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李瑾瑜).pdf

第一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3 页 1.478 MB下载文档
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李瑾瑜).pdf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李瑾瑜).pdf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李瑾瑜).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李瑾瑜).pdf

核心议题 CORE ISSUES 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 文 李瑾瑜 中国文化 从性 质上可以说 是 从另一个角度看,按照社会学 “ 家 文化”。我 们的主 流 文化 对 家费孝通先生的解释,中国漫长的 “家”的关注及其地位的肯定是极 农业文明所造就和形成的是“熟人 其显著的,儒家所倡导的“修齐治 文化”。这种文化强调熟人之间在 平”的文化治国策略,在本质上强 心理上的开放、亲近和凝聚,在物 调了个人与家庭的根本性作用。 质上的无私互助和支持,由此进一 因为“家”的重要,中国人也 步形成中国人的好客心理,家也是 就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化场所, 对“熟人”开放、欢迎的场所,倾其 父母被看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有接待客人也是“家”文化的重 家风、家训、家书、家门等成为每 要表现。所以中国文化中,家不完 个人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影 全是一个私密隐蔽的个人生活场 响背景。 所,还承载着“熟人”交往的职能, 具有开放的特征。尽管随着社会的 教 师 家 访是 中 国 文化 背 变迁和工业文明的冲击,家的私密 景中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教 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生活特征逐 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渐明显,但从文化认识与文化心理 家不仅被中国人看成 是人 生 的起 点,也被 视为中国文化的原 上而言,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仍然 具有传统功能特征。 点。人生是从家开始延伸出去,逐 家也被视为重要的教育场所, 渐接触更大的世界。中国文化也从 加之其承 载着一定范围的交往职 认识家开始拓展开来,逐渐从家到 能,这就为教师家访奠定了坚实的 国到民族到社会,从私德到公德、 文化基础。甚至可以说,教师家访 中国“家文化”的根基孕 从个体到集体演化。 “家国一体” 是中国文化背景中非常富有中国特 育了教师家访这一独特的教 是我们的一种文化共识, “我们都 色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育文化,也是家庭与学校合作 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藏族和 教师家访 在中国得到关注和 的“中国模式”。伴随着中国 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 倡导,不仅因为家庭或家长是教育 人对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清 妈叫中国”等诸多类似的歌词,其 的相关利益者,是学校的伙伴,是 晰的认识,教师家访会更显现 实反映的是人们心目中“家”文化 重要的教育合力者,更因为“家文 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与“国”文化的关联性。 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 22 2017.08 CORE ISSUES 核心议题 位置。由于“修齐治平”的文化逻 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但是,西方 “家长访 校”追求家长与教 师在 辑,家庭被视为中国社会的原点, 的教育文化采取的是一个与中国教 学校场域中教育的理性价值,而中 整 个社会的建 构以家为起点。基 育文化完全相反的路向,即鼓励家 国文化中的“教师访家”则更追求 于此,学校文化也就自然地对应为 长走向学校,我们可以称之为“家 教师与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教育的 “家文化”。 长访校”,而不是倡导教师走向家 情感影响。 我们在现实中倡导和要求师 庭,实现“教师家访”。 如此看来,中国的“家文化” 生要“以校为家”“爱校如家”, 在西方国家,家长 也被 视为 所支持的教师家访,可能更符合教 就 是校园即如家园;我们把 毕业 教育重要的合作力量,家校沟通同 育的人性特点和情感特质,应当是 的 学 校 称 为“ 母 校 ”,学 生叫 作 样是 一种重要的教育 观 念。但在 中国“家文化”赋予中国教育的优 “莘莘学子”,学校与学生亲如家 西方文化中,家庭被普遍看成是一 良传统之一。许多的教育事实也证 中的母 子;我们提 倡尊重教师时 个纯粹的个人隐私之所和私人生 明,教师家访普 遍具 有促 进教师 的所 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活领地,如果没有主人的热情同意 了解和研究学生、与家长建立教育 也是师父 相 对,犹 如家中的父子 或盛情邀约,外人是不可以随便进 共识、共同寻求帮助孩子成长的对 关系;同学之间互相亲称为师兄、 入其家庭的。因此,西方文化鼓励 策、密切协商式和合作式心理关系 师弟、师姐、师妹,也是对应家庭 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以多 等重要的价值。 中的兄弟姐妹关系。如此等等,家 种多样的形式,尤其是以“家长义 但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我 校从文化根基上就建立起紧密的 工”的方式让家长走向学校,提供 们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和 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教师家访既 志愿服务,体现教育合力的价值。 教师家访的制度文化,对家校合作 成 为学 校的使命,也是教 师 职 业 所以,中国文化倡 导 教 师走向家 和教师家访的理论研究也不够重 的内容,更是家 庭与学 校共同担 庭,并采用规定的方 式要求学校 视。虽然在实践中许多学校成立了 当教育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实行家访,而西方文化鼓励家长走 家长委员会,建立了家长学校,也 也 就自然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的一 向学校,多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 提倡教师家访,但其运作多是体制 个重要特点。 学校事务。因此,也就有了东西文 化、形式化的。 这个特点与西方教育所倡导的 “家校合作”相比较,确实有自己 化背景下的“教师访家”和“家长 访校”的差异。 随着家 校 合作 的 认识 逐 渐 深 入,教师家访的传 统 又 的独特内涵与意义。西方的教育文 这两种差异都是文化差异的 化,的确很关注家校合作。我们阅 体现,不能断然 评 判孰优孰 劣。 读西方的教育文献,会发现讨论教 但 是,如果从教育的理性价值和 在长期的“家” “校”疏离的情 育问题一定少不了谈论家校合作以 情感影响的角度看,西方文化中的 况下,我们尽管能够认识到教师家 有了回归的迹象与趋势 PEOPLE'S EDUCATION 23 核心议题 CORE ISSUES 访的重要性,却没有实际措施保障 教师家访的请求,拒绝教师 到家 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教师家访。所以,教师家访的传统 而提出去酒吧、饭店等公共场所见 “注 重 家 庭、注 重 家教、注 重 家 一度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家文化” 面,使得“家访”无家可访进而变 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的变迁,包括家庭观念变化、人口 成例行公事的形式。 应当很好地加以传承,要高度重视 的流动、居住时空分散、教育普及 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新情况, 家庭建设,切实“使千千万万个家 与学生数量增加和构成的多样等 有调研证实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欢 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 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实际的家访 迎教师家访,对家访认同度更高。 和谐的重要基点”。 逐渐弱化甚至销声匿 迹。尤其是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社会变迁过程中 教育部也颁发了《关于加强家 信息技术手段如电邮、短信、QQ、 “家文化”的变化特征对教师家访 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强 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的出现,使 的影响。 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 得家校合作也呈现出技术化倾向, 城市家长倾向于认同“家”的 的重大意义,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 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逐渐缺 私人属性,对主动“访校”更有意 中的主体责任,更要充分发挥学校 失,教师家访也就被技术方式所替 愿;农村家长倾向于恪守“家”的 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代而中断。这样的状况,使得中国 传统,对教师“家访”更感兴趣。 对“家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如 “家文化”所滋养的教师家访的教 但 是,农 村 家长因为文化 水平所 此倡导与推崇,必然会促使教师家 育传统逐渐衰微。 限,与教师沟通能力不足,在教育 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散发 如今,由于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上配合教 师力量也较弱,而且 农 出璀璨的教育光芒。今天的教师家 逐渐深入,教师家访的传统又有了 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寄养、托 访,不仅是要实现家与校的互相了 回归的迹象与趋势,倡导、呼吁教 养现象普 遍,致使教师家访 功能 解和理解,寻求家长与教师共同发 师家访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强烈,许 与目标的实现受到较大 影响。这 力的教育对策和方法,更包含着教 多地方和学校也逐渐建立制度,规 些现实问题,需要 我们认真对 待 师对家长专业的教育咨询与指导。 定了教师访问学生家庭的次数和 和思考。 基于文化的意蕴认识教师家访 中国“家文化”的根基孕育了 的优良传统,借助社会文化的变迁 但在实践中,制度化的家访又 教师家访这一独特的教育文化, 视角正视和研究教师家访的诸多 遭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这 也是家 庭与学校合作的“中国模 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教师家 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来自教师主客 式”。伴随着中国人对家庭教育功 访顺利实现的路径与策略,是我们 观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家长 能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教师家访会 需要关注的新课题。 对教师家访所持有的不同态度的 更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2 015 年春节 影响。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例如,有的家长对教师家访表 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家 责任编辑 任国平 示不理解或无所谓,有的家长则直 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 读者热线:010-82296694 接反感、抵触,甚至有的家长面对 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 投稿信箱:361793630@qq.com 24 2017.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