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pdf
思想理论 德 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几点思考 ◎ 张广斌 [摘 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 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是主阵地,课 程教学是主渠道,中小学生是关键。本研究探讨了以课程为载体,以“进 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四进”为环节的中小学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 关 键 词 ] 中小学;课程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作者简介 ] 张广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博士 2006 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 命题,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这为新时期中小学思想道德建 设提出了新的任务。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教 育是基础,学校是主阵地,课程教学是主渠道。 为此,本研究提出以课程为载体,以“进课程、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四进”为环节 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 一、要求与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统领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局 全面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四进”教育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 革开放以来,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 识、开阔视野更为便利,思想观念、道德意识、 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层次性,国外文化渗透日 益加剧,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受到冲击。面 对新形势,迫切需要一个主导的价值体系统领 54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 理论基础,同时也赋予了新的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 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内在要求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统领一 切思想观念的核心思想体系,即自己的核心价 值体系,这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 会秩序得以维持的最基本的精神依托。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探索出 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 与这些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 社 会 思 想 和 行 为 的 价 值 体 系。2006 年, 党 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科学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 2007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 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1年第10期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明确提出“切 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 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 时期,我国教育经历了急剧发展成为教育大国 并迈向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由全面普及提高逐 渐转向以强化内涵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 重点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一个主导价值体系统 领教育全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为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为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在理想、精神和 道德等不同层面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提供了 行动指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新时 期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青少年可塑性强,是进行教育的最佳年龄。 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 全过程,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 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 题,是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成果教育,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践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 大战略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定 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和信心,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2011年第10期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以“八荣 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 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 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使 其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 正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实践表明,学校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教学是关键。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课 程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贯穿于课程、 教材、教学等全过程,能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熏陶、规范和影响价值, 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青少年 的理想信念,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进“头脑”。 二、“进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入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进课程”就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中 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依托课 程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 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就是按照构 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它 体现着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适应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 发展的要求,并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 础。课程标准则是设置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 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 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进课程设置方 案和课程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 程”的主要标志。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 方案》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 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55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思想理论 思想理论 德 统和革命传统”;《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则要求“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 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 课程”,需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新课程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具有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贯彻“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孩子 的发展”课程理念,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课程目标的 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它赋予了新时期课程更 高、更新、更系统的时代内涵和使命,在培养 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课程理念、目标、内容、 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实现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有机渗透。 第二,综合考虑学段、学科、学生和地域 差异。课程设置上,存在学段和地域差异,如《义 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学生“逐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通 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则提出学生“初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各 个省根据实际制定本省的课程设置方案。学科 课程标准上,存在学科间和学科内差异,如在《科 学(7-9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初 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 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 则提出“热爱社会主义,培育集体主义意识,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品 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爱亲敬长、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而《思想品德课 程标准(实验稿)》则提出“追求更高的思想 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第三,建立政治坚定、业务能力强的领导 小组和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组成的专家队伍。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决策工作。专家队 伍参与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和审议工作,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学、道德 56 观念形成规律、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 等专题研究提供专业支持。专家队伍应由政治 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科学 家以及学科专家、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等构成。 2010 年教育部成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 作领导小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 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 会已经发挥着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咨询与审议等 职能。 三、“进教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入课程教学的载体和工具 教材是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教学的载体和工具。“进 教材”就是把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和内容标准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体 现到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以及练习册、活动册、 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视频等教学材料中。 本世纪初课程改革“一标多本”政策,丰富了 教材的多样性,拓展了教材的选择空间;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建立,增加了地 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 教材的适用性和特色。如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达 207 套,共计 1584 册;小学阶段 9 个学科共计 100 套,初中阶段 17 个学科共计 107 套;小学 阶段的品德与生活 / 社会达 15 套 180 册之多,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有 9 套 48 册。这些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空 间和更厚重平台。 “进教材”应根据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 “教材编写建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贯穿于教材编写全过程,并在教材内容选择、 整合及呈现方式等方面着力体现。如《语文课 程标准(实验稿)》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发 挥教材的载体和工具功能,需着力做好以下几 方面工作: 2011年第10期 第一,加强教材指导和教材编写队伍培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材编写全过 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编写 队伍是关键。教材主管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对 教材编写队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 程标准、编写建议等专题培训,提出依托学科 课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性意见 和建议,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 教材作为教材审核的基础性指标。加强教材编 写队伍之间的组织协调,做到同一学科不同学 段教材内容纵向上自成体系,不同学科间横向 上多有特色,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同 一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间案例、事件、故 事等的内容重复交叉,以及解释上的矛盾现象。 第二,精选典型案例,精心组织教材内容, 提升学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水平。教材 编写队伍要根据学科特点,本着适合学生心理 状况并注重渗透和过程的愉悦性原则,确定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教科书的内容载 体和呈现方式。教材编写者要发挥主动性和创 造性,精选和研发蕴含或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经典案例、故事、事件、人物、 和概念等内容素材,增强教材内容的吸引力和 感染力,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段学生需要 编写出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学科教材,如教 材编写者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 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 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 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内容要 求,可以尝试多种内容表述和方式呈现。 第三,开发主流教材,鼓励精品教材建设,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学生、武装学生,直 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国家要对承载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育、语文等核心课程组 织一流专家编写教材,用主流教材培育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提升教材质量。同 时应加大教材建设力度,严格教材审查程序和 要求,鼓励多样化、特色化精品教材建设,大 力宣传和推广精品教材。 2011年第10期 四、“进课堂”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基 础上的一种关系平等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发生作用的有效 方式,更是“进头脑”的主要策略。课程、教 材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进课堂” 才能较好实现“进头脑”的目的。提高教学效 率和质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 堂”,入学生头脑,教师是关键。近些年,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精神 和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普遍认同,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教学经 验不断涌现,“教师即研究者”、“用教材教” 等思想观念逐渐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 对“人类灵魂工程师”、“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等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这些变化不仅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 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教师教育观念 和教学实践。开展教师培训和行动研究,提升 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水平,以及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的驾驭和运 用能力,确保达到课程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 转化为与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活动实践话语,并 融入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检测与评价等 教学环节。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为指导, 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选择有效教学方式,灵 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有机渗透到每一堂课。 第二,提供必要课时保障,鼓励教师大胆 探索、积极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积极 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学生,结合学 科特点,探索教书育人的新规律,不断积累学 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案例、 典型经验和实践智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 染力,提高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57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思想理论 思想理论 德 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资源 共享平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 教学提供经验和案例。组建专家研究团队开展 相关资源研究;搭建资源平台提供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实施资源开发工程,征 集、遴选、开发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 机融入课标、教材、教学的经验、素材、案例 和研究成果,提供经典教学活动案例,为教师 提供资源支持,努力提高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运用 水平。 五、“进头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融入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入课程教学的体验者和受益者,是教育 领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出发点 和归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过“进课程、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诸环节,转变为 学生的思想、观点、知识和能力,并内化为学 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才能真正称之为“进头 脑”,这是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 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本标准,也是落实“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 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时代 任务的根本要求。 第一,研制指向学生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科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等 建立指向学生发展的学科评价指标。综合运用 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测验法等 多种评价方法,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学科思想道德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单 元教学、学期教学和学年教学等环节进行评价。 通过对学生多学科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过程性 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行为作出综合判断。这 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头脑”的基 础指标。 58 第二,尊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 成规律,抓住学生培育关键期,实施“无痕”教育。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群体,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有机渗透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抓住青少年尚未充分接 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及可塑性强的特定时机, 借助诸多教育方法手段,让广大中小学生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一般性、抽象性的认知 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转 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知、信、行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尊重和保 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有机渗透。 第三,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有效发挥榜样 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大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包括广泛的体验、 参观、实践和交流讨论活动,这些都需要走出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外教育, 要依托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共青团、少先队, 班主任、家长等多方力量,利用电视、电影、网络、 报刊、音像制品和书籍等宣传媒介,发挥老干部、 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榜样, 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的青春偶像榜样崇拜,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学校、 家庭和社会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启动中小学生关爱社会活动,让他们参与丰富 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 题,在主动参与和体验中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主体认同,并发挥他们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群体独特影响力。 以课程为载体,以“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这“四进”为环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模式,保持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的两重性,它不仅遵循了“教学具有教育性” 的规律,更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 融入国民教育提供了畅通渠道。 责任编辑 / 刘 烨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