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pdf
目 录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1 1.1 学校简况 .................................................... 1 1.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1 1.3 专业设置 .................................................... 2 1.4 在校生规模及本科生占比 ...................................... 2 1.5 本科生生源质量 .............................................. 3 2.师资与教学条件 ................................................. 5 2.1 师资队伍 .................................................... 5 2.2 本科生课程及主讲教师 ........................................ 7 2.3 教学经费投入 ................................................ 8 2.4 教学设施应用 ................................................ 9 3.教学建设与改革 ................................................ 11 3.1 专业设置与调整 ............................................. 11 3.2 课程建设 ................................................... 11 3.3 课堂教学 ................................................... 12 3.4 实践教学 ................................................... 12 3.5 教材使用与建设 ............................................. 15 3.6 教学改革 ................................................... 16 4.本科人才培养 .................................................. 18 4.1 思政教育 ................................................... 18 4.2 课程育人质量提升 ........................................... 18 5.质量保障体系 .................................................. 20 5.1 教学各环节质量管理 ......................................... 20 5.2 发布质量报告促进自我提升 ................................... 21 5.3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 21 6.本科生学习效果 ................................................ 22 6.1 学生课程学习 ............................................... 22 6.2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 22 6.3 本科生创新创业 ............................................. 23 6.4 应届本科生毕业 ............................................. 23 6.5 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 ....................................... 25 7.特色发展案例 .................................................. 31 7.1 新文科背景下海关特色专业建构 ............................... 31 7.2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 33 8.需要解决的问题 ................................................ 35 8.1 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 35 8.2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小班化教学改革 ..................... 36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 学校简况 上海海关学院直属于海关总署,是全国唯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培养国门 卫士的海关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 1953 年的上海海关学校;1980 年 5 月,经 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2007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上 海海关学院,成为新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 2011 年获得学士学位 授予权,2014 年 11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海关管理、海关 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等 11 个本科专业;2018 年 4 月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 位,现有公共管理、税务、国际商务、翻译 4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 年 学校入选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项目和上海高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项目; 2019 年 4 月海关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共建上海海关学 院,为学校发展和服务上海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2021 年,学校顺 利纳入上海市博士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名单以及上海市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筹备单 位名单,使得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整。 1.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各项部署,立足海 关,服务社会,面向国际,围绕“人才强校、关校融合、国际化”三大战略,以 需求、目标、问题、效果为导向,坚持继承、稳定、改革和发展,立地顶天,依 特做特,以特促强,走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服务国家战 略、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以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使命,紧密对接社会 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的新需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以培养 能适应海关与外经贸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己任,加快建设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 府。 1 1.3 专业设置 学校现设有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 院、海关法律系、海关外语系、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检验检疫技术交 流部等 8 个教学院(系、部);设置海关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 行政管理、税收学、经济统计学、物流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法学、英语等 11 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经、法、文等 4 个学科门类。其中,海关管理、海关 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特设专业,海关稽查专业为 2022 年新增目录外本科专业。 11 个本科专业中,海关管理专业于 2018 年通过世界海关组织 PICARD 标准 认证,2019 年 12 月获批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税收学专业 分别为教育部第二、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相继获批为上海市级一流本 科专业建设点。 1.4 在校生规模及本科生占比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为 2,957 人,其中本科生 2,712 人,硕士研究生 245 人。与上一年相比,本科生人数增加 2.73%,研究生人数增 加 13.43%。本科生占在校生比例为 91.71%,较上年下降 0.73 个百分点。各专业 在校生人数见表 1,其中,海关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三个主要为 海关培养人才的海关类专业学生占比 70.39%,比上年增加 10.77 个百分点。 2 表 1 在校学生人数一览表 层次 学科类别 专业名称 学生人数 海关管理 1646 海关检验检疫安全 144 海关稽查 119 行政管理 68 物流管理 87 国际商务 106 审计学 78 税收学 134 经济统计学 88 法学 法学 128 文学 英语 114 管理学 本科生 经济学 合计 2712 管理学 公共管理硕士 147 经济学 税务专业硕士 98 硕士 研究生 合计 总计 245 2957 1.5 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2 年,学校面向 31 个省(市、区)本科招生计划 703 人,实际录取 703 人,录取率 100%;实际报到 690 人,报到率 98.15%。在招生的 8 个本科专业 1 中,海关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三个本科专业在各省(市、区)提 前批次招生,其他专业分别在普通本科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批次招生。本 年度各专业计划招生数、实际录取率、一本(自招)上线率、实际报到率、第一 志愿录取率详见表 2。 实际录取的 703 名新生中,累计 693 人超过生源地一本(自招)控制线,一 本(自招)上线率 98.58%。其中,海关类专业录取新生 598 人,在全国各地录 取最低分均超当地一本(自招)录取控制线(文史类平均超 40 分,理工类平均 2 超 81 分);非海关类专业 录取新生 105 人,其中 95 人超过生源地一本(自招) 1 2 2022 年行政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三个本科专业暂停招生,实际招生为另外 8 个本科专业。 学校面向社会为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培养的外经贸专业人才设置的专业称为非海关专业,分别是行政管 3 控制线,一本(自招)上线率 90.48%。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招收国家专项、南疆专项、内高班考生。2022 年安排国家专项计划 40 人、南疆专项计划 6 人、内高班计划 49 人(含内地西藏 班 12 人,内地新疆班 37 人),分别占招生计划的 5.69%、0.85%、6.97%,合计 95 人,占招生计划的 13.51%。 表2 2022 年本科各专业招生录取情况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实际录 取人数 录取率 一本上 线率 实际报到 报到率 第一志愿 录取率 海关管理 388 388 100% 100% 385 99.2% 98.71% 海关检验检疫 安全 90 90 100% 100% 87 96.7% 53.33% 海关稽查 120 120 100% 100% 119 99.2% 54.17% 税收学 21 21 100% 90.47% 21 100% 85.71% 经济统计学 21 21 100% 90.47% 20 95.2% 57.14% 物流管理 21 21 100% 95.2% 18 85.7% 52.38% 法学 21 21 100% 85.7% 21 100% 71.43% 英语 21 21 100% 90.47% 19 90.4% 52.38% 合计 703 703 100% 98.58% 690 98.15% 65.58% 理、税收学、经济统计学、物流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法学、英语等 8 个本科专业。 4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师资队伍 学校持续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分类别、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师资队伍 建设工作,加大对优秀青年博士的招聘与培养力度,青年人才快速涌现,初步建 成了一支规模相对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的教师队伍。 2.1.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55 人,其中正高级 20 人,副 高级 48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为 43.87%;拥有博士学位教师 102 人,硕士学位教师 43 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 93.55%。师资 队伍年龄、学历、学缘、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详见表 3 至表 5。 表3 学年 近三年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 职称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数量(人) 19 49 78 1 比例(%) 12.93% 33.33% 53.06% 0.68% 数量(人) 20 48 82 2 比例(%) 13.15% 31.58% 53.95% 1.32% 数量(人) 20 48 85 2 比例(%) 12.90% 30.97% 54.84% 1.29% 2019-2020 2020-2021 2021-2022 表4 学年 近三年教师队伍学位结构统计表 学位 博士 硕士 学士 数量(人) 88 46 13 比例(%) 59.86% 31.29% 8.84% 数量(人) 96 46 10 比例(%) 62.91% 30.46% 6.62% 数量(人) 102 43 10 比例(%) 65.81% 27.74% 6.45% 2019-2020 2020-2021 2021-2022 5 表5 学年 近三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统计表 年龄(岁) ≤30 31~40 41~50 51~60 ≧60 数量(人) 9 44 65 27 2 比例(%) 6.12% 29.93% 44.22% 18.37% 1.36% 数量(人) 16 40 67 28 1 比例(%) 10.53% 26.32% 44.08% 18.42% 0.66% 数量(人) 8 55 51 40 1 比例(%) 5.165 35.48% 32.90% 25.81% 0.65% 2019-2020 2020-2021 2021-2022 2.1.2 生师比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学校专任教师 155 人,兼职教师 69 人。在校本科 生 2712 人,硕士生 245 人,折合生师比 16.25:1。 各本科专业生师比见表 6。 表6 各本科专业生师比一览表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数 兼职教师数 本科生数 生师比 海关管理 24 18 1646 49.88:1 海关检验检疫安全 7 3 144 16.94:1 7 2 海关稽查 119 审计学 24.63:1 3 4 78 行政管理 8 2 68 7.56:1 税收学 11 2 134 11.17:1 经济统计学 7 2 88 11:1 物流管理 8 2 87 9.67:1 国际商务 10 2 106 9.64:1 法学 13 3 128 8.83:1 英语 13 3 114 7.86:1 3 自海关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以来,我校举全校之力办好该专业,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由其 他专业教师承担。自 2021 年开始,海关管理专业实行“专业招生、特色分流、分段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 海关管理专业设置 11 个方向,其中 7 个方向的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其他专业教师承担。 4 海关稽查专业为 2022 年新获批的目录外专业,该专业以审计学专业为基础,专业获批后原审计学专业停 止招生。 6 2.1.3 教师发展与服务 学校深入推进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抓好党史学习教 育,举办“立德树人、思政铸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助力落 实破五唯,助推科研反哺教学”等网络培训班,组织教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 学校持续加强沟通协调,推进落实署市共建项目,进一步深化在资源共享、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大平台。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海关史”研究基地落地学校,有助于提升学校在海关史 研究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更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参与海关史研究、融入 海关的宝贵机遇。 学校构建教职工能力提升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事业发展为中心, 以终身学习为理念,深入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作计划。如,加强双师型教师 培养,通过部门推荐、专家评审、与总署沟通联络等,本学年推荐 5 名教师赴海 关总署、上海海关开展产学研践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促进教书育人;加强对 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指导,为每位新进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 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培训, 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岗位,站稳讲台。 坚持以赛代练、以赛促教。举办校内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比赛,组织教 师参加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展示大赛等教学比赛 活动,通过举办系列化培训和竞赛打磨,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 文化氛围。 本学年,学校教师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3 项、青 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1 项;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项目 2 项、教育部产学协同 育人项目 2 项;荣获海关总署署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一流课程 4 门,优秀教材 2 项,优秀教学案例 2 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4 项,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与基地 4 个等荣誉和成绩。 2.2 本科生课程及主讲教师 2021-2022 学年全校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数为 484 门,总门次 1139 门次,分 7 别较上年增加 26.70%、9.73%。生均课程门数为 0.178 门/生,较上年增长 22.76%。 生均课程门次 0.420 门次/生,较上年增长 6.88%。当年新开课程总门数 84 门, 总门次 129 门次。开课情况统计见表 7。 表7 近三年本科课程开设情况统计表 学年 课程总 门数 生均课 程门数 课程总 门次 生均课程 门次数 新开课程 门数 新开课程 门次 2019-2020 316 0.125 822 0.324 32 39 2020-2021 382 0.145 1038 0.393 66 75 2021-2022 484 0.178 1139 0.420 84 129 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全部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符合教 育部相关要求。20 名正高级职称教师 100%给本科生授课,承担了 108 门次的本 科生课程,课程门次数占比为 9.48%。 2.3 教学经费投入 为加强本科教学建设,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优先”的原则,除保证学科专业 建设、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等专项教育经费外,还不断加大日常教学 经费的投入。2021 年,学校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在整体经费下降的情况下 确保本科教学经费预算和执行,本科日常教学经费、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分 别为 1374.82 万元、752.42 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 6.59%、26.34%。三年来日常 教学经费支出、专项教学经费支出、生均日常教学经费、生均专项教学经费、生 均实验经费和生均实习经费统计见表 8。 8 表8 近三年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 年度 日常教学 经费总额 (万元) 生均日常 教学经费 (元/生) 专项教学 经费总额 (万元) 生均专项教 学经费总额 (元/生) 生均实验 经费 (元/生) 生均实习 经费 (元/生) 2019 1378.10 5371.78 731.77 2851.79 301.13 467.65 2020 1289.83 4885.72 595.54 2255.83 223.14 308.26 2021 1374.82 5069.40 752.42 2774.41 337.83 160.07 5 2.4 教学设施应用 2.4.1 校舍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 312,25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5,981 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 助用房 46,230 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 7,218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9.71 平方米;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971 平方米,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1.83 平方 米/生,均超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相关标准。 2.4.2 运动场所 学校室外运动场所总面积为 25,119 平方米,其中 8 道跑道标准田径场 17,444 平方米,标准篮球场 5 个,室内体育馆面积 8,125 平方米(包括篮球场、 温水游泳馆、乒乓球馆、艺术体操馆、健身房以及台球房),各类室内外体育场 馆设施齐全,开放程度和利用率较高,能充分满足本科教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和体育竞赛的需求。 2.4.3 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7,121 平方米,阅览座位 813 个,有 16 个向读者开 放的区域,采用全开架借阅服务。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图书馆有中外文纸 质图书 77.98 万册,生均纸质图书 287.54 册;电子图书 2,804,574 册,订阅纸 质期刊 830 种,其中原版外文期刊 66 种,电子期刊 99,856 种。2021 年新增纸 质图书 15,594 册。 除海关管理网、有线互联网外,图书馆还建立了无线校园局域网,实现了三 网覆盖,互联网及海关管理网数字资源全天候向读者开放。在读者服务工作中, 5 2021 年受疫情影响,学生实习多以在线形式进行,原预算中的给予学生交通补贴等相关费用未执行,导 致本年度学生实习总费用有所减少,生均实习经费下降较多。 9 图书馆实行开架阅览、借阅合一模式,周开放 93 小时,为全校读者提供全天候 24 小时网络服务,每天 13 小时阅览服务,每周 6 天每天 13 小时的借阅服务。 2021 年纸质图书借阅量 35,098 册次, 生均借阅 12.94 册次,较上年增加 485.52% 6; 电子资源访问量 758,225 次,较上年增加 8.76%。 2003 年,图书馆以其海关特色馆藏,加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行列。同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海关基层中心的建立,拓宽了“共享工程”文化 资源的渠道,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近年来,图书馆加大 海关特色馆藏建设力度,“海关信息资料中心”目前已收集中国海关、世界海关 组织(WCO)和各国海关等各类文献资料 10,000 余册。 2.4.4 校园信息化建设 学校实现校园网全覆盖,构建了一个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网络技术支 撑平台。截止 2021 年 12 月,拥有海关管理网、带宽为 1,000M 的电信网和 100M 的教科网,信息点接入数 2,400 个。校内各楼宇主干链路为千兆,通过千兆网络 交换机连接至用户桌面。同时,图书馆、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教学行政办 公楼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因特网主要分为教学服务类和管理服务类,建 有 Web 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 事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课程中心、WCO 远程教学系统、外 语教学资源库和各类教学应用系统等近 20 个应用系统。因特网同时建有公共数 据平台,大部份应用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与信息门户相连,提升了应用系统的 使用效率。 2.4.5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学校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办学 条件良好。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9552.63 万元, 当年增加 316.90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 3.52 万元,超过教育部新建 本科院校生均 0.3 万元的标准。 6 学生借阅数据增长较快,原因有两个:一是 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未返校;二是学校采取多项 措施,鼓励学生阅读和课外学习。 10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 专业设置与调整 学校根据服务国家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海关建设和 上海市城市建设的要求,围绕一流本科建设目标,对接新时代海关各岗位对人才 的新需求,积极申报海关类专业,强化学校办学的海关特色。 2021-2022 学年,根据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 述,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改革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学校 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成功申报并获批目录外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海关稽查。海关 稽查专业的获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 合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迈出的 重要一步,也是学校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海关特色本科专业,有效 提升海关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3.2 课程建设 学校始终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狠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体系,2020 年 9 月,2020 级海关管理专业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概论”,我校是上海市首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 的 15 所高校之一,2021 年该课程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2021 年 9 月,在法学专 业中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2022 年秋季,学校指定马克思主义学 院成立专门课程建设小组,制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 教学大纲,并将于 2023 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该课程。 2021-2022 学年,学校通过一流本科课程、市级和校级重点课程、市级示范 性全英语课程、优质在线课程、校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优质课 程资源,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努力改善教学效果,全面 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共立项建设优质在线课程 4 门,校级重点课程 9 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41 项。另外 3 门课程获批上海市市级重点课程立项,6 门课程被认定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1 截止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一流课程 1 门,省部级一流课程 12 门,市级重 点课程 33 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5 门,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16 项、示范性全 英课程 4 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 项、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1 门。另外,有校 级一流本科培育课程 20 门、重点课程 66 门、精品课程 12 门、网络(开放)课 程 29 门、示范性全英语培育课程 23 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 77 门、优质在 线课程 20 门。 3.3 课堂教学 2021-2022 学年,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增加课程门数,给学生更 多选择的同时缩小了班级规模,另外专门发文限制合班教学,通过这些措施推行 小班化教学,成效显著,30 人及以下小班比例较上年提高 8.8%,60 人及以上班 级规模逐渐降低。1139 个教学班级中 30 人及以下班额占 26.43%(301 个),31-60 人班额占 53.47%(609 个),61-90 人班额占 15.01%(171 个),90 人以上班额 占 5.09%(58 个)。详见表 9。 表9 近三年课堂教学规模统计表 学年 教学班级总数 30 人及以下 31-60 人 61-90 人 90 人以上 2019-2020 822 18.37% 50.73% 23.11% 7.79% 2020-2021 1038 17.63% 58.67% 16.09% 7.61% 2021-2022 1139 26.43% 53.47% 15.01% 5.09% 3.4 实践教学 3.4.1 实验教学 围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学校坚持以能力为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建 设,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完成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形成 专业化人才培养特色为主要目的,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 养。 学校重视实验室建设,目前共有海关商品归类实验室、海关通关模拟实验室、 “互联网+海关”仿真模拟实验室、海关虚拟仿真实验室等 16 个专业实验室和 1 12 个公共实验室,2021 年海关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和海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 评为省部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实验室总面积为 4,971 平方米,生均实验室 面积为 1.83 平方米/生。实验室具体情况见表 10。 表 10 实验室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室名称 所属教学部门 实验室性质 1 海关实务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实验室 2 海关通关模拟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实验室 3 海关商品归类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实验室 4 “互联网+海关”仿真模拟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实验室 5 海关监管查验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实验室 6 海关虚拟仿真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实验室 7 海关检验检疫样本采集实验室 检验检疫技术交流部 专业实验室 8 税收征管实验室 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 专业实验室 9 智慧口岸物流仿真实验室 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专业实验室 10 关务综合实验室 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专业实验室 11 审计实验室 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专业实验室 12 ERP 沙盘模拟实验室 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 专业实验室 13 模拟法庭 海关法律系 专业实验室 14 海关缉私实验室 海关法律系 专业实验室 15 翻译实验室 海关外语系 专业实验室 16 英语语言实验室 海关外语系 专业实验室 17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 公共教学部 基础实验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结 合我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学校自 2018 年开始启动我校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2019 年《进出口商品归类虚拟仿真实验——以 汽车零部件为例》获批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在此类 项目申报建设方面新的突破。2021 年,《海关国门安全危机事件处置虚拟仿真 实验》获批上海市一流课程。 为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本年度教务处在多轮征求 学院(系部)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的建议后,出台《上海海关学院实验(训)教 13 学管理规定》(试行)和《上海海关学院实验(训)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小组工作 规程》等规章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保障实验教学质量 提供了制度依据。 3.4.2 实习 学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 23 个直属海关建立“上海海关学院实习基 地”,与经贸、物流、法务、税务等政府机关和大中型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 44 个校外实习基地,较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同时,为了加强实习基地 建设,提高本科生实习效果,学校根据《上海海关学院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项目 管理办法(试行)》继续开展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设完成校级 示范性实习基地共 11 个,省部级示范性实习基地 2 个。 表 11 各本科专业实习基地数量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校外实习基地数量 1 海关管理 23 2 海关检验检疫安全 2 3 行政管理 4 4 税收学 6 5 经济统计学 2 6 审计学 2 7 物流管理 3 8 国际商务 11 9 法学 7 10 英语 7 合计 67 注:部分实习基地为多个专业共建共用。 健全以专业认识教育、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 习教学体系;各专业按照新修订的《上海海关学院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制订实习 教学大纲,对实习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基本设施、指导教师、课时和学分等 都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实习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14 3.4.3 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的 过程管理、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等关键环节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 各专业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上海海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等若干 规定》的要求,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指导教师名单和指导学生人数, 结合学生实习、课程学习内容、专业领域研究热点和社会关切问题,由指导教师 与学生共同商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供学生进行选题参考。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 以社会实践的热点问题作为选题来源,确保选题与专业密切相关。作为应用型本 科院校,各专业明确要求学生尽可能选择来自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 等实践活动中的题目,并确保各专业这一类型的题目不少于 50%。2022 届的 615 名毕业生中,各专业通过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完成的论 文占比 73.17%。 各专业严格审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并遴选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兼职教 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规定每位指导教师或双导师制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 8 人。 实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制,全程负责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完成定稿后的毕业 论文统一通过中国知网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入论文评阅和答辩 环节。整个指导过程中,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答辩小组及教研室认真做好开题答 辩、指导、评阅和答辩的记录,指导教师及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 学校各专业实行毕业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重复率检测、终审答辩制度, 严格执行学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严格遴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 教师,科学调配开题答辩小组、论文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论文成绩按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和答辩成绩 4:3:3 比例构成,严控毕业论文质量。近年来,80%以上毕 业论文的成绩达到 80 分以上。每年均按 3%的比例推荐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此 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3.5 教材使用与建设 学校严格规范教材使用的审核管理制度,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确导向。为 规范教材选用,2019 年修订《上海海关学院本科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对 教材选用原则,新增加“优先选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材,如“马工程”重点教 15 材、‘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同时规定所选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符合教学改革方向, 具备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课程设置 及教学要求相适应,符合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真正具有指导和参 考意义。2022 年,在海关总署的领导和指导下,对海关类专业教材还建立起了 学院(系、部)、学校、总署三级编审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教材编写、使用的审 查与审核。 学校严格执行“中央关于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的决策部署”,涉及马工 程重点教材的相关课程 100%使用马工程教材。2022 年 8 月,学校组织教师参加 教育部举办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任课教师专题培训,积极推进《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要求教师结合《理解当 代中国》系列教材、结合每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把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 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中力争 有所体现。2021-2022 学年两个学期学校使用的近 3 年出版教材比例近 80%,使 用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教材(包括国家级优秀教材、省市级优秀教材、各类规划教 材)的比例为 50%左右。 学校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水平,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到 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进一步推进教材建设和规划工作,并将教材编审工 作纳入常规工作,推动本科教材质量提高。2021 年学校新出版、修订教材 11 本。 3.6 教学改革 3.6.1 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学校按照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以关校融合为基础,推动不同学科和专业 的交叉融合,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现代技术与专业教 育的融合,积极探索和推动“专业招生、特色分流、分段培养”的海关类专业与 涉关类专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改革,从 2021 级海关管理专业开始 实施。该模式将海关管理专业按照大类招生的方式,明确各阶段培养的目标和任 务,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部分海关类基础课;二年级学 习海关类相关专业基础课,学生到大二末期根据海关岗位需求、学校培养计划、 16 个人专业兴趣进行“特色分流”,进入二级院系的相关专业进行专业学习;在三、 四年级根据不同海关业务的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进行海关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学习 和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已有综合素质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海关不同业务 岗位的专业素质培养。 3.6.2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积极开拓资源,加强横向拓展、联系,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海关管理 专业教研室立足于本专业教研室实体,与来自学校其它院系的专业教师、上海海 关的兼职教师(全部为海关科级以上业务骨干和资深海关业务专家)、其它高校 公共管理专业兼职教授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虚拟教研室,定期围绕专业建设、课 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组建了《海关管理概 论》《海关风险管理》《海关监管》等海关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团队,有效提升了 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加强了对海关业务前沿理论与技术的认识与了解。 2021 年底,海关管理专业教研室的教学成果《贯彻新文科理念,创新海关管理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海关总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7 4.本科人才培养 4.1 思政教育 聚焦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党 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高效联动的体制机制,构 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新格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 学院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功能。推进“思政教育矩阵体系构建计划”,以思想政治 理论课为主线,以铸造“关魂”为核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素养课、实践课程等同向同行,全面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改革,以开发和建设“国门中国”系列课程为抓手,建设“国 门中国”系列品牌思政课程。 实施“国门卫士晨曦计划”,围绕人文艺术素养和海关精神元素,持续打造 具有海关特色的原创话剧、微故事、微视频、微电影、案例教材和文创作品,通 过“关校”协同育人,弘扬和传播中国海关精神,助力国门卫士成长。创建大学 生艺术中心,培育特色社团,探索“思政+艺术”的“德美一体化”教育模式。 探索搭建准军事化院校联盟平台,通过以联促建,以联促改,不断完善和深化准 军事化管理的内涵。构建由外聘专家、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以及专业教师共 同介入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平台,探索心理危机分级分类的主动干预模 式。 4.2 课程育人质量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 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构建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 过程和各环节,学校制订上海海关学院课程育人质量提升计划。 计划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构建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 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完善与课 18 程思政建设要求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 和能力,不断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让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思政建设全 面融入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 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 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 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计划制定了提升育人质量的十二条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 导;二是完善思政理论课课程教材体系;三是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四 是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五是构建多层次课堂体系和实践育人模式;六是提高教 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七是提升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八是组织开展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学习及培训;九是加强示范课程及示范团队建设;十是加强教材建设与 管理;十一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十二是完善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19 5.质量保障体系 2021-2022 年,学校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的地位,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秩序规范,严格本科 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核心环节,加快构建振兴本科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 障,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 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切实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 要求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逐步建立并完善自我评估制度, 加快建立自律、自查、自纠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文化。同时,面对新冠疫 情,严格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有关要求,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的要求,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在线教学进行监控,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5.1 教学各环节质量管理 根据日常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要求,教务处依托三次教学检查(期初检查、 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期末考试试卷复查、日常教学督导听课、校领导和教学 部门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师生座谈会等途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通过各种渠 道获取教学质量信息充分进行现场交流、随时反馈。 本年度,学校对全部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教师自查、教研室互查,并且对 20%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督导抽查,确保了试卷命题质量和批阅的规范性。6 名校领导听课 32 次,32 课时;10 名校内外教学督导听课 314 次,628 课时;教 学部门及教学管理部门中层领导听课 215 次,430 课时;同行相互听课 615 次, 1230 课时。学生评教课程 1028 门次。评教结果见表 12。两个学期各召开一次教 师座谈会,每次抽调全校 10%的专任教师参加会议,听取一线教师对教学和教学 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教务处组织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次各个年级 1 场),各教学部门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意 见和建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学校对教学质量实现了全过程监控,获得了大量 一手资料,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立行立改,确保教学质量的稳 步提升。 20 表 12 2021-2022 学年各类人员听课评价结果统计表 评价结果 评价对象 评价门次数 校领导 32 18.75% 75% 6.25% 0 中层领导 215 17.21% 76.28% 6.51% 0 督导 314 3.82% 60.19% 33.76% 2.23% 同行 615 56.10% 42.93% 0.98% 0 学生 1028 53.21% 46.60% 0.19% 0 优(≥95) 良(85-95) 中(70-85) 差(<70) 5.2 发布质量报告促进自我提升 学校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局和上海市教委有关要求,认真撰写年度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在描述取得成绩的同时,深入剖析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 制定相关措施予以改进。同时,各本科专业每年发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 度报告》,重点反映学年内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工作和改革措施、成 效、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等。通过学校和专业两个层面的质量报告,不断促进 自我完善与提升。报告质量逐年提升,得到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5.3 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各环节考核要求,在学位论文各环节建立行业专家 参与评价机制,由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对学生论文选题可行性共同进行质量评价 与监控。2021 年底,参考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 指标体系”,制定各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毕业 论文质量监控的基本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同时建立学位论文校院两级 100%全 覆盖的盲审机制,严把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质量关。 21 6.本科生学习效果 6.1 学生课程学习 6.1.1 学生考试成绩绩点 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行 5 分制绩点管理,2021-2022 学年学生绩点分布呈 正态分布,各年级学生绩点统计如下表。 表 13 2021-2022 学年本科生平均成绩绩点统计表 平均绩点分区分布比例 年级 4-5 3.5-4 3-3.5 2.5-3 2-2.5 0-2 一年级 0.87% 26.60% 38.66% 22.24% 9.45% 2.18% 二年级 1.05% 18.47% 34.53% 31.53% 10.81% 3.60% 三年级 1.73% 22.66% 39.68% 25.54% 7.65% 2.74% 毕业班 2.99% 27.72% 40.79% 21.89% 5.98% 0.63% 合计 1.64% 23.83% 38.40% 25.32% 8.50% 2.31% 6.1.2 学生补考 2021-2022 学年,学校狠抓校园学习氛围的营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为了切实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 水平,学校提高了课程考核相关要求。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同时,学生补考人数 和补考人次较上年下降明显。 表 14 近三学年本科生期末考试补考情况统计表 学年 本科学生总数 补考人数 补考人数占比 补考人次 2019-2020 2429 335 13.79% 509 2020-2021 2538 428 16.86% 773 2021-2022 2640 195 7.39% 359 6.2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2021-2022 学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活动等,取得较好成绩。 22 我校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 3 个国家级奖项和 307 个省部级奖项; 在文艺、 体育类竞赛中获得 123 个省部级奖项。 6.3 本科生创新创业 自 2012 年以来,学校规范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面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 围,丰富了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2022 年学校新增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 14 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78 项, 合计 92 项,其中国家级 22 项(创业训练项目 6 项,创新训练项目 16 项)、上 海市级 28 项(创业训练项目 3 项,创新训练项目 25 项)、校级 42 项(创业训 练项目 5 项,创新训练项目 37 项)。共资助 108.36 万元。 截止目前,学校累计共有 793 个项目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创新项目 643 项,创业项目 150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311 项,市级项目 230 项,校级项目 252 项。所立项目覆盖所有本科专业,参与学生达 3536 人次,共资助经费 1065.84 万元。 6.4 应届本科生毕业 6.4.1 毕业与学位授予 2021-2022 学年,学校全面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整顿教 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 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进课程考核评价,严格考试纪律、严 把毕业出口关,教风和学风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学业预警、学习帮扶等活动,为 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在一系列措施共同作用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2022 年,618 名应毕业生中,3 人申请延期毕业,转入下一年级继续学习。正常 毕业的 615 名学生全部获得学士学位。各专业毕业情况见表 15。 23 表 15 2022 年各专业毕业情况统计表 专业 毕业生人数 实际毕业人数 毕业率 授予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海关管理 261 261 100% 261 100% 国际商务 81 81 100% 81 100% 审计学 45 45 100% 45 100% 税收学 93 92 98.92% 92 98.92% 英语 51 50 98.04% 50 98.04% 物流管理 39 39 100% 39 100% 法学 48 47 97.92% 47 97.92% 合计 618 615 99.51% 615 99.51% 6.4.2 学生就业 2022 年,面对疫情和经济形势下行的双重影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工作 “一把手工程”。党委主要领导、分管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各 院系就业工作现场办公会等,研究部署推进,明确院系主体责任,推动就业各项 工作落实落细。构建院系、家长、毕业生协同互动机制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院系党政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毕业班班主任(班导师、辅导员)— 学生骨干(毕业班级联络人)”五级联动运行机制,完善“就业思政”工作体系; 鼓励校内各部门、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学校统筹、院系 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受疫情影响,物流管理和法学两个专业就业 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学校法学专业,因新疆、西藏学生占比较高,且学生和家长 考公意愿强烈,再叠加疫情影响,大大增加了就业难度。 2022 年本科毕业生 615 人,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就业 553 人,初次就 业率 89.92%。各专业就业率统计见表 16。 24 表 16 2022 届分专业初次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海关管理 261 249 95.40% 国际商务 81 78 96.30% 审计学 45 42 93.33% 税收学 92 84 91.30% 英语 50 43 86.00% 物流管理 39 30 76.92% 法学 47 27 57.45% 合计 615 553 89.92%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本科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就业人数最多,达 224 人,占就 业人数的 40.51%,较上年提高 4.45 个百分点;到企业工作 188 人,占 34.0%; 到事业单位工作(含高等教育、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75 人, 占 13.56%;到部队工作 4 人,占 0.72%;国家地方基层计划项目 5 人,占全部就 业人数 0.90%。本科毕业生中攻读研究生 53 人,占 9.58%,其中国内读研 32 人, 国外读研 21 人。近三年就业与升学相关统计见表 17。 表 17 近三年本科生就业与升学情况统计 攻读研究生人数 年度 毕业生人数 国内读研 国外读研 攻读研究 生人数占 比 就业率 2020 557 84.92% 31 24 9.87% 2021 574 89.37% 32 14 8.01% 2022 615 89.92% 32 21 9.58% 注:统计数据均截止当年 8 月 31 日。 6.5 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 2022 年学校继续坚持做好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工作,并将其作为建立健全 学校毕业生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就业状况反馈 机制的重要一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本次共对 240 名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有效问卷 240 份,受 25 调查学生数占本年度毕业生数的 39.02%;共对 109 家行业及企业单位开展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 109 份。调查结果如下。 6.5.1 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 毕业生自我能力评价。调查显示,2022 届毕业生自我能力评价中,对适应 能力与责任感、纪律性三方面认可度较高。毕业生自我能力评价情况详见图 1。 图 1 2022 届毕业生自我能力评价 对学校人才及教学培养的建议。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及教学培养的建 议中,60.00%毕业生希望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更加符 合海关及社会需求;55.00%毕业生希望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社会实践; 50.00%毕业生希望学校能够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42.50%毕业生希望针对海 关需要,提高就业胜任力。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情况详见图 2。 图2 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中,对学校 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评价总体满意度为 77.08%,可见上海海关学院就业指导 26 服务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促就业、稳就业”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毕 业生的认可。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情况详见图 3。 图3 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 对学校总体的满意度。2022 届毕业生对于学校的培养总体表示满意,整体 满意度达 79.86%。对人才培养、教学和学习资源及校园学风的满意度均在 77% 以上。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评价情况详见下图 4。 图4 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评价 6.5.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上海海关学院 2022 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总体满意度达到 98.22%。用人单位均表示愿意与学校 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如:共建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协同培养及输出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情况详见图 5。 27 图 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 2022 届毕业生 的工作能力总体评价较高,体现在本职工作的胜任情况、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 情况、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对应知应会知识 的掌握情况认可度最高,达 96.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情况详 见图 6。 图6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表现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表现从两个方面 作出了评价,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对待工作的态度方面均评价较高, 详见图 7。 28 图 7 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工作态度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 出了建议,52.68%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全面加强用人 单位与学校的合作;42.86%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其更加 符合用人单位需求;41.96%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加学生 社会实践机会。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情况详见图 8。 图8 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上海海关学院与其他院校 2022 届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对比评价。 用人单位认为上海海关学院跟其它同类高校学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 在:业务基础知识扎实;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守纪律、体现出准军事化管理独 特气质;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协调、公关、组织管理能力,宏观调控管理能 力以及创新能力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还有上升空间。用人单位对上海海关学院 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对比评价情况详见表 15。 29 表 15 用人单位对上海海关学院与其他院校 2022 届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对比评价[7] [7] 优势选项 平均综合得分 提升选项 平均综合得分 业务基础知识扎实 4.79 协调、公关、组织管理 能力较弱 2.13 敬业爱岗、团结协作 3.33 宏观调控管理能力较差 1.79 守纪律,体现出 准军事化管理独特气质 2.89 创新能力较差 1.71 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 2.51 基础不厚实,知识面窄, 发展后劲不足 1.27 业务操作技能好 2.1 专业适应性强,综合能 力较差 0.88 有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强 1.31 艰苦奋斗精神不足 0.81 表现评价分数为每选项下选择 0-5 分后的加权平均分,分数的高低代表认可程度的大小,5 分为满分。 30 7.特色发展案例 7.1 新文科背景下海关特色专业建构 上海海关学院作为一所由海关总署和上海市共建的行业性高校,自建校以来 为海关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海关既要发挥好作为国内国际双 循环的“交汇枢纽”的重要作用,又要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履行海关 在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职责,充 分履行维护国门安全的神圣职责。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对海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 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按照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深化学校专业改革与 创新,全面推进海关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学校培养“国门卫士”的内在要求,也 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 积极推动海关类特色专业群建设,强化学校办学的海关特色。学校聚焦以本 为本,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精准对接海关业务链和创新 链,聚焦海关发展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完善与海关协同育人的机制,打造以现 代化监管为核心的海关监管专业群、以国门安全为核心的海关检验检疫专业群和 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海关风险防控专业群。各个专业群建设以培养 学生的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构建“文化公共课筑基、 海关基础课共享、学科基础课分立、专业核心课精选、专业方向课拓展”的共享 型一体化海关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支撑,以强化优化海 关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和学校实验教学体系为重点,建设一批本科专业课程优质课 程、品牌课程,省部级以上一流课程,打造具有鲜明海关特色的高质量课程体系。 以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为契机,以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其他高校优质 通识课程资源引入为补充,以海关专家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为辅助,建立优质学习 资源共享平台。 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涉外型、复合型”人才为核心,围绕社会主义现 代化海关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监管、风控和检验检疫安全三位一 体的新课程体系。作为把守国门的执法队伍,海关关员既要有高度的忠诚度和责 任感,又要有能即时执法的多元化专业素养和处决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能力。为 此,我们围绕这一要求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 31 育、专业实践教学三大平台课程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以“人——中国人 ——海关人——现代化的海关人”为主线,着重从思想政治素养、基本知识素养、 职业素养、能力发展与国际视野等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则 重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按照学科门类、海关基础和专业核心设置专业教育课程; 各专业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凝练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专业基本培养要求。此 外结合专业优势和培养特色,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发展平 台;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课程设置中,注重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充分 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形式与内涵,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和创新创业发展需求。 全面进行“专业招生、特色分流、分段培养”的新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校 按照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以关校融合为基础,推动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 合,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现代技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积极探索和推动“专业招生、特色分流、分段培养”的海关专业与涉关类专业相 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改革。新模式将海关专业按照大类招生的方式,明 确各阶段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部分 海关类基础课;二年级学习海关类相关专业基础课,学生到大二末期根据海关岗 位需求、学校培养计划、个人专业兴趣进行“特色分流”,进入二级院系的相关 专业进行专业学习;在三、四年级根据不同海关业务的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进行 海关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已有综合素质训练基础 上,不断强化适应不同业务岗位的海关专业素质培养。在条件成熟后,还将在人 才培养模式中采取跨专业、多专业的联合培养模式,让学生得到“海关管理+X(海 关业务)”的综合性培养,为新时代新海关提供“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 创新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宽广的学 科视野,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在体现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专 业特色、社会需求和基础,学生发展的多元需要。 深化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注重学生学习力、创新力、发展力培养。 学校积极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引导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 转变。采用“内化式教学”、“对分课堂”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研 讨式、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 合,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按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 32 革的要求,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建立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方式。 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特点,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 试、课程论文、研究报告、面试、实际操作、论文、作品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强化过程考核,课程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安排适当的考核方式,如分组讨论、随 堂测试、专题论文、读书报告、案例分析等,并在其学业成绩中有所体现。 7.2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7.2.1 发掘自身特色元素,促进实验教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 述,提升我校社会科学原始创新和“四个服务”能力,学校坚持以“海关国门安 全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为教学改革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 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家级和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室的标准,努力建设 具有海关特色的虚拟仿真类实验室。 提高实验室建设标准,重点突出海关特色。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海关国门 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按照国家级和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室的标准建设,由 CAVE 教学空间与综合教学实验空间两部分组成。CAVE 教学空间利用三面区域构 建沉浸式教学空间,主要能够用于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课程的情景体验式教学, 有效还原海关查验情景、海关应急管理的环境、要素、环节及流程等,充分在教 学活动中实现海关业务现场的沉浸感。在综合教学实验空间内,设置有 55 寸主 屏幕、VR 体验屏、桌面系统、SMART 黑板等综合教学设备,以设备优化促进理 论与实践进行连接,增强培训的整体效果。 健全实验室信息化架构,强化实验教学管理。在建设设施齐备的虚拟仿真实 验室的同时,我校还拟定了相应信息化建设架构,打造海关国门安全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中心门户,对接院级平台和海关总署教育平台,下设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平 台、仿真实训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实训中心,确保虚拟仿真课程顺利开展,多 角度提升授课质量;为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指导与管理,学院还成立了实验教学指 导委员会,推动制定了相关制度,如《上海海关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同时 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确保实验室高效、优质运 33 行的长效机制,以强化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促进对企合作,不断完善教学项目。我校利用先进的理念和科技技术,集成 整合现有相关教学资源,通过将资源统一规范管理,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实现 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截至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建立包括动植物检疫、 卫生检疫、商品检疫、危机应急推演在内的共四类十一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我校已与中检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海关虚拟仿真平台,利用先进 的理念和科技技术,集成整合现有相关教学资源,通过将资源统一规范管理,形 成优质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完成从碎片化向系统设计的转变。 7.2.2 开展特色育人,实现学生培养与教学创新双丰收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视频化、三维化、网络化、虚拟 化,增强互动性和多感知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教学 模式。 实现资源开放、教学交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访问便捷,授课方式 灵活,扩展了学生学习、考试、答疑等互动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取得了良 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实验资源实现完全开放,充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空间,增强了社会辐射示范效应;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记录问题和笔记,向指 导教师提问,对具体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出问题和建议,学生可以方便地在同学 和老师之间进行互动,遇到难点可以及时得到解答,降低学习难度。平台管理功 能可以自动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笔记和提问等情况,教 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 做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平台依托强大的实体实验基础构建有特色的 虚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科研潜能。推动项目整合,教学相长。实现特色内容创新,结合多年动物科学的 教学和实验经验,开发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科研应用于教学并相互促进,打造 整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派生出来更多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其中以生物物种对 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虚拟动物为框架,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解 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各学科阐述各个方面,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大跨度学 科整合,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34 8.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一流本科建设为契机,进 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凝 练,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应用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产学研合 作进一步深化,涉外型人才培养内涵更加清晰,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推进,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 一步完善。 同时,我们深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任何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形势 下,对照学校新的发展目标与其他新建本科院校和老本科院校的发展和成就,我 们面临的挑战更艰巨,任务更繁重,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 要进一步努力。 8.1 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实现发展目标的前提和保证。面向未来的海 关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提升我校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学校师 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高水平教学、 科研团队有待进一步孵化。 加大引进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力度。一是制定专门的学科(专业)带 头人引进政策。二是确定需要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学科和要求。围绕学科 (专业)发展目标,向重点发展和紧缺学科(专业)倾斜。继续完善学科(专业) 带头人的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三是明确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的责任人。 明确制定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的责任人。各学科(专业)要与人事处合作做好学 科(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工作。四是确定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的方式、方法 和时间节点。采取更灵活、更具竞争性的优惠措施,营造引进人才发挥作用的良 好环境,落实好引进人才的各项待遇,在职务晋升、科研启动、工作环境、生活 条件等方面做好保障。五是继续聘请行业专家,提升实践能力。聘请具有丰富海 关业务经验的行业专家,或者是直接聘请刚从海关退休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组织 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丰富海关及相关行业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海关行 35 业专家的作用,为突出我校的行业特色贡献力量。 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是学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事 关学校未来的发展。一是要大力实施中青年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学历学位提升、 博士后研究、国内外访学、专家结对、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积蓄学科(专业) 发展后备力量,增强发展后劲。二是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 环境。完善中青年教师的产学研制度,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培育一支具有较强专 业教学实践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通过“传、帮、带”,对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有效指导。通过提供资 金和政策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帮助其进入高层次的学术圈。 8.2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小班化教学改革 前两年学校受招生人数增加等影响,小班化教学比例呈下降趋势,2021 年 开始,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小班化教学,2021-2022 学年小班化教学比 例扭转了之前一直下降的趋势,但是整体上学校小班化教学比例仍偏低。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拟通过进一步引进专任教师、增加教学投入,合理配置 本科教学资源,逐步减少合班教学数量。同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 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化教学,逐步提 升小班化教学比例。 36