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精选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pdf

aholic. (沉迷者)4 页 1.269 MB下载文档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pdf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pdf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pdf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pdf
当前文档共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pdf

思想理论 德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省思 ◎ 吴安春 [摘 要 ]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如何深刻领 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创新中小学德育 模式,正确处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三重关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作者简介 ] 吴安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一、充分认识我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的紧迫性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共 同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宗教、种族、语言、 文化出现了大融合,众多国家的价值观呈现多 元化态势。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危机和青少 年信仰缺失及犯罪率飚高等问题,各国在经历 了“价值中立”、“价值虚无”等思潮后,均 十分重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适合本 国国情的具有共通性、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 用本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形成认同和 内化,以确立本民族的社会传统和国家认同, 其中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都致力于核心价 值观教育。 英国立足于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 宗教、多信仰、各种矛盾和冲突频发的国情, 提倡推行“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 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 会群体”等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英国教育部 在 2002 年确定了“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计 划。2007 年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教授英国传统 价值观的教育计划》,规定 11 ~ 16 岁的中小 50 学生学习有关“言论自由、多元文化、尊重法治” 等核心价值观以及英国不同群体对英国社会的 贡献等内容。其中“多元文化”成为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英国形成了“精英、多元、 兼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在经历了“价值中立”导致青少年犯罪率 升高的危机后,20 世纪中叶,美国学校教育开 始肩负起“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在中小 学中抓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以培 养公民具有合乎本国政治制度的观念,明确公 民的责任和权利,树立起“我们是美国公民” 的思想。同时美国还以立法的形式将“尊重、 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与正义”等核心价 值观确立为美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新加坡政府于 1990 年发表《共同价值观白 皮书》,提出了国家五大共同价值观,即:“国 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 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 , 协商共识;种 族和谐,宗教宽容。”在中小学中,则通过《公 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来实施共同价值观教育, 形成了以“自尊、自律、廉洁正直、责任感、 爱家、爱校、爱国、团队精神、种族和谐、关 怀与体谅、与邻国相互依存、和平及稳定”等 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体系。 2011年第10期 可见,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各国共同关 注的问题,是各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涌入我 国,多种文化体系及价值观的并存和冲突已经 十分明显。其一,我国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呈现出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这 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既产生了积极影响, 也引发了其“价值冲突”或“价值虚无主义” 的泛滥。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 了巨大转型,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 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诚信缺失、极 端个人主义等也应运而生。其三,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得以广泛 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 但同时,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 心灵。其四,改革开放扩大了未成年人的视野, 但外来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西方 价值观和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 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五,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心理异常复杂,这使得中 小学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 加强的薄弱环节。上述新情况新问题都向中小 学德育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正 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导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要强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它 是由一系列内涵明确、联系紧密的社会主义基 本价值思想、价值理想、价值精神和价值观念 构成的完整体系。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和精神 实质,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提。 2011年第10期 (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 果武装中小学生的头脑 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思想来武装中 小学生,才有可能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建国以来,党中央在领 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过程中 ,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许多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 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新 的理论指南。让中小学生了解、认识和认同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前中小学德 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引领中小学生的成长 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让中小 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道路的历史,努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的历史,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 华民族长期探索并最终选择的结果,从而树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要从中 小学生实际出发,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生日 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中小学理想信念 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 励中小学生刻苦学习 在绵延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道德价 值体系,其精神气质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显示出中国人赞 扬天地博大悉备的生命创造精神,并从这种大 化流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出发,来理解宇宙万 物和人的生命的宽广胸怀。这是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的根基所在。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 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了解中华 51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思想理论 思想理论 德 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 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以及影响中国历 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和民族 英雄,尤其要注重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 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 同和自信,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 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要让学 生学习和认同“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报 恩、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以天下为己任”等传统美德,以此来重新建构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图谱,让中华民族精神历久 弥新,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永远放射出动人 心魄的光辉。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支撑中小学生的 人生 中国人历来重视“孝、悌、忠、信、礼、义、廉、 耻”等核心价值观教育。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 提出“礼、义、廉、耻”,孔子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智、仁、勇”做人“三达德”标准,之 后孟子进一步发挥为人性之中先天就有的“仁、 义、礼、智”四种“善端”。汉代董仲舒强调“仁、义、 礼、智、信”,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唐宋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等“八德”价值观;近代,孙中山、蔡元培等 提出了“以国为本”的“忠、孝、仁、爱、信、 义、和、平”新“八德”核心价值观。这些都 成为支撑当时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兴旺之 根,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小学进行荣辱 观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习和掌握荣辱观,对于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 大战略意义。 三、创新我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模式、方式和途径 目前,我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结合中小学的实 际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中小 学校价值教育的具体目标,融入中小学课堂教 52 学、学校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和班级管理中。 如何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方式和途径,如何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社会经验特点, 把这些抽象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 的价值教育目标和道德要求,易于学生认同和 学习,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 园文化、班级管理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教育模式 首先,要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 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中小学 语文、历史、政治、德育课等各科教学中。中 小学德育课程,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 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理科课程, 要充实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从 中学习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 发展历史,受到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 并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生动 活泼、深入浅出地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教育。 其次,校园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学校要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 和学风,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 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核心价值 观教育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 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 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 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天坚持升降国旗,每 周举行国旗下讲话,全体中小学生都应会唱国 歌。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 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 民族精神,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 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 语录牌等,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 厚校园氛围。 再次,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学校 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参观历史、文化遗迹、 2011年第10期 革命遗址和新中国建设成就展,游览祖国大好 河山,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歌咏、阅 读活动等。 (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同于一般 的知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转化为学生切实需要、易于理解认同、情 感接受、切实可行的价值信念和实践行为。要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生动活泼地进行核心 价值观教育,避免空洞、抽象和成人化。要调 动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 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价值冲突和矛盾进行 研讨、分析、判断与选择。要创设丰富多彩的 活动,为学生选择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机 会。让学生参加艺术表演、体育活动、少先队 组织、义工服务活动等,学习和养成“勤奋、 诚信、忠诚、勇敢、慷慨、服务、奉献”等品质。 (三)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 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例如充分利用 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 动;通过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形式,激发广 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运用网络等学 生喜爱的载体,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结合学生的成长成才,将教育渗透到青少年 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努力提高 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正确处理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中的三重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盛行重 认知轻情感、重灌输轻体验、重知识轻实践的 做法,降低了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正确处理好知情、知行、知信的关系,是提高 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 (一)知情结合 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严 重的问题就是“知情分离”。个体的价值观不 是由人所具有的知识多少决定的,而是由人认 2011年第10期 同和内化的水平所表征的,其中情感认同是关 键。在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中,只有将知情结合 起来,重视情感的发动和培植,强调情感体验 与认同,推行情感性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才能 便于学生理解和认同,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性。知情结合的价值观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 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二)知行结合 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着另一个 严重的问题是“知行分离”。事实上,价值观 的认知与价值观的践履是不能割裂的。这不仅 涉及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而且涉及价值观教育 的过程。如果将价值观教育视作由知到行的过 程,将个体的价值观发展规定为一个从认知到 行为的简单过程,那么,价值观教育就只能培 养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种教育又怎 能培养出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呢?在价值观 教育过程中,知与行是一个互生互动的动态过 程,两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 “知” 是包含“行”在内的,任何真知都是知行合一的, 因此,中小学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是知行 合一、知行并进的。 (三)知信结合 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中,还存在一个严 重的问题是“知信分离”。个人内在价值观的 形成是一个知、情、信、行整体发展的过程, 缺少了对价值观的信念,价值观的认知、体验 和实践就失去了最强大的动力,价值观也失去 了应有的影响力和穿透力,价值观教育如不能 触及人的心灵,不能使人产生情感体验和实现 观念转化,价值观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核心,就 是形成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同愿 景的信念,将对价值的认同、对价值的信念和 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中小学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 / 李书华 53 MoralEducationChina 德 思想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