青年加入党组织 学院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发展党员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 挥作用”十六字方针,依据学院入党材料专人审查制度、入党联系人责任追究制 度,保证党员发展工作程序规范、材料完整,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质保 量完成年度党员发展任务。2016 年,新发展研究生党员 22 名。截止 2016 年 12 月 31 日,学院研究生党员人数 285 人,占研究生总人数比例为 45.38%。 (3)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发挥党员旗帜模范作用 办好研究生党员骨干(党支部书记及支委、入党联系人)培训班,加强研究 生党员骨干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升研究生党员骨干的业务素质和党性修养,搭 建实践奉献活动平台。2016 年学院举办党员骨干培训班,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平 台,共开展培训 8 次,总计达 300 余人次参加培训。召开学生党支部书记月度例 会 8 次,传达上级党委有关会议精神,交流经验,总结工作。选拔优秀研究生党 员担任本科生“助理班主任”,目前全院共有 18 名研究生党员担任 2015 级、2016 级本科班级的“助理班主任”。研究生党员通过助理班主任工作,参与到所在班级 的党员发展、学习指导、评奖评优等各项工作,帮助所在班级学生更好的认识大 学生活,同时为班上学生树立榜样,引导班级学生成长成才。 9 (4)坚持年终评审考核制度,以评促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 党建办公室坚持在全院学生党员中开展“精读一本党的理论书籍、撰写一篇 学习心得、听一次讲座、帮扶一名对象、参加一次校外参观学习活动、参加一次 社会公益活动”为内容的“六个一”工程活动,并在年底党员考核评优中,着重考 察“六个一”实施情况。所有研究生党支部参加年终答辩,2014 级资源系研究生 第一党支部、2015 级石油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等 5 个支部获评学院“先进党支 部”;张鹏飞等 10 名党员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及“优秀党员”。 (5)选树典型,发挥优秀研究生在同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借助研究生五四评优契机,选树一批在学习科研、文体活动、学生工作等某 一方面表现出色的优秀研究生,以及团结活泼、凝聚力强的研究生集体,在全院 范围内进行宣传学习,引导广大研究生向上向善,形成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2016 年,王佳宁获评校级“自强之星”标兵,葛翔获评研究生十大学生标兵,资源系 15 级研究生一班获评校级“先进集体”。 2. 研究生主题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新生入 学、毕业离校、建党 95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和时间节点为 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 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讨论和学习;举办温家宝地质笔记 读后感征文比赛和“纪念建党 95 周年,给党献情诗”征文比赛;组织专题讲座、 党员论坛、观看影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研究生懂法爱国、知校爱校;举办了 党员廉政教育与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 3. 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 资源学院 2016 年秉持“积极 具体 全面 专业 沟通”的理念,以第六期“寻 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为特色活动,还组织开展了如科技论文报告会, 科技前沿论坛,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前往武汉科技大学与武汉各高校代表开展学术 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资源学院第二十七届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 积极组织策划学术报告和科技论报告会,办好寻找李四光——研究生科技前 沿论坛,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浓厚学术氛围。2016 年,举办研究生科技 前沿论坛 69 期,286 人次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科技论文报 10 告会的影响力,广泛吸引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提高科技论文报告会的学术水平 和科技含量。本年度共计 152 名研究生报名参加第二十七届科技论文报告会,11 人报名参加“全英科技论文报告会”,其中 9 件作品报送学校,获得特等奖 1 件, 一等奖 3 件,二等奖 5 件,我院也荣获研究生科技论文报告会“先进集体”荣誉。 石油工程系研究生周建成带领的团队获得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展现了 我院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科研能力。 (2)第六期“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 组织好“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发挥研究生在学院科技工作中 的自育和引领作用。 第六期“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于 2016 年 10 月-12 月顺利举办,21 名研究生承担了方案设计及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资源系、石 油工程系、石油地质系、煤工系、数地所等五个系所组织了 51 名研究生承担了 矿石科普展以及 SPE 成果展、海洋知识科普宣讲等志愿服务工作。119 名研究生 与本科生进行梯队组队参加比赛,研究生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带领本科生参与 到专业知识竞赛、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岩矿石标本鉴定、地质素描竞赛等 8 个竞 赛环节的活动中,促进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交流,激发了广大本科生的专业学习 兴趣,训练了专业技能,实现了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的自育和引领作用。 (3)科技前沿论坛 由资源学院研究生团学联科协承办的 2016 年研究生科技前沿论坛,得到了 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参与,研究生科技前沿论坛活动共成功举办了 69 期(总第 156 期至总第 231 期),参与主讲的研究生人次达 286 人次,尤其以硕二、硕三和博 一年级研究生占多数;在专业上,资源固体矿产、油气能源矿产、海洋科学、地 质工程等学科类别和专业均有覆盖,且各专业方向的人数比例与研究生总人数比 例基本一致;在内容上,本学期的研究生科技前沿论坛活动主题囊括了关于国际 交流和专业课题在内的诸多方面。科技前沿论坛进一步浓厚院研究生学术氛围, 展示我院的学术科研水平和科学精神风貌。 4.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 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始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 够提高人的斗志,增强人的自信,培养人的毅力,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凝 聚力。开展文体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身心,缓解疲劳和压力,丰富课余生活, 还为其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释放自我的平台。此外,选拔一批杰出的人才,为 11 学院在文体方面争取荣誉,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2016 年度参 与的体育活动以研究生羽毛球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运动会、研究生 “新生杯”篮球赛、资源学院 2016 年秋季运动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秋季田 径运动会为主,团学联体育部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各项赛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 的运动健儿,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六、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1. 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通过学校和学院的积极宣传和政策鼓励,我院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积 极性持续高涨。2015 年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申 请 12 人获得资格(见表 8),“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资助计划”短期交流 11 人 通过申请(见表 9),参加国际会议的学生达到 30 余人次。 表 8 我院 2015 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联合培养博士获资格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导师 留学学校 留学国家 1 220120256 章诚诚 王华 雪城大学 美国 2 220130252 耿澜涛 吕万军 魁北克大学里姆斯基海洋科学研究所 加拿大 3 220130274 马义权 陆永潮 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 美国 4 220130305 张恒 郝芳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5 2201410289 王维 叶加仁 堪萨斯大学 美国 6 220120244 鲁子野 陈红汉 里贾纳大学 加拿大 7 2201410257 杨林龙 任建业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8 220130269 靳晓野 李建威 塔斯马尼亚大学 澳大利亚 9 2201410291 文广 李建威 阿尔伯塔大学 加拿大 10 2201410290 刘安璐 张均 奥胡斯大学 丹麦 11 220120242 李瑞 王生维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 12 220130296 郭来源 李忠生 科学与工业研究院 澳大利亚 12 表 9 我院 2015 年“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资助计划”申请获资格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导师 留学单位 留学国家 留学期限 资助金额 西班牙 6 个月 3.5 万元 西班牙科研理事会环 1 2201410260 刘博 庄新国 境评价与水研究研究 所 2 220130263 昌佳 李建威 拜罗伊特大学 德国 3 个月 3.5 万元 3 220120253 徐净 郑有业 阿德莱德大学 美国 6 个月 3.5 万元 4 220130253 叶茂松 解习农 鲁汶大学 比利时 6 个月 3.5 万元 5 220120232 高键 何生 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 比利时 6 个月 3.5 万元 6 220130298 刘洪平 何生 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 6 个月 3.5 万元 7 2201410256 杨锐 何生 美国 6 个月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 3.5 万元 分校 8 220120276 田巍 梅廉夫 罗格斯大学 美国 6 个月 3.5 万元 9 2201410262 冯琳 陆永潮 麦考瑞大学 澳大利亚 6 个月 3.5 万元 10 220130279 汪海城 成秋明 詹姆斯库克大学 澳大利亚 6 个月 3.5 万元 11 2201410255 徐清海 石万忠 科廷大学 澳大利亚 6 个月 3.5 万元 2. 外籍科技专家开设研究生专业课程情况 国外学者 Peter Laznicka 开设 Giant Metallic Deposits 课程,曾洪流教授开设 Seismic Sedimentology 课程。 3. 留学生情况 2015-2016 年度毕业留学博士研究生 3 人,硕士留学研究生 23 人;在校留学 生 111 人,其中留学博士研究生 24 人,留学硕士研究生 87 人。留学生主要集中 在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采用整班英文教学为主,其他学科也有少 量留学生。留学生规模在全校最大,教学和管理工作量巨大。 七、研究生奖助体系 学院有全面覆盖的奖助体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00%享受学业奖学金和助 学金(定向生除外),硕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8000 元/人.年,二等学业奖学金 4000 元/人.年。所有推免硕士生第一年享受硕士生一等奖学金;统考硕士生一等、 13 二等学业奖学金分别占 80%、20%(非重点学科为 70%、30%)。全日制非定向 培养博士生均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 元/年)及 18000 元/ 年的助学金(1800 元/月,一年发 10 个月)。学院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硕士生奖金 2 万 元/人,博士研究生 3 万元/生,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生全部享受 6000 元/年的助学 金(按月发放)。年度有近 40 名研究生申请绿色通道,包括国家助学贷款、生 源地助学贷款等。 学院还设立多种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社会活动、学术活动、学习 成绩、科技成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研究生。学院设有“助教”、“助管”和“助 研”岗位,硕士生 300 元/月、博士生 400 元/月,覆盖面超过研究生人数的 10%, “助研”岗位津贴不少于 300 元/月,覆盖面超过研究生人数的 90%。 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1. 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评选细则,按 2015 版评选细则进行评选。 制定《资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方案(试行)》,对硕士学位论文不 送外审,建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制度,采取集中答辩方式,并对质量较差的论文 进行二次答辩和重点审查。 学院制定的相关文件包括: 《资源学院 [2009]002 文件 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对 2012 级以前的研究生适用; 《资源学院 [2012]001 文件 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012 级和 2013 级研究生适用,2014 级开始使用学校标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于申请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的规定》(中地大(汉)研字[2014]55 号); 《资源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2015 版)》; 《资源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2015 版)》; 《资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方案(试行)》。 2. 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包括分管院长 1 人、研究生秘书 1 人、研究生辅导员 1 人和 5 名三级单 位分管研究生系主任的全方位研究生管理队伍。学生实行年级与专业两级管理机 14 构,设有研究生会、研究生团委、学生党支部等组织。 3. 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组织 强调导师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在各二级学科都成立了硕 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小组,硕士论文答辩之前,由各预审小组对论文逐一进行 评审,对存在问题的论文依次做出推迟答辩、修改后答辩的处理;学院分学位委 员会负责审核学位申请材料、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4. 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 学院长期致力于提高生源质量,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广泛的校内外 招生宣传、完善研究生助研制度、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等,优化了研究生生 源的结构,提升了生源质量。 我院严格把关“申请-审核”录取博士生的条件,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有创新 思维和培养潜力的学生。 5. 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本年度我院按学校程序遴选新增博士生导师 2 名,并审核通过 9 名具有博士 学位且主持科研项目的讲师新增为硕士生导师;严格审核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 6. 学位点建设与评估 学位点自评估进入筹备阶段,确定各学位点评估组长和成员。组织编写了地 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一级学位博士点和地质工程一个专业 学位硕士点的自评估报告。 7. 严格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适时修订培养方案、中期考核、加强教学检 查、督导检查、学籍管理) 实时动态微调研究生培养方案;集中做好 2014 级博士的中期考核;强调研 究生教学规范并督导检查;配合学校宣传学籍管理政策,提醒学生及时注册和申 请答辩。 8. 学位授予质量保障 2014 年开始我院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不再进行匿名外审,同时启动了硕士研 究生学位论文预审制度,各专业都成立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小组。硕士论 文答辩之前,由各预审小组对论文逐一进行评审,对存在问题的论文依次做出推 迟答辩、修改后答辩的处理。硕士论文以集中答辩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院学术 15 委员会的作用,严格学位申请。2015-2016 年度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的严格审核, 在答辩委员会均通过的情况下决定延缓 5 人次的学位申请。 9. 支撑条件与质量监督(建立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建立学位点自评估制度、 建立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立质量信息公开制度) 根据研究生院统一部署,建立学位点自评估制度,按评估周期安排评估工作; 从 2015 年开始建立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分年度发布进行质量信息公开。 10. 质量文化与学风建设 学院聘请一些知名教授、学者等对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学风教育活动以及 科学道德的培养。为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规定了导师是学生学风以及论文存在 质量和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开题答辩公示、答辩之前查重、答辩 前论文的匿名评审、答辩之后修改意见对照检测以及提交论文终稿查重等措施, 有效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 九、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1. 发展思路 资源学院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导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为抓手,以科技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保障,通过导师资格审查和责任强化、招 生制度改革、资源优化配置、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学位论文质 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完善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点建设 成效。 2. 发展目标 面向矿产资源和能源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地学前沿开展创新性的基础和 应用研究,引领我国地质资源学科发展;为国家、地方、行业和社会提供高水平 的专业服务和技术咨询、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 作,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3. 深化研究生招生和选拔机制改革 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条件。学院长期致力于提高生 源质量,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广泛的校内外招生宣传、完善研究生助研 16 制度、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等,优化了研究生生源的结构,提升了生源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 (1)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名专 业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到三年级时开始科研训 练,多数学生在保研时选择继续跟随大学导师或其导师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 习,(2)实行导师组招生,鼓励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教师组成导师组,实行跨 方向领域招生,(3)开展广泛的招生宣传,每年派出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赴 成都、西安、青岛等地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对有意向报考本学位点的学生当场 进行面试和预录,同时每年在校内举行研究生招生校园开放日,邀请国内相关高 校的大三本科生来校参观,了解本学位点的培养条件和资源,对有意向的学生当 场进行面试和预录,(4)大力推行学科交叉招生,与本校其他学位点联合开展 招生宣传,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跨学科选导师和攻读研究生,(5)制定政 策鼓励优质生源和招生指标向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和省部级重 要科技奖励获奖者倾斜,(6)博士生招生制度和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本科直博、 硕博连读、提前攻博,为博士生招生储备优质生源,稳步推进博士生招生的申请 -审核制,对专业基础好、业务能力强、培养潜力大的考生,直接通过申请-审核 的方式进行录取,(7)制定有效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包括支持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技成果奖励、提高研究生助研津贴等手段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4. 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逐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明确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差异化培 养方式及不同的评价指标,针对创新型研究生,鼓励他们多发高水平学术论文, 提升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针对应用型研究生,营造他们积极参 与发明创造的氛围,鼓励并主动协助他们积极申请国家专利,加大专利成果的转 化或应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5. 深化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偏高,研究生在读期间上课偏多,不 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生源基础差异的影响,硕、 博教学内容有一定重复率。排课时间不够合理。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秋季学期主要 17 是英语、政治等公共基础课,几乎不上专业课,导致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研究的 时间滞后,对培养质量有一定影响。 有关对策和建议:(1)继续减少研究生学分要求,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建 议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和论文等。(2) 建议拓宽课程类型,将研讨会加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一方面通过交流加强学生对 常规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学术前沿的把握。(3)进一步 探索多样性教学方法,开展以师生互动为主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 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堂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4)进一步加强研 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可以通过教师将典型的应用方法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深 入浅出地说明专业领域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理解,从而 引导和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 才。 6. 深化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我校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院为办学主体的管理体制。研究生院 宏观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制定学校学位培养发展规划和招生计划,制 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和严格学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培养质量。学院明 确一位院领导负责,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具体招生、培养、日常管理等工作。学 院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管理者,从招生宣传、入学、考试、录取、学籍管理、教 学督导、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有主要管理职责。系所是研究生培养的 具体组织者,包括组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选聘导师、选聘上课教员、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开题组织、论文答辩安排、档案管理等。研究生导师是 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学习指导、课程选修、研究方向确定、开 题报告、学术论文把关、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研究生导师也负责学生的思想政 治工作。各学院研究生办也配备研究生辅导员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传达、监督、 协调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学生实行年级与专业两级管理机构,设有研究生会、 研究生团委、学生党支部等组织。 7. 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步伐 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准备采取的举措有:加大资助出国、参加 国际会议经费支持力度;鼓励博士生开展 3 个月以上的国际学术交流;多邀请国 18 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每个国外访问教师归国后最少作一次学术讲座;邀请 国际专家来开设短期课程;严格把握培养环节,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8. 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改革(健全组织机构、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强化论文抽检工作)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还需强化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导师必须严格把关 培养环节和最终的学位论文质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严格遴选和审核研究生导师 资格,并审核学位申请材料;在全体导师队伍中宣传论文抽检工作的相关制度和 惩罚措施,对于抽检到问题论文的导师进行严格处罚。 9. 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要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通过政策的建立,来引导学生与教 师共同参与,强化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并对产出成果进行积极的鼓励与 合理的奖励。加强引导,支持研究生通过各种创业大赛与创业活动的参与,对创 业实践有一个良好的感知与认识,并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 的创理念。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与调动,来营造出一个优质的创新创业教 育环境。此外,还应当对专业实践基地等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来为研 究生的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综合的支撑体系,优化创业教育环境。 二是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院应当进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并充分结合学院的教育特色、专业优势等实际情况,来对 研究生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创新优化,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专业教学之间的有 机结合,在实际的实践与教学过程中,促进研究生创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 升。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弹性学制的设立,为其提供一种良好的制度保障,全面 打破学制年限对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所产生的束缚作用,通过弹性管理的方式,全 面激发其研究生的创新理念与创造能力。 三是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开拓性思维。其次,要强化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引 入更多的社会型导师,建设其先进的“双导师”制度。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研究生 在校内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在校外进行更好的创业实践。最后,要在此基 础上,建设起校内外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有效地检测出教学过程中 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9 10. 加强研究生素质能力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适 应新形势,转变培养方式,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并举。首先是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是研究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平时应加 强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其次是要重视导师的引导作用。导师是 研究生治学、科研的指路人,其一言一行影响着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导师要了解 和掌握研究生各阶段的思想特点,在入学教育、培养方案设计、奖助学金评定、 论文选题、毕业就业等重要环节,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注重个 人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 另外,特别针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与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 研究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引导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也可 以邀请社会各行业专家到学校做学术报告及讲座,组织研究生专题讨论,使其潜 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中,应当进一步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提升素质能 力的目的。 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